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藝術家
關燈
小
中
大
他的執著追求、良好心願以及偉大的自我克制精神,這些當然也包括在饑餓藝術家的說法之中。
而随後,他又拿出一疊照片(照片也用于出售),輕而易舉就把藝術家的說法駁倒。
因為從照片上人們可以看到,饑餓藝術家在第四十天的時候躺在床上虛弱不堪,奄奄一息。
這些雖是老生常談,卻又不斷使饑餓藝術家難以忍受。
他氣憤的是這種歪曲事實的做法,明擺着是提前結束饑餓表演的結果,人們卻要把它說成是不得不停止表演的原因。
同愚昧抗争,同這個愚昧的世界抗争是徒勞的。
他總是虔誠地、如饑似渴地抓着栅欄認真地聽經理說的每一句話,但當經理展示照片時,他每次都放開栅欄,唉聲歎氣地坐回草堆。
于是,受到撫慰的觀衆又重新圍過來看他表演。
數年之後,每當這一場面的見證人回憶起這一幕時,連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因為這期間發生了那個被提及的事變。
這變化來的極其突然,它或許有更複雜的原因,但有誰去深究呢?無論如何,這個曾受大家喜歡的饑餓藝術家有一天發現自己被那些熱鬧上瘾的觀衆忘卻了,他們紛紛湧向其它演出場所。
演出經理領着他又一次跋涉了半個歐洲,他們想看看,是否能在某個地方重新找回逝去的狂熱和興趣,然而他們一無所獲。
好像人們私下達成了某種默契,到處都籠罩着厭惡饑餓表演的氣氛。
當然,這種情緒絕非一朝一日形成的,隻怪當時人們過分陶醉于勝利的喜悅之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未加防範,而現在采取對策為時已晚。
盡管肯定有一天,饑餓表演定會再次紅火起來,但這對于活着的人毫無慰藉。
眼下,饑餓藝術家該去做什麼呢?成千上萬觀衆曾為之歡呼的饑餓藝術家如今去集市上的簡陋戲台上演出未免太慘了些,改做其它行當吧,他不僅年紀太大,而更主要的是他對饑餓表演有着如癡如狂的追求。
最終,他告别了經理——這位人生旅途上無與倫比的夥伴,受聘于一家龐大的馬戲團。
為了避免再受刺激,他甚至連合同條件都沒瞥上一眼。
馬戲團确實很大,數不清的人、動物、器械随處可見,他們需要不斷更新和補充,不論什麼人才,任何時候都能在馬戲團派上用場,當然饑餓表演者也不例外,隻要條件不苛刻。
另外,他之所以受聘當屬特殊情況,這不單單是聘用一個藝術家本身,而更重要的是他當年的赫赫大名。
其實,饑餓表演的技藝根本不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黯然失色,單憑這一點,人們起碼不能說,一個老得不中用的、再也不能站在技藝巅峰表演的饑餓藝術家想躲到馬戲團某個安靜的位置上去混日子。
恰恰相反,饑餓藝術家向人保證,他的饑餓藝術不減當年,這是絕對可信的。
他甚至還宣稱,隻要人們準許他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人們馬上答應了他的這一要求),他要真正地震撼世界,達到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
饑餓藝術家一激動起來,早把當今形勢忘得一幹二淨,他的話隻引起懂行的人付之一笑。
然而,饑餓藝術家到底還是沒有忘記着眼于現實。
人們把他和籠子沒有作為精彩節目放在馬戲團的中心地段,而是安插在一個交通路口,他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籠子四周挂滿了标語,那些花花綠綠的大字在告訴人們那裡可以看到什麼東西。
若是觀衆在其它演出休息的時候湧向獸場的話,總要從饑餓藝術家跟前走過并在那兒停留片刻。
假如不是道窄人擠,後面的人又能夠理解前面的觀衆為什麼不急着去看野獸而停留下來,人們或許能在他面前多呆一會兒,慢慢欣賞他的表演。
這就是饑餓藝術家看到觀衆馬上要向他走來時不往顫抖的原因。
他以人們觀看自己為生活目的,自然盼望這種時刻。
起初,他急不可待地盼着演出休息,眼看一群群觀衆朝自己蜂擁而來,他激動得欣喜若狂,可是他很快就看出,觀衆的本意是去看野獸,每次如此,幾乎無一例外,就是最固執的、故意自欺欺人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
但是不管怎麼說,看着遠處的觀衆朝自己走來是令他最為高興的事,人們湧過來時,持續不斷的呼喊聲和叫罵聲亂成一片,一些人慢悠悠地看他表演,不是出于對他的理解(這些人使饑餓藝術家甚感痛苦),而是故意和後面催他們的人過不去,而另一些人則是心急火燎地想去獸場。
大批人過後,剩下的是一些姗姗來遲者,沒人催趕他們,隻要他們有興趣,滿可以在他面前多呆一會,但是這些人大步流星,目不斜視,直奔獸場。
不過,饑餓藝術家偶爾也能碰到幸運的時刻。
