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彥
關燈
小
中
大
可愛、美貌、端莊、清潔、伶俐、容姿美好的少年治彥,先是讓教會裡的外國牧師喜歡得不得了。
後來,一點點擴大,美國軍政的将校們、文官們都喜歡上了他。
連他們的家眷都很喜歡治彥,他經常出入他們的家庭。
治彥第一次接吻的初戀對象,是個比他大兩歲的美國少女。
戰敗國許多過着悲慘生活的少年中,治彥卻令人難以置信的幸福。
他還是個少年,不會像大人那樣拍占領軍的馬屁,阿庚奉承地圖謀私利——初戀的少女,不用說,後來回到了美國,結了婚,住在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圖。
每逢治彥生日或聖誕節,她總不忘寄來賀卡,直到現在還持續着。
她還在西雅圖市——被看做是美國與日本交流的門戶——作為一個對日本親善的女性活動着。
剛剛向占領軍投降後沒幾天,以直木為首的家裡人,誰都沒有料到将會給治彥留下影響,或者說是歪曲、損傷。
倒是讓占領軍親近的少年治彥,弄得像直木家的臨時主人,當然他自己并沒意識到,他隻是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活的中心人物和重要人物。
也就是說,占領軍統治了日本,其統治通過讓軍政人員寵愛的治彥,波及到了直木家,或者說是緩和了沖突。
還是毛孩子的治彥成了這種奇怪角色,完全是日本大亂的影響。
鐮倉幸免于戰火的侵襲,空襲的炸彈沒有落下來,也沒有受到過空中機關槍的掃射。
戰後有消息說,繼奈良、京都之後,作為古都的鐮倉也避開了美國空軍的破壞。
傳說那是受惠于沃拿博士們發起的保護日本古都的運動,感謝博士的紀念碑,後來建立在法隆寺裡。
至少鐮倉在東京的周圍,作為少有的無瑕疵市鎮保留了下來,這裡從戰前開始就是個寂靜美麗的住宅區,又離橫須賀的軍港和厚木的機場都不遠;所以,為了占領軍的家屬,少不了要實行“房屋征收”的。
幾乎是以絕對的權力來強行要求人們騰出住房。
直木家也受到了“接收員”的登門訪查。
誰知,美方的人員,一看到治彥就認了出來: “噢,哈魯西考(治彥),是你的家呀。
”他親熱地在治彥肩膀上拍了拍,不僅是直木家的人,就連一起來的日方官員都有些吃驚。
“哈魯西考的家裡有幾口人?”美國人問。
“七口人。
”治彥回答說。
當時小女兒加瑤子還沒有出生,祖母還活着,女傭人也在。
“七個人呐?”美國人說了一句,“這麼多人住。
這屋子要是借出去,不分開是住不下的,可愛的哈魯西考就會不在鐮倉了。
嗯,有可能。
” “不是有可能,肯定不在了。
”治彥用英語作了回答,聽得特别清楚。
美國人接二連三地點着頭。
從那以後,就再沒有人上門提過“征收房子”的事了。
也許被認定不适合美國人住吧,但是,看起來還是因為那是“哈魯西考(治彥)”的家,才免了征收。
一時間成了這一帶的話題。
“可愛的哈魯西考就會不在鐮倉了。
”治彥的母親在家裡老學着那美國官員的腔調說,說不定就是這樣傳到街坊鄰居耳朵裡去的。
美國人臉上笑嘻嘻半開玩笑的這句話,也許包含了一片好意呢。
住在鐮倉的兩三家占領軍的家庭也常常邀請少年治彥去做客。
自然父母親也一起被邀請去,直木家也漸漸邀請起占領軍的家屬來。
美國人非常喜歡跟這樣的家庭交往,戰敗後的日本人是無法體會的。
美國人表現出來的明快和善意,日本人也是想象不到的。
“沒有什麼不方便的事情吧。
沒有什麼要幫忙的事嗎?”當然這是經常說的。
戰敗後的日本,沒有什麼不冷不熱的“不方便”,有的是貧窮和饑餓。
沒有變成焦土的鐮倉,街市裡雖然沒發生過什麼凄慘的頹廢和暴亂,拿直木家來說,經過戰争中的采購、跑黑市,盡管失掉了許多衣服,可還沒到捉襟見肘的地步,然而,嚴峻的糧食危機卻與其他地方毫無二緻。
多虧了治彥從占領軍的美國人那裡拿來些巧克力和點心,還有士兵們吃的盒飯。
不久,随着家庭交往的增多,從美國的罐頭到香煙、老酒、砂糖,作為美國人手裡拎來的禮物,源源不斷地往直木家裡運。
