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手約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關燈
小
中
大
果。
但是,約瑟菲妮對這件事的看法可能有這種猜測成分,即:這個民族在耍手腕。
因此,在遭到拒絕的痛苦之上又平添一層怨恨。
但是,盡管她這樣猜測,卻沒有因此被吓住而不敢進行鬥争。
近來鬥争甚至更加劇了。
如果說以前她進行的隻是舌戰,那麼現在則開始采用别的方法,在她看來這些更有效,而我們則認為這對她自己會更危險。
有些同胞認為,約瑟菲妮之所以變得這樣迫不及待,是因為她感到自己老了,聲音也不行了,因此在她看來,必須進行争取承認的最後鬥争了。
這個我不相信,假如是這樣,約瑟菲妮就不成其為約瑟菲妮了。
對她來說,不存在衰老問題,聲音也不會不行。
如果她提出什麼要求的話,那也并非由于外部原因,而是出自内心合乎邏輯的考慮。
她争得了最高處的桂冠,不是因為這桂冠眼下恰好挂得稍低一些,而是因為它就是最高的那頂。
倘若她有權,她會把它挂得更高些。
當然,對外界困難的蔑視并不妨礙她采取最卑劣的手段。
她認為,她的權利是不容置疑的,至于是怎樣得到的,這又有什麼關系,尤其在這個她眼中的世界上,正當的手段恰恰行不通。
或許正因為這個,她甚至把争得權利的鬥争從歌唱領域轉向其它一個對她不太重要的領域。
她的追随者四處散布她的言論,說她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這樣唱歌:讓全民族各個階層甚至隐蔽最深的反對派都得到真正的樂趣,不是這個民族所理解的真正樂趣(他們說這種樂趣向來可從約瑟菲妮的歌聲中感受到),而是約瑟菲妮所要求的樂趣。
但是她補充說,由于她不能假充高深,又不能迎合低級,唱歌就必須保持老樣子。
至于為争取擺脫勞動而進行的鬥争中的所做所為,則是另一回事了。
雖然這也是為了歌唱,但她卻沒有用昂貴的歌唱這一武器直接進行鬥争,所以,她使用的手段都是足夠好的。
比如流傳着這樣一個謠言,假如不向約瑟菲妮讓步的話,她就要減少裝飾音。
我對裝飾音一竅不通,也從未聽出來過。
但是約瑟菲妮卻準備減少裝飾音,暫時還不删掉,隻是減少而已。
據說她當真進行了這種危脅,然而我卻沒有發現這與原來的演唱有什麼兩樣,整個民族也一如既往地傾聽着,并沒有對裝飾音問題發表意見,而且對約瑟菲妮所提要求的态度也沒有改變。
但是不可否認,在約瑟菲妮的腦子裡,如同她的身材,有時的确還有值得選美之處。
例如,她在那一次演出之後就宣布,以後她要将裝飾音重新完整地唱出來,好像她以前關于裝飾音的決定對這個民族過于殘酷也過于突然了。
然而,下一次音樂會後,她又改變了主意,最終結束了那些了不起的裝飾音,除非大家做出對她有利的決定,否則它們是不會再出現了。
那麼這個民族呢,對所有她的這些宣布、決定、改變決定充耳不聞,如同一個陷入沉思的大人不理會小孩子的饒舌,雖然态度和藹,但什麼都沒聽進去。
但是,約瑟菲妮卻不讓步。
比如她最近又聲稱,幹活時她的腳受傷了,站着唱歌很困難,由于她隻能站着唱歌,所以現在必須縮短唱歌時間。
盡管她一瘸一拐,讓她的追随者攙扶着,還是沒有誰相信她真的受了傷。
即使是她的小身子非常敏感,但我們是一個勞動民族,而且她也是其中一員,假如我們因為擦破點皮就要一瘸一拐的話,那我們整個民族就會沒完沒了地跛行了。
盡管她像一個瘸子讓人攙扶着,盡管她比以往更頻繁地以這副可憐相露面,這個民族仍舊感激地、癡迷地聽着她的歌聲,并沒有因為唱歌時間的縮短而大驚小怪。
因為她不能總是一瘸一拐的,于是便想出其它借口。
她假托自己很疲勞,心情不好,身體虛弱。
這樣,我們除了聽音樂會外又看了場戲。
我們看到約瑟菲妮的追随者怎樣請她、央求她唱歌,她說她也很想唱,但卻唱不成。
于是他們安慰她,奉承她,幾乎将她擡到了事先找好的演唱地點。
終于,她流着莫名其妙的眼淚讓步了。
但是,當她以顯然是最後的決心準備開始唱時,卻是那樣虛弱無力,雙臂不像往常那樣向前伸着,而是死闆闆地垂在身體的兩邊,給人的印象是好像短了一截。
當她要開始唱時,又不行了,她惱怒地一擺頭,就栽倒在我們的眼前。
