第四章 第一次歐洲遊記
關燈
小
中
大
兩鎊錢拿了手提包就走,他們也無可奈何就算了。
過後才聽人說戰後歐洲各處都會敲竹杠的,英國更利害。
(其實法國最利害,不過對人态度好點,使人不覺得而已。
)當夜就搭火車到Land&rsquosEnd,在羅素家住了四天,地方非常幽靜,可是什麼都沒有,他們的吃食是由店裡每星期送一次,所以我們也是吃了八次的烤牛肉(無骨頭)。
到海灘去遊泳須走三英裡的山路才能到,還要爬下四五十尺的山崖才能到灘邊,所以羅素沒下去,我們兩個人遊了一下水而已。
我對元任說這種地方才能靜下來寫書呢。
元任說我願意俗點靠近城市好玩點,這種無人煙的地方我不願住長。
羅素談起在北京時,他還很想到中國。
(到過中國的人都是很想再來的,因為中國人對人的友善都是很真誠的。
)哈佛燕京研究院主任說過,到過中國的人住三天的,會讨厭中國,住三個月的就喜歡中國了,住三年的人就想家永久在中國了。
(所以在中國傳教多年的人想及中國比我們還利害呢。
) 我們回到倫敦又趕快再到法國,因為第二小女孩新那在我們看她時,有點大傷風很利害,我恐她得肺炎,本不想就離開,可是和羅素已約定了,他等我們去後不久他們要回倫敦,因為暑期快完了。
(這幾個月中我們英法的海峽過了十一次之多。
)我們一到法國就去看小孩們,幸虧新那已好了,可是老女人告訴我們兩個小的淘氣的不得了,如蘭用凳子爬高給他們的碗櫃開開來,給全套的碗都搬出來讓新那就在下面接,一個不小心打破了一大些,她給我們看破碟子,又是老東西買不到,我們隻得賠點錢了事。
在巴黎差不多天天看見劉半農,我們知道他經濟緊,總是買了東西帶到他家去吃,以後小惠知道我們去的時候,就偷偷的站在牆邊等我們,我也就偷偷的問他們喜歡什麼和缺少什麼買了去,但是小惠總對我們說不要告訴媽媽爸爸知道,她真天真聰明,差不多各事都知道,一點不象十歲左右的孩子。
我們為什麼總在吃飯的時候去呢?因為那樣兩面最省時候,而飯總是要吃的,所以都是邊談邊吃,劉半農是正趕博士的考試,元任也須每日到巴黎大學去和他們讨論很多事,所以兩個人都忙,就利用吃飯時談天和讨論各種事。
(我們家一直幾十年來有人找元任都是利用吃飯時間來談,一般人還以為我們愛請客,來人總是請吃飯,不知就是這個理由。
)我做些什麼呢?想到何不到Berlitz學校去讀點法文玩玩,一百法郎一個月隻買票,随你去不去,那是一個專設給臨時學話的機關,所以各國語言都有,你也可以拿那個票子到任何班上去聽。
我可做的最可笑了,用一個票子和董時進兩個人去,不是同時有時他去,有時我去也不要緊,因為他們隻認票不認人的。
其時董時進也正在巴黎,有時我們兩個人去玩,有時也買點東西就在旅館裡偷偷的燒了吃,因為房間有一個大櫃子可以放火酒燈煮東西,有一天雞才開鍋,女用人來打掃房子,我們就趕快給火關起來,櫃門也關了,等用人一走開鍋蓋想給雞翻個身來再煮,沒料到雞已爛了,從此知道法國養的雞如此嫩而肥,味又鮮,難怪法國菜出名的好,以後我們常常的弄了吃,三個人一頓就吃光了。
董還說了笑,我們回中國不能連鍋上桌吧,我說為什麼不能,因為那時想到回國後有用人總不會連鍋就上桌的,豈知我們在外國這二十多年來常常連鍋上桌,省了多少碗洗。
有一天我們打算到飯館去吃飯站在街邊等車,看見金嶽霖在街對面自言自語的一面說一面還做手勢也在等車,我們就叫他過來問他到那兒去,他說打算找地方去吃飯,我問他要不要一同去吃,他說正好,為什麼不要!我們三個人就叫了一個街車到保定飯館。
老金說(我們總這樣叫他的)看樣子你們很闊的,錢多不多?我說錢那能多隻夠用到回國就是了。
他說能不能借點?我們想起張奚若的警告來,并且他還有一位女朋友叫LilianTaylor,就回他不但我們自己還要用,還有兩個小孩在鄉下每月也用不少,回國船票還沒買,你要可以拿點東西去賣賣,并且告訴他奚若家賣東西的故事和地方。
