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瑪絲琳見我的身體漸漸複原,非常高興,幾天來向我談起綠洲的美妙果園。

    她喜歡到戶外活動。

    在我患病期間,她正好有空閑遠足,回來時還為之心醉;不過,她一直不怎麼談論,怕引起我的興頭,也要跟随前往,還怕看到我聽了自己未能享受的樂趣而傷心。

    現在我身體好起來,她就打算用那些景物吸引我,好促使我痊愈。

    我也心向往之,因為我重又愛散步,愛觀賞了。

    第二天我們就一道出去了。

     她走在前頭。

    這條路實在奇特,我在任何地方也沒有見過。

    它夾在兩堵高牆之間,好像懶懶散散地向前延伸;高牆裡的園子形狀不一,也把路擠得歪歪斜斜,真是九曲十八彎。

    我們踏上去,剛拐了個彎,就迷失了方向,不知來路,也不明去向。

    溫暖的溪水順着小路,貼着高牆流淌。

    牆是就地取土壘起來的;整片綠洲都是這種土,是一種發紅或淺灰的粘土,水一沖顔色便深些,烈日一照就龜裂,在燥熱中結成硬塊,但是一場急雨,它又變軟,地面軟乎乎的,赤腳走過便留下痕迹。

    牆上伸出棕榈樹枝葉。

    我們走近時,驚飛了幾隻斑鸠。

    瑪絲琳瞧了瞧我。

     我忘記了疲勞和拘謹,默默地走着,隻感到胸次舒暢,意蕩神馳,感官和肉體都處于亢奮狀态。

    這時微風徐起,所有棕榈葉都搖動起來,我們望見最高的棕榈樹略微傾斜;繼而風止,整個空間複又平靜,我聽見牆裡有笛聲,于是,我們從一處牆豁進去。

     這地方靜悄悄的,仿佛置于時間之外,它充滿了光與影,寂靜與微響:流水淙淙,那是在樹間流竄、澆灌棕榈的溪水,斑鸠謹慎地相呼,一個兒童的笛聲悠揚。

    那孩子看着一群山羊,他幾乎光着身子,坐在一棵砍伐了的棕榈的木墩上,看見我們走近并不驚慌,也不逃跑,隻是笛聲間斷了一下。

     在這短短的沉寂中,我聽見遠處有笛聲呼應。

    我們往前走了幾步,瑪絲琳說道: “沒必要再往前走了,這些園子都差不多;就是走到綠洲的邊上,園子也寬敞不了多少……”她把披巾鋪在地上: “你歇一歇吧。

    ” 我們在那兒呆了多久?我不清楚;時間長短又有什麼關系呢?瑪絲琳在我身邊;我躺着,頭枕在她的腿上。

    笛聲依然流轉,時斷時續;淙淙水聲……時而一隻羊咩咩叫兩聲。

    我合上眼睛;我感到瑪絲琳涼絲絲的手放在我的額上;我感到烈日透過棕榈葉,光線十分柔和;我什麼也不想;思想有什麼用呢?我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時而傳來新的聲音,我睜開眼睛,原來是棕榈間的清風;它吹不到我們身上,隻搖動高處的棕榈葉…… 次日上午,我同瑪絲琳重遊這座園子;當天傍晚,我獨自又去了。

    放羊娃還在那兒吹笛子。

    我走上前去,跟他搭話。

    他叫浴四夫,隻有十二歲,模樣很俊。

    他告訴我羊的名字,還告訴我水渠在當地叫什麼。

    據他說,這些水渠不是天天有水,必須精打細算,合理分配,灌好樹木,立即引走。

    每棵棕榈樹下都挖了一個小積水坑,以利澆灌;有一套閘門裝置,孩子一邊擺弄,一邊向我解釋如何控制水,把水引到特别幹旱的地方去。

     又過了一天,我見到了洛西夫的哥哥。

    他叫拉什米,稍大一點兒,沒有弟弟好看。

    他踩着樹幹截去老葉留下的坎兒,像登梯子一樣,爬上一棵打去頂枝的棕榈樹,然後又靈活地下來,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