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純粹理性之訓練
關燈
小
中
大
由于普遍之知識欲,消極的判斷(即不僅關于其方式,且亦關于其内容之消極的判斷),不為人所重視。且實以此種消極的判斷為吾人所有不斷努力欲擴大知識之敵,即欲得人寬容,亦須善為辯解,至歡迎及尊敬,則更無論矣。
在與邏輯的方式有關之範圍内,吾人固能一如吾人所欲,使任何命題成為何消極的;但關于或為判斷所擴大、或為判斷所制限,吾人所有普泛所謂知識之内容,則消極的判斷之特有任務,惟在擯除誤謬。因之,意在擯除虛僞知識之消極的命題,若用之于并無誤謬可能之處,即屬真實,亦極空虛無意義,蓋此種用法,不合于其目的,且正以此故,往往發生不合理之命題,如僧院派所提出&ldquo亞力山大若無軍隊,則不能征服任何國土&rdquo
之一類命題是也。
但在吾人可能的知識限界極狹之處,亟欲判斷之心極強之處,圍繞吾人之幻相誘惑力極強而由誤謬所發生之害處極大之處,則僅用以防免誤謬之消極的教訓,較之由以增進吾人知識之無數積極的示知,更為重要。所由以拘束及消滅&ldquo違背某種規律之常有傾向&rdquo之強制,吾人名之為訓練。此與教化有别,教化之目的,僅在授與某種技巧,并不鏟除任何已有之習慣的行動方法。就才能之發展而言,則以才能自身本有表現其自身之沖動,故訓練之所貢獻者乃消極的,而啟發及學說之所貢獻者則為積極的。
天禀及吾人所有之種種天賦才能(如想像力及巧智等),皆傾于容許其自身自由放縱之活動者,自種種方面言之,其須訓練,任何人皆以為然。但在理性以對于其他一切努力加以訓練為其本有任務者,今謂其自身亦須受此種訓練,則人當以為異矣;實則理性迄今之所以免于訓練者,僅因自其表面之莊嚴及既有之地位觀之,故無人能疑其竊以空想代概念,以言辭代事物之無聊舉動也。
關于理性之在經驗上使用,實無須批判,蓋以在此方面,理性之原理,常受經驗之檢讨。在數學中,亦無須批判,以此處理性概念必須進而具體的在純粹直觀中展示,因而其中無根據及任意空想之一切事物,皆立即顯露。但在既無經驗的直觀又無純粹直觀保持理性在明顯可見之軌道内時,蓋即謂就理性依據純然概念在其先驗的使用中考慮之之時,則須訓練以制限其越出&ldquo可能的經驗之狹小限界&rdquo以外之傾向,及防免其放縱、誤謬,自極重要,故純粹理性之全部哲學,亦僅此種嚴格之消極的效用而已。特殊的誤謬,固能由檢舉而獲免,其原因則由批判而更正。但如在純粹理性之事例中,吾人乃到達&ldquo種種幻相與誤謬推理密切聯結,在共同原理下組織所成&rdquo之全部體系,故須有一特殊之消極的立法,根據理性本質及其純粹使用之對象,在訓練之名稱下建立一種警戒及自己檢讨之體系&mdash&mdash在此種體系之前,無一僞辯的幻相能成立,且不問其因要求例外之特殊待遇所提呈之理由為何,立即顯露其身身之虛僞者也。
但極須注意者,在此先驗的批判之第二主要部分,純粹理性之訓練,并非指向由于純粹理性所得知識之内容,乃在其方法耳。蓋前者已在先驗原理論中論究之矣。顧&ldquo使用理性&rdquo之形相不問其所應用者為何種對象,實極相似,惟同時其先驗的使用,與一切其他用法,則又如是根本不同,故若無特别為此種目的所籌劃之意在訓戒之消極的訓練教示,則吾人不能期望避免由所用方法(此種方法在其他領域中實合于理性之用,唯在此先驗的領域中則不然)不當,而必然發生之誤謬。
在與邏輯的方式有關之範圍内,吾人固能一如吾人所欲,使任何命題成為何消極的;但關于或為判斷所擴大、或為判斷所制限,吾人所有普泛所謂知識之内容,則消極的判斷之特有任務,惟在擯除誤謬。因之,意在擯除虛僞知識之消極的命題,若用之于并無誤謬可能之處,即屬真實,亦極空虛無意義,蓋此種用法,不合于其目的,且正以此故,往往發生不合理之命題,如僧院派所提出&ldquo亞力山大若無軍隊,則不能征服任何國土&rdquo
之一類命題是也。
但在吾人可能的知識限界極狹之處,亟欲判斷之心極強之處,圍繞吾人之幻相誘惑力極強而由誤謬所發生之害處極大之處,則僅用以防免誤謬之消極的教訓,較之由以增進吾人知識之無數積極的示知,更為重要。所由以拘束及消滅&ldquo違背某種規律之常有傾向&rdquo之強制,吾人名之為訓練。此與教化有别,教化之目的,僅在授與某種技巧,并不鏟除任何已有之習慣的行動方法。就才能之發展而言,則以才能自身本有表現其自身之沖動,故訓練之所貢獻者乃消極的,而啟發及學說之所貢獻者則為積極的。
天禀及吾人所有之種種天賦才能(如想像力及巧智等),皆傾于容許其自身自由放縱之活動者,自種種方面言之,其須訓練,任何人皆以為然。但在理性以對于其他一切努力加以訓練為其本有任務者,今謂其自身亦須受此種訓練,則人當以為異矣;實則理性迄今之所以免于訓練者,僅因自其表面之莊嚴及既有之地位觀之,故無人能疑其竊以空想代概念,以言辭代事物之無聊舉動也。
關于理性之在經驗上使用,實無須批判,蓋以在此方面,理性之原理,常受經驗之檢讨。在數學中,亦無須批判,以此處理性概念必須進而具體的在純粹直觀中展示,因而其中無根據及任意空想之一切事物,皆立即顯露。但在既無經驗的直觀又無純粹直觀保持理性在明顯可見之軌道内時,蓋即謂就理性依據純然概念在其先驗的使用中考慮之之時,則須訓練以制限其越出&ldquo可能的經驗之狹小限界&rdquo以外之傾向,及防免其放縱、誤謬,自極重要,故純粹理性之全部哲學,亦僅此種嚴格之消極的效用而已。特殊的誤謬,固能由檢舉而獲免,其原因則由批判而更正。但如在純粹理性之事例中,吾人乃到達&ldquo種種幻相與誤謬推理密切聯結,在共同原理下組織所成&rdquo之全部體系,故須有一特殊之消極的立法,根據理性本質及其純粹使用之對象,在訓練之名稱下建立一種警戒及自己檢讨之體系&mdash&mdash在此種體系之前,無一僞辯的幻相能成立,且不問其因要求例外之特殊待遇所提呈之理由為何,立即顯露其身身之虛僞者也。
但極須注意者,在此先驗的批判之第二主要部分,純粹理性之訓練,并非指向由于純粹理性所得知識之内容,乃在其方法耳。蓋前者已在先驗原理論中論究之矣。顧&ldquo使用理性&rdquo之形相不問其所應用者為何種對象,實極相似,惟同時其先驗的使用,與一切其他用法,則又如是根本不同,故若無特别為此種目的所籌劃之意在訓戒之消極的訓練教示,則吾人不能期望避免由所用方法(此種方法在其他領域中實合于理性之用,唯在此先驗的領域中則不然)不當,而必然發生之誤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