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關燈
體進餐)。

    當然,這一切設施都是免費為所有公民服務的。

     城市街道寬敞,規定為二十呎寬,便于行人,便于車輛交通。

    住宅區的建造都有具體的規格。

    每一住戶可以任人自由進入,而且住房須每隔十年抽簽調換,借以徹底廢除私有制。

    烏托邦人花很大的氣力綠化城市,每家後門對着花園,其中花草雜生,果樹繁茂,既可觀賞,又提供新鮮的水果。

     五 衛生健康 烏托邦人把衛生健康當作大事來抓。

    每座城市有醫院四個,每個占地之廣宛如一個小村鎮,裡面設備完美,藥物齊全,醫生經驗豐富,服務态度非常好,病人受到熱情的照顧,以緻樂于住院接受治療。

     烏托邦人采取措施,保證供應潔淨的飲水與食物。

    他們注意維持公共環境衛生,以防止空氣污染,防止疾病流傳。

     烏托邦人除每天工作六小時外,有一小時的文娛活動。

    他們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的時間。

    作者特别指出,烏托邦人的健康狀況是好的,醫藥需要不多,但他們十分重視醫藥知識,重視有關這方面的著述。

     六 學術研究 烏托邦人給學術研究及國民教育以重要的地位。

     從事學術研究的人須經過嚴格選擇,首先要有教士推薦(他們每座城市有十三名教士),并經過行政官員攝護格朗特的秘密投票。

    進行學術研究的人須全力以赴,因此不須參加體力勞動。

    然而如果他們不能勝任研究工作,那就仍然去勞動。

    相反,一個勞動者,如進行自修,學得很好,成績卓著,就可以不做自己的手藝,專門去做學問。

    凡是出國充當外交使節的,都必須是有學問的人。

    對其他重要公職,包括各城市首長的職位,也是如此要求。

     烏托邦人公共生活中有個特點,即每晨舉行公開的學術報告會;專職研究人員必須參加,一般男女可以自由聽講。

     烏托邦人很重視古代學術遺産。

    他們對外國過客所帶來的歐洲古代的作品,不管是哲學、文學、曆史、以及科學(如醫學、植物學)等方面的,都認真保存,其中大都為經典名著。

    他們學習古希臘語很快,因此能閱讀這些書。

    但他們不是專重書本知識,而是理論與實踐并重。

    對于外來的技術,他們除領會其理論外,更重視親手實驗。

     他們推行教育,不遺餘力。

    任何兒童都要上學,通過學習祖國語言進行閱讀,并且學農,學勞動。

    他們不但要求兒童與青年讀書求知,還重視培養他們的品德。

     至于一般的社會教育,則着重于提倡公共道德、集體義務、正當娛樂,以期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教士在這方面,起有一定的作用,而更重要的似乎是,全體國民彼此觀摩,互相激勵,做到自覺地遵守紀律,維護公共利益。

    他們對于犯有重罪的人,也是寓教于懲,罰令做苦工,貶為奴隸,但改造得好的,可以減刑,甚至可以取消其奴隸身分。

    酗酒、賭博、亂搞男女關系,都在嚴禁之列。

     以上介紹了《烏托邦》一書的若幹主要内容,這些見解發表于四百六十多年前的歐洲。

    結合其當時的背景,讀者不能不贊歎莫爾的社會政治思想的進步意義。

    就公有制問題來說,莫爾的看法比起他的前人來,已是跨越了很大的一步。

    有些評論者指出莫爾曾熟讀柏拉圖的《共和國》,他的公有制觀點受了《共和國》的啟發。

    即使如此,莫爾并不曾為這種啟發所局限,他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

    《共和國》中至少兩處提到在衛士這個等級中實行妻子和子女公有,廢除家庭。

    而在烏托邦,由親屬關系結成的家庭則是社會生産的基本單位。

    如果家庭不存在,整個社會就要瓦解,所以莫爾根本不主張廢除家庭。

    在《共和國》中,衛士這個等級要竭力防止在他們的國家出現貧與富兩種現象,因為貧會導緻卑鄙、工藝粗糙,以及反叛,而富又會産生奢侈、懶惰以及追求奇巧的事物。

    莫爾卻認為當财産為少數人所掠奪,大多數人就窮困到無以為生,這是社會的災難。

    這種性質的貧是必須反對的,但他認為應該從貧所由産生的根源去反對,而不應從貧所引起的後果去反對。

    同樣,莫爾反對的是少數人的富,而不是無條件地反對富。

    相反,全體公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