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地

關燈
脫,就走到地爐①跟前。

    地爐裡燒着一個柞樹根,正閃動着紅色的火苗。

    阿住想要馬上站起身來。

    但是由于腰上背着廣次,不抓緊木桶邊緣,就不容易站起來。

     ①原文作圍爐,日本農村的房屋,在地闆上開個方洞,裝上地爐。

     “趕緊去洗個澡吧!” “顧不上洗澡,肚子餓呀!還是先吃點白薯吧!——有煮好的嗎,婆婆?” 阿住搖搖晃晃地走到水槽旁邊,連鍋端來煮好的白薯,放到地爐旁邊。

     “早就煮好了等着你呢,涼了吧?” 兩個人把白薯穿到竹簽子上,一塊兒放到地爐上去烤。

     “小廣睡得挺好呐!放到被窩裡多好啊!” “不行,今天挺冷,放下可就睡不安穩了。

    ” 阿民說着,大口大口地嚼着冒煙的白薯。

    這是隻有勞動了一天的、疲勞不堪的農民才懂得的一種吃法。

    将要從竹簽子上掉下的一塊白薯,被阿民一口塞到嘴裡去。

    阿住覺得在自己的背上打着小小鼾聲的廣次沉甸甸的,同時在那裡一個勁兒地烤白薯。

     “像你那麼幹活,當然會比别人更餓了!” 阿住不時用充滿感慨的目光盯着兒媳的臉。

    但是阿民什麼也不說,在冒煙的柴火光亮中,貪婪地嚼着白薯。

     阿民越幹越不辭勞苦,不斷地擔起了男人的全部活計。

    有時候夜裡還提着馬燈,順着地壟間菜。

    阿住對于勝過男人的兒媳,總是懷着敬意。

    不,與其說是敬意,還不如說是畏懼。

    阿民除了地裡的和山上的活以外,其他的活都推給了阿住。

    近來甚至連她自己貼身圍的腰布也幾乎不洗了。

    即使是這樣,阿住從來也不訴苦,硬支撐着彎着的腰,拼命地幹活。

    而且碰到鄰居的老婆婆,還以一副認真的面孔誇獎兒媳:“你看,像阿民那麼幹,唉,俺就是什麼時候死了,家裡的事也用不着操心了!” 可是阿民“幹活”的勁頭好像很不容易滿足。

    又過了一年,這次阿民提出了向河對岸的桑田發展的設想。

    照阿民說來,近五段步①的地隻能拿到十來元的地租,實在是太不合算。

    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那塊地改成桑田,餘暇養養蠶,隻要是蠶繭的行情不落下來,一年就一定能到手一百五十元。

    然而阿住盡管愛錢,一想到忙上加忙,她就覺得實在受不了。

    特别是費工受累的養蠶,更是她絕對不能同意的。

    阿住終于帶着抱怨的語氣反對阿民了。

     ①段步是日本的面積單位,一段步等于九公畝多一點。

     “這合适嗎,阿民?俺可沒有推脫的意思。

    雖說俺不想推脫,可是咱家沒有一個男勞力,可有個離不開人的孩子。

    現在的活就已經累得夠戗了!你可真是想得美,養蠶能辦得到嗎?你哪怕替俺稍微想想看!” 阿民一聽婆婆訴苦,覺得再堅持,在情理上也太過不去。

    養蠶的念頭雖然放棄了,在栽種桑田上卻非常堅持己見。

    “你不用管了,桑田橫豎是我一個人幹!”——阿民不服氣地看着阿住,譏諷地這麼說。

     從這以後,阿住又想起贅婿的事了。

    以前是因為擔心生活,顧慮世人說閑話,曾經多次想招個女婿。

    但是這一次,是想哪怕有片刻時間能逃脫家務活的勞累而開始想招贅女婿了。

    正因為如此,和從前相比,這次的招婿就不知道有多麼迫切了。

     那恰好是橘子地裡花朵盛開的時節,坐在油燈跟前的阿住,透過幹夜活兒戴着的大花鏡,慢慢地又談起了招婿的事。

    然而盤腿坐在爐旁的阿民,一邊嚼着鹹豌豆,一邊說:“又是招婿,我不聽!”對婆婆連個好臉色也沒有給。

     如果在以前,這麼一說,阿住大體上也就算了。

    但是,這一次阿住硬是纏着勸說:“可是,話不能老這麼說。

    明天是宮下安葬的日子,正好這次輪到咱們家去挖墓穴。

    在這種時候沒有個男勞力……” “這有啥關系!我去挖墓穴!” “笑話,你是個婦道人家……” 阿住本想強裝笑容。

    但是,看了阿民的臉色,她覺得貿然笑出來是太輕率了。

     “婆婆,是不是你想養老①了?” ①原文作隐居,按日本舊式民法,家長在生前将其地位讓給繼承人,稱隐居,此舉多在兒女婚嫁之後。

    1947年廢止。

     盤腿坐着的阿民抱着膝蓋,冷冷地這麼刺了一句。

    被突然擊中要害的阿住,不知不覺地摘下了大花鏡。

    而為什麼要摘下來,她自己也不知道。

     “啥呀?你,怎麼說出了這種話!” “你在小廣爸爸死的時候,自己說的話不會忘吧?你說如果把咱家的地分成兩份,就對不起祖先……” “是啊!俺是這樣說過。

    可是,你也想想看。

    這不是此一時彼一時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阿住拼命地為招進一個男勞力而争辯着。

    然而,阿住的意見連她自己聽來,也覺得站不住腳。

    這首先是因為她不能講出自己的真心話——也就是說,她不能道出自己是為了想過得舒服些。

    阿民看穿了婆婆的心思,一邊仍然嚼着鹹豌豆,一邊不容情地申斥婆婆。

    還不隻這樣,阿住過去不知道兒媳有一張天生的能說會道的嘴巴,那也幫了不少忙。

     “那樣對你當然挺好呀,因為你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