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齋王
關燈
小
中
大
幸子買了當地有名的烤年糕,捧着回到了河灘上。
她先把手絹紮在頭上,然後說: “實在對不起,今天客人太多,看讓等得……” “是嘛。
”直木說。
“買到了‘神馬堂’的年糕。
這附近有兩三家賣烤年糕的,‘神馬堂’買的人最多,我們也常到那兒去買。
” “是嘛,太感謝你了。
” “這一小包,在這裡大家把它吃了,這一大包帶回去給媽媽他們。
跟他們說,這是葵祭當天的烤年糕呀。
” “好吧。
” 幸子打開了那小的一包,直木一看便叫道: “咳,變小了嘛。
上賀茂的烤年糕變這麼小了哇?世界可真大變樣。
” 幸子當然不會知道過去烤年糕是多少大小,她茫然地聽着。
“說是過去,也不過就是三四十年前的事,幸子已經生下來了吧。
就是生下來也不可能知道的。
我的一個朋友呐,在京都的電影廠裡,沒少給我烤年糕吃。
這個人早早地夭折了……那時的烤年糕呀,大概有這麼大。
”直木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了個圓,“當然還挺厚的。
那年糕,在自己家裡烤着吃真有味兒。
現在隻要一想起那個朋友,就一定會想起那烤年糕的。
大緻上,在過去的‘關西’一帶,烤年糕常當成點心來吃呢,當然要數上賀川山的最好了。
雖然它屬低檔點心,可是,茶話會上從不會漏掉一次。
” “别淨顧着說話,拿一塊嘗嘗……” “好的。
”直木聽從了幸子的話,把烤年糕掰了一半放進嘴裡。
“嗯,味兒不壞。
但和以前比,這味兒太淡,太一般了。
至少該說鄉下人技藝不精呐。
另外,人嘛,有種怪僻,老會覺得過去吃過的東西味道都好。
” “請等一下。
”幸子翻開那薄薄的葵祭說明書,尋找着介紹“名特産——烤年糕”的那一節。
“有啦,有啦,爸爸說的也許是對的。
這裡一則短短的記事上寫着:貞明皇後回到禦所,經常差人去買年糕。
據說上賀茂出身的女官很多,最喜歡吃的也是烤年糕呀。
” “是嘛。
” “聽說烤年糕也叫做‘葵餅’,是上賀茂神社的名産。
爸爸剛才說的,該不是這個時期的烤年糕吧。
” “也許是吧。
” “也許和北海道的‘大納言’小豆一樣吧,聽說砂糖換了。
過去是黑砂糖,戰後用起上等的白砂糖,聽說火候也變成了隻适用于做薄的年糕了。
” “啊,是嘛。
” “戰後聽說還用過高價的黑市砂糖呢。
上賀茂神社後面的高爾夫球場,聽說客人們經常是開着高級車來買的。
” “那可不行。
” “香噴噴的年糕皮裡,散發出黑砂糖那股帶鄉土氣的味道,也許再也看不到了吧。
” “嗯。
” “而且,還寫着這麼一段呢。
以前一家烤年糕店,開不下去了,當時在店裡幹活的,就是現在神馬堂的店主,覺得把店盤給别人太可惜,于是,就在皇宮馬棚的隔壁,又開起烤年糕店來了。
這就是現在的‘神馬堂’。
” “是嘛。
”直木點點頭,“這麼一說,味道改了也是不無道理的。
過去大概是用鐵闆烤的吧。
”說着,他還歪着腦袋想。
“算了,也說不清楚改變的理由了吧,秋子,趕快嘗嘗。
還有點溫熱呢。
” “好吧。
”秋子也伸出了手,“真好吃呀。
” “我也沒說味道不好。
隻是沒有三四十年前的那股令人懷念的味兒了。
” “爸爸,這玩意兒在京都也變得少了喲。
我呀,算是外地人,京都古老的東西,還有許多是我不知道的呢。
” “不僅僅是京都,世界上的古都都是如此。
京都還算好的,味道啦,想法啦,也許還保留着些古典的情趣呢。
”說完,他忽地像想起什麼似的,“對呀,對呀,在日本還有秋子這種古風猶存的人呢。
” “秋子?古風猶存?”幸子輕輕笑了起來,“也想穿穿‘十二單’的衣服嗎?也想梳披肩長絲式的發型嗎?” “不,秋子她呀,說什麼自己死以前,求我一定要活着。
她也不嫁人,打算一輩子在家照顧我呢。
” “爸爸。
”秋子嬌嗔地,臉一直紅到耳朵根,“
她先把手絹紮在頭上,然後說: “實在對不起,今天客人太多,看讓等得……” “是嘛。
”直木說。
“買到了‘神馬堂’的年糕。
這附近有兩三家賣烤年糕的,‘神馬堂’買的人最多,我們也常到那兒去買。
” “是嘛,太感謝你了。
” “這一小包,在這裡大家把它吃了,這一大包帶回去給媽媽他們。
跟他們說,這是葵祭當天的烤年糕呀。
” “好吧。
” 幸子打開了那小的一包,直木一看便叫道: “咳,變小了嘛。
上賀茂的烤年糕變這麼小了哇?世界可真大變樣。
” 幸子當然不會知道過去烤年糕是多少大小,她茫然地聽着。
“說是過去,也不過就是三四十年前的事,幸子已經生下來了吧。
就是生下來也不可能知道的。
我的一個朋友呐,在京都的電影廠裡,沒少給我烤年糕吃。
這個人早早地夭折了……那時的烤年糕呀,大概有這麼大。
”直木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了個圓,“當然還挺厚的。
那年糕,在自己家裡烤着吃真有味兒。
現在隻要一想起那個朋友,就一定會想起那烤年糕的。
大緻上,在過去的‘關西’一帶,烤年糕常當成點心來吃呢,當然要數上賀川山的最好了。
雖然它屬低檔點心,可是,茶話會上從不會漏掉一次。
” “别淨顧着說話,拿一塊嘗嘗……” “好的。
”直木聽從了幸子的話,把烤年糕掰了一半放進嘴裡。
“嗯,味兒不壞。
但和以前比,這味兒太淡,太一般了。
至少該說鄉下人技藝不精呐。
另外,人嘛,有種怪僻,老會覺得過去吃過的東西味道都好。
” “請等一下。
”幸子翻開那薄薄的葵祭說明書,尋找着介紹“名特産——烤年糕”的那一節。
“有啦,有啦,爸爸說的也許是對的。
這裡一則短短的記事上寫着:貞明皇後回到禦所,經常差人去買年糕。
據說上賀茂出身的女官很多,最喜歡吃的也是烤年糕呀。
” “是嘛。
” “聽說烤年糕也叫做‘葵餅’,是上賀茂神社的名産。
爸爸剛才說的,該不是這個時期的烤年糕吧。
” “也許是吧。
” “也許和北海道的‘大納言’小豆一樣吧,聽說砂糖換了。
過去是黑砂糖,戰後用起上等的白砂糖,聽說火候也變成了隻适用于做薄的年糕了。
” “啊,是嘛。
” “戰後聽說還用過高價的黑市砂糖呢。
上賀茂神社後面的高爾夫球場,聽說客人們經常是開着高級車來買的。
” “那可不行。
” “香噴噴的年糕皮裡,散發出黑砂糖那股帶鄉土氣的味道,也許再也看不到了吧。
” “嗯。
” “而且,還寫着這麼一段呢。
以前一家烤年糕店,開不下去了,當時在店裡幹活的,就是現在神馬堂的店主,覺得把店盤給别人太可惜,于是,就在皇宮馬棚的隔壁,又開起烤年糕店來了。
這就是現在的‘神馬堂’。
” “是嘛。
”直木點點頭,“這麼一說,味道改了也是不無道理的。
過去大概是用鐵闆烤的吧。
”說着,他還歪着腦袋想。
“算了,也說不清楚改變的理由了吧,秋子,趕快嘗嘗。
還有點溫熱呢。
” “好吧。
”秋子也伸出了手,“真好吃呀。
” “我也沒說味道不好。
隻是沒有三四十年前的那股令人懷念的味兒了。
” “爸爸,這玩意兒在京都也變得少了喲。
我呀,算是外地人,京都古老的東西,還有許多是我不知道的呢。
” “不僅僅是京都,世界上的古都都是如此。
京都還算好的,味道啦,想法啦,也許還保留着些古典的情趣呢。
”說完,他忽地像想起什麼似的,“對呀,對呀,在日本還有秋子這種古風猶存的人呢。
” “秋子?古風猶存?”幸子輕輕笑了起來,“也想穿穿‘十二單’的衣服嗎?也想梳披肩長絲式的發型嗎?” “不,秋子她呀,說什麼自己死以前,求我一定要活着。
她也不嫁人,打算一輩子在家照顧我呢。
” “爸爸。
”秋子嬌嗔地,臉一直紅到耳朵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