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匠蜂

關燈
的小東西啊!這個小東西就是舍腰蜂,這是我第一次沒有用觀察的眼光來看它。

    于是,便有了第一印象。

     在初次相識之後,我對家裡的這個小客人一直報有非常濃厚的興趣。

    我非常熱心地希望能和這個小不點兒客人互相熟識,作一些交流。

    于是,我便囑咐我的家人,在我不在家的時候,不要去主動打擾它們,破壞它們的正常生活。

    瞧,我多麼注意保護這個沒有受到邀請的不速之客呀!事情發展的良好态勢已然勝過了我所希望的那樣。

    當我回到家裡的時候,發現它一點兒也沒有受到什麼打擾,而且一個個都安然無恙。

    它仍然呆在蒸汽的後面,努力地進行着它自己的工作,為自己的家而辛苦。

    由于我想要觀察一下舍腰蜂的建築以及它的建築才能,還有它的食物的性質,以及幼小的黃蜂的進化及其生長過程等等,因此,我把爐竈中的火焰給弄滅了。

    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減少煙灰的量。

    差不多将近兩小時,我非常仔細地注視着它。

     但是,從這以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差不多将近四十年來,我的屋子裡,再也沒有這樣小的客人光臨了,一點兒也見不到它們的蹤影了。

    有關舍腰蜂的進一步的知識,我還是從我的鄰居家的爐竈旁邊的蜂巢裡得出來的。

     通過細心觀察我發現,在這個小小的動物身上,有一種十分孤癖的流浪的習性。

    這一點使得它和其它大多數黃蜂,以及蜜蜂是不盡相同的。

    一般情況下,它總是選擇好一個地點,自己築起一個顯得特别孤獨的巢穴。

    同時,在舍腰蜂自己養活自己的地方,是很少能見到它自己家族的成員及親屬的。

    在距離我們城南不遠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小動物。

    但是,這個小東西,甯願挑選農民那充滿煙灰的屋子裡的爐竈來築造自己的小家,也不喜歡那些城鎮居民的雪白的别墅裡的爐竈。

    我所到過的任何地方所看到的舍腰蜂,都沒有像我們村裡這麼多的。

    與此同時,我們村裡的屋子都很有特點。

    我們村上的茅屋都有一定的傾斜性,而且茅屋都被日光曬成了黃色,這使得它們看上去都很有特色。

     事實是很明顯的,泥水匠蜂選擇煙筒做為自己的住所。

    這一點是不用置疑的了。

    但是,它之所以為自己選擇這樣一個地方,倒并不是意味着它貪圖安逸與享樂。

    因為,很顯然,選擇這樣的地方可不是什麼特舒服的地方。

    這種地方更需要這種小動物加倍地努力,能夠具備更好的才能。

    而且,在這種地方工作,是有很大危險性的。

    因為時常有險情發生,需要冒一定的危險,甚至是生命的危險。

    從這一點來看,說它選擇煙筒建巢是為了自己的安逸,那可真的要大大的冤枉了我們這位小客人了。

    它選擇這樣的地點來築巢建穴,主要意圖還完全是為了它的整個家族來考慮的,而并非出于私利。

    它不希望隻是自己舒服就可以了,應該是大家共同享福,共同舒适,那才是它們真正要達到的目的。

    因而可以說,舍腰蜂還是一種比較熱愛家庭的動物,家庭責任感很強。

    當然了,舍腰蜂選擇煙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舍腰蜂及它的家族成員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這主要是由于本能的原因,它們的住所必須建在很溫暖的地方,這一點和其它的黃蜂、蜜蜂是很不相同的。

     我記得有一次去一家絲廠,在那裡我見到過一個舍腰蜂的巢。

    它把自己的巢建在機房裡,并且為自己選擇了剛好是在大鍋爐的上面的天花闆上的一個地方。

    看來,它真是慧眼獨具啊!它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地點,整個一年,無論寒暑,也無論春夏秋冬的變遷,溫度計所顯示出的溫度,總是不變的一百二十度,隻是要除去晚上的時間,還有那些放假的日子。

