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着的那些淫畫給她看,企圖借此挑動她。
戴萊絲氣憤極了,有一次竟把他那本醜書從車窗裡扔了出去;我還聽說,啟程的第一天,一陣劇烈的偏頭痛使我沒有吃晚飯就去睡了,他就利用這兩人相對的一段時間去勾引她,動手動腳,簡直象個色情狂,象隻騷公羊,絕不象個受我信賴而又托以妻子的正人君子。
多麼驚人啊!這對我又是一件多麼未曾料到的傷心事啊!到那時為止,我一直以為友誼是與構成友誼的魅力的全部可愛而高貴的情感分不開的,現在我卻生平第一次感到,我不能不把友誼和輕蔑結合起來了,不能不把我的信賴和尊敬,從我所愛的并且還以為被愛的一個人身上收回來了!那個老無賴還在我面前瞞着他那卑鄙龌龊的行為呢。
為了不叫戴萊絲為難,我也不得不在他面前瞞着我對他的鄙視,把他一定不會知道的那些反感放在我的心靈深處隐藏起來。
你,友誼的甜美而神聖的幻象啊!果弗古爾第一個把你的紗幕在我的眼前揭開了。
從那時起又有多少殘酷無情的手阻止這個紗幕重新合上啊! 到了裡昂,我就跟果弗古爾分了手,另走薩瓦那條路,因為我不忍心再從離媽媽那麼近的地方走過而不去看看她。
我看到她了&hellip&hellip她的境況多麼慘啊,天哪!這是怎樣的堕落!她初期的那種美德怎麼就蕩然無存了?她是當年彭維爾神父叫我去找的那位美貌動人的華倫夫人嗎?我的心多麼難過啊!我看她沒有什麼别的辦法了,隻有遷地為宜。
我早已在我的信裡再三敦促她來跟我安安靜靜地一同生活,我願意和戴萊絲盡畢生之力使她能享點幸福,這次我又熱烈地重複這種請求,但是終歸無效。
她死釘住她的年金,不聽我的話,而她那份年金,雖然照付不誤,她自己卻長久以來花不到一文錢了。
我還是把我的錢分了一小部分給她,如果我不是絕對深知我分給她的錢她一文也享受不到的話,我本應該而且也一定會多分一點給她的。
在我居住日内瓦時期,她到沙伯萊作了一次旅行,并且到格蘭日運河來看我。
她沒有錢完成她的旅程,當時我身上又沒有那麼多錢,一小時後我叫戴萊絲拿去送給她。
可憐的媽媽啊!讓我把她這一次心地善良的表現再大書一筆吧。
她剩下的最後一件首飾就隻有一個小戒指了,她把它從自己的手指上脫下來戴到戴萊絲的手指上,戴萊絲立即就又把它脫下來,再套上她的手指,同時灑着熱淚親吻着那隻高貴的手。
啊!這時正是我償債的适當時刻啊!我應該抛棄一切而跟她走,相依為命,直到她最後一息,同甘共苦,不問她遭遇如何。
我卻沒有這樣做。
由于我被另一份感情分了心,我感到我對她的感情也淡薄了,不能指望我的感情對她能有點好處。
我為她嗟歎,卻沒有跟她走。
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内疚之中,這個内疚是最強烈、最抱恨終身的。
為此,我就理該受到從那時起不斷降到我頭上來的那些嚴厲的懲罰:願這些懲罰能把我的忘恩負義之罪全部抵償掉吧!這種忘恩負義是表現在我的行為上的,但是它卻如此深地刺傷了我的心,足見我這顆心從來也不是一個志恩負義者的心。
在離開巴黎以前,我已經把《論不平等》那篇文章的獻詞草拟好了。
我把這篇獻詞在尚貝裡寫完,就注明某年月日寫于尚貝裡,因為我想,為着避免一切挑剔,還是甯可不注明寫于法蘭西或寫于日内瓦為好。
一到日内瓦,我就沉浸于驅使我回到日内瓦的那種共和主義的激情之中。
這種激情又因我在那裡所受到的歡迎而更加高漲。
我受到各界人士的盛情招待和愛護,滿腔沸騰着愛國熱忱;但因為我在祖先所奉的宗教之外另奉了一種宗教,從而被剝奪了公民權,所以我又很感到羞慚。
于是我決心公開地重奉我祖先的宗教。
我想一切基督徒用的都是同樣的福音節,而教條内容之所以不同又隻是由于各人對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部分強加解釋,那麼,在每一個國家裡,隻有統治者有權确定教義和這不可理解的教條,因此,公民的義務就是承認這個教條,遵從法律所規定的教義。
我和百科全書派的人們往來,遠沒有動搖我的信仰,反而使我的信仰由于我對論争與派系的天然憎惡而更加堅定了。
我對人與宇宙的研究,到處都給我指出那主宰着人與宇宙的終極原因與智慧。
幾年以來,我緻力于研讀《聖經》,特别是福音書,早就使我鄙視最不配了解耶稣基督的人們所給予耶稣基督的那些卑劣而愚昧的解釋。
總之,哲學使我追求宗教的精髓,也就使我擺脫了人們用以壅塞宗教的那一堆垃圾般的毫不足道的公式。
我既認為對于一個有理性的人來說,沒有兩種做基督徒的方式,也就認為,凡是與形式和紀律有關的一切,在每一個國度裡都屬于法律的範圍。
由于這個原理&mdash&mdash這麼合情合理的、這麼富有社會性的、這麼和平的、卻又曾給我招來那麼殘酷迫害的原理&mdash&mdash當然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既要做公民,我就應該做新教徒,重新回到我國既定的教義。
我決定這樣做了;我隻希望不一定要到教務會議席前去受訊問。
然而聖教法令對這一點卻是有明文規定的,不過人們居然願意為我通融辦理。