第一天他拿了兩個戒指去是金鑲翠的,我對他說非六十美元不賣,他沒賣掉,第二天我叫他拿了我的一件貂皮腳的大衣去賣,我說随你賣多少可以全拿去用,但是至少值一百五十到二百美元才可賣,不要糟踏東西。
他高興的很,叫他女朋友披在身上到咖啡館去賣,披了一個星期也沒賣掉,又拿回來說可以當八十美元,我說這樣還要拿錢去贖,要不贖豈不是糟踏了?他就說那借三十元給我暫用吧。
我們以為他生活艱難的緣故,正打算等第二次錢來時,再慢慢借給他百元,沒料到三天以後他從意大利來了一封信說,他想想三十元夠到意大利去一趟了,所以打算在那兒玩幾天,并且給我的皮大衣也帶去了,也許可以賣了,就可以多待幾天玩玩。
我雖然贊成做人玩世和快樂,可是我們不是供給得起的人,就沒有回信。
過了一星期他或他們回來了(因為我們隻看見他一個人)給我的大衣送回來了,說原壁歸趙,我也沒注意,就收起來了,當時又借了三十元給他,并且告訴他我們錢不多,可是過了幾天我收拾箱子,一看大衣短了一排皮子,以後遇見他問他,他說他也不知道,我知是真的就算了。
(意大利往往如此的,東西一過手必有毛病出來。
)以後他來時遇見我們出去吃飯時總邀他一道去,可是劉半農交代我們千萬不要把一般人帶到他家去,因為他實在忙。
有一天謝壽康先生請客,我們到他寓所遇見蔡元培先生和蔡太太。
蔡先生以前是見過的,這位蔡太太是初次見面,可是我們知道她是周子競的的妹妹(子競是元任的中學、大學同學),謝先生說蔡太太是畫家,特别到法國來看畫的。
我們五個人坐談了很多時候。
蔡先生再三囑元任還是到北大,元任回說,都在北京有機會一定到北大去演講。
過了幾天我們想請蔡先生兩位和謝先生劉半農兩位到什麼地方去吃飯,那知蔡先生夫婦已到比國去了。
劉半農就提議不吃飯去看一回巴黎最出名的歌劇,他本要請,我們就偷偷先買了票子,過後發現二等是包箱裡(頭等是中間池座)可是都得穿禮服,劉說:我雖窮在法國禮服不能沒有的,并且我預備考時一定要的,可是元任沒有,隻得去租一套,女人非常好對付,但是那時我還穿洋服,而洋服晚上必須穿長的,在巴黎買一套象樣的女人晚禮服上百元的美金呢。
我就跑到百貨商場去買了一件衣料一個衣樣子一晚就做起來了。
(女人的洋服越奇越好,東拖一片西拖一片的都不要緊,那一件衣回國後一直沒再穿過,不是不好看,是沒機會穿,不久就改中國衣服了,一直到現在。
)劉太太說她還是第一次到這個劇院來看歌舞劇呢,可想他們的确謹慎的很。
我們差不多每晚看戲,那時正巧有一班英國劇團到法國來演肖伯納的全部戲劇,我們就都給看了。
我們在這時當中又到英國去了兩次,因元任要和DanielJones,L,loydJameg等談論語音學,可是允許小孩們每三個星期去看他們一次也須照做,所以英法海峽來來往往的那麼多。
在倫敦時候日裡元任多數和他們讨論學問,我就在旅館裡看歐洲大陸翻印英國的各種書,看到了ArnoldBennett的BuriedAliVe(後來有漢譯本叫《活埋》),又看了這書改編的戲,叫TheGreatAdvcnture,我們喜歡的看了三遍,我就動手翻譯它。
可是譯了一半又跑來跑去的了。
在倫敦每晚也是去看莎士比亞的全部戲劇。
在英國的應酬真少,因為他們對應酬非常講規矩和正式,平日又不常出來随便吃(飯館菜算英國的最壞了)。
我們兩個人最怕正式,所以也不到人家吃,也不請人吃,總是在Soho區吃各國不同的飯館子,所以飯後就去看戲。
有一天元任到巴黎大學去了,我一個人在旅館裡看書,有人打門,開門一看是張幼儀(徐志摩以前太太,在德國會過多次的)和一位很漂亮的年青男子站在門口,張對我說趙太太你在家啊,趙先生呢?我帶了一位朋友來見見他。
我就請他們進房子坐,一面說元任不在家,到巴黎大學去了,吃午飯時總一定回來的,請你們等一下,我問這位貴姓,元任在美國早認識徐志摩了,我這還是第一次見他。
張對我介紹這是徐志摩先生,我當時詫異一下
