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莫爾和伊拉斯莫斯的書信摘錄①

關燈
為最光榮的差使之一。

    沒有人象他處理那麼多案件,并且如此正直。

    他一般減低訴訟人照例應該繳納的費用,如在正式提出起訴前,原告和被告都隻各交三先令,超出這個數目即屬不合。

    他這樣的作法為他赢得市民的無限愛戴。

     他決意滿足于這個職位,已經夠有權勢了,又不至于冒大的風險。

    他兩次被迫出使。

    由于他在執行中具有識見,英王亨利第八不把他逼進宮廷,決不罷休。

    難道不是&ldquo逼進&rdquo嗎?别人費盡氣力想鑽進宮廷,他恰好是用盡心思去避開宮廷。

    然而當英王一定要羅緻有影響的博學明智的正直人士,莫爾便是應召中首與其選的對象了。

    英王看他是自己最親密的僚佐之一,非有他時刻在左右不可。

    每逢議論要政大計,莫爾比誰都在行。

    每逢英王想聊天取樂,輕松一下,又沒有誰能象莫爾談笑風生。

    往往發生難辦的案件,需要有一個威望夙著并洞察事理的公斷人;此類案件一經他處理,無不迎刃而解,因而兩造都表示感謝。

    然而誰也無從勸他去接受任何一方的禮物。

    如果一切君主都能任用莫爾這樣的法官,每個國家該是多麼幸福啊!可是莫爾毫不因此而自以為了不起。

     繁重的公務負擔并未使他忘掉舊友,他還不時溫習自己所喜愛的文學。

    官位的顯赫,國王的信任,在他不過都是用于為國家造福,為朋友效勞。

    他總是急于使自己對所有的人有益,異常富于同情心,因此随時助人為樂。

    他現在權力更大啦,所以可以更好地為别人謀方便了。

    對某些人,他解囊相助;對另一些人,他用自己的職權給以保護。

    還有一些人,他則是通過介紹給以支持。

    當他無法對某些人進行别的幫助時,他就獻出忠告。

    他決不讓任何人失望而去。

    我們大可以稱莫爾為一切處于逆境中的人們的共同辯護士。

    扶助受壓的人,使陷入迷惑困難的人得到解脫,為相互間有隔閡的人達成和解,莫爾認為能做到這些便是他的莫大收獲。

    雖然他在多方面是幸運的,而幸運往往帶來吹噓,我卻從未見過任何人能象莫爾那樣沒有吹噓的壞習慣。

     現在我要回過頭來叙述他的學術研究,他和我正是由于這樣的研究結交成朋友的。

    他少年時主要在詩歌寫作方面下工夫,以後又認真琢磨自己的散文,練習各樣的文體。

    是什麼樣的文體呢?這點我無須描繪,尤其無須對你描繪,你是經常有他的著作在手的。

    他特别喜歡寫雄辯文,在文章中他高興發揮的是有對立觀點的主題,由于其較能鍛煉才智。

    這使得他少年時寫過一個對話,捍衛柏拉圖關于共産主義乃至女性社會的學說。

    他寫過一篇對琉善《誅暴君》的回答,要我作為他的對手來反駁他,以便更有把握地檢驗他這一方面的寫作是否取得進步。

    他的《烏托邦》旨在揭露各個國家産生不良情況的根源。

    這本書尤其是英國的寫照,他對英國作過徹底的研究和探索。

    他利用閑暇先寫成原書的第二部分,然後趁便臨時寫了第一部分加上去。

    此所以全書有文體不大平衡的地方。

     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比他更傑出的即席演說家:他的漂亮辭令供他的漂亮才華充分驅使。

    他有永遠奔放不羁的敏捷才智,而又記憶牢固,有叩即應。

    他既然如此靈敏,就能對任何問題,在任何場合,應對得宜,從容自如。

    他的辯鋒是意想不到地尖銳,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第一流的神學家為之目瞪口呆。

    判斷力犀利而精确的科利特在私人聊天中常說:英國隻有這一個天才家,雖然才華傑出的人不在少數。

     他在虔敬上狠下工夫,但絕不奉行任何迷信的儀式。

    他定時禱告神,不是慣例式的,而是出于衷心的。

    他和朋友談論關于來生的問題。

    不難看出,他發言出于誠心誠意,具有堅定的希望。

    甚至在宮廷上,他也是如此。

    然而竟有人以為隻是在寺院中才會遇見信仰基督教的人呢! 這就是給你的一幅畫像,是一個低劣的藝術家用拙筆從一個極好的模特兒臨摹成的。

    假如你對莫爾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你将更不滿意這幅畫像。

    可是,目前我卻教你不能怪我未曾遵命照辦啦。

    你也無從怪我寫的信太短了。

    不過,這封信對于執筆的我不顯得長。

    我知道,你閱讀時,也将不覺得它冗長:我們的朋友莫爾的魅力對這點就是一個保證。

    再見。

     1519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