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藝術家
關燈
小
中
大
四十天,期限過後,他絕不讓饑餓藝術家再繼續挨餓,即使在世界大城市裡也是如此。
經理這樣做不無道理,因為根據以往經驗,全城人的興趣會通過四十天裡越來越火的廣告充分被激發出來,而四十天後,觀衆就會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數随之銳減。
在這一點上城市和鄉村當然有些小小的區别,可是四十天最高期限已經成了一條通用的規律。
在第四十天,籠子的門被打開,籠子四周插滿鮮花,半圓形露天劇場裡人海如潮,觀衆興高采烈,軍樂隊奏着樂曲。
兩個醫生走進籠子為饑餓藝術家作必要的檢測,檢測結果通過高音喇叭傳遍劇場。
随後,兩位女士走上前來,她們樂滋滋的,慶幸自己能被選中去攙扶饑餓藝術家離開籠子走下前面的台階。
台階前的小桌子上早已擺好了精心準備好的病号飯。
在這種時刻,饑餓藝術家總是加以拒絕,雖然他還是自願地把自己皮包骨頭的手臂遞向前來幫忙的女士,但是他不願站立起來。
為什麼剛到四十天就停止表演呢?他本來能長期地、無休止地餓下去,為什麼恰恰要在他表演最緊要的關頭停下來呢?他還沒有真正精彩地表演過一回哩!他還能繼續餓下去,他不僅能成為空前最偉大的饑餓藝術家(他或許已經是了),而且還要超越自我,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他感到自己的饑餓表演能力永無止境。
可是人們為什麼要奪走他繼續挨餓的榮譽呢?為什麼這些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多一點耐心都沒有呢?他都能堅持繼續饑餓表演,為什麼這些人連耐心當觀衆都做不到呢?唉,他也累了,本該坐在幹草上好好歇一會兒,可現在他得立起他那又高又細的身軀去吃飯。
他一想到吃就感到惡心,隻是想到女士在自己旁邊才把要說的話咽了下去,他擡頭看了看表面上和藹其實殘忍的兩位女士的眼睛,搖了搖耷在他無力的脖子上那過于沉重的腦袋。
緊接着,老一套又來了。
演出經理登場,他像啞巴一樣,一句話也不說(其實是音樂聲吵得他沒法講話),雙手舉到饑餓藝術家的頭上,好像在邀請老天爺下凡,參觀他那坐在蓬亂幹草上的作品——這位頗值憐憫的殉道士。
說實在的,饑餓藝術家确實是個殉道士,隻是在另外一層意義上罷了。
經理雙手卡住饑餓藝術家的細腰,有些過分小心翼翼,他的動作神情使人聯想到,他手中不是一個活人,而是一件極易破碎的物品。
這時經理或許暗中輕輕碰了一下饑餓藝術家,以緻于他的雙腳和上身左右搖擺不停。
緊接着經理把他交給了兩位臉色早已吓得蒼白的女士,饑餓藝術家任其擺布,他腦袋聾拉在胸前,好像它是不聽使喚地滾到那裡,然後又莫名其妙地一動不動。
他的身體已經掏空,雙腿出于自衛本能緊緊和膝蓋貼在一起,雙腳卻擦着地面,似乎那不是真正的地面,它們好像正在尋找真正的可以着落的地方。
他全部的、其實已經很輕的身體重量傾斜在其中一個女士身上。
她喘着粗氣,左顧右盼,尋求援助,她真沒想到,這件光榮的差事竟會是這樣,她先是盡量伸長脖子,這樣自己的花容月貌起碼可以免遭“災難”,可是她卻沒有辦到。
而她的那位幸運些的夥伴隻是顫顫悠悠,高高地扯着饑餓藝術家的手——其實隻是一把骨頭——往前走,一點忙也不幫,氣得這位倒楣姑娘在大庭廣衆的起哄聲中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早已侍候在一旁的仆人不得不把她替換下來。
随後開始吃飯,經理先給處于昏厥狀态、半醒半睡的饑餓藝術家喂了幾勺湯水,順便說了幾句逗樂的話,以便分散衆人觀察饑餓藝術家身體狀況的注意力。
接着,他提議為觀衆幹杯,據說此舉是由饑餓藝術家給經理耳語出的點子,樂隊憋足了勁演奏。
随後大家各自散去,沒有人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不感到滿意,隻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饑餓藝術家自己,他總是不滿。
就這樣,表演、休息;休息、表演,他過了一年又一年,表面上光彩照人,受人尊敬,而實際上陰郁的心情經常纏繞着他。
由于得不到任何人的真正理解,他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壞。
人們該怎樣安慰他呢?他還有什麼渴求呢?如果同情他的某個好心人告訴他,他的悲哀可能是饑餓所緻,那麼他就會勃然大怒(特别是在饑餓表演進行了一段時間以後),像一隻兇猛的野獸吓人地搖晃着栅欄。
但對于這種狀況,演出經理自有一套他喜歡采用的懲罰手段。
他當衆為饑餓藝術家辯解并且表明,饑餓藝術家的行為可以原諒,因為這種由于饑餓引起的反常的易怒心态是正常人根本無法理解的。
接着他就開始大講饑餓藝術家自己的需要加以解釋的觀點,說他實際能夠挨餓的時間比他現在做的饑餓表演的時間要長得多,經理大為贊賞
