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烏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關燈
小
中
大
不可能改變其他任何東西的性質一樣。
烏托邦人所承認的真正快樂分為各類,某些快樂是屬于精神的,又一些是屬于肉體的。
屬于精神的,他們認為有理智以及從默察真理所獲得的喜悅。
此外,還有對過去美滿生活的惬意回憶以及對未來幸福的期望。
他們分身體的快樂為兩類。
第一類是人能充分感覺到的鮮明的愉快。
有時,由于自然熱而虧損了的某些器官得到恢複,就産生愉快。
這些器官是通過飲食而回到原狀的。
有時愉快來自排洩掉體内過剩的東西。
當我們或是拉屎,或是夫婦行房,或是搔癢抓痛,都會有這樣的快感。
然而我們不時感到一種快樂,既不起于恢複身體某部的虧損,又不是來自任何苦痛的消除,而是由于有某種東西,它觸動我們的官能,使它感到一種秘密的非常動人的力量,吸引住它。
這就是從音樂産生的快樂。
另一類身體的快樂,按照烏托邦人的意見,在于身體的安靜以及和諧。
這其實是指每人享有免于疾病侵擾的健康。
苦痛不入的健康本身即是快樂之源,雖然并無從外部所引起的快樂。
比起饑渴者強烈口腹之欲,這種快樂誠然不那麼明顯地被感覺到,可是許多人承認健康才是最大的快樂。
幾乎全部烏托邦人把健康看成最大的快樂,看成所有快樂的基礎和根本。
隻要有健康,生活就安靜舒适。
相反,失去健康,絕對談不上有快樂的餘地。
在沒有健康的情況下而不覺得痛苦,烏托邦人認為這是麻木不仁而不是快樂。
他們早就否定某些人的觀點,即安靜的健康生活(因為他們也就這個問題展開過熱烈讨論)不能算是快樂,因為隻有通過來自外部的運動,才可能感到這種快樂的存在。
然而他們今天幾乎一緻認為健康最能導緻快樂。
他們質問,既然疾病帶來痛苦,痛苦是快樂的大敵如同疾病是健康的大敵,為什麼在恬靜的健康中我們看不出快樂呢?烏托邦人覺得關于疾病即是苦痛或疾病帶來苦痛這個問題是不重要的,因為兩者的結果是一碼事。
當然,如你認為健康即快樂或健康是快樂的不可少的起因,猶如火是熱的必要的起因,那末,兩種情況下的結論都是:享有永遠健康的人不可能不享有快樂。
烏托邦人還說,我們進食時不是健康開始不支、與食物聯成友軍向饑餓作戰嗎?等到健康逐漸加強,重新獲得通常的活力,這就使我們從恢複健康中取得快樂。
健康既然興高采烈地作戰,能不為勝利而喜悅嗎?當健康終于達到作戰目的,即恢複固有的元氣,難道它便馬上麻木起來,對自己的好處熟視無睹嗎?關于健康無從被感覺到的斷言,烏托邦人認為那是全然與事實不符的。
他們說,一個人在覺醒時(除非他是喪失了健康的)怎會不意識到自己很健康呢?誰會如此麻木不仁,毫無生氣,以至于否認健康對他是惬意可喜的呢?所謂可喜不就是快樂的别名嗎? 總而言之,烏托邦人特别不肯放過精神的快樂,以其為一切快樂中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他們認為主要的精神之樂來自德行的實踐以及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識。
至于身體的快樂,他們首推健康。
飲食可口,以及諸如此類的享受,他們喜歡,然而隻是為了促進健康。
這種享受本身沒有令人向往之處,而僅是由于其能抵抗疾病的侵襲。
一個明智人力求避免生病,而不是病後求醫;總是使痛苦不生,而不是尋求減輕痛苦的藥。
同樣,與其享樂于前,後果難堪,何如不要這種享樂。
如有人主張這種享樂構成他的幸福,他就勢必承認隻有過這樣的生活,不斷饑渴,不斷吃喝,不斷發癢,不斷用指甲撓,那才算非常幸福。