他們指定了一個五、六人組成的委員會來個别地聽我發表改宗聲明。
不幸得很,佩爾得利奧牧師&mdash&mdash他對人親切而又和藹,我跟他很有交情&mdash&mdash竟然想起對我說,大家以能聽到我在這個小集會中緻詞為快。
這種期待叫我害怕極了,以緻我用了三個星期的工夫,日日夜夜研究一篇準備好的短小的演說詞,但到要宣讀的時候,慌得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在這個會議席上,我竟做了最愚蠢的小學生,審查委員們替我說話,我呆呆地回答着&ldquo是&rdquo或&ldquo不是&rdquo。
然後,我就被納入教團,公民權恢複了。
我以公民的身份載入了保安稅冊,這種保安稅隻有公民兼市民才繳納的,我還參加了國民議會的一飲非常全體會議,從執行委員缪沙爾那裡接受誓言。
對國民議會和教務會議這次對我表示的那種種感情,以及全體官員、牧師和公民的那種種懇摯而客氣的态度,我心中非常感激,所以我一面受到那位不離左右的好朋友德呂克的催促,另一面又特别受到我自己内心傾向的驅使,就一心隻想回到巴黎去把家庭拆散,把我那些瑣事處理一下,把勒·瓦瑟太太和她的丈夫安置好,或者供給他們些贍養費,然後再帶着戴萊絲回到日内瓦來,安度餘生。
這樣一決定,我就把正經事都暫時停了下來,以便跟我的朋友們一直玩到啟程的時候。
在所有這些遊樂當中,最使我開心的是我和德呂克老頭、他的兒媳、他的兩個兒子以及我的戴萊絲一同乘船作的那次環湖遊覽。
我們用七天時間作了這一次環遊,天氣是再好也不過的。
我對湖那一邊引起我驚歎的許多風景都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幾年之後,我就在《新愛洛伊絲》裡把這些景色描寫了下來。
我在日内瓦結識的主要知交,除我已經說過的德呂克一家之外,有青年牧師凡爾納&mdash&mdash我在巴黎就已經認識他了,當時對他的估價比他後來的表現要高些;有佩爾得利奧先生&mdash&mdash當時是鄉村牧師,今天是文學教授,和他交遊使人如乘春風,這是使我永遠懷念的,雖然他後來認為與我絕交就顯得是個漂亮角色;有雅拉貝爾先生&mdash&mdash當時是物理學教授,後來當國民議會議員兼執行委員,我曾把我的《論不平等》的文章讀給他聽,不過沒有讀獻詞,他似乎非常歎賞;有呂蘭教授&mdash&mdash直到他死,我和他一直經常通信,早先他甚至還托我為日内瓦圖書館買書;有凡爾宗教授&mdash&mdash我對他,曾以種種事實表示我的依戀與信賴之忱,這些事實原該使他感動的,如果一個神學家能被事實感動的話,但是他也和大家一樣,我一作這種表示之後,他就轉過臉去不理我了;有果弗古爾的助理和繼承人沙必伊&mdash&mdash他打算頂掉果弗古爾。
取而代之,不久自己倒被頂掉了;有馬爾賽·德·麥齊埃爾&mdash&mdash他原是我父親的老朋友,以後又表示願做我的朋友,當年一度為祖國增光,後來做了戲劇作家,并且想當二百人議會的議員,因而就改變了思想作風,死後成為笑柄。
但是在所有這些知交之中,我期待最殷的是穆耳杜,由于他多才多藝,思想激烈,确實是個前途無量的青年。
雖然他對我常常有點模棱兩可,雖然他跟我的許多最險惡的仇人都有聯系,我還是一直愛他,并且我相信有朝一日他将做我死後的辯護人,并為他的朋友複仇。
在這些往還酬酢之中,我繼續保持獨自散步的愛好和習一慣,我常在湖岸作相當遠的漫步,在這些漫步當中,我那勞動慣了的腦子總是沒有閑的時候。
我琢磨着我已經訂好的《政治制度論》一書的綱要&mdash&mdash不久我就要談到這部書;我又思考一部《瓦萊地方志》和一篇散文悲劇的大綱&mdash&mdash這篇悲劇的主題是盧克麗霞,雖然我是在這不幸的女子已不能在法國戲劇中出現的時候大着膽子再讓她在舞台上出現,我仍然存着希望,壓垮那些敢于嘲笑我的人們。
我同時又拿塔西陀來試手,把他的曆史第一卷譯了出來,譯文現在收在我的文稿之中。
我在日内瓦住了四個月之後,于十月間回到了巴黎。
我避免經過裡昂,省得又碰見果弗古爾。
因為我預定的計劃是開春再回日内瓦,所以我在冬天就又恢複了我的生活習慣和正常工作,其中主要的是校閱我的《論不平等》的校樣。
這部稿子是我委托書商雷伊在荷蘭印的,雷伊是我在日内瓦剛認識的新交。
由于這部作品是獻給共和國的,而這篇獻詞又可能不中國民議會的意,所以我想等一等,看看獻詞在日内瓦産生的效果怎樣,然後再回日内瓦去。
這效果果然于我不利;這篇獻詞本是最純潔的愛國熱忱驅使我寫出來的,卻給我在國民議會中招來了許多敵人,在市民中招來了許多忌妒者。
舒埃先生當時是首席執行委員,他給我寫了一封很客氣然而很冷淡的信,原信存在我的函件輯裡,甲劄第三号。
從私人方面&mdash&mdash其中有德呂克和雅拉貝爾,我得到了若幹獎飾之詞;如此而已。
我就沒有看到一個日内瓦人感謝我在這部作品裡表現出來的由衷的熱忱。
這種冷漠的态度,凡是注意到的人都感到憤憤不平。
還記得有一天,我到克利什去,在杜賓夫人家吃飯,同席的有共和國代辦克羅姆蘭,還有梅朗先生。