經理這樣做不無道理,因為根據以往經驗,全城人的興趣會通過四十天裡越來越火的廣告充分被激發出來,而四十天後,觀衆就會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數随之銳減。
在這一點上城市和鄉村當然有些小小的區别,可是四十天最高期限已經成了一條通用的規律。
在第四十天,籠子的門被打開,籠子四周插滿鮮花,半圓形露天劇場裡人海如潮,觀衆興高采烈,軍樂隊奏着樂曲。
兩個醫生走進籠子為饑餓藝術家作必要的檢測,檢測結果通過高音喇叭傳遍劇場。
随後,兩位女士走上前來,她們樂滋滋的,慶幸自己能被選中去攙扶饑餓藝術家離開籠子走下前面的台階。
台階前的小桌子上早已擺好了精心準備好的病号飯。
在這種時刻,饑餓藝術家總是加以拒絕,雖然他還是自願地把自己皮包骨頭的手臂遞向前來幫忙的女士,但是他不願站立起來。
為什麼剛到四十天就停止表演呢?他本來能長期地、無休止地餓下去,為什麼恰恰要在他表演最緊要的關頭停下來呢?他還沒有真正精彩地表演過一回哩!他還能繼續餓下去,他不僅能成為空前最偉大的饑餓藝術家(他或許已經是了),而且還要超越自我,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他感到自己的饑餓表演能力永無止境。
可是人們為什麼要奪走他繼續挨餓的榮譽呢?為什麼這些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多一點耐心都沒有呢?他都能堅持繼續饑餓表演,為什麼這些人連耐心當觀衆都做不到呢?唉,他也累了,本該坐在幹草上好好歇一會兒,可現在他得立起他那又高又細的身軀去吃飯。
他一想到吃就感到惡心,隻是想到女士在自己旁邊才把要說的話咽了下去,他擡頭看了看表面上和藹其實殘忍的兩位女士的眼睛,搖了搖耷在他無力的脖子上那過于沉重的腦袋。
緊接着,老一套又來了。
演出經理登場,他像啞巴一樣,一句話也不說(其實是音樂聲吵得他沒法講話),雙手舉到饑餓藝術家的頭上,好像在邀請老天爺下凡,參觀他那坐在蓬亂幹草上的作品——這位頗值憐憫的殉道士。
說實在的,饑餓藝術家确實是個殉道士,隻是在另外一層意義上罷了。
經理雙手卡住饑餓藝術家的細腰,有些過分小心翼翼,他的動作神情使人聯想到,他手中不是一個活人,而是一件極易破碎的物品。
這時經理或許暗中輕輕碰了一下饑餓藝術家,以緻于他的雙腳和上身左右搖擺不停。
緊接着經理把他交給了兩位臉色早已吓得蒼白的女士,饑餓藝術家任其擺布,他腦袋聾拉在胸前,好像它是不聽使喚地滾到那裡,然後又莫名其妙地一動不動。
他的身體已經掏空,雙腿出于自衛本能緊緊和膝蓋貼在一起,雙腳卻擦着地面,似乎那不是真正的地面,它們好像正在尋找真正的可以着落的地方。
他全部的、其實已經很輕的身體重量傾斜在其中一個女士身上。
她喘着粗氣,左顧右盼,尋求援助,她真沒想到,這件光榮的差事竟會是這樣,她先是盡量伸長脖子,這樣自己的花容月貌起碼可以免遭“災難”,可是她卻沒有辦到。
而她的那位幸運些的夥伴隻是顫顫悠悠,高高地扯着饑餓藝術家的手——其實隻是一把骨頭——往前走,一點忙也不幫,氣得這位倒楣姑娘在大庭廣衆的起哄聲中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早已侍候在一旁的仆人不得不把她替換下來。
随後開始吃飯,經理先給處于昏厥狀态、半醒半睡的饑餓藝術家喂了幾勺湯水,順便說了幾句逗樂的話,以便分散衆人觀察饑餓藝術家身體狀況的注意力。
接着,他提議為觀衆幹杯,據說此舉是由饑餓藝術家給經理耳語出的點子,樂隊憋足了勁演奏。
随後大家各自散去,沒有人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不感到滿意,隻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饑餓藝術家自己,他總是不滿。
就這樣,表演、休息;休息、表演,他過了一年又一年,表面上光彩照人,受人尊敬,而實際上陰郁的心情經常纏繞着他。
由于得不到任何人的真正理解,他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壞。
人們該怎樣安慰他呢?他還有什麼渴求呢?如果同情他的某個好心人告訴他,他的悲哀可能是饑餓所緻,那麼他就會勃然大怒(特别是在饑餓表演進行了一段時間以後),像一隻兇猛的野獸吓人地搖晃着栅欄。
但對于這種狀況,演出經理自有一套他喜歡采用的懲罰手段。
他當衆為饑餓藝術家辯解并且表明,饑餓藝術家的行為可以原諒,因為這種由于饑餓引起的反常的易怒心态是正常人根本無法理解的。
接着他就開始大講饑餓藝術家自己的需要加以解釋的觀點,說他實際能夠挨餓的時間比他現在做的饑餓表演的時間要長得多,經理大為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