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2節
關燈
小
中
大
黃昏,天色微黑了吧?”
“太陽剛下山。
” “真奇怪,”白羅又說一次。
“傑拉爾博士,你什麼時候去看那太太的屍體?” “我第二天才看到。
正确地說是上午九點。
” “你對死亡時刻的推斷呢?” 法國人聳聳肩。
“經過那麼長一段時間很難正确推斷。
難免有幾小時的誤差。
若要我做證,我隻能說大約在死後十二小時到十八小時之間。
我想沒有什麼幫助吧?” 卡勃理說:“傑拉爾博士,你再向他解釋一下其他部分。
” “第二天起身以後不久,我就找到注射筒了。
”傑拉爾博士說:“在化妝台上的藥箱後面。
” 他傾身向前繼續說: “你也許會說我前一天忽略了那個地方。
我發燒,燒得從頭到腳都發抖,真是悲慘極了。
可是,即使沒有發燒,人在找東西的時候,明明東西放在那裡,也常會視而不見。
因此我隻能說是,我确信當時注射筒并不在那裡。
當時确實不在那裡!” “還有呢?”卡勃理說。
“是的。
有兩件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實。
那老太太屍體的手腕有傷痕——注射筒注射時留下來的傷痕。
她女兒解釋說,那是大頭針刺到留下的傷痕。
” 白羅驚訝地說: “是哪個女兒?” “卡蘿。
” “真的?請你說下去。
” “另一件重要事實就是,我偶爾檢查一下藥箱,發現洋地黃毒素(Digitoxin)少了很多。
” “洋地黃毒素是影響心髒的烈性藥劑?” “是的。
這是從俗稱‘狐狸手套’的植物采集的,含有作用很強的四種主要成分。
這四種成分中,洋地黃毒性最強。
據柯普的實驗說,這成分比其他成分要強六倍到十倍。
所以,在法國隻能在藥局使用,在英國仍是禁品。
” “你說用了相當多的洋地黃毒素?” 傑拉爾博士嚴肅地點點頭。
“用靜脈注射方式突然打進許多洋地黃毒素,心髒會立刻麻痹而死。
大人隻要四公克即足以緻命。
” “而且,白英敦太太從很久以前就有心髒病?” “是的。
她早已服用含有洋地黃的藥物。
” “這可真有趣。
”白羅說。
卡勃理問:“你的意思是說,她緻死的原因是吃自己的藥吃得過量?” “是的——但不僅如此。
” “在某種意義上,”傑拉爾說,“洋地黃是一種漸加藥,也說是說每次服用少量,服用若幹次才會有效。
可是,依屍體解剖所見,洋地黃的有效成分即使足以破壞生命,也找不到可借判斷的痕迹。
” 白羅緩緩點頭,下了判斷: “不錯,聰明——真聰明。
這樣就幾乎無法指證讓陪審團确信。
如果這是謀殺案,倒真是巧妙的謀殺!把注射筒放回原處,烈藥被害人以前吃過,吃得過量,也就是說可能是意外緻死。
不錯,确是智慧型罪犯。
有周到的計算,而且細心,真是天才!” 他沉默深思,半晌,擡起頭來。
“還有一個不明之處。
” “是什麼?” “偷注射筒。
” “确是被偷的。
”傑拉爾趕緊說。
“偷了——然後放回?” “是的。
” “奇怪,真奇怪。
一切都這麼合乎邏輯。
” 卡勃理上校一再望着他。
“呃?你這個專家的意見是什麼?是謀殺?” 白羅舉起一隻手。
“等一等。
還沒到這一點。
還有些證據要考慮。
” “什麼證據?已經全部說清楚了。
” “不,不,是指我——赫邱裡·白羅要提供給你的證據。
他點點頭,向瞠目驚視的兩人報以微笑。
“真奇怪!我這個對整個案件一無所知的人,竟然要把你們不知道的證據,提供給你們這些告訴我事件經過的人。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晚上,在所羅門飯店,為了确定窗戶是不是關好,我走到窗前……” “關好!不是去打開?”卡勃理問。
“是去關窗。
”白羅清楚地說。
“窗戶當然是開的。
我把手放在窗環上,要關起來的時候,聽到了說話聲——低沉而清晰的聲音,其中含有不安、激動的顫抖。
我想隻要再聽一次,就可以想起那聲音。
那聲音是在說什麼呢?是說‘怎樣,非把她殺掉不行吧?’” 他停了一停。
“當時,我并不以為這是談論真的謀殺事件,以為是小說家或劇作家說的。
可是,現在,我總覺得奇怪。
也就是說,說話聲并不那麼平和。
” 又停了一下,他接着說下去。
“其實——以我确實的知識與信念而言——這些話是由一個我後來在飯店休息室見到的年輕人說出來的。