過後才聽人說戰後歐洲各處都會敲竹杠的,英國更利害。
(其實法國最利害,不過對人态度好點,使人不覺得而已。
)當夜就搭火車到Land&rsquosEnd,在羅素家住了四天,地方非常幽靜,可是什麼都沒有,他們的吃食是由店裡每星期送一次,所以我們也是吃了八次的烤牛肉(無骨頭)。
到海灘去遊泳須走三英裡的山路才能到,還要爬下四五十尺的山崖才能到灘邊,所以羅素沒下去,我們兩個人遊了一下水而已。
我對元任說這種地方才能靜下來寫書呢。
元任說我願意俗點靠近城市好玩點,這種無人煙的地方我不願住長。
羅素談起在北京時,他還很想到中國。
(到過中國的人都是很想再來的,因為中國人對人的友善都是很真誠的。
)哈佛燕京研究院主任說過,到過中國的人住三天的,會讨厭中國,住三個月的就喜歡中國了,住三年的人就想家永久在中國了。
(所以在中國傳教多年的人想及中國比我們還利害呢。
) 我們回到倫敦又趕快再到法國,因為第二小女孩新那在我們看她時,有點大傷風很利害,我恐她得肺炎,本不想就離開,可是和羅素已約定了,他等我們去後不久他們要回倫敦,因為暑期快完了。
(這幾個月中我們英法的海峽過了十一次之多。
)我們一到法國就去看小孩們,幸虧新那已好了,可是老女人告訴我們兩個小的淘氣的不得了,如蘭用凳子爬高給他們的碗櫃開開來,給全套的碗都搬出來讓新那就在下面接,一個不小心打破了一大些,她給我們看破碟子,又是老東西買不到,我們隻得賠點錢了事。
在巴黎差不多天天看見劉半農,我們知道他經濟緊,總是買了東西帶到他家去吃,以後小惠知道我們去的時候,就偷偷的站在牆邊等我們,我也就偷偷的問他們喜歡什麼和缺少什麼買了去,但是小惠總對我們說不要告訴媽媽爸爸知道,她真天真聰明,差不多各事都知道,一點不象十歲左右的孩子。
我們為什麼總在吃飯的時候去呢?因為那樣兩面最省時候,而飯總是要吃的,所以都是邊談邊吃,劉半農是正趕博士的考試,元任也須每日到巴黎大學去和他們讨論很多事,所以兩個人都忙,就利用吃飯時談天和讨論各種事。
(我們家一直幾十年來有人找元任都是利用吃飯時間來談,一般人還以為我們愛請客,來人總是請吃飯,不知就是這個理由。
)我做些什麼呢?想到何不到Berlitz學校去讀點法文玩玩,一百法郎一個月隻買票,随你去不去,那是一個專設給臨時學話的機關,所以各國語言都有,你也可以拿那個票子到任何班上去聽。
我可做的最可笑了,用一個票子和董時進兩個人去,不是同時有時他去,有時我去也不要緊,因為他們隻認票不認人的。
其時董時進也正在巴黎,有時我們兩個人去玩,有時也買點東西就在旅館裡偷偷的燒了吃,因為房間有一個大櫃子可以放火酒燈煮東西,有一天雞才開鍋,女用人來打掃房子,我們就趕快給火關起來,櫃門也關了,等用人一走開鍋蓋想給雞翻個身來再煮,沒料到雞已爛了,從此知道法國養的雞如此嫩而肥,味又鮮,難怪法國菜出名的好,以後我們常常的弄了吃,三個人一頓就吃光了。
董還說了笑,我們回中國不能連鍋上桌吧,我說為什麼不能,因為那時想到回國後有用人總不會連鍋就上桌的,豈知我們在外國這二十多年來常常連鍋上桌,省了多少碗洗。
有一天我們打算到飯館去吃飯站在街邊等車,看見金嶽霖在街對面自言自語的一面說一面還做手勢也在等車,我們就叫他過來問他到那兒去,他說打算找地方去吃飯,我問他要不要一同去吃,他說正好,為什麼不要!我們三個人就叫了一個街車到保定飯館。
老金說(我們總這樣叫他的)看樣子你們很闊的,錢多不多?我說錢那能多隻夠用到回國就是了。
他說能不能借點?我們想起張奚若的警告來,并且他還有一位女朋友叫LilianTaylor,就回他不但我們自己還要用,還有兩個小孩在鄉下每月也用不少,回國船票還沒買,你要可以拿點東西去賣賣,并且告訴他奚若家賣東西的故事和地方。
第一天他拿了兩個戒指去是金鑲翠的,我對他說非六十美元不賣,他沒賣掉,第二天我叫他拿了我的一件貂皮腳的大衣去賣,我說随你賣多少可以全拿去用,但是至少值一百五十到二百美元才可賣,不要糟踏東西。
