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五章 樣闆島和億萬城
關燈
小
中
大
威廉姆·泰森在工程竣工幾個月後便離開了人間。
這和布魯奈爾 ①差不多,後者在他的“大東方号”下水失敗後死去。
那麼樣闆島究竟是不是放大了幾千倍的另一艘現代化“大東方号”呢? 大家明白,不可能把島造好後再放到海洋裡。
所以,人們在馬德蘭灣的水面上按照排好的位置逐塊、逐箱地建造樣闆島。
美國的這一塊海岸因此變成了活動島的停泊港,當它需要修理時,就可以停到這裡來。
島的構架,也可以說島身,是由27萬個鋼箱組成的,除了特别加固的那部分留作市中心外,其餘地方覆蓋了一層厚厚的腐植土。
這種腐植土足可以滿足有限的植物生長需要,像草坪、花圃、小灌木叢、小樹林、牧場、蔬菜地。
但是要求在這種人工鋪就的薄薄土地上生産糧食和飼養肉用牲畜看起來不大現實。
再說,這些牲畜定期進口。
不過,建立一些必需的設施還是必要的,這樣,牛奶和家禽産品就不用依賴進口了。
樣闆島上四分之三的土地,換句話說21平方公裡,都用作種植。
公園裡的草坪一年四季碧氈綠毯;實行了集約耕作的田園中瓜果菜蔬源源不斷;人工牧場為某些牲畜提供了豐富的牧草。
此外,這裡廣泛使用了電氣化耕作方式,也就是直流電效應,通過電流刺激促進果蔬以非凡的速度生長,而且長出來的蔬菜大的驚人,譬如白蘿蔔竟有45厘米長,胡蘿蔔甚至重達3公斤。
島上的花園、菜地、果園可以與弗吉尼亞州或路易斯安那州最好的相媲美。
其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要知道,既然這個島那麼貼切地被稱為“太平洋明珠”,當然不在乎花錢了。
①德國地理學家(1834—1913)。
①英國籍的法國工程師,曾經從事泰晤士河的開鑿工作。
首府億萬城,占據着島上27平方公裡中專門留給它的約五分之一的地方,差不多相當于5平方公裡,或者500公頃,方圓為9公裡。
剛才饒有興趣地随着塞巴斯蒂安·佐爾諾及其同伴一起遊遍了億萬城的讀者,已經對該城非常熟悉,決不會迷路了。
況且,在美國已經現代化的城市裡,人們也迷不了路,因為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但是這些城市也有令人遺憾的地方,那就是整座城毫無藝術性和創造性可言。
大家知道,億萬城呈橢圓狀,分為兩個區,兩區之間隔着一條主要交通幹線,那就是3公裡多長的第1大道。
天文台建在這條大道的盡頭,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市政大樓,它那高大的主體建築清晰地顯現在大道的另一端。
樓裡聚集了城市所有公共事業的管理部門:河流與道路、種植與園林、城市治安、海關、商場、喪葬、收容、各種學校、宗教和藝術。
那麼,現在這塊方圓18公裡的地盤上容納的是什麼人呢? 目前地球上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估計有12個,其中4個在中國。
然而這個人工創建的島上卻隻有1萬人左右,而且全是美國人。
公司方面不希望居民之間有朝一日突然發生什麼國際争端,因為生活在這個高度現代化的人工島上的居民都是來尋求安甯和清靜的。
況且眼下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居民們信仰不同難以統一起來,這就夠不理想,甚至說很不理想了。
但是,把島上的居住權隻給北方佬們——他們住在樣闆島的左半部,或者反之,隻允許南方的美國人 ①居住——他們住在右半部,都很難做得到。
況且如果那麼做,樣闆島公司的利益會受到慘重的損失。
這塊金屬地面鋪設完畢,留作建設城市的部分安排妥當,街道規劃也确定了下來,這時,開始了大規模的地面建築。
一幢幢豪華旅館,單幢住宅,零售商店,公共建築物,教堂和禮拜堂拔地而起。
但是絕沒有那種27層的住宅樓,那種可以在芝加哥見到的“摩天大樓”,也就是那種“高聳入雲”的大樓。
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重量輕強度大的物質,其中用得最多的不鏽金屬是鋁。
與同等體積的鐵相比,它的重量僅為鐵的七分之一。
就像聖—克萊爾·泰森 ①所說,它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
這種材料能滿足一棟堅固建築物所必需的一切條件。
另外,建築中還用了一種人造石,就是那種使用起來極為方便的水泥塊。
除此外,甚至還用上了空心玻璃磚。
這種磚像瓶子一樣靠吹制和澆鑄而成,砌起來時要用一種顆粒很細的灰漿。
假如願意的話,這種透明磚可以幫助人們實現造玻璃房子的理想。
不過,事實上,主要用的還是金屬框架的房子,這和目前造船業中各種不同的船體骨架均使用金屬一樣。
至于樣闆島,它不是一艘巨大的船,又是什麼呢? 島上的各種産業均歸樣闆島公司所有。
居住在島上的人,無論他擁有多麼巨額的财富,都不過是房客而已。
而且,公司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那些富可敵國的美國大富翁們提出的有關生活舒适和居住環境适宜方面的所有要求。
與這些富豪們相比,歐洲的君主和印度的王公們隻能算是尋常百姓。
事實的确如此,如果統計學家們沒說錯的話,全世界積累的黃金儲備價值180億,白銀儲備價值200億,可以感覺得到,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太平洋明珠”上的居民所有。
此外,一開始這項事業在财政收入方面就表現得令人滿意。