誰不知這樣的生活是可厭而悲慘的呢?那些快樂是最低級的、最不純的,因為伴随這種快樂的決不能沒有痛苦作為其對立物。
例如進食的快樂和饑餓有聯系,而且兩者不均衡,痛苦較強烈而且更持久。
痛苦産生于快樂之前,直到快樂和它一同消失它才結束。
烏托邦人認為對這種快樂不應給以過高的評價,除非有必要。
然而他們也還是享受這種快樂,并且感謝大自然母親仁慈為懷,非常親切地引導她的兒女使用經常必需的一切。
倘使我們每天用以治療饑渴的,正是醫治其他所有較罕見病的苦毒藥物,我們的生活應該是多麼的難堪。
美觀、矯健、輕捷,這些是烏托邦人視為來自大自然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禮品而高興地加以珍視。
甚至按大自然意旨為人類所獨有的耳眼鼻之樂(因為其他任何生物都不能領會宇宙的燦爛外觀,除選擇食物外不能聞香味,不辨音程和諧與不和諧),他們也去追求,将其作為生活中的愉快的調味品。
但是他們對這一切訂出這樣的限制:不因小快樂而妨礙大快樂,不因快樂而引起痛苦後果。
烏托邦人認為,低級快樂一定帶來痛苦後果。
可是,鄙視美觀,損害矯健的體力,變輕捷為遲鈍,因節食而傷生,糟蹋自己的健康,以及摒絕大自然的其他一切恩典(除非一個人忽視自己的這一切利益以便更熱心地為别人或公衆謀取快樂,期望由于這樣的犧牲,上帝會給他更大的快樂&mdash&mdash否則所以苛待自己乃是為了博得有關德行的虛幻名聲而又無益于任何人,或是為了鍛煉自己,使自己更能忍受從不會到來的困苦),烏托邦人認為這種态度是極度瘋狂,是對自己殘忍而對自然忘恩負義的一種心境的标記,這種心境不屑于感謝自然,因而拒絕從自然來的任何好處。
以上是烏托邦人對德行及快樂的看法。
他們認為人類理智不可能達到比這更正确的意見,除非一個天賜的宗教給人們提示一個更神聖的意見。
烏托邦人的看法對不對,我們沒有研究的時間,也無研究的必要。
我們的任務是描述他們的有關原則,不是給以辯護。
但我堅信,不管你怎樣評價他們的觀點,世上沒有比他們更優秀的民族和更幸福的國家。
他們的體态輕捷活潑,單看其身材,你想不到他們都那麼強壯,雖然他們的個子并不矮小。
盡管他們的土地不太肥,氣候不太好,但他們生活有節制,使寒暑無從侵襲他們,并且努力耕作,土質從而得到改善。
由于此,這兒是世界上糧食最豐産、牲畜最興旺的國家,它的人民也是體格最健和生病最少的。
在烏托邦,你不但可以看到通常的農活進行得多麼仔細,使天然瘠土因人力加工而有所改良,還可以看到一整座樹林被人用手連根拔出從甲地移植乙地。
這不是為了繁殖樹木,而是從便于運輸出發,使樹源近海、近河或近城市,因為從陸路運木材比運糧食更費力。
這兒的人民一般自由不拘,性情溫和,聰明伶俐,生活從容。
每當必要,他們都耐心參加體力勞動,否則不一定喜歡這種勞動。
對于從事智力探讨,他們從不知疲倦。
在聽到我們談起希臘文學及學術後(拉丁語中隻有詩歌及曆史似乎大受他們的贊賞),他們渴望我們能進行講解,以便他們掌握。
這是令我們感到驚奇的。
于是我們給烏托邦人公開講課,一開始僅為了表示不是不願擔任這項麻煩工作,但不希望有什麼效果。
然而經過短短的進程,由于他們勤勉向學,我們深信我們認真講授不是徒勞的。
他們很容易學會了希臘字母寫法,單詞發音無困難,記得牢固,學過的東西能正确無誤地背誦出來。
我們為之驚訝不已。
原因是他們大多數是有學問的人,根據能力選出,并且已達到成熟的年齡,又由于自願來學而積極性高,同時也按議事會的指示負有學習的任務。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他們精通了希臘文,能毫不困難地閱讀名家作品,除非遇到原文有訛誤。
