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2月27日

關燈
寫那樣的日記。

    那醫生讓孩子輪番觸摸兩對小東西:根别針和支筆,就這樣一連幾天,幾星期,然後拿來印有盲文的一張紙,讓她摸紙上突起的兩個英語詞:pin和pen。

    訓練幾周也沒有一點收效。

    那軀體是仿佛沒有靈魂。

    然而,醫生并不喪失信心。

    他叙述道:‘我就像趴在井沿兒上的一個人,在黑洞洞的深井裡拼命搖動一根繩子,希望井下遲早有一隻手抓住。

    ’因為,他一刻也不懷疑深井下有人,那人遲早會抓住繩子。

    果然有一天,他看見勞拉木然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我敢說在那種時刻,醫生眼裡一定湧出感激和愛的淚水,他一定跪下來感謝上帝。

    勞拉猛然明白了醫生對她的期望:她得救啦!從那天起,她專心緻志地學習,進步特别快,不久就能自學了,後來還當上一所盲人學校的校長——如果不是她,那就是另外一個人……還有不少事例,近來報章雜志連篇累牍地報道,都争相表示驚訝,說是這種人還能得到幸福,在我看來實在有點少見多怪。

    其實,生來與外界隔絕的人都是幸福的,他們一有了表達能力,當然要講述他們的幸福了。

    記者們自然聽得人了迷,便引出一條教訓:那些五官功能‘健全’的人,居然還有臉抱怨……” ①孔狄亞克(1714-1780),法國神父,哲學家,著有《感覺論》。

     講到這裡,我就同馬爾丹争論起來,反對他的悲觀主義,絕不同意他似乎要表達的觀點:歸根結底,感官隻能給人增添煩惱。

     “絕沒有這個意思,”他分辯說,“我隻是想說明,人的靈魂更容易,也更願意想像美好、悠然自在與和諧,而不去想像把人世搞得烏煙瘴氣、百孔千瘡的放蕩和罪惡。

    正是這五種感官向我們提供情況,有助于我們放蕩和做惡。

    因此我認為,維吉爾的話‘自知其善’不如改為‘不知其惡’,而‘其樂無窮’①,這就教導我們:世人若是不知道罪惡,那該有多幸福啊!” ①原文為拉丁文 馬爾丹還對我提起狄更斯的一篇小說,他認為創造靈感直接來自勞拉?布裡奇曼的事例,還答應立刻給我寄來一本。

    果然,四天之後,我收到了《爐邊蟋蟀》一書,懷着濃厚的興趣看了。

    這個故事偏長,但是有些段落很感人,主人公是個失明的姑娘,他父親,一個窮苦的玩具制造商,竭力讓她生活在舒适、富有和幸福的幻想中。

    狄更斯的藝術,就在于讓人把虛假當成虔誠,謝天謝地!我對待熱特律德大可不必如此。

     馬爾丹來看我的次日,我就開始實施他介紹的方法,做得十分精心。

    現在我後悔沒有像他建議的那樣,把熱特律德的頭幾步記錄下來:起初,我本人也是摸索着,領她走在這條昏黑的路上。

    頭幾周,要有常人難以想像的耐心,因為,這種啟蒙教育不僅費時間,還給我招來責備。

    說起來叫我心裡難過,那些責備的話偏偏出自阿梅莉之口。

    不過,我在這裡提及,心中未存半點怨恨之意——我鄭重地表明這一點,以後她看了我這些記錄便知。

    (基督不是在亡羊喻①之後,立刻教育我要寬恕别人的冒犯嗎?)進而言之,我聽了她的責備感到最難受的時候,也不能怪她不同意我在熱特律德身上花那麼長時間。

    我主要責怪她不相信我的努力能有收效。

    不錯,這種缺乏信心的态度令我難受,然而并沒有使我氣餒。

    我經常聽她唠叨:“你若是真能幹出點名堂來……”她堅持認為我肯定徒勞無功;因此,她自然覺得我不值當為此消耗時間,還不如幹點别的什麼。

    每次我訓練熱特律德的時候,她總找借口來打擾我,不是有什麼人等我去見,就是有什麼事等我去辦,說什麼我該見别人的時間用在這女孩身上了。

    總之,我認為是母親的嫉妒心在作怪,不止一次聽她這樣說:“你自己的孩子,哪個也沒有這麼精心過。

    ”的确如此,我固然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我一向認為他們用不着我多操心。

     ①亡羊喻,事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十八章。

    耶稣用牧人尋回迷途的羊打比喻,勉勵弟子去拯救迷途的人。

     我常常感到,有些人以虔信的基督徒自诩,但是最難接受亡羊喻,他們始終不能領悟,每隻羊單獨離開羊群,在牧人看來,可能比整個羊群還要寶貴。

    請看這樣的話:“一個人如有百隻羊,走大一隻,他不是要将九十九隻羊丢在山上,去尋找那隻迷途的羊嗎?”這樣閃着慈悲光輝的話,那些所謂的基督徒如敢直言不諱,他們就肯定要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