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集中你的能量
關燈
小
中
大
們應該細心思考任何一件引起我們注意的事實,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發現其中的基本規律。
我們會發現,思想的創造力能夠解釋一切的經曆或際遇,不管是物質的、精神的、還是心靈的。
思想會帶來與主導性的精神狀态相一緻的際遇。
因此,如果我們對疾病恐懼(恐懼也是一種強有力的思想形式),疾病就會成為這種念頭的必然結果。
這種思想形式會使多年的辛苦努力付諸東流。
如果我們心中想要有一些實際的财富,我們就會獲得這些财富。
把意念集中在需要的情境上,就會引發這種情境,再付出适當的努力,就會推動這種情境轉換,最終,有助于我們實現自己夢想的際遇。
然而,我們常常發現,當我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期望中的感受卻沒有出現。
這意味着滿足隻是暫時的,甚至可以說,所謂的滿足與我們的真正期望恰好相反。
那麼,這一過程的正确方法又是什麼呢?我們如何思想,才能實現我們真正的夢想呢?你和我的夢想,我們全人類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人向往追求的,就是幸福與和諧。
如果我們能夠把握這個世界所能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就獲取了真正的幸福。
如果我們能夠使其他人幸福快樂,我們自己才能感覺到真正的幸福。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健康,沒有力量,沒有知己好友,沒有令人開懷的際遇,吃不飽穿不暖,我們又怎能快樂得起來呢?我們不僅要能夠滿足自身的日常所需,還要擁有一切的舒适奢華--這些都是我們完全有資格獲得的,隻有這樣,我們才會幸福快樂。
傳統保守的思維方式是要像一隻&ldquo蟲&rdquo,滿足于自己所當得的那一份,不管它到底如何。
而當代的理念是:要了解我們被賦予了天地萬物間最好的一切,了解&ldquo天父與我合而為一&rdquo,并且了解&ldquo天父&rdquo就是宇宙精神,就是創造者,一切物質的起源。
現在,既使我們知道這些在理論上都是正确的,兩千年來我們一直接受這樣的教導,并且這些理論也是一切宗教或哲學體系的精華,我們又如何能在生活中付諸實踐呢?我們如何能夠立馬看到實際可見的結果呢? 首先,我們必須應用我們的知識。
一切的實現都來源于實踐。
運動員一生可能要讀很多體育訓練方面的書和課本,但除非他在實際的訓練中付出大量的體力,否則他永遠也不可能收獲更加強壯的體魄。
他最終的收獲完全與他的付出成正比。
而收獲在後,付出在前。
我們的情形也是一樣。
我們最終的收獲完全與我們的付出成正比,同樣也是收獲在後,付出在前。
我們将會得到多倍的回報,而付出不過是一個精神過程,因為思想是因,境遇是果。
因此,隻要付出各種有益的思想,如勇氣、激情、健康,我們就把&ldquo因&rdquo的導火線點燃,相應的結果就一定會出現。
思想是一種精神活動,因此是具有創造性的,但是不要搞錯了,思想如果不受到有意識的、系統化的、建設性的引導,就不能有任何創造。
這就是空想和建設性思想的差距,空想隻是蹉跎光陰,浪費精力,而建設性思想它意味着永無止境的成功。
我們知道降臨到我們身上的一切遭際,都遵循着引力法則。
不快樂的意識與快樂的念頭無法共存,因此,意識必須發生變化,當意識發生改變的時候,一切情景都會适應變化了的意識而逐步改觀,以适應新的情形之下新的需求。
在創造精神圖景或理想的過程中,我們就把意念投射到創造萬物的宇宙物質中。
宇宙物質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
我們豈可告知無所不知者應當如何實現我們的需求呢?有限的人豈能都導無限的上帝呢?這就是失敗的&ldquo因&rdquo,是一切失敗的&ldquo因&rdquo。
我們認識到宇宙物質的無所不在,但我們卻不能接受它不隻是無所不在,也是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的事實,因此,就常常引燃我們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ldquo因&rdquo的導火索。
通過認知宇宙精神的無限能量和無限智慧,我們可以最好地維護我們的利益。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成為無限的宇宙精神實現我們願望的渠道。
這意味着認識帶來現實,所以,你們這一周的功課是,運用這個原理,認識到你自己是整體的一部分,你和整體在本質和屬性上都完全相同,惟一可能存在的差異是程度上的差異。
當這種偉大的思想開始滲入到你的意識中,當你真正地開始認識到你(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的自我),你心中的&ldquo我&rdquo,那個能夠思考的靈魂,是這個偉大整體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實質、種類、和性質上,創造者所給與你的與他本身毫無二緻,你也應該能夠這樣說,&ldquo我與天父合而為一&rdquo,你将開始體會到:所有美好、宏偉、神奇的機遇,都聽命于你的吩咐。