梅朗先生在席上當衆說,國民議會應該為這本書對我有所饋贈,并予以公開褒獎,否則它就有失體面。
克羅姆蘭是個瘦小而熏黑的人,卑鄙險惡,他不敢在我面前作任何答複,便做了一個可怕的鬼臉,逗得杜賓夫人笑了起來。
這部作品為我掙得的唯一好處,除了滿足了我自己的良心而外,就是那公民的稱号,這個稱号是由我的許多朋友,接着又由公衆贈給我的。
後來我又失掉了這個稱号,隻是因為我太配享有這個稱号了。
然而,如果沒有對我的内心産生更大影響的某些動機的話,單是這個失敗是不會阻止我去執行退隐日内瓦的計劃的。
埃皮奈先生要把舍弗萊特府第原來缺少的那一翼側的房子添建起來,為此花了很大一筆錢。
有一天,我跟埃皮奈夫人一起去看這些工程,我們順便散散步,往前多走了大約四分之一裡約的樣子,直走到花園的那個大蓄水池旁。
這兒跟蒙莫朗西森林緊挨着,還有一片漂亮的菜園及一所破爛不堪的小房子,稱之為退隐廬。
這個幽靜而十分可愛的地點,我在去日内瓦旅行之前第一次看見時就注意到了,我曾在興奮之中不知不覺地冒出過這樣一句話:&ldquo啊!夫人,多麼美妙的住所啊!這才是為我天造地設的一個退隐地點呢。
&rdquo埃皮奈夫人當時對我這句話沒有顯得怎樣在意。
但是這次重來,我非常驚訝地看到,舊房子沒有了,換了一所幾乎全新的小住宅,房間安排得很好,正合三口之家居住。
原來埃皮奈夫人不聲不響地叫人做了這件事,并且花錢不多,隻從府第工程抽出一點材料和幾個工人而已。
舊地重遊,她看到我如此驚訝,便對我說:&ldquo我的狗熊啊,這就是你的退隐地點;你自己選了它,現在是友誼把它獻給你。
我希望這份友誼能使你放棄你要離開我的那個殘酷無情的念頭。
&rdquo我不相信我這一輩子曾經曆過比這更強烈、更愉快的感動:我的眼淚沾滿了我那女友的慈惠之手;雖然當時我沒有完全被征服,卻已經極端動搖了。
埃皮奈夫人不願功敗垂成,便再三催促我,用盡了方法,托盡了人,來争取我,甚至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還慫恿勒·瓦瑟太太和她的女兒來支持她,所以最後她勝利了,使我改變了決心。
我放棄了返居祖國的計劃,決定并答應來退隐廬住下。
她一面等房子幹燥,一面忙着準備家具,等到一切齊全,開春就可以遷入了。
還有件事,也大有助于促使我下這個決心,那就是伏爾泰在日内瓦附近的定居。
我知道這個人會在日内瓦鬧得天翻地覆的;我若是再去,就會在我的祖國碰到巴黎的那種氣氛、風尚和習俗,我又要不斷地論戰;而且在行動方面,要就是做俗不可耐的迂夫子,要就是做膽小怕事的壞公民,别無他途。
伏爾泰關于我的後一部作品寫給我的那封信,使我有理由在我的複信裡婉轉說明我的種種隐憂;那封信産生的結果把我的隐憂都證實了。
從此,我認為日内瓦無可救藥了,而我也确實沒有想錯。
如果我自覺有此能力的話,也許我應該去頂住那場狂風暴雨。
但是我隻是單獨一人,又羞澀,又極不善詞令,而要去對付一個目空一切、富敵王侯、既有大人先生們為他撐腰、又有口若懸河的辯才作他的支柱、而且已經成為女人和青年們的偶像的人,又能做得出什麼來呢?我擔心冒險犯難,徒勞無益,因而我聽從了我的和平的天性,聽從了我對安甯的愛好。
這種對安甯的愛好,當年使我走錯了路,今天在這同一問題上還是使我走錯了路。
如果我退隐到日内瓦,我能為我自己免掉許多大災大難;可是我懷疑,即使以我這全部熾烈的愛國熱忱,我又能為祖國做出什麼偉大而又有益的事來呢。
特龍香也差不多就是在這時候到日内瓦定居的,不久後到巴黎來闖江湖,賺了大批錢帶走了。
他一到,就跟讓古爾騎士一起來看我。
埃皮奈夫人很希望請他個别診治,但是就診的人太多,不容易擠進去。
她找我設法。
我就促特龍香去看她。
他們倆就是這樣,在我的介紹之下,開始有了交誼,後來他們關系密切了,反叫我吃了苦頭。
我的命運一直就是這樣的;我一把彼此不相關的兩個朋友聯系起來,他們就準聯合起來反對我。
不過,雖然特龍香一家在他們從那時就參預的那套使祖國淪于被奴役地位的陰謀之中,個個都把我恨之入骨,這醫生卻還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繼續對我表示好感。
他甚至在回日内瓦後還寫信給我,建議我到日内瓦去任圖書館榮譽館長之職呢。
但是我的決心已經下定了,這番盛意沒有使我動搖。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我又一次拜訪了霍爾巴赫先生,因為他的夫人去世了。
霍爾巴赫夫人跟弗蘭格耶夫人都是在我小住日内瓦時去世的。
狄德羅把霍爾巴赫夫人的噩耗告訴我的時候,說她的丈夫是如何如何悲痛。
他的悲痛打動了我的心。
我自己也深切懷念這位和藹可親的女人,為此寫了一封信給霍爾巴赫。
這件喪事使我把他一切對不起人的作為都忘得一幹二淨了;當我從日内瓦回來的時候,當他跟格裡姆和其他幾個朋友周遊法國,排遣愁思,也回到巴黎的時候,我就去看他;後來還繼續去看他,直到我遷居退隐廬為止。
在他那個小圈子裡,人們一知道埃皮奈夫人&mdash&mdash這時霍爾巴赫尚未跟埃皮奈夫人來往&mdash&mdash正在為我準備住所,大家的挖苦嘲笑便和冰雹一般落到我頭上來了。