他高興的很,叫他女朋友披在身上到咖啡館去賣,披了一個星期也沒賣掉,又拿回來說可以當八十美元,我說這樣還要拿錢去贖,要不贖豈不是糟踏了?他就說那借三十元給我暫用吧。
我們以為他生活艱難的緣故,正打算等第二次錢來時,再慢慢借給他百元,沒料到三天以後他從意大利來了一封信說,他想想三十元夠到意大利去一趟了,所以打算在那兒玩幾天,并且給我的皮大衣也帶去了,也許可以賣了,就可以多待幾天玩玩。
我雖然贊成做人玩世和快樂,可是我們不是供給得起的人,就沒有回信。
過了一星期他或他們回來了(因為我們隻看見他一個人)給我的大衣送回來了,說原壁歸趙,我也沒注意,就收起來了,當時又借了三十元給他,并且告訴他我們錢不多,可是過了幾天我收拾箱子,一看大衣短了一排皮子,以後遇見他問他,他說他也不知道,我知是真的就算了。
(意大利往往如此的,東西一過手必有毛病出來。
)以後他來時遇見我們出去吃飯時總邀他一道去,可是劉半農交代我們千萬不要把一般人帶到他家去,因為他實在忙。
有一天謝壽康先生請客,我們到他寓所遇見蔡元培先生和蔡太太。
蔡先生以前是見過的,這位蔡太太是初次見面,可是我們知道她是周子競的的妹妹(子競是元任的中學、大學同學),謝先生說蔡太太是畫家,特别到法國來看畫的。
我們五個人坐談了很多時候。
蔡先生再三囑元任還是到北大,元任回說,都在北京有機會一定到北大去演講。
過了幾天我們想請蔡先生兩位和謝先生劉半農兩位到什麼地方去吃飯,那知蔡先生夫婦已到比國去了。
劉半農就提議不吃飯去看一回巴黎最出名的歌劇,他本要請,我們就偷偷先買了票子,過後發現二等是包箱裡(頭等是中間池座)可是都得穿禮服,劉說:我雖窮在法國禮服不能沒有的,并且我預備考時一定要的,可是元任沒有,隻得去租一套,女人非常好對付,但是那時我還穿洋服,而洋服晚上必須穿長的,在巴黎買一套象樣的女人晚禮服上百元的美金呢。
我就跑到百貨商場去買了一件衣料一個衣樣子一晚就做起來了。
(女人的洋服越奇越好,東拖一片西拖一片的都不要緊,那一件衣回國後一直沒再穿過,不是不好看,是沒機會穿,不久就改中國衣服了,一直到現在。
)劉太太說她還是第一次到這個劇院來看歌舞劇呢,可想他們的确謹慎的很。
我們差不多每晚看戲,那時正巧有一班英國劇團到法國來演肖伯納的全部戲劇,我們就都給看了。
我們在這時當中又到英國去了兩次,因元任要和DanielJones,L,loydJameg等談論語音學,可是允許小孩們每三個星期去看他們一次也須照做,所以英法海峽來來往往的那麼多。
在倫敦時候日裡元任多數和他們讨論學問,我就在旅館裡看歐洲大陸翻印英國的各種書,看到了ArnoldBennett的BuriedAliVe(後來有漢譯本叫《活埋》),又看了這書改編的戲,叫TheGreatAdvcnture,我們喜歡的看了三遍,我就動手翻譯它。
可是譯了一半又跑來跑去的了。
在倫敦每晚也是去看莎士比亞的全部戲劇。
在英國的應酬真少,因為他們對應酬非常講規矩和正式,平日又不常出來随便吃(飯館菜算英國的最壞了)。
我們兩個人最怕正式,所以也不到人家吃,也不請人吃,總是在Soho區吃各國不同的飯館子,所以飯後就去看戲。
有一天元任到巴黎大學去了,我一個人在旅館裡看書,有人打門,開門一看是張幼儀(徐志摩以前太太,在德國會過多次的)和一位很漂亮的年青男子站在門口,張對我說趙太太你在家啊,趙先生呢?我帶了一位朋友來見見他。
我就請他們進房子坐,一面說元任不在家,到巴黎大學去了,吃午飯時總一定回來的,請你們等一下,我問這位貴姓,元任在美國早認識徐志摩了,我這還是第一次見他。
張對我介紹這是徐志摩先生,我當時詫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