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三章 王室音樂會
關燈
小
中
大
……貝多芬,器樂演奏的王子,他的交響樂裡顯露出一顆靈魂……無論從偉大還是從貢獻方面講,他那天才的作品都不輸于任何偉大的詩作、藝術品、雕塑和建築。
他在寫完“合唱交響樂”之後,巨星隕落了。
但是在這首樂曲中,器樂之聲與人類的歌唱聲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 “但是他卻從來無法和着節拍跳舞 ①。
” 可以想象,隻有潘西納先生才會不合時宜地冒出這句話。
“是的,”國王微微一笑,回答說,“先生們,這就證明了耳朵并不是音樂家不可缺少的器官。
他是在用心聽,聽隻有他自己才能聆聽到的東西!我剛才與你們談到了他的交響樂。
在這首無與倫比的交響樂中,貝多芬便證明了這一點,不是嗎?當時,他的失聰已經使他什麼也聽不見了。
” 在談到海頓、韋柏、門德爾松以及貝多芬後,又談到莫紮特。
陛下侃侃而談,口若懸河。
“哦,先生們,”他說,“我已經完全陶醉了!長期來,我好久沒這麼宣洩過啦!自從我到樣闆島後,你們是我的第一知音!……莫紮恃……莫紮特!……貴國有位戲劇家,我認為他是19世紀末最偉大的戲劇家,他曾經為莫紮特寫過好些贊美文章。
我都讀過這些文章後,便再也忘不了。
他說莫紮特在作曲時揮灑自如,每一個樂句都具有獨特的準确性與音準,而且還能不幹擾整個樂章的節奏與特性……他說,為了達到動人的真實感,莫紮特追求着樂曲的完美……莫紮特應該是唯一能準确地用音樂形式來破譯人生的人!他用音樂表達了人的整個感情、感情的細微變化、以及性格,這就是說表達了人類的整個戲劇人生……莫紮特不是一位國王,然而國王又怎麼樣?”說着,陛下搖了搖頭,“我想說他是神,既然大家都能接受上帝存在這個說法了!……他是音樂之神。
” 大家所不能也無法解釋的,便是陛下的那份熱情。
他正是以這份熱情,表達出自己的崇拜。
他與王後回到客廳,藝術家們相繼進來後,他從桌上拿起一本書。
這書他已經閱讀過多遍,書名叫;“莫紮特的唐璜”。
他打開書,讀了著名大師古諾寫的這麼幾行話──後者最了解也是最熱愛莫紮特的:“啊,莫紮特!神聖的莫紮特!但凡了解你的人,沒有不愛你的!你,永恒真理的化身!你,盡善盡美的創造者!你,山一般高深,水一般清澈!你,具有完美的人性,孩子般的純真!你,将所悟、所思,皆洋溢于樂章之中。
你的作品永遠無人超越,無法超越!” 這時,塞巴斯蒂安·佐爾諾與他的夥伴們拿起了樂器。
電燈投射下柔和的燈光、照亮了大廳。
他們演奏起開場曲,這是他們為這次音樂會精心選定 ①貝多芬晚年失聰。
的。
這是門德爾松的第13号作品,A短調第2弦樂四重奏。
國王與王後感到無限受用。
在這作品之後,是海頓作品的第75号,C長調第3弦樂四重奏,即“奧地利頌”。
曲子演奏得無比地雄渾有力。
從來沒有演奏家能達到這麼完美的境界。
在這聖殿融洽的氣氛中,除了退位的國王夫婦外,再沒有别的聽衆。
作曲家的天賦令這首曲子得到很高的評價。
當他們演奏完該曲後,接着又演奏起貝多芬第18号降B調第6弦樂四重奏。
這首“憂郁曲”凄惋,強烈的感染力令國王夫婦眼睛濕潤起來了。
随後是莫紮特的C短調賦格曲。
樂曲渾如天成,絲毫不見刀工斧鑿的痕迹,那份自然流暢,好似潺潺流水清澈見底;又似微風吹拂,輕盈的樹葉籁簌。
末了,是這位天才的作曲家最令人贊歎的作品之一,作品第35号D長調第10弦樂四重奏。
從而也就結束了這難忘的晚會。
即使在億萬城,也沒有哪個晚會能與之相提并論。
國王與王後聽得如醉如癡,法國人在演奏這些優秀作品時也非常投入。
但是這時已經晚上11點了。
陛下對他們說: “感謝你們,先生們,衷心地感謝各位!你們至盡至美的表演,令我們得到了這份藝術享受。
對此,我們将永遠銘刻于心!我們确實從中感悟不少!……” “如果國王願意的話,”伊韋爾奈說,“我們還能……” “謝謝,先生們,再一次感謝!我們不能濫用你們的好意。
時間晚了,過一會兒……今晚………我還要去上班……”國王這番話将藝術家們從感情中拉回現實。