    很顯然,在這些日子裡,鍋爐裡并沒有加熱,所以,溫度當然會随之有所變化的。

    這個事實很明顯地告訴我們,這個小小的動物對溫度真是要求很高啊!而且,它也是個非常會為自己挑選地點的家夥。

     還有,在鄉下的那些蒸酒的屋子裡,我也曾經不止一次地看到過許多舍腰蜂的巢穴。

    而且,凡是那些可以選擇的、方便它們安居與行動的地方,都已經被它們占滿了。

    甚至,連那些帳薄堆積的地方,都被它們占據下來了。

    蒸酒房裡的溫度,和剛才提到的絲廠裡的溫度相差得不是太多。

    大約有一百一十三度左右。

    這些溫度字再次告訴我們,這種泥水匠蜂甚至足可以在那種使油棕樹生長的熱度下生存。

     這樣看來,鍋,還有爐竈,當然也就很自然地成了舍腰蜂最理想的家和首選對象了。

    但是,除了這些首屈一指的地方以外,舍腰蜂也不厭棄一些其它可以選擇的地點。

    它非常希望居住在任何可以讓它覺得舒适、安逸的角落裡面。

    比如說,在養花房裡,在廚房的天花闆上,可關閉窗戶的凹進去的地方,還有就是茅舍中卧室的牆上等等。

    至于建造自己窠巢的地基,這一點,它并不放在心上。

    為什麼呢?因為,在平常它的多孔的巢穴,一般都是建築在石壁或者是木頭上的。

    這些地方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堅實的。

    因而,它們似乎并不是很關心房屋的基礎。

    不過,也有的時候我曾經看到過它把自己的巢築在葫蘆的内部,或者在皮帽子裡,磚的縫隙之中,或者是裝麥子用的空袋子裡,還有的時候,它建巢在鉛管裡面。

     記得有一次,我在接近學院的一個農夫的家裡所看到的事情,更讓人覺得特别的新奇。

    在這個農夫的家裡,有一個特别寬大的爐竈。

    在裝有這個爐竈的大房間裡,在爐竈上的一排鍋裡,正煮着農工們要喝的湯,還有一些供牲畜們食用的東西。

    過了一會兒,工人們都從田地裡收工回家了。

    累了一天,他們的肚子肯定餓壞了。

    回來後,他們便迫不及待地,不聲不響地,在一邊非常迅速地吞食着他們的食品及湯。

    他們為了要享受這休工用飯的大約半小時的舒适,幹脆摘下了戴在頭上妨礙吃飯的帽子,随後也脫去了他們的上衣,随手把它們挂在一個木釘的上面。

    這吃飯的時間,對于農工們而言,雖然是短暫的,但是,要是讓泥水匠蜂去占據工人們剛剛脫下的衣物,卻又是綽綽有餘的了。

    在這些衣物中、草帽裡邊,被它們視為最合适的地方,它們搶先去占領它。

    那些上衣的褶縫,則被視為最佳的地點。

    與此同時,泥水匠蜂的建築工作也就馬上破土動工。

    這時,一個工人已經吃完了他的飯,從飯桌旁邊站了起來,抖了抖他自己的衣服。

    另外一個人也站起來,走了過來,摘下自己的草帽,也抖了一下。

    這樣幾下抖動便去掉了舍腰蜂剛剛初具規模的窠巢,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裡,它的蜂巢居然已經有一個橡樹果子那樣大了,真讓人始料不及。

    它們可真是一些讓人驚奇的小動物。

     那個農夫家,有一位專門烹調食物的女人。

    她對于泥水匠蜂這種動物可是一點兒好感也沒有。

    她報怨說這些可惡的小東西常常跑出來,弄髒了許多的東西。

    天花闆、牆壁,還有煙筒上,經常被塗滿了泥,非常煩人,打掃起來很費力氣的。

    但是,在衣服和窗幔上,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這個女人每天都會用一根竹子,使勁地敲打窗幔,以保持它的清潔。

    所以,在這些地方情況會稍好一些,略微幹淨一些。

    但是,驅逐這些擾人的小動物是多麼地不容易啊!趕走了一次,第二天早晨它又會一樣地跑回來來做巢。

    它可真是個執着的小家夥,總是不厭其煩地從事着它的本能工作。

     二、它的建築物  事實上,我也非常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