他們揚言我需要人家捧場,需要都市的娛樂,連半個月的寂寞也忍耐不了。
我自己心裡有數,讓他們說去,還是我行我素。
霍爾巴赫先生免不了對我還是有點好處的,他給勒·瓦瑟老頭找到了一個可以安置的地方;老頭那時有八十多歲了,他的妻子感到他是個很大的累贅,一個勁兒請我把他打發走。
他被送到一個慈善機關去了。
差不多一到那裡,衰老之年和離家之痛就把他送進了墳墓。
他的妻子和其他的孩子們都不怎麼懷念他,但是戴萊絲疼愛老父,一直就抱恨終天,後悔不該讓老人以風蝕之年,遠離她而了此殘生。
差不多與此同時,有個客人來拜訪我。
雖然他是我的一個舊相識,這次來訪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是說我的朋友汪杜爾,他有一天早晨在我萬想不到的時候突然來了。
另外還有一個人跟他一起。
我覺得他變得多麼厲害啊!早年的風韻完全沒有了,我隻見他一副下流樣子,使我無法跟他放懷暢叙。
也許是我的眼光變了,也許是酒色使他變得遲鈍了,再不然他那早年的神來是出于青春的光輝,而現在青春時期早已逝去了。
我幾乎是無動于衷地接待了他,我們又十分冷淡地分了手。
但是他走了之後,我們往日交遊的舊情又強烈地勾起了我青春時代的回憶。
我的青春是那麼溫馨地、那麼誠笃地獻給那位天使般的女人的,而現在這位女人的變化之大也不亞于他啊。
還有那幸福時代的許多小故事,在托讷度過的那浪漫的一日,當時我是那麼天真、那麼酣暢地處在那兩個妩媚可人的少女之間,她們對我的唯一恩賜就是讓我吻了一下她們的手。
但是,盡管如此,她們卻給我留下了那麼強烈、那麼動人、那麼持久的怅惘;當年我是感到了一顆少年的心的迷人的全部激蕩力量的,現在我相信它們是一去不複返了。
所有那許多纏綿的回憶使我為已逝的青春、為永别了的青春狂熱,灑下了眼淚。
唉!我對這種狂熱的不幸重來又該酒下多少眼淚啊,如果我能早料到它會給我帶來這麼多的痛苦! 在我離開巴黎之前,就在我退隐前的那個冬天,我還有過一件十分稱心的痛快事,我領略到了它的全部純潔意味。
南錫學士院院士巴利索曾以幾部戲劇知名,這時又在呂内維爾當着波蘭國王的面演了一出劇。
他在這個劇本裡寫了一個竟敢執筆和國王較量的人,以為這樣可以博得國王的青睐。
斯塔尼斯拉夫為人豪邁,不歡喜諷刺,一看有人竟敢這樣在他面前評說時人,非常憤慨。
特萊桑伯爵先生奉這位國王之命,寫信給達朗貝和我,通知我說,國王陛下有意把巴利索逐出他的學士院。
我回信懇求特萊桑先生在波蘭國王面前關說,為巴利索開恩。
恩是開了,但特萊桑先生以國王名義通知我時,又補充說,這件事将在學士院的檔案上登記下來。
我又複信說。
這樣一來,不是開恩,倒反使一個懲罰傳于永世了。
最後,由于我再三懇請,總算獲得了圓滿的結果:檔案上将不作任何記載,對這種事将不留下任何公開的痕迹。
在辦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不論是國王也好,是特萊桑也好,都對我表示了敬仰和尊重之意,使我頗感欣幸。
我在這件事裡感覺到,凡是值得受人尊敬的人,他們對一個人的尊敬,會在這個人的心靈裡産生出一種比虛榮心所産生的感情甜美得多、高貴得多的感情。
我在我的通信集裡已經錄下了特萊桑先生的信和我的複函,原稿存甲劄,第九、十及十一号。
我完全知道,萬一我這些回憶錄将來得見天日,我本想抹去痕迹的事情,自己反倒使它流傳下去了;但是,我不得已而傳之未來的事還多着呢。
我念念不忘地寫這部忏悔錄的偉大目标和把一切都全盤托出的這樣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心,将不容許我為某些細小的顧忌而意存規避,否則就會使我離開我的目标了。
在我所處的這種離奇、獨特的環境中,我太應該對真理負責了,不能對别人再有所憐恤。
要徹底認識我,就應該從我的一切方面來認識我,不管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
我的忏悔必然和許多别人的忏悔聯系在一起;凡是與我有關的事,我都以同樣的坦率做這兩種忏悔,雖然我想對别人多加照顧,但是我不認為我應該對任何别人比對我自己要照顧得多些。
我要永遠公平、真實,盡可能說别人的好處,隻在與我有關的範圍内說别人的壞處,并且非不得已時不說。
在我被置于這樣一種境況時,誰還有權利對我做更多的要求呢?我寫忏悔錄絕不是為着在我未死之前發表的,也不是在有關的人們未死之前發表的。
如果我的命運和這部書的命運都能由我作主的話,這部書應該在我和他們死後很久再出版。
但是我的許多強有力的壓迫者由于對真理的畏懼而作了種種努力,要把真理的痕迹掃除淨盡,這就使我為保留這些痕迹而不得不采取最正确的權利和最嚴格的公理所容許我采取的一切措施。
如果我死後應該湮沒無聞,那麼我就甯願不牽累别人,而毫無怨言地把一場不公平的、轉瞬即逝的奇恥大辱忍受下去,但是既然我的名字還要存留下去,那麼,我就應該努力使擁有這個名字的不幸者的面貌和這個名字一同流傳下去&mdash&mdash但應該是按真實情況,而不是按許多不公正的敵人處心積慮要描繪的那樣。