依我的推測,他們攻希臘文學不太費力,乃由其和他們自己的文學頗近。
我覺得這個民族的祖先是希臘人
烏托邦人所承認的真正快樂分為各類,某些快樂是屬于精神的,又一些是屬于肉體的。
屬于精神的,他們認為有理智以及從默察真理所獲得的喜悅。
此外,還有對過去美滿生活的惬意回憶以及對未來幸福的期望。
他們分身體的快樂為兩類。
第一類是人能充分感覺到的鮮明的愉快。
有時,由于自然熱而虧損了的某些器官得到恢複,就産生愉快。
這些器官是通過飲食而回到原狀的。
有時愉快來自排洩掉體内過剩的東西。
當我們或是拉屎,或是夫婦行房,或是搔癢抓痛,都會有這樣的快感。
然而我們不時感到一種快樂,既不起于恢複身體某部的虧損,又不是來自任何苦痛的消除,而是由于有某種東西,它觸動我們的官能,使它感到一種秘密的非常動人的力量,吸引住它。
這就是從音樂産生的快樂。
另一類身體的快樂,按照烏托邦人的意見,在于身體的安靜以及和諧。
這其實是指每人享有免于疾病侵擾的健康。
苦痛不入的健康本身即是快樂之源,雖然并無從外部所引起的快樂。
比起饑渴者強烈口腹之欲,這種快樂誠然不那麼明顯地被感覺到,可是許多人承認健康才是最大的快樂。
幾乎全部烏托邦人把健康看成最大的快樂,看成所有快樂的基礎和根本。
隻要有健康,生活就安靜舒适。
相反,失去健康,絕對談不上有快樂的餘地。
在沒有健康的情況下而不覺得痛苦,烏托邦人認為這是麻木不仁而不是快樂。
他們早就否定某些人的觀點,即安靜的健康生活(因為他們也就這個問題展開過熱烈讨論)不能算是快樂,因為隻有通過來自外部的運動,才可能感到這種快樂的存在。
然而他們今天幾乎一緻認為健康最能導緻快樂。
他們質問,既然疾病帶來痛苦,痛苦是快樂的大敵如同疾病是健康的大敵,為什麼在恬靜的健康中我們看不出快樂呢?烏托邦人覺得關于疾病即是苦痛或疾病帶來苦痛這個問題是不重要的,因為兩者的結果是一碼事。
當然,如你認為健康即快樂或健康是快樂的不可少的起因,猶如火是熱的必要的起因,那末,兩種情況下的結論都是:享有永遠健康的人不可能不享有快樂。
烏托邦人還說,我們進食時不是健康開始不支、與食物聯成友軍向饑餓作戰嗎?等到健康逐漸加強,重新獲得通常的活力,這就使我們從恢複健康中取得快樂。
健康既然興高采烈地作戰,能不為勝利而喜悅嗎?當健康終于達到作戰目的,即恢複固有的元氣,難道它便馬上麻木起來,對自己的好處熟視無睹嗎?關于健康無從被感覺到的斷言,烏托邦人認為那是全然與事實不符的。
他們說,一個人在覺醒時(除非他是喪失了健康的)怎會不意識到自己很健康呢?誰會如此麻木不仁,毫無生氣,以至于否認健康對他是惬意可喜的呢?所謂可喜不就是快樂的别名嗎? 總而言之,烏托邦人特别不肯放過精神的快樂,以其為一切快樂中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他們認為主要的精神之樂來自德行的實踐以及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識。
至于身體的快樂,他們首推健康。
飲食可口,以及諸如此類的享受,他們喜歡,然而隻是為了促進健康。
這種享受本身沒有令人向往之處,而僅是由于其能抵抗疾病的侵襲。
一個明智人力求避免生病,而不是病後求醫;總是使痛苦不生,而不是尋求減輕痛苦的藥。
同樣,與其享樂于前,後果難堪,何如不要這種享樂。
如有人主張這種享樂構成他的幸福,他就勢必承認隻有過這樣的生活,不斷饑渴,不斷吃喝,不斷發癢,不斷用指甲撓,那才算非常幸福。
誰不知這樣的生活是可厭而悲慘的呢?那些快樂是最低級的、最不純的,因為伴随這種快樂的決不能沒有痛苦作為其對立物。
例如進食的快樂和饑餓有聯系,而且兩者不均衡,痛苦較強烈而且更持久。