一位君王與他們這樣講話,他們幾乎有點慌亂……眼睛低垂…… “呃,是的!先生們,”國王用一種歡愉的語調說,“我不是樣闆島上的天文學家嗎?”他有點激動了,補充說,“觀察星星的學者……觀察流星……”
他在寫完“合唱交響樂”之後,巨星隕落了。
但是在這首樂曲中,器樂之聲與人類的歌唱聲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 “但是他卻從來無法和着節拍跳舞 ①。
” 可以想象,隻有潘西納先生才會不合時宜地冒出這句話。
“是的,”國王微微一笑,回答說,“先生們,這就證明了耳朵并不是音樂家不可缺少的器官。
他是在用心聽,聽隻有他自己才能聆聽到的東西!我剛才與你們談到了他的交響樂。
在這首無與倫比的交響樂中,貝多芬便證明了這一點,不是嗎?當時,他的失聰已經使他什麼也聽不見了。
” 在談到海頓、韋柏、門德爾松以及貝多芬後,又談到莫紮特。
陛下侃侃而談,口若懸河。
“哦,先生們,”他說,“我已經完全陶醉了!長期來,我好久沒這麼宣洩過啦!自從我到樣闆島後,你們是我的第一知音!……莫紮恃……莫紮特!……貴國有位戲劇家,我認為他是19世紀末最偉大的戲劇家,他曾經為莫紮特寫過好些贊美文章。
我都讀過這些文章後,便再也忘不了。
他說莫紮特在作曲時揮灑自如,每一個樂句都具有獨特的準确性與音準,而且還能不幹擾整個樂章的節奏與特性……他說,為了達到動人的真實感,莫紮特追求着樂曲的完美……莫紮特應該是唯一能準确地用音樂形式來破譯人生的人!他用音樂表達了人的整個感情、感情的細微變化、以及性格,這就是說表達了人類的整個戲劇人生……莫紮特不是一位國王,然而國王又怎麼樣?”說着,陛下搖了搖頭,“我想說他是神,既然大家都能接受上帝存在這個說法了!……他是音樂之神。
” 大家所不能也無法解釋的,便是陛下的那份熱情。
他正是以這份熱情,表達出自己的崇拜。
他與王後回到客廳,藝術家們相繼進來後,他從桌上拿起一本書。
這書他已經閱讀過多遍,書名叫;“莫紮特的唐璜”。
他打開書,讀了著名大師古諾寫的這麼幾行話──後者最了解也是最熱愛莫紮特的:“啊,莫紮特!神聖的莫紮特!但凡了解你的人,沒有不愛你的!你,永恒真理的化身!你,盡善盡美的創造者!你,山一般高深,水一般清澈!你,具有完美的人性,孩子般的純真!你,将所悟、所思,皆洋溢于樂章之中。
你的作品永遠無人超越,無法超越!” 這時,塞巴斯蒂安·佐爾諾與他的夥伴們拿起了樂器。
電燈投射下柔和的燈光、照亮了大廳。
他們演奏起開場曲,這是他們為這次音樂會精心選定 ①貝多芬晚年失聰。
的。
這是門德爾松的第13号作品,A短調第2弦樂四重奏。
國王與王後感到無限受用。
在這作品之後,是海頓作品的第75号,C長調第3弦樂四重奏,即“奧地利頌”。
曲子演奏得無比地雄渾有力。
從來沒有演奏家能達到這麼完美的境界。
在這聖殿融洽的氣氛中,除了退位的國王夫婦外,再沒有别的聽衆。
作曲家的天賦令這首曲子得到很高的評價。
當他們演奏完該曲後,接着又演奏起貝多芬第18号降B調第6弦樂四重奏。
這首“憂郁曲”凄惋,強烈的感染力令國王夫婦眼睛濕潤起來了。
随後是莫紮特的C短調賦格曲。
樂曲渾如天成,絲毫不見刀工斧鑿的痕迹,那份自然流暢,好似潺潺流水清澈見底;又似微風吹拂,輕盈的樹葉籁簌。
末了,是這位天才的作曲家最令人贊歎的作品之一,作品第35号D長調第10弦樂四重奏。
從而也就結束了這難忘的晚會。
即使在億萬城,也沒有哪個晚會能與之相提并論。
國王與王後聽得如醉如癡,法國人在演奏這些優秀作品時也非常投入。
但是這時已經晚上11點了。
陛下對他們說: “感謝你們,先生們,衷心地感謝各位!你們至盡至美的表演,令我們得到了這份藝術享受。
對此,我們将永遠銘刻于心!我們确實從中感悟不少!……” “如果國王願意的話,”伊韋爾奈說,“我們還能……” “謝謝,先生們,再一次感謝!我們不能濫用你們的好意。
時間晚了,過一會兒……今晚………我還要去上班……”國王這番話将藝術家們從感情中拉回現實。
一位君王與他們這樣講話,他們幾乎有點慌亂……眼睛低垂…… “呃,是的!先生們,”國王用一種歡愉的語調說,“我不是樣闆島上的天文學家嗎?”他有點激動了,補充說,“觀察星星的學者……觀察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