戴萊絲氣憤極了,有一次竟把他那本醜書從車窗裡扔了出去;我還聽說,啟程的第一天,一陣劇烈的偏頭痛使我沒有吃晚飯就去睡了,他就利用這兩人相對的一段時間去勾引她,動手動腳,簡直象個色情狂,象隻騷公羊,絕不象個受我信賴而又托以妻子的正人君子。
多麼驚人啊!這對我又是一件多麼未曾料到的傷心事啊!到那時為止,我一直以為友誼是與構成友誼的魅力的全部可愛而高貴的情感分不開的,現在我卻生平第一次感到,我不能不把友誼和輕蔑結合起來了,不能不把我的信賴和尊敬,從我所愛的并且還以為被愛的一個人身上收回來了!那個老無賴還在我面前瞞着他那卑鄙龌龊的行為呢。
為了不叫戴萊絲為難,我也不得不在他面前瞞着我對他的鄙視,把他一定不會知道的那些反感放在我的心靈深處隐藏起來。
你,友誼的甜美而神聖的幻象啊!果弗古爾第一個把你的紗幕在我的眼前揭開了。
從那時起又有多少殘酷無情的手阻止這個紗幕重新合上啊! 到了裡昂,我就跟果弗古爾分了手,另走薩瓦那條路,因為我不忍心再從離媽媽那麼近的地方走過而不去看看她。
我看到她了&hellip&hellip她的境況多麼慘啊,天哪!這是怎樣的堕落!她初期的那種美德怎麼就蕩然無存了?她是當年彭維爾神父叫我去找的那位美貌動人的華倫夫人嗎?我的心多麼難過啊!我看她沒有什麼别的辦法了,隻有遷地為宜。
我早已在我的信裡再三敦促她來跟我安安靜靜地一同生活,我願意和戴萊絲盡畢生之力使她能享點幸福,這次我又熱烈地重複這種請求,但是終歸無效。
她死釘住她的年金,不聽我的話,而她那份年金,雖然照付不誤,她自己卻長久以來花不到一文錢了。
我還是把我的錢分了一小部分給她,如果我不是絕對深知我分給她的錢她一文也享受不到的話,我本應該而且也一定會多分一點給她的。
在我居住日内瓦時期,她到沙伯萊作了一次旅行,并且到格蘭日運河來看我。
她沒有錢完成她的旅程,當時我身上又沒有那麼多錢,一小時後我叫戴萊絲拿去送給她。
可憐的媽媽啊!讓我把她這一次心地善良的表現再大書一筆吧。
她剩下的最後一件首飾就隻有一個小戒指了,她把它從自己的手指上脫下來戴到戴萊絲的手指上,戴萊絲立即就又把它脫下來,再套上她的手指,同時灑着熱淚親吻着那隻高貴的手。
啊!這時正是我償債的适當時刻啊!我應該抛棄一切而跟她走,相依為命,直到她最後一息,同甘共苦,不問她遭遇如何。
我卻沒有這樣做。
由于我被另一份感情分了心,我感到我對她的感情也淡薄了,不能指望我的感情對她能有點好處。
我為她嗟歎,卻沒有跟她走。
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内疚之中,這個内疚是最強烈、最抱恨終身的。
為此,我就理該受到從那時起不斷降到我頭上來的那些嚴厲的懲罰:願這些懲罰能把我的忘恩負義之罪全部抵償掉吧!這種忘恩負義是表現在我的行為上的,但是它卻如此深地刺傷了我的心,足見我這顆心從來也不是一個志恩負義者的心。
在離開巴黎以前,我已經把《論不平等》那篇文章的獻詞草拟好了。
我把這篇獻詞在尚貝裡寫完,就注明某年月日寫于尚貝裡,因為我想,為着避免一切挑剔,還是甯可不注明寫于法蘭西或寫于日内瓦為好。
一到日内瓦,我就沉浸于驅使我回到日内瓦的那種共和主義的激情之中。
這種激情又因我在那裡所受到的歡迎而更加高漲。
我受到各界人士的盛情招待和愛護,滿腔沸騰着愛國熱忱;但因為我在祖先所奉的宗教之外另奉了一種宗教,從而被剝奪了公民權,所以我又很感到羞慚。
于是我決心公開地重奉我祖先的宗教。
我想一切基督徒用的都是同樣的福音節,而教條内容之所以不同又隻是由于各人對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部分強加解釋,那麼,在每一個國家裡,隻有統治者有權确定教義和這不可理解的教條,因此,公民的義務就是承認這個教條,遵從法律所規定的教義。
我和百科全書派的人們往來,遠沒有動搖我的信仰,反而使我的信仰由于我對論争與派系的天然憎惡而更加堅定了。
我對人與宇宙的研究,到處都給我指出那主宰着人與宇宙的終極原因與智慧。
幾年以來,我緻力于研讀《聖經》,特别是福音書,早就使我鄙視最不配了解耶稣基督的人們所給予耶稣基督的那些卑劣而愚昧的解釋。
總之,哲學使我追求宗教的精髓,也就使我擺脫了人們用以壅塞宗教的那一堆垃圾般的毫不足道的公式。
我既認為對于一個有理性的人來說,沒有兩種做基督徒的方式,也就認為,凡是與形式和紀律有關的一切,在每一個國度裡都屬于法律的範圍。
由于這個原理&mdash&mdash這麼合情合理的、這麼富有社會性的、這麼和平的、卻又曾給我招來那麼殘酷迫害的原理&mdash&mdash當然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既要做公民,我就應該做新教徒,重新回到我國既定的教義。
我決定這樣做了;我隻希望不一定要到教務會議席前去受訊問。
然而聖教法令對這一點卻是有明文規定的,不過人們居然願意為我通融辦理。
他們指定了一個五、六人組成的委員會來個别地聽我發表改宗聲明。
