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 第二章

關燈
操歐洲十二種語言的軍隊侵入了俄國。

    俄國軍隊和平民為避免其沖擊而撤退至斯摩棱斯克,再由斯摩棱斯克撤至波羅底諾。

    法軍以不斷增漲的勢頭沖向莫斯科,沖向其運動的目的地。

    法軍愈接近目的地,其勢愈猛,如物體落地時的加速度一般。

    它後面是幾千俄裡饑餓的充滿仇恨的國土;前面則距目的地隻有幾十俄裡了。

    對此,拿破侖軍隊的每一士兵都感覺得到,入侵行動在不由自主地推進,勇往直前,全憑這一股沖力。

     在俄軍方面,愈往後撤,抗擊敵人的士氣便愈燃愈熾烈;士氣因退卻而振作和高漲起來,在彼羅底諾終于交火。

    任何一方的軍隊都沒有潰敗,而俄軍一經交火便立即撤出戰鬥,其所以如此,正如一個球碰到另一個沖力更大的球向它沖來,必然要滾向一邊去那樣;而狂奔而來的襲擊的球,也必然要滾出一片空間(雖然相撞時失去它全部力量)。

     俄國人後退了一百二十俄裡——撤離了莫斯科。

    法國人到了莫斯科停下來。

    以後,接連五周無戰事。

    法國人沒有推進。

    他們猶如受了緻命傷的野獸,流着血,舔舐着傷口,五個星期呆在莫斯科毫無動靜,突然,毫無緣由地向後逃跑;竄向卡盧日斯卡雅公路,同時,(在打了勝仗之後,因為小雅羅斯拉維茨城附近的戰場對他們有利),一仗也不打地退得更快,退向斯摩棱斯克,退離斯摩棱斯克,逃至維爾納,逃至别列濟納河,向更遠的地方逃跑。

     早在八月二十六日晚,庫圖佐夫和全軍将士都相信:波羅底諾戰役已獲勝。

    庫圖佐夫亦曾如此禀報陛下。

    他發布命令準備新的一次戰役以殲滅敵人,不是因為他想欺騙誰,而是因為他知道敵人已經失敗,每一參加這次戰役的人也都知道這一點。

     然而,就在當晚及第二天接連不斷傳來聞所未聞的死亡消息,損失半數軍隊的消息,這樣,新的戰役因兵員不足而不可能進行。

     ·無·法·在·此·時進行一場戰役,因為情報尚未收集起來,傷員沒有收容,彈藥沒有補充,陣亡人數沒有統計,接替陣亡者的新的軍官沒有任命,人員忍饑挨餓,睡眠不足。

    而與此同時,在交戰的次日早晨,法國軍隊卻以迅猛之勢,以與距離軍方似乎成反比的加速運動,直向俄軍撲來。

    庫圖佐夫想在次日發起攻擊,全軍将士也都這樣想。

    但是,為了進攻,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須要有進攻的可能性,可是此時,不存在這種可能性。

    此時不能不撤退一天的行程,然後又同樣不能不後撤另一天,以至第三天的行程,最後,在九月一日,當隊伍臨近莫斯科時,盡管士兵們情緒高昂到了極點,事物的力量卻要求這批部隊走向莫斯科以東。

    他們也就又後撤了一天,即最後一天的行程,把莫斯科讓給了敵人。

     有的人慣于認為,整個戰争以至各戰役的計劃,都是由統帥這樣制訂的,即像我們每人一樣,坐在辦公室看地圖,設想他如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