我向人打聽後得知,這年輕人的名字叫雷蒙·白英敦。
”
” “真奇怪,”白羅又說一次。
“傑拉爾博士,你什麼時候去看那太太的屍體?” “我第二天才看到。
正确地說是上午九點。
” “你對死亡時刻的推斷呢?” 法國人聳聳肩。
“經過那麼長一段時間很難正确推斷。
難免有幾小時的誤差。
若要我做證,我隻能說大約在死後十二小時到十八小時之間。
我想沒有什麼幫助吧?” 卡勃理說:“傑拉爾博士,你再向他解釋一下其他部分。
” “第二天起身以後不久,我就找到注射筒了。
”傑拉爾博士說:“在化妝台上的藥箱後面。
” 他傾身向前繼續說: “你也許會說我前一天忽略了那個地方。
我發燒,燒得從頭到腳都發抖,真是悲慘極了。
可是,即使沒有發燒,人在找東西的時候,明明東西放在那裡,也常會視而不見。
因此我隻能說是,我确信當時注射筒并不在那裡。
當時确實不在那裡!” “還有呢?”卡勃理說。
“是的。
有兩件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實。
那老太太屍體的手腕有傷痕——注射筒注射時留下來的傷痕。
她女兒解釋說,那是大頭針刺到留下的傷痕。
” 白羅驚訝地說: “是哪個女兒?” “卡蘿。
” “真的?請你說下去。
” “另一件重要事實就是,我偶爾檢查一下藥箱,發現洋地黃毒素(Digitoxin)少了很多。
” “洋地黃毒素是影響心髒的烈性藥劑?” “是的。
這是從俗稱‘狐狸手套’的植物采集的,含有作用很強的四種主要成分。
這四種成分中,洋地黃毒性最強。
據柯普的實驗說,這成分比其他成分要強六倍到十倍。
所以,在法國隻能在藥局使用,在英國仍是禁品。
” “你說用了相當多的洋地黃毒素?” 傑拉爾博士嚴肅地點點頭。
“用靜脈注射方式突然打進許多洋地黃毒素,心髒會立刻麻痹而死。
大人隻要四公克即足以緻命。
” “而且,白英敦太太從很久以前就有心髒病?” “是的。
她早已服用含有洋地黃的藥物。
” “這可真有趣。
”白羅說。
卡勃理問:“你的意思是說,她緻死的原因是吃自己的藥吃得過量?” “是的——但不僅如此。
” “在某種意義上,”傑拉爾說,“洋地黃是一種漸加藥,也說是說每次服用少量,服用若幹次才會有效。
可是,依屍體解剖所見,洋地黃的有效成分即使足以破壞生命,也找不到可借判斷的痕迹。
” 白羅緩緩點頭,下了判斷: “不錯,聰明——真聰明。
這樣就幾乎無法指證讓陪審團确信。
如果這是謀殺案,倒真是巧妙的謀殺!把注射筒放回原處,烈藥被害人以前吃過,吃得過量,也就是說可能是意外緻死。
不錯,确是智慧型罪犯。
有周到的計算,而且細心,真是天才!” 他沉默深思,半晌,擡起頭來。
“還有一個不明之處。
” “是什麼?” “偷注射筒。
” “确是被偷的。
”傑拉爾趕緊說。
“偷了——然後放回?” “是的。
” “奇怪,真奇怪。
一切都這麼合乎邏輯。
” 卡勃理上校一再望着他。
“呃?你這個專家的意見是什麼?是謀殺?” 白羅舉起一隻手。
“等一等。
還沒到這一點。
還有些證據要考慮。
” “什麼證據?已經全部說清楚了。
” “不,不,是指我——赫邱裡·白羅要提供給你的證據。
他點點頭,向瞠目驚視的兩人報以微笑。
“真奇怪!我這個對整個案件一無所知的人,竟然要把你們不知道的證據,提供給你們這些告訴我事件經過的人。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晚上,在所羅門飯店,為了确定窗戶是不是關好,我走到窗前……” “關好!不是去打開?”卡勃理問。
“是去關窗。
”白羅清楚地說。
“窗戶當然是開的。
我把手放在窗環上,要關起來的時候,聽到了說話聲——低沉而清晰的聲音,其中含有不安、激動的顫抖。
我想隻要再聽一次,就可以想起那聲音。
那聲音是在說什麼呢?是說‘怎樣,非把她殺掉不行吧?’” 他停了一停。
“當時,我并不以為這是談論真的謀殺事件,以為是小說家或劇作家說的。
可是,現在,我總覺得奇怪。
也就是說,說話聲并不那麼平和。
” 又停了一下,他接着說下去。
“其實——以我确實的知識與信念而言——這些話是由一個我後來在飯店休息室見到的年輕人說出來的。
我向人打聽後得知,這年輕人的名字叫雷蒙·白英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