不過她很快又掙紮着站起來,開始唱歌。
我覺得,與往常沒有多大不同,或許聽覺靈敏的可從中聽出稍稍一點異常的激動,但這隻會對唱歌有好處。
演出結束時,她甚至不如先前那樣疲憊了,不需追随者的任何幫助,用冷冷的目光審視了一下那些給她讓道的、對她畢恭畢敬的聽衆,邁着穩健的步子,甚至可以說是一溜煙小跑退場了。
這是不久前的事。
可是最近一次,到了她演出的時候,她卻失蹤了。
不僅她的追随者在尋找她,許多同胞都投入了這項工作,結果是白費力氣。
約瑟菲妮失蹤了,不願意再唱歌了,甚至不願意讓别人求她唱歌,她這次是徹底離棄了我們。
真怪,她怎麼會打錯算盤呢?這個精靈!這樣的錯誤會使大家認為,她根本就沒有打什麼算盤,而是她的命運在驅使着她,并且它隻會成為我們這個世界上最悲慘的一個命運。
她自己放棄了唱歌,破壞了通過征服民心而得到的權利。
真不知她是怎麼獲得這權利的,其實她很少了解民心。
她躲起來不唱歌了,然而這個民族顯得很平靜,沒有明顯的失望。
雖然表面上相反,實際上這個平和、穩健的民族隻會給予,從不接受任何饋贈,包括約瑟菲妮的,這個民族繼續走着自己的路。
而約瑟菲妮卻不得不走下坡路了。
她最後一聲口哨和永遠沉寂的日子就要到了。
她是我們民族永恒曆史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我們終将彌補這一損失,這對我們來說畢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集會怎麼變得鴉雀無聲了?約瑟菲妮在時集會不也是靜悄悄的嗎?難道她的口哨比回憶中的還要響亮和生動嗎?難道她在世時的口哨比回憶中的更重要嗎?難道不是這個民族以其智慧将約瑟菲妮的歌擡得這樣高?正因為這樣,歌聲才能永恒存在。
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會失去很多,約瑟菲妮卻擺脫了塵世的煩惱,在她看來,這種煩惱是專為出類拔萃者安排的。
她将愉快地消失在我們民族不計其數的英雄群體中,因為我們不推動曆史,所以她會像所有她的兄弟一樣,很快地被遺忘在升華的解脫中。
(王敏譯)
但是,約瑟菲妮對這件事的看法可能有這種猜測成分,即:這個民族在耍手腕。
因此,在遭到拒絕的痛苦之上又平添一層怨恨。
但是,盡管她這樣猜測,卻沒有因此被吓住而不敢進行鬥争。
近來鬥争甚至更加劇了。
如果說以前她進行的隻是舌戰,那麼現在則開始采用别的方法,在她看來這些更有效,而我們則認為這對她自己會更危險。
有些同胞認為,約瑟菲妮之所以變得這樣迫不及待,是因為她感到自己老了,聲音也不行了,因此在她看來,必須進行争取承認的最後鬥争了。
這個我不相信,假如是這樣,約瑟菲妮就不成其為約瑟菲妮了。
對她來說,不存在衰老問題,聲音也不會不行。
如果她提出什麼要求的話,那也并非由于外部原因,而是出自内心合乎邏輯的考慮。
她争得了最高處的桂冠,不是因為這桂冠眼下恰好挂得稍低一些,而是因為它就是最高的那頂。
倘若她有權,她會把它挂得更高些。
當然,對外界困難的蔑視并不妨礙她采取最卑劣的手段。
她認為,她的權利是不容置疑的,至于是怎樣得到的,這又有什麼關系,尤其在這個她眼中的世界上,正當的手段恰恰行不通。
或許正因為這個,她甚至把争得權利的鬥争從歌唱領域轉向其它一個對她不太重要的領域。
她的追随者四處散布她的言論,說她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這樣唱歌:讓全民族各個階層甚至隐蔽最深的反對派都得到真正的樂趣,不是這個民族所理解的真正樂趣(他們說這種樂趣向來可從約瑟菲妮的歌聲中感受到),而是約瑟菲妮所要求的樂趣。
但是她補充說,由于她不能假充高深,又不能迎合低級,唱歌就必須保持老樣子。
至于為争取擺脫勞動而進行的鬥争中的所做所為,則是另一回事了。
雖然這也是為了歌唱,但她卻沒有用昂貴的歌唱這一武器直接進行鬥争,所以,她使用的手段都是足夠好的。
比如流傳着這樣一個謠言,假如不向約瑟菲妮讓步的話,她就要減少裝飾音。
我對裝飾音一竅不通,也從未聽出來過。
但是約瑟菲妮卻準備減少裝飾音,暫時還不删掉,隻是減少而已。
