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章 從島嶼到島嶼

關燈
上,這可怕的陰謀成功的可能性還很大。

    億萬城人好意地收留了薩羅爾船長與他的共謀犯。

    這份善意的代價,就是一步步地走向無妄之災。

     12月9日,西姆考耶艦長來到西經171度與南緯15度的交彙點。

    從這裡出發到西經175度以遠時,便是薩摩亞群島。

    該島,1768年布幹維爾去過,1787年拉佩魯茲去過,1791年埃德華茲去過。

     玫瑰島西北部先露出輪廓,由于島上無人居住,不值得上岸一遊。

     兩天之後,大家看到馬魯瓦島。

    該島左右分别有奧洛薩加島、奧弗島。

    最高的山峰高達海拔760公尺。

    盡管這裡約有二千居民,但不算最好玩的地方,所以島執政官沒有下令在此泊岸。

    在這二周左右時間内,最好還是停靠德居伊拉島、尤波魯島、薩瓦伊島。

    此群島之美足可列入優秀之列,而上述島嶼則是美中之美。

    馬魯瓦島在航海史中享有一定的聲譽。

    實際上,正是在該島附近的沿海,在馬奧馬,庫克的好幾個夥伴早年葬身于這海灣之中。

    從此海灣便因此而獲得個相當恰當的名字:“屠宰海灣”。

     在馬魯瓦島與德居伊拉島之間有20多英裡的距離相隔。

    樣闆島于12月14日至15日之交那個夜晚駛入了那裡。

    那晚,“四重奏”雖說還在前炮台附近散步,但已經“嗅”到這座德居伊拉島。

    該島雖遠在幾英裡之外,但是空氣中卻傳來醉人的芬芳。

     “這不是島嶼,”潘西納大聲說,“是皮韋商店,是呂賓工廠……是最時髦的香水商店。

    ” “如果‘殿下’感到沒有什麼不妥的話,”伊韋爾奈說,“我更願意将它比作一隻香爐。

    ” “就算香爐吧!”潘西納回答說。

    他不願意破壞夥伴的詩興。

     事實上,海風好似從這迷人的海面吹拂而來,送來一縷幽香,沁人心肺。

    卡納克人和薩摩亞群島人将這種香味叫作“莫蘇伊”。

     旭日初升,樣闆島沿着德居伊拉島北部航行,距離6錨鍊。

    該島像隻綠色的藍子,準确地說,應該是層層疊疊的森林;綠色的植被延至山頂,最高峰有1700公尺高。

    在德居伊拉島前面,還有一些小島嶼,其中包括阿呂島。

    壯實半裸的土著人駕着好幾百隻漂亮的獨木舟,紛紛跟在後面。

    他們唱着四分之二拍的薩摩亞島的歌謠,有節奏地劃着漿。

    五、六十個劃船人,從長長的船隊看來,這個數字決沒有誇大。

    堅固的船身可以使他們經常往返于公海。

    首批來此的歐洲人為什麼将這些島嶼叫作“航海者之島”,我們的巴黎人這時算明白了。

    總之,它标準的地理名稱為哈莫阿島,或者也可叫作薩摩亞島。

     薩瓦伊島、尤波魯島、德居伊拉島,順着從西北到東南的方向依次排列。

    奧洛薩加島、奧弗島、馬魯瓦島位于東南方向。

    這些便是原火山群島的主要島嶼。

    群島的總面積為2800平方公裡,人口35600。

    與首批來此的探險家做過的調查報告相對照,這時的人口已經減少了一半。

     據觀察,群島中任何一個島嶼都具備相當優越的氣候條件,與樣闆島相比也不遜色。

    氣溫保持在26至34度之間。

    7、8月最冷,最熱的時候多為2月。

    譬如,從12月到4月,薩摩亞群島上的人淋浴在豐富的雨水中。

    這個時期,暴風雨大作,雨量之多有如遭災一般。

     至于說商貿,先是為英國人控制,接着是美國人,後來是德國人。

    進口額為180萬法朗,出口額為90萬法郎。

    在農産品中主要有棉花其種植量每年遞增,還有椰子幹,即曬幹了的椰子肉。

     此外,這裡的人口都是馬來一波利尼西亞的後裔,雜居的人口中隻有300左右的白種人,以及數千名從美拉尼西亞各島招募來的勞工。

    自1830年來,在傳教士的影響下,薩摩亞群島上的人改信了基督教。

    然而他們中還有些人保持着他們舊時的宗教信仰。

    德國人與英國人對土著人影響很大,所以大部分土著人都成了新教教徒。

    然而天主教也新接納了幾千名新入教者,他們的聖母會神父們正在竭誠努力,以求再增加些數目,其目的便是抵制盎格魯一撒克遜為發展新教徒所做的宣傳。

     樣闆島停泊在德居伊拉島之南,進入帕果帕果停泊場,也是該島真正的良港。

    該島的首府萊奧納位于群島中部。

    這次,島執政官賽勒斯·彼克塔夫與薩摩亞群島當局之間沒有發生什麼不快。

    億萬城的居民被允許自由上岸。

    群島的君主沒在德居伊拉島上,而是住在尤波魯島。

    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也在尤波魯島。

    所以這兒沒搞什麼正式會面。

    有相當數量的薩摩亞島人利用了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