有時父親領着孩子來到他面前,父親一邊指,一邊詳細地講述這是怎麼一回事,他講到過去的年代,說他曾經看過
而随後,他又拿出一疊照片(照片也用于出售),輕而易舉就把藝術家的說法駁倒。
因為從照片上人們可以看到,饑餓藝術家在第四十天的時候躺在床上虛弱不堪,奄奄一息。
這些雖是老生常談,卻又不斷使饑餓藝術家難以忍受。
他氣憤的是這種歪曲事實的做法,明擺着是提前結束饑餓表演的結果,人們卻要把它說成是不得不停止表演的原因。
同愚昧抗争,同這個愚昧的世界抗争是徒勞的。
他總是虔誠地、如饑似渴地抓着栅欄認真地聽經理說的每一句話,但當經理展示照片時,他每次都放開栅欄,唉聲歎氣地坐回草堆。
于是,受到撫慰的觀衆又重新圍過來看他表演。
數年之後,每當這一場面的見證人回憶起這一幕時,連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因為這期間發生了那個被提及的事變。
這變化來的極其突然,它或許有更複雜的原因,但有誰去深究呢?無論如何,這個曾受大家喜歡的饑餓藝術家有一天發現自己被那些熱鬧上瘾的觀衆忘卻了,他們紛紛湧向其它演出場所。
演出經理領着他又一次跋涉了半個歐洲,他們想看看,是否能在某個地方重新找回逝去的狂熱和興趣,然而他們一無所獲。
好像人們私下達成了某種默契,到處都籠罩着厭惡饑餓表演的氣氛。
當然,這種情緒絕非一朝一日形成的,隻怪當時人們過分陶醉于勝利的喜悅之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未加防範,而現在采取對策為時已晚。
盡管肯定有一天,饑餓表演定會再次紅火起來,但這對于活着的人毫無慰藉。
眼下,饑餓藝術家該去做什麼呢?成千上萬觀衆曾為之歡呼的饑餓藝術家如今去集市上的簡陋戲台上演出未免太慘了些,改做其它行當吧,他不僅年紀太大,而更主要的是他對饑餓表演有着如癡如狂的追求。
最終,他告别了經理——這位人生旅途上無與倫比的夥伴,受聘于一家龐大的馬戲團。
為了避免再受刺激,他甚至連合同條件都沒瞥上一眼。
馬戲團确實很大,數不清的人、動物、器械随處可見,他們需要不斷更新和補充,不論什麼人才,任何時候都能在馬戲團派上用場,當然饑餓表演者也不例外,隻要條件不苛刻。
另外,他之所以受聘當屬特殊情況,這不單單是聘用一個藝術家本身,而更重要的是他當年的赫赫大名。
其實,饑餓表演的技藝根本不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黯然失色,單憑這一點,人們起碼不能說,一個老得不中用的、再也不能站在技藝巅峰表演的饑餓藝術家想躲到馬戲團某個安靜的位置上去混日子。
恰恰相反,饑餓藝術家向人保證,他的饑餓藝術不減當年,這是絕對可信的。
他甚至還宣稱,隻要人們準許他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人們馬上答應了他的這一要求),他要真正地震撼世界,達到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
饑餓藝術家一激動起來,早把當今形勢忘得一幹二淨,他的話隻引起懂行的人付之一笑。
然而,饑餓藝術家到底還是沒有忘記着眼于現實。
人們把他和籠子沒有作為精彩節目放在馬戲團的中心地段,而是安插在一個交通路口,他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籠子四周挂滿了标語,那些花花綠綠的大字在告訴人們那裡可以看到什麼東西。
若是觀衆在其它演出休息的時候湧向獸場的話,總要從饑餓藝術家跟前走過并在那兒停留片刻。
假如不是道窄人擠,後面的人又能夠理解前面的觀衆為什麼不急着去看野獸而停留下來,人們或許能在他面前多呆一會兒,慢慢欣賞他的表演。
這就是饑餓藝術家看到觀衆馬上要向他走來時不往顫抖的原因。
他以人們觀看自己為生活目的,自然盼望這種時刻。
起初,他急不可待地盼着演出休息,眼看一群群觀衆朝自己蜂擁而來,他激動得欣喜若狂,可是他很快就看出,觀衆的本意是去看野獸,每次如此,幾乎無一例外,就是最固執的、故意自欺欺人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
但是不管怎麼說,看着遠處的觀衆朝自己走來是令他最為高興的事,人們湧過來時,持續不斷的呼喊聲和叫罵聲亂成一片,一些人慢悠悠地看他表演,不是出于對他的理解(這些人使饑餓藝術家甚感痛苦),而是故意和後面催他們的人過不去,而另一些人則是心急火燎地想去獸場。
大批人過後,剩下的是一些姗姗來遲者,沒人催趕他們,隻要他們有興趣,滿可以在他面前多呆一會,但是這些人大步流星,目不斜視,直奔獸場。
不過,饑餓藝術家偶爾也能碰到幸運的時刻。
有時父親領着孩子來到他面前,父親一邊指,一邊詳細地講述這是怎麼一回事,他講到過去的年代,說他曾經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