據說她當真進行了這種危脅,然而我卻沒有發現這與原來的演唱有什麼兩樣,整個民族也一如既往地傾聽着,并沒有對裝飾音問題發表意見,而且對約瑟菲妮所提要求的态度也沒有改變。
但是不可否認,在約瑟菲妮的腦子裡,如同她的身材,有時的确還有值得選美之處。
例如,她在那一次演出之後就宣布,以後她要将裝飾音重新完整地唱出來,好像她以前關于裝飾音的決定對這個民族過于殘酷也過于突然了。
然而,下一次音樂會後,她又改變了主意,最終結束了那些了不起的裝飾音,除非大家做出對她有利的決定,否則它們是不會再出現了。
那麼這個民族呢,對所有她的這些宣布、決定、改變決定充耳不聞,如同一個陷入沉思的大人不理會小孩子的饒舌,雖然态度和藹,但什麼都沒聽進去。
但是,約瑟菲妮卻不讓步。
比如她最近又聲稱,幹活時她的腳受傷了,站着唱歌很困難,由于她隻能站着唱歌,所以現在必須縮短唱歌時間。
盡管她一瘸一拐,讓她的追随者攙扶着,還是沒有誰相信她真的受了傷。
即使是她的小身子非常敏感,但我們是一個勞動民族,而且她也是其中一員,假如我們因為擦破點皮就要一瘸一拐的話,那我們整個民族就會沒完沒了地跛行了。
盡管她像一個瘸子讓人攙扶着,盡管她比以往更頻繁地以這副可憐相露面,這個民族仍舊感激地、癡迷地聽着她的歌聲,并沒有因為唱歌時間的縮短而大驚小怪。
因為她不能總是一瘸一拐的,于是便想出其它借口。
她假托自己很疲勞,心情不好,身體虛弱。
這樣,我們除了聽音樂會外又看了場戲。
我們看到約瑟菲妮的追随者怎樣請她、央求她唱歌,她說她也很想唱,但卻唱不成。
于是他們安慰她,奉承她,幾乎将她擡到了事先找好的演唱地點。
終于,她流着莫名其妙的眼淚讓步了。
但是,當她以顯然是最後的決心準備開始唱時,卻是那樣虛弱無力,雙臂不像往常那樣向前伸着,而是死闆闆地垂在身體的兩邊,給人的印象是好像短了一截。
當她要開始唱時,又不行了,她惱怒地一擺頭,就栽倒在我們的眼前。
不過她很快又掙紮着站起來,開始唱歌。
我覺得,與往常沒有多大不同,或許聽覺靈敏的可從中聽出稍稍一點異常的激動,但這隻會對唱歌有好處。
演出結束時,她甚至不如先前那樣疲憊了,不需追随者的任何幫助,用冷冷的目光審視了一下那些給她讓道的、對她畢恭畢敬的聽衆,邁着穩健的步子,甚至可以說是一溜煙小跑退場了。
這是不久前的事。
可是最近一次,到了她演出的時候,她卻失蹤了。
不僅她的追随者在尋找她,許多同胞都投入了這項工作,結果是白費力氣。
約瑟菲妮失蹤了,不願意再唱歌了,甚至不願意讓别人求她唱歌,她這次是徹底離棄了我們。
真怪,她怎麼會打錯算盤呢?這個精靈!這樣的錯誤會使大家認為,她根本就沒有打什麼算盤,而是她的命運在驅使着她,并且它隻會成為我們這個世界上最悲慘的一個命運。
她自己放棄了唱歌,破壞了通過征服民心而得到的權利。
真不知她是怎麼獲得這權利的,其實她很少了解民心。
她躲起來不唱歌了,然而這個民族顯得很平靜,沒有明顯的失望。
雖然表面上相反,實際上這個平和、穩健的民族隻會給予,從不接受任何饋贈,包括約瑟菲妮的,這個民族繼續走着自己的路。
而約瑟菲妮卻不得不走下坡路了。
她最後一聲口哨和永遠沉寂的日子就要到了。
她是我們民族永恒曆史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我們終将彌補這一損失,這對我們來說畢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集會怎麼變得鴉雀無聲了?約瑟菲妮在時集會不也是靜悄悄的嗎?難道她的口哨比回憶中的還要響亮和生動嗎?難道她在世時的口哨比回憶中的更重要嗎?難道不是這個民族以其智慧将約瑟菲妮的歌擡得這樣高?正因為這樣,歌聲才能永恒存在。
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會失去很多,約瑟菲妮卻擺脫了塵世的煩惱,在她看來,這種煩惱是專為出類拔萃者安排的。
她将愉快地消失在我們民族不計其數的英雄群體中,因為我們不推動曆史,所以她會像所有她的兄弟一樣,很快地被遺忘在升華的解脫中。
(王敏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