旅館和住宅 ①美國北部的人多信仰基督教,南部的人多信仰天主教。
這和布魯奈爾 ①差不多,後者在他的“大東方号”下水失敗後死去。
那麼樣闆島究竟是不是放大了幾千倍的另一艘現代化“大東方号”呢? 大家明白,不可能把島造好後再放到海洋裡。
所以,人們在馬德蘭灣的水面上按照排好的位置逐塊、逐箱地建造樣闆島。
美國的這一塊海岸因此變成了活動島的停泊港,當它需要修理時,就可以停到這裡來。
島的構架,也可以說島身,是由27萬個鋼箱組成的,除了特别加固的那部分留作市中心外,其餘地方覆蓋了一層厚厚的腐植土。
這種腐植土足可以滿足有限的植物生長需要,像草坪、花圃、小灌木叢、小樹林、牧場、蔬菜地。
但是要求在這種人工鋪就的薄薄土地上生産糧食和飼養肉用牲畜看起來不大現實。
再說,這些牲畜定期進口。
不過,建立一些必需的設施還是必要的,這樣,牛奶和家禽産品就不用依賴進口了。
樣闆島上四分之三的土地,換句話說21平方公裡,都用作種植。
公園裡的草坪一年四季碧氈綠毯;實行了集約耕作的田園中瓜果菜蔬源源不斷;人工牧場為某些牲畜提供了豐富的牧草。
此外,這裡廣泛使用了電氣化耕作方式,也就是直流電效應,通過電流刺激促進果蔬以非凡的速度生長,而且長出來的蔬菜大的驚人,譬如白蘿蔔竟有45厘米長,胡蘿蔔甚至重達3公斤。
島上的花園、菜地、果園可以與弗吉尼亞州或路易斯安那州最好的相媲美。
其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要知道,既然這個島那麼貼切地被稱為“太平洋明珠”,當然不在乎花錢了。
①德國地理學家(1834—1913)。
①英國籍的法國工程師,曾經從事泰晤士河的開鑿工作。
首府億萬城,占據着島上27平方公裡中專門留給它的約五分之一的地方,差不多相當于5平方公裡,或者500公頃,方圓為9公裡。
剛才饒有興趣地随着塞巴斯蒂安·佐爾諾及其同伴一起遊遍了億萬城的讀者,已經對該城非常熟悉,決不會迷路了。
況且,在美國已經現代化的城市裡,人們也迷不了路,因為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但是這些城市也有令人遺憾的地方,那就是整座城毫無藝術性和創造性可言。
大家知道,億萬城呈橢圓狀,分為兩個區,兩區之間隔着一條主要交通幹線,那就是3公裡多長的第1大道。
天文台建在這條大道的盡頭,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市政大樓,它那高大的主體建築清晰地顯現在大道的另一端。
樓裡聚集了城市所有公共事業的管理部門:河流與道路、種植與園林、城市治安、海關、商場、喪葬、收容、各種學校、宗教和藝術。
那麼,現在這塊方圓18公裡的地盤上容納的是什麼人呢? 目前地球上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估計有12個,其中4個在中國。
然而這個人工創建的島上卻隻有1萬人左右,而且全是美國人。
公司方面不希望居民之間有朝一日突然發生什麼國際争端,因為生活在這個高度現代化的人工島上的居民都是來尋求安甯和清靜的。
況且眼下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居民們信仰不同難以統一起來,這就夠不理想,甚至說很不理想了。
但是,把島上的居住權隻給北方佬們——他們住在樣闆島的左半部,或者反之,隻允許南方的美國人 ①居住——他們住在右半部,都很難做得到。
況且如果那麼做,樣闆島公司的利益會受到慘重的損失。
這塊金屬地面鋪設完畢,留作建設城市的部分安排妥當,街道規劃也确定了下來,這時,開始了大規模的地面建築。
一幢幢豪華旅館,單幢住宅,零售商店,公共建築物,教堂和禮拜堂拔地而起。
但是絕沒有那種27層的住宅樓,那種可以在芝加哥見到的“摩天大樓”,也就是那種“高聳入雲”的大樓。
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重量輕強度大的物質,其中用得最多的不鏽金屬是鋁。
與同等體積的鐵相比,它的重量僅為鐵的七分之一。
就像聖—克萊爾·泰森 ①所說,它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
這種材料能滿足一棟堅固建築物所必需的一切條件。
另外,建築中還用了一種人造石,就是那種使用起來極為方便的水泥塊。
除此外,甚至還用上了空心玻璃磚。
這種磚像瓶子一樣靠吹制和澆鑄而成,砌起來時要用一種顆粒很細的灰漿。
假如願意的話,這種透明磚可以幫助人們實現造玻璃房子的理想。
不過,事實上,主要用的還是金屬框架的房子,這和目前造船業中各種不同的船體骨架均使用金屬一樣。
至于樣闆島,它不是一艘巨大的船,又是什麼呢? 島上的各種産業均歸樣闆島公司所有。
居住在島上的人,無論他擁有多麼巨額的财富,都不過是房客而已。
而且,公司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那些富可敵國的美國大富翁們提出的有關生活舒适和居住環境适宜方面的所有要求。
與這些富豪們相比,歐洲的君主和印度的王公們隻能算是尋常百姓。
事實的确如此,如果統計學家們沒說錯的話,全世界積累的黃金儲備價值180億,白銀儲備價值200億,可以感覺得到,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太平洋明珠”上的居民所有。
此外,一開始這項事業在财政收入方面就表現得令人滿意。
旅館和住宅 ①美國北部的人多信仰基督教,南部的人多信仰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