不幸得很,佩爾得利奧牧師&mdash&mdash他對人親切而又和藹,我跟他很有交情&mdash&mdash竟然想起對我說,大家以能聽到我在這個小集會中緻詞為快。
這種期待叫我害怕極了,以緻我用了三個星期的工夫,日日夜夜研究一篇準備好的短小的演說詞,但到要宣讀的時候,慌得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在這個會議席上,我竟做了最愚蠢的小學生,審查委員們替我說話,我呆呆地回答着&ldquo是&rdquo或&ldquo不是&rdquo。
然後,我就被納入教團,公民權恢複了。
我以公民的身份載入了保安稅冊,這種保安稅隻有公民兼市民才繳納的,我還參加了國民議會的一飲非常全體會議,從執行委員缪沙爾那裡接受誓言。
對國民議會和教務會議這次對我表示的那種種感情,以及全體官員、牧師和公民的那種種懇摯而客氣的态度,我心中非常感激,所以我一面受到那位不離左右的好朋友德呂克的催促,另一面又特别受到我自己内心傾向的驅使,就一心隻想回到巴黎去把家庭拆散,把我那些瑣事處理一下,把勒·瓦瑟太太和她的丈夫安置好,或者供給他們些贍養費,然後再帶着戴萊絲回到日内瓦來,安度餘生。
這樣一決定,我就把正經事都暫時停了下來,以便跟我的朋友們一直玩到啟程的時候。
在所有這些遊樂當中,最使我開心的是我和德呂克老頭、他的兒媳、他的兩個兒子以及我的戴萊絲一同乘船作的那次環湖遊覽。
我們用七天時間作了這一次環遊,天氣是再好也不過的。
我對湖那一邊引起我驚歎的許多風景都留下了強烈的印象,幾年之後,我就在《新愛洛伊絲》裡把這些景色描寫了下來。
我在日内瓦結識的主要知交,除我已經說過的德呂克一家之外,有青年牧師凡爾納&mdash&mdash我在巴黎就已經認識他了,當時對他的估價比他後來的表現要高些;有佩爾得利奧先生&mdash&mdash當時是鄉村牧師,今天是文學教授,和他交遊使人如乘春風,這是使我永遠懷念的,雖然他後來認為與我絕交就顯得是個漂亮角色;有雅拉貝爾先生&mdash&mdash當時是物理學教授,後來當國民議會議員兼執行委員,我曾把我的《論不平等》的文章讀給他聽,不過沒有讀獻詞,他似乎非常歎賞;有呂蘭教授&mdash&mdash直到他死,我和他一直經常通信,早先他甚至還托我為日内瓦圖書館買書;有凡爾宗教授&mdash&mdash我對他,曾以種種事實表示我的依戀與信賴之忱,這些事實原該使他感動的,如果一個神學家能被事實感動的話,但是他也和大家一樣,我一作這種表示之後,他就轉過臉去不理我了;有果弗古爾的助理和繼承人沙必伊&mdash&mdash他打算頂掉果弗古爾。
取而代之,不久自己倒被頂掉了;有馬爾賽·德·麥齊埃爾&mdash&mdash他原是我父親的老朋友,以後又表示願做我的朋友,當年一度為祖國增光,後來做了戲劇作家,并且想當二百人議會的議員,因而就改變了思想作風,死後成為笑柄。
但是在所有這些知交之中,我期待最殷的是穆耳杜,由于他多才多藝,思想激烈,确實是個前途無量的青年。
雖然他對我常常有點模棱兩可,雖然他跟我的許多最險惡的仇人都有聯系,我還是一直愛他,并且我相信有朝一日他将做我死後的辯護人,并為他的朋友複仇。
在這些往還酬酢之中,我繼續保持獨自散步的愛好和習一慣,我常在湖岸作相當遠的漫步,在這些漫步當中,我那勞動慣了的腦子總是沒有閑的時候。
我琢磨着我已經訂好的《政治制度論》一書的綱要&mdash&mdash不久我就要談到這部書;我又思考一部《瓦萊地方志》和一篇散文悲劇的大綱&mdash&mdash這篇悲劇的主題是盧克麗霞,雖然我是在這不幸的女子已不能在法國戲劇中出現的時候大着膽子再讓她在舞台上出現,我仍然存着希望,壓垮那些敢于嘲笑我的人們。
我同時又拿塔西陀來試手,把他的曆史第一卷譯了出來,譯文現在收在我的文稿之中。
我在日内瓦住了四個月之後,于十月間回到了巴黎。
我避免經過裡昂,省得又碰見果弗古爾。
因為我預定的計劃是開春再回日内瓦,所以我在冬天就又恢複了我的生活習慣和正常工作,其中主要的是校閱我的《論不平等》的校樣。
這部稿子是我委托書商雷伊在荷蘭印的,雷伊是我在日内瓦剛認識的新交。
由于這部作品是獻給共和國的,而這篇獻詞又可能不中國民議會的意,所以我想等一等,看看獻詞在日内瓦産生的效果怎樣,然後再回日内瓦去。
這效果果然于我不利;這篇獻詞本是最純潔的愛國熱忱驅使我寫出來的,卻給我在國民議會中招來了許多敵人,在市民中招來了許多忌妒者。
舒埃先生當時是首席執行委員,他給我寫了一封很客氣然而很冷淡的信,原信存在我的函件輯裡,甲劄第三号。
從私人方面&mdash&mdash其中有德呂克和雅拉貝爾,我得到了若幹獎飾之詞;如此而已。
我就沒有看到一個日内瓦人感謝我在這部作品裡表現出來的由衷的熱忱。
這種冷漠的态度,凡是注意到的人都感到憤憤不平。
還記得有一天,我到克利什去,在杜賓夫人家吃飯,同席的有共和國代辦克羅姆蘭,還有梅朗先生。
梅朗先生在席上當衆說,國民議會應該為這本書對我有所饋贈,并予以公開褒獎,否則它就有失體面。
克羅姆蘭是個瘦小而熏黑的人,卑鄙險惡,他不敢在我面前作任何答複,便做了一個可怕的鬼臉,逗得杜賓夫人笑了起來。
