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記
關燈
小
中
大
報恩記
芥川龍之介
阿媽港甚内的話
我叫甚内。
姓麼,……嗳嗳,很早以來,大家都叫我阿媽港甚内。
阿媽港甚内——您聽說過這個名字麼?不,請不要慌,我就是您知道的那個有名的大盜。
不過,今晚上這兒來,不是來打劫的,請放心。
我是知道您的。
您在日本神甫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也許您現在同一個強盜一起,連一會兒也覺得不愉快吧。
不過,我也不是專門當強盜的。
有個時期曾受聚樂公召喚的呂宋助左衛門部下的一個小官,也确實叫甚内。
還有給利休居士送來一隻叫做“紅頭”的寶貴的水勺的那位連歌師①,本名也叫甚内。
還有幾年前,寫過一本叫《阿媽港日記》的書,在大村那邊當露天通事②的,不是也叫甚内嗎?此外,在三條河原鬧事那回,救了船長瑪爾特奈特的那個和尚,在埋地方妙國寺門前賣南蠻草藥的那個商人……他們的名字,也都叫甚内。
不,頂重要的,是去年在聖法朗士教堂捐獻裝有聖瑪利亞指甲的黃金舍利塔的,也就是名叫甚内的教徒。
①連歌是日本和歌的一種,由二人互相聯作,連歌師是專作連歌的作者。
②露天通事,專替外國人作口頭翻譯的人。
不過今晚我很遺憾,沒工夫細說他的經曆,隻是請您相信,阿媽港甚内,同世上普通人也沒有太特别的地方。
是麼,那麼,我就盡量簡單地談談我的來意,我是來請您替一位亡靈做彌撒的。
不,這人不是我的親族,也不是在我刀上留下血迹的人。
名字麼,名字……嗳,我不知道說出來好不好。
為了那人的靈魂——那就說是為一位名叫保