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第二部

關燈
拉斐爾·希斯拉德關于某一個國家理想盛世的談話,

    由倫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長官托馬斯·莫爾轉述

    烏托邦島中部最寬,延伸到二百哩,全島大部分不亞于這樣的寬度,隻是兩頭逐漸尖削。從一頭到另一頭周圍五百哩,使全島呈新月狀,兩角間有長約十一哩的海峽,展開一片汪洋大水。由于到處陸地環繞,不受風的侵襲,海灣如同一個巨湖,平靜無波,使這個島國的幾乎整個腹部變成一個港口,舟舶可以通航各地,居民極為稱便。

    港口出入處甚是險要,布滿淺灘和暗礁。約當正中,有岩石矗立,清楚可見,因而不造成危險,其上築有堡壘,由一支衛戍部隊據守。此外是水底暗礁,因而令人難以提防。隻有本國人熟知各條水道。外人不經烏托邦人領航,很難進入海灣。實則,這個出入處即使對烏托邦人自己也不能算是安全的,除非他們依照岸上的明顯标志作指引。這些标志一經移位,不管敵人艦隊多麼壯大,都容易被誘趨于毀滅。

    島的外側也是港灣重重。可是到處天然的或工程的防禦極佳,少數守兵可以阻遏強敵近岸。

    根據傳說以及地勢證明,這個島當初并非四面環海。征服這個島(在此以前叫做阿布拉克薩島①)而給它命名的烏托普國王使島上未開化的淳樸居民成為高度有文化和教養的人,今天高出幾乎其他所有的人。烏托普一登上本島,就取得勝利。然後他下令在本島聯接大陸的一面掘開十五哩,讓海水流入,将島圍住。他不但要居民幹這個活,而為了不使他們覺得這種勞動不光采,也讓自己的兵士參加進去。既然動手的人多,任務完成得異常快,鄰國人民當初譏笑這個工程白費氣力,及見大功告成,無不驚訝失色。

    ①阿布拉克薩(Abraxa)&mdash&mdash一說組成本名的希臘字母代表數字365,等于全年的天數,寓有神秘意味。&mdash&mdash中譯者

    島上有五十四座城市,無不巨大壯麗,有共同的語言、傳統、風俗和法律。各城市的布局也相仿,甚至在地勢許可的情況下,其外觀無甚差别。城市之間最近的相隔不到二十四哩,最遠的從不超過一天的腳程。每年每個城市有三名富于經驗的老年公民到亞馬烏羅提集會商讨關系全島利益的事。亞馬烏羅提作為全國中心的一座城,其位置便于各界代表到來。它被看成是主要的城,亦即是首都。

    各個城的轄境分配得宜,任何城的每一個方向都至少有十二哩區域,甚至更寬些,亦即兩城相距較遠的一面。每個城都不願擴張自己的地方,因為烏托邦人認為自己是土地的耕種者,而不是占有者。

    農村中到處是間隔适宜的農場住宅,配有充足的農具。市民輪流搬到這兒居住。每個農戶男女成員不得少于四十人,外加農奴二人,由嚴肅的老年男女各一人分别擔任管理。每三十戶設長官一人,名飛拉哈。①

    ①飛拉哈(Phylarch)&mdash&mdash希臘語,意謂部落酋長。&mdash&mdash中譯者

    每戶每年有二十人返回城市,他們都是在農村住滿兩年的。其空額由從城市來的另二十人填補。這些新來者從已在那兒住過一年因而較熟悉耕作的人接受訓練。新來者本身次年又轉而訓練另一批人。這樣,就不發生由于技術缺乏而糧食年産會出問題的危險。如果大家同時都是不懂農業的新來者,這種危險就會不可避免。雖然農業人員的更換是常規,以免有人在不願意情況下被迫長期一直從事頗為艱苦的工作,然而許多人對農事有天然的愛好,他們獲得許可多住幾年。

    農業人員的職務是耕田,喂牲口,砍伐木材,或經陸路或經水路将木材運到城市,視方便而定。他們用巧妙的方法大規模養雞。母雞不用孵蛋。農業人員使大量的蛋保持一樣的溫度,從而成熟孵化。小雞一脫殼,就依戀人,視同自己的母親!

    他們飼養少量的馬,全是良種,隻供青年馳騁鍛煉,不作他用。耕犁及馱運是由牛擔任。他們深知牛不如馬善于奔騰,但是牛比馬更吃苦耐勞,又較少生病。此外,牛的飼養更經濟省力。超過服役年齡的牛還可以供食用。

    他們種谷物,專當糧食。他們喝的是葡萄或蘋果或梨子釀成的酒,甚至隻是水。他們有時喝清水,但通常水裡加上煮過的蜂蜜或當地盛産的甘草。

    他們對于本城及附近地區消費糧食的數量雖然心中十分有數,卻生産出超過自己需要的谷物及牲畜。他們将剩餘分給鄰境居民。當他們需用農村無從覓得的物品時,就派人到城市取得全部供應,無須任何實物交換,城市官員發出這些供應時是毫無議價麻煩的。反正每月逢假的那一天,農村中許多人進城度假。

    将近收獲時,農業飛拉哈通知城市官員應派遣下鄉的人數。這批收割大軍迅速按指定時間到達後,幾乎在一個晴天飛快地全部收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