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與雷
關燈
小
中
大
可思議的吧。
這些東西全被當做了神。
日、月、山、谷、河、海、岩、樹、雨、風、雷、天地自然幾乎所有東西都是神。
這些原始的諸神,就是在今天,也還是以土俗信仰、傳說信仰的形式,大量留存了下來。
有的衍生出令人懷舊的民間故事,有的則化成淫詞、邪祠等迷信。
神道和佛教是多神教,正因為是多神教,所以,才會弄出些甚至是“末法”“末流”的、形迹可疑的神和佛。
而且,神和佛混淆。
那個神佛混淆的産生和培育,把日本民族的心當成了母親。
到基督教出現為止,日本沒有一個神教。
直木盡管去歐洲各國旅行過兩三次,但真正讓他親近《聖經》,特别是《新納全書》,卻是因他自己孩子的關系。
長子治彥讀中學時,正值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聯合國占領軍,主要是美國的軍政統治進入日本的時候。
治彥進入了鐮倉教會學校,不久,二女兒幼小的秋子也帶去上教會學校,父親也就關心起《聖經》來了。
因為得和還很幼小的秋子講基督教使徒的故事,必須講得她容易聽得懂。
直木從高中到大學,經常出入位于本鄉的基督教青年會會館,其實他就是不去,也早讀過《聖經》了。
大學裡第一外語是英語,第二外語選的是德語,經常碰到引用《聖經》故事的課文。
當時他的興趣正是比較神話學、民俗學,所以,他也接觸過《舊約全書》。
誰知,學生時代的直木,由《聖經》受到的感動,與戰後不久中年直木由《聖經》受到的感動完全不一樣。
不用說,《聖經》作為古典,作為神典,不論多大年紀,不管在何地,都是讀者新鮮的泉水;直木那種感動上的差異,既有年齡的關系,也有戰敗後虛脫、混亂迷茫環境所造成的原因。
即使讀《古事記》,學生時代的直木除了《舊約全書》以外,還淺嘗過其他國家、民族的創世記風格的神話和有關信仰的書,但都是以“比較研究”的眼光去看的,那些知識,今天已經忘記一大半了。
在伊邪那歧命淨身的一葉之濱,這也許是一種空想,但在所謂神話的古迹,獨自一人坐在沙灘上讀著書,感動是完全兩樣的。
“《古事記》原來是這樣寫的呀。
”他嘟哝着簡直要說出了聲。
戰争期間,《古事記》、《日本書紀》或者《祝詞》、《宣命》等古典,都被當做宣傳“神國思想”“國粹主義”的材料,胡亂地被使用。
當時從天而降的解釋所給人的感動,像是完全兩樣的。
這雖然是别的話題,可是,同樣從《聖經》的教會受到影響,治彥和秋子卻完全是兩樣的。
秋子受到影響時還是個小女孩,以後長大了,也沒進大學攻讀西洋文學,而是進了國文學系。
治彥受到的影響,吸收較深,現在仍在繼續着,直木倒是覺得治彥好凄慘。
現在,父親和兒子的性格感情上,總有什麼說不清楚的疙瘩;治彥和他妻子靜子之間那種奇怪的不和諧,大概也有教會影響的因素吧。
作為建築家的治彥,現在回歸了日本的建築,讓古老的民宅樣式吸引住了;但是,作為戰敗國、被征服國的少年,他曾和戰勝國、征服國的人們過于親近,成人以後,治彥這樣的人留有的創傷,即使時過境遷,疑惑、悔恨還老讓直木耿耿于懷。
戰敗不久,有一段做夢都想不到的日子。
這些東西全被當做了神。
日、月、山、谷、河、海、岩、樹、雨、風、雷、天地自然幾乎所有東西都是神。
這些原始的諸神,就是在今天,也還是以土俗信仰、傳說信仰的形式,大量留存了下來。
有的衍生出令人懷舊的民間故事,有的則化成淫詞、邪祠等迷信。
神道和佛教是多神教,正因為是多神教,所以,才會弄出些甚至是“末法”“末流”的、形迹可疑的神和佛。
而且,神和佛混淆。
那個神佛混淆的産生和培育,把日本民族的心當成了母親。
到基督教出現為止,日本沒有一個神教。
直木盡管去歐洲各國旅行過兩三次,但真正讓他親近《聖經》,特别是《新納全書》,卻是因他自己孩子的關系。
長子治彥讀中學時,正值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聯合國占領軍,主要是美國的軍政統治進入日本的時候。
治彥進入了鐮倉教會學校,不久,二女兒幼小的秋子也帶去上教會學校,父親也就關心起《聖經》來了。
因為得和還很幼小的秋子講基督教使徒的故事,必須講得她容易聽得懂。
直木從高中到大學,經常出入位于本鄉的基督教青年會會館,其實他就是不去,也早讀過《聖經》了。
大學裡第一外語是英語,第二外語選的是德語,經常碰到引用《聖經》故事的課文。
當時他的興趣正是比較神話學、民俗學,所以,他也接觸過《舊約全書》。
誰知,學生時代的直木,由《聖經》受到的感動,與戰後不久中年直木由《聖經》受到的感動完全不一樣。
不用說,《聖經》作為古典,作為神典,不論多大年紀,不管在何地,都是讀者新鮮的泉水;直木那種感動上的差異,既有年齡的關系,也有戰敗後虛脫、混亂迷茫環境所造成的原因。
即使讀《古事記》,學生時代的直木除了《舊約全書》以外,還淺嘗過其他國家、民族的創世記風格的神話和有關信仰的書,但都是以“比較研究”的眼光去看的,那些知識,今天已經忘記一大半了。
在伊邪那歧命淨身的一葉之濱,這也許是一種空想,但在所謂神話的古迹,獨自一人坐在沙灘上讀著書,感動是完全兩樣的。
“《古事記》原來是這樣寫的呀。
”他嘟哝着簡直要說出了聲。
戰争期間,《古事記》、《日本書紀》或者《祝詞》、《宣命》等古典,都被當做宣傳“神國思想”“國粹主義”的材料,胡亂地被使用。
當時從天而降的解釋所給人的感動,像是完全兩樣的。
這雖然是别的話題,可是,同樣從《聖經》的教會受到影響,治彥和秋子卻完全是兩樣的。
秋子受到影響時還是個小女孩,以後長大了,也沒進大學攻讀西洋文學,而是進了國文學系。
治彥受到的影響,吸收較深,現在仍在繼續着,直木倒是覺得治彥好凄慘。
現在,父親和兒子的性格感情上,總有什麼說不清楚的疙瘩;治彥和他妻子靜子之間那種奇怪的不和諧,大概也有教會影響的因素吧。
作為建築家的治彥,現在回歸了日本的建築,讓古老的民宅樣式吸引住了;但是,作為戰敗國、被征服國的少年,他曾和戰勝國、征服國的人們過于親近,成人以後,治彥這樣的人留有的創傷,即使時過境遷,疑惑、悔恨還老讓直木耿耿于懷。
戰敗不久,有一段做夢都想不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