這部作品為我掙得的唯一好處,除了滿足了我自己的良心而外,就是那公民的稱号,這個稱号是由我的許多朋友,接着又由公衆贈給我的。
後來我又失掉了這個稱号,隻是因為我太配享有這個稱号了。
然而,如果沒有對我的内心産生更大影響的某些動機的話,單是這個失敗是不會阻止我去執行退隐日内瓦的計劃的。
埃皮奈先生要把舍弗萊特府第原來缺少的那一翼側的房子添建起來,為此花了很大一筆錢。
有一天,我跟埃皮奈夫人一起去看這些工程,我們順便散散步,往前多走了大約四分之一裡約的樣子,直走到花園的那個大蓄水池旁。
這兒跟蒙莫朗西森林緊挨着,還有一片漂亮的菜園及一所破爛不堪的小房子,稱之為退隐廬。
這個幽靜而十分可愛的地點,我在去日内瓦旅行之前第一次看見時就注意到了,我曾在興奮之中不知不覺地冒出過這樣一句話:&ldquo啊!夫人,多麼美妙的住所啊!這才是為我天造地設的一個退隐地點呢。
&rdquo埃皮奈夫人當時對我這句話沒有顯得怎樣在意。
但是這次重來,我非常驚訝地看到,舊房子沒有了,換了一所幾乎全新的小住宅,房間安排得很好,正合三口之家居住。
原來埃皮奈夫人不聲不響地叫人做了這件事,并且花錢不多,隻從府第工程抽出一點材料和幾個工人而已。
舊地重遊,她看到我如此驚訝,便對我說:&ldquo我的狗熊啊,這就是你的退隐地點;你自己選了它,現在是友誼把它獻給你。
我希望這份友誼能使你放棄你要離開我的那個殘酷無情的念頭。
&rdquo我不相信我這一輩子曾經曆過比這更強烈、更愉快的感動:我的眼淚沾滿了我那女友的慈惠之手;雖然當時我沒有完全被征服,卻已經極端動搖了。
埃皮奈夫人不願功敗垂成,便再三催促我,用盡了方法,托盡了人,來争取我,甚至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還慫恿勒·瓦瑟太太和她的女兒來支持她,所以最後她勝利了,使我改變了決心。
我放棄了返居祖國的計劃,決定并答應來退隐廬住下。
她一面等房子幹燥,一面忙着準備家具,等到一切齊全,開春就可以遷入了。
還有件事,也大有助于促使我下這個決心,那就是伏爾泰在日内瓦附近的定居。
我知道這個人會在日内瓦鬧得天翻地覆的;我若是再去,就會在我的祖國碰到巴黎的那種氣氛、風尚和習俗,我又要不斷地論戰;而且在行動方面,要就是做俗不可耐的迂夫子,要就是做膽小怕事的壞公民,别無他途。
伏爾泰關于我的後一部作品寫給我的那封信,使我有理由在我的複信裡婉轉說明我的種種隐憂;那封信産生的結果把我的隐憂都證實了。
從此,我認為日内瓦無可救藥了,而我也确實沒有想錯。
如果我自覺有此能力的話,也許我應該去頂住那場狂風暴雨。
但是我隻是單獨一人,又羞澀,又極不善詞令,而要去對付一個目空一切、富敵王侯、既有大人先生們為他撐腰、又有口若懸河的辯才作他的支柱、而且已經成為女人和青年們的偶像的人,又能做得出什麼來呢?我擔心冒險犯難,徒勞無益,因而我聽從了我的和平的天性,聽從了我對安甯的愛好。
這種對安甯的愛好,當年使我走錯了路,今天在這同一問題上還是使我走錯了路。
如果我退隐到日内瓦,我能為我自己免掉許多大災大難;可是我懷疑,即使以我這全部熾烈的愛國熱忱,我又能為祖國做出什麼偉大而又有益的事來呢。
特龍香也差不多就是在這時候到日内瓦定居的,不久後到巴黎來闖江湖,賺了大批錢帶走了。
他一到,就跟讓古爾騎士一起來看我。
埃皮奈夫人很希望請他個别診治,但是就診的人太多,不容易擠進去。
她找我設法。
我就促特龍香去看她。
他們倆就是這樣,在我的介紹之下,開始有了交誼,後來他們關系密切了,反叫我吃了苦頭。
我的命運一直就是這樣的;我一把彼此不相關的兩個朋友聯系起來,他們就準聯合起來反對我。
不過,雖然特龍香一家在他們從那時就參預的那套使祖國淪于被奴役地位的陰謀之中,個個都把我恨之入骨,這醫生卻還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繼續對我表示好感。
他甚至在回日内瓦後還寫信給我,建議我到日内瓦去任圖書館榮譽館長之職呢。
但是我的決心已經下定了,這番盛意沒有使我動搖。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我又一次拜訪了霍爾巴赫先生,因為他的夫人去世了。
霍爾巴赫夫人跟弗蘭格耶夫人都是在我小住日内瓦時去世的。
狄德羅把霍爾巴赫夫人的噩耗告訴我的時候,說她的丈夫是如何如何悲痛。
他的悲痛打動了我的心。
我自己也深切懷念這位和藹可親的女人,為此寫了一封信給霍爾巴赫。
這件喪事使我把他一切對不起人的作為都忘得一幹二淨了;當我從日内瓦回來的時候,當他跟格裡姆和其他幾個朋友周遊法國,排遣愁思,也回到巴黎的時候,我就去看他;後來還繼續去看他,直到我遷居退隐廬為止。
在他那個小圈子裡,人們一知道埃皮奈夫人&mdash&mdash這時霍爾巴赫尚未跟埃皮奈夫人來往&mdash&mdash正在為我準備住所,大家的挖苦嘲笑便和冰雹一般落到我頭上來了。
他們揚言我需要人家捧場,需要都市的娛樂,連半個月的寂寞也忍耐不了。
我自己心裡有數,讓他們說去,還是我行我素。