讓我知道我真正的利益所在, 加給我堅定的意志, 讓我能夠按照智慧的引領行事。
&rdquo --富蘭克林
我們會發現,思想的創造力能夠解釋一切的經曆或際遇,不管是物質的、精神的、還是心靈的。
思想會帶來與主導性的精神狀态相一緻的際遇。
因此,如果我們對疾病恐懼(恐懼也是一種強有力的思想形式),疾病就會成為這種念頭的必然結果。
這種思想形式會使多年的辛苦努力付諸東流。
如果我們心中想要有一些實際的财富,我們就會獲得這些财富。
把意念集中在需要的情境上,就會引發這種情境,再付出适當的努力,就會推動這種情境轉換,最終,有助于我們實現自己夢想的際遇。
然而,我們常常發現,當我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期望中的感受卻沒有出現。
這意味着滿足隻是暫時的,甚至可以說,所謂的滿足與我們的真正期望恰好相反。
那麼,這一過程的正确方法又是什麼呢?我們如何思想,才能實現我們真正的夢想呢?你和我的夢想,我們全人類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人向往追求的,就是幸福與和諧。
如果我們能夠把握這個世界所能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就獲取了真正的幸福。
如果我們能夠使其他人幸福快樂,我們自己才能感覺到真正的幸福。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健康,沒有力量,沒有知己好友,沒有令人開懷的際遇,吃不飽穿不暖,我們又怎能快樂得起來呢?我們不僅要能夠滿足自身的日常所需,還要擁有一切的舒适奢華--這些都是我們完全有資格獲得的,隻有這樣,我們才會幸福快樂。
傳統保守的思維方式是要像一隻&ldquo蟲&rdquo,滿足于自己所當得的那一份,不管它到底如何。
而當代的理念是:要了解我們被賦予了天地萬物間最好的一切,了解&ldquo天父與我合而為一&rdquo,并且了解&ldquo天父&rdquo就是宇宙精神,就是創造者,一切物質的起源。
現在,既使我們知道這些在理論上都是正确的,兩千年來我們一直接受這樣的教導,并且這些理論也是一切宗教或哲學體系的精華,我們又如何能在生活中付諸實踐呢?我們如何能夠立馬看到實際可見的結果呢? 首先,我們必須應用我們的知識。
一切的實現都來源于實踐。
運動員一生可能要讀很多體育訓練方面的書和課本,但除非他在實際的訓練中付出大量的體力,否則他永遠也不可能收獲更加強壯的體魄。
他最終的收獲完全與他的付出成正比。
而收獲在後,付出在前。
我們的情形也是一樣。
我們最終的收獲完全與我們的付出成正比,同樣也是收獲在後,付出在前。
我們将會得到多倍的回報,而付出不過是一個精神過程,因為思想是因,境遇是果。
因此,隻要付出各種有益的思想,如勇氣、激情、健康,我們就把&ldquo因&rdquo的導火線點燃,相應的結果就一定會出現。
思想是一種精神活動,因此是具有創造性的,但是不要搞錯了,思想如果不受到有意識的、系統化的、建設性的引導,就不能有任何創造。
這就是空想和建設性思想的差距,空想隻是蹉跎光陰,浪費精力,而建設性思想它意味着永無止境的成功。
我們知道降臨到我們身上的一切遭際,都遵循着引力法則。
不快樂的意識與快樂的念頭無法共存,因此,意識必須發生變化,當意識發生改變的時候,一切情景都會适應變化了的意識而逐步改觀,以适應新的情形之下新的需求。
在創造精神圖景或理想的過程中,我們就把意念投射到創造萬物的宇宙物質中。
宇宙物質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
我們豈可告知無所不知者應當如何實現我們的需求呢?有限的人豈能都導無限的上帝呢?這就是失敗的&ldquo因&rdquo,是一切失敗的&ldquo因&rdquo。
我們認識到宇宙物質的無所不在,但我們卻不能接受它不隻是無所不在,也是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的事實,因此,就常常引燃我們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ldquo因&rdquo的導火索。
通過認知宇宙精神的無限能量和無限智慧,我們可以最好地維護我們的利益。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成為無限的宇宙精神實現我們願望的渠道。
這意味着認識帶來現實,所以,你們這一周的功課是,運用這個原理,認識到你自己是整體的一部分,你和整體在本質和屬性上都完全相同,惟一可能存在的差異是程度上的差異。
當這種偉大的思想開始滲入到你的意識中,當你真正地開始認識到你(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的自我),你心中的&ldquo我&rdquo,那個能夠思考的靈魂,是這個偉大整體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實質、種類、和性質上,創造者所給與你的與他本身毫無二緻,你也應該能夠這樣說,&ldquo我與天父合而為一&rdquo,你将開始體會到:所有美好、宏偉、神奇的機遇,都聽命于你的吩咐。
讓我知道我真正的利益所在, 加給我堅定的意志, 讓我能夠按照智慧的引領行事。
&rdquo --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