痛苦産生于快樂之前,直到快樂和它一同消失它才結束。
烏托邦人認為對這種快樂不應給以過高的評價,除非有必要。
然而他們也還是享受這種快樂,并且感謝大自然母親仁慈為懷,非常親切地引導她的兒女使用經常必需的一切。
倘使我們每天用以治療饑渴的,正是醫治其他所有較罕見病的苦毒藥物,我們的生活應該是多麼的難堪。
美觀、矯健、輕捷,這些是烏托邦人視為來自大自然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禮品而高興地加以珍視。
甚至按大自然意旨為人類所獨有的耳眼鼻之樂(因為其他任何生物都不能領會宇宙的燦爛外觀,除選擇食物外不能聞香味,不辨音程和諧與不和諧),他們也去追求,将其作為生活中的愉快的調味品。
但是他們對這一切訂出這樣的限制:不因小快樂而妨礙大快樂,不因快樂而引起痛苦後果。
烏托邦人認為,低級快樂一定帶來痛苦後果。
可是,鄙視美觀,損害矯健的體力,變輕捷為遲鈍,因節食而傷生,糟蹋自己的健康,以及摒絕大自然的其他一切恩典(除非一個人忽視自己的這一切利益以便更熱心地為别人或公衆謀取快樂,期望由于這樣的犧牲,上帝會給他更大的快樂&mdash&mdash否則所以苛待自己乃是為了博得有關德行的虛幻名聲而又無益于任何人,或是為了鍛煉自己,使自己更能忍受從不會到來的困苦),烏托邦人認為這種态度是極度瘋狂,是對自己殘忍而對自然忘恩負義的一種心境的标記,這種心境不屑于感謝自然,因而拒絕從自然來的任何好處。
以上是烏托邦人對德行及快樂的看法。
他們認為人類理智不可能達到比這更正确的意見,除非一個天賜的宗教給人們提示一個更神聖的意見。
烏托邦人的看法對不對,我們沒有研究的時間,也無研究的必要。
我們的任務是描述他們的有關原則,不是給以辯護。
但我堅信,不管你怎樣評價他們的觀點,世上沒有比他們更優秀的民族和更幸福的國家。
他們的體态輕捷活潑,單看其身材,你想不到他們都那麼強壯,雖然他們的個子并不矮小。
盡管他們的土地不太肥,氣候不太好,但他們生活有節制,使寒暑無從侵襲他們,并且努力耕作,土質從而得到改善。
由于此,這兒是世界上糧食最豐産、牲畜最興旺的國家,它的人民也是體格最健和生病最少的。
在烏托邦,你不但可以看到通常的農活進行得多麼仔細,使天然瘠土因人力加工而有所改良,還可以看到一整座樹林被人用手連根拔出從甲地移植乙地。
這不是為了繁殖樹木,而是從便于運輸出發,使樹源近海、近河或近城市,因為從陸路運木材比運糧食更費力。
這兒的人民一般自由不拘,性情溫和,聰明伶俐,生活從容。
每當必要,他們都耐心參加體力勞動,否則不一定喜歡這種勞動。
對于從事智力探讨,他們從不知疲倦。
在聽到我們談起希臘文學及學術後(拉丁語中隻有詩歌及曆史似乎大受他們的贊賞),他們渴望我們能進行講解,以便他們掌握。
這是令我們感到驚奇的。
于是我們給烏托邦人公開講課,一開始僅為了表示不是不願擔任這項麻煩工作,但不希望有什麼效果。
然而經過短短的進程,由于他們勤勉向學,我們深信我們認真講授不是徒勞的。
他們很容易學會了希臘字母寫法,單詞發音無困難,記得牢固,學過的東西能正确無誤地背誦出來。
我們為之驚訝不已。
原因是他們大多數是有學問的人,根據能力選出,并且已達到成熟的年齡,又由于自願來學而積極性高,同時也按議事會的指示負有學習的任務。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他們精通了希臘文,能毫不困難地閱讀名家作品,除非遇到原文有訛誤。
依我的推測,他們攻希臘文學不太費力,乃由其和他們自己的文學頗近。
我覺得這個民族的祖先是希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