霍爾巴赫先生免不了對我還是有點好處的,他給勒·瓦瑟老頭找到了一個可以安置的地方;老頭那時有八十多歲了,他的妻子感到他是個很大的累贅,一個勁兒請我把他打發走。
他被送到一個慈善機關去了。
差不多一到那裡,衰老之年和離家之痛就把他送進了墳墓。
他的妻子和其他的孩子們都不怎麼懷念他,但是戴萊絲疼愛老父,一直就抱恨終天,後悔不該讓老人以風蝕之年,遠離她而了此殘生。
差不多與此同時,有個客人來拜訪我。
雖然他是我的一個舊相識,這次來訪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是說我的朋友汪杜爾,他有一天早晨在我萬想不到的時候突然來了。
另外還有一個人跟他一起。
我覺得他變得多麼厲害啊!早年的風韻完全沒有了,我隻見他一副下流樣子,使我無法跟他放懷暢叙。
也許是我的眼光變了,也許是酒色使他變得遲鈍了,再不然他那早年的神來是出于青春的光輝,而現在青春時期早已逝去了。
我幾乎是無動于衷地接待了他,我們又十分冷淡地分了手。
但是他走了之後,我們往日交遊的舊情又強烈地勾起了我青春時代的回憶。
我的青春是那麼溫馨地、那麼誠笃地獻給那位天使般的女人的,而現在這位女人的變化之大也不亞于他啊。
還有那幸福時代的許多小故事,在托讷度過的那浪漫的一日,當時我是那麼天真、那麼酣暢地處在那兩個妩媚可人的少女之間,她們對我的唯一恩賜就是讓我吻了一下她們的手。
但是,盡管如此,她們卻給我留下了那麼強烈、那麼動人、那麼持久的怅惘;當年我是感到了一顆少年的心的迷人的全部激蕩力量的,現在我相信它們是一去不複返了。
所有那許多纏綿的回憶使我為已逝的青春、為永别了的青春狂熱,灑下了眼淚。
唉!我對這種狂熱的不幸重來又該酒下多少眼淚啊,如果我能早料到它會給我帶來這麼多的痛苦! 在我離開巴黎之前,就在我退隐前的那個冬天,我還有過一件十分稱心的痛快事,我領略到了它的全部純潔意味。
南錫學士院院士巴利索曾以幾部戲劇知名,這時又在呂内維爾當着波蘭國王的面演了一出劇。
他在這個劇本裡寫了一個竟敢執筆和國王較量的人,以為這樣可以博得國王的青睐。
斯塔尼斯拉夫為人豪邁,不歡喜諷刺,一看有人竟敢這樣在他面前評說時人,非常憤慨。
特萊桑伯爵先生奉這位國王之命,寫信給達朗貝和我,通知我說,國王陛下有意把巴利索逐出他的學士院。
我回信懇求特萊桑先生在波蘭國王面前關說,為巴利索開恩。
恩是開了,但特萊桑先生以國王名義通知我時,又補充說,這件事将在學士院的檔案上登記下來。
我又複信說。
這樣一來,不是開恩,倒反使一個懲罰傳于永世了。
最後,由于我再三懇請,總算獲得了圓滿的結果:檔案上将不作任何記載,對這種事将不留下任何公開的痕迹。
在辦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不論是國王也好,是特萊桑也好,都對我表示了敬仰和尊重之意,使我頗感欣幸。
我在這件事裡感覺到,凡是值得受人尊敬的人,他們對一個人的尊敬,會在這個人的心靈裡産生出一種比虛榮心所産生的感情甜美得多、高貴得多的感情。
我在我的通信集裡已經錄下了特萊桑先生的信和我的複函,原稿存甲劄,第九、十及十一号。
我完全知道,萬一我這些回憶錄将來得見天日,我本想抹去痕迹的事情,自己反倒使它流傳下去了;但是,我不得已而傳之未來的事還多着呢。
我念念不忘地寫這部忏悔錄的偉大目标和把一切都全盤托出的這樣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心,将不容許我為某些細小的顧忌而意存規避,否則就會使我離開我的目标了。
在我所處的這種離奇、獨特的環境中,我太應該對真理負責了,不能對别人再有所憐恤。
要徹底認識我,就應該從我的一切方面來認識我,不管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
我的忏悔必然和許多别人的忏悔聯系在一起;凡是與我有關的事,我都以同樣的坦率做這兩種忏悔,雖然我想對别人多加照顧,但是我不認為我應該對任何别人比對我自己要照顧得多些。
我要永遠公平、真實,盡可能說别人的好處,隻在與我有關的範圍内說别人的壞處,并且非不得已時不說。
在我被置于這樣一種境況時,誰還有權利對我做更多的要求呢?我寫忏悔錄絕不是為着在我未死之前發表的,也不是在有關的人們未死之前發表的。
如果我的命運和這部書的命運都能由我作主的話,這部書應該在我和他們死後很久再出版。
但是我的許多強有力的壓迫者由于對真理的畏懼而作了種種努力,要把真理的痕迹掃除淨盡,這就使我為保留這些痕迹而不得不采取最正确的權利和最嚴格的公理所容許我采取的一切措施。
如果我死後應該湮沒無聞,那麼我就甯願不牽累别人,而毫無怨言地把一場不公平的、轉瞬即逝的奇恥大辱忍受下去,但是既然我的名字還要存留下去,那麼,我就應該努力使擁有這個名字的不幸者的面貌和這個名字一同流傳下去&mdash&mdash但應該是按真實情況,而不是按許多不公正的敵人處心積慮要描繪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