可以說,直木一家在少年治彥的關照下,盡管過得簡樸,看上去卻成了“特權階級”
後來,一點點擴大,美國軍政的将校們、文官們都喜歡上了他。
連他們的家眷都很喜歡治彥,他經常出入他們的家庭。
治彥第一次接吻的初戀對象,是個比他大兩歲的美國少女。
戰敗國許多過着悲慘生活的少年中,治彥卻令人難以置信的幸福。
他還是個少年,不會像大人那樣拍占領軍的馬屁,阿庚奉承地圖謀私利——初戀的少女,不用說,後來回到了美國,結了婚,住在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圖。
每逢治彥生日或聖誕節,她總不忘寄來賀卡,直到現在還持續着。
她還在西雅圖市——被看做是美國與日本交流的門戶——作為一個對日本親善的女性活動着。
剛剛向占領軍投降後沒幾天,以直木為首的家裡人,誰都沒有料到将會給治彥留下影響,或者說是歪曲、損傷。
倒是讓占領軍親近的少年治彥,弄得像直木家的臨時主人,當然他自己并沒意識到,他隻是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活的中心人物和重要人物。
也就是說,占領軍統治了日本,其統治通過讓軍政人員寵愛的治彥,波及到了直木家,或者說是緩和了沖突。
還是毛孩子的治彥成了這種奇怪角色,完全是日本大亂的影響。
鐮倉幸免于戰火的侵襲,空襲的炸彈沒有落下來,也沒有受到過空中機關槍的掃射。
戰後有消息說,繼奈良、京都之後,作為古都的鐮倉也避開了美國空軍的破壞。
傳說那是受惠于沃拿博士們發起的保護日本古都的運動,感謝博士的紀念碑,後來建立在法隆寺裡。
至少鐮倉在東京的周圍,作為少有的無瑕疵市鎮保留了下來,這裡從戰前開始就是個寂靜美麗的住宅區,又離橫須賀的軍港和厚木的機場都不遠;所以,為了占領軍的家屬,少不了要實行“房屋征收”的。
幾乎是以絕對的權力來強行要求人們騰出住房。
直木家也受到了“接收員”的登門訪查。
誰知,美方的人員,一看到治彥就認了出來: “噢,哈魯西考(治彥),是你的家呀。
”他親熱地在治彥肩膀上拍了拍,不僅是直木家的人,就連一起來的日方官員都有些吃驚。
“哈魯西考的家裡有幾口人?”美國人問。
“七口人。
”治彥回答說。
當時小女兒加瑤子還沒有出生,祖母還活着,女傭人也在。
“七個人呐?”美國人說了一句,“這麼多人住。
這屋子要是借出去,不分開是住不下的,可愛的哈魯西考就會不在鐮倉了。
嗯,有可能。
” “不是有可能,肯定不在了。
”治彥用英語作了回答,聽得特别清楚。
美國人接二連三地點着頭。
從那以後,就再沒有人上門提過“征收房子”的事了。
也許被認定不适合美國人住吧,但是,看起來還是因為那是“哈魯西考(治彥)”的家,才免了征收。
一時間成了這一帶的話題。
“可愛的哈魯西考就會不在鐮倉了。
”治彥的母親在家裡老學着那美國官員的腔調說,說不定就是這樣傳到街坊鄰居耳朵裡去的。
美國人臉上笑嘻嘻半開玩笑的這句話,也許包含了一片好意呢。
住在鐮倉的兩三家占領軍的家庭也常常邀請少年治彥去做客。
自然父母親也一起被邀請去,直木家也漸漸邀請起占領軍的家屬來。
美國人非常喜歡跟這樣的家庭交往,戰敗後的日本人是無法體會的。
美國人表現出來的明快和善意,日本人也是想象不到的。
“沒有什麼不方便的事情吧。
沒有什麼要幫忙的事嗎?”當然這是經常說的。
戰敗後的日本,沒有什麼不冷不熱的“不方便”,有的是貧窮和饑餓。
沒有變成焦土的鐮倉,街市裡雖然沒發生過什麼凄慘的頹廢和暴亂,拿直木家來說,經過戰争中的采購、跑黑市,盡管失掉了許多衣服,可還沒到捉襟見肘的地步,然而,嚴峻的糧食危機卻與其他地方毫無二緻。
多虧了治彥從占領軍的美國人那裡拿來些巧克力和點心,還有士兵們吃的盒飯。
不久,随着家庭交往的增多,從美國的罐頭到香煙、老酒、砂糖,作為美國人手裡拎來的禮物,源源不斷地往直木家裡運。
可以說,直木一家在少年治彥的關照下,盡管過得簡樸,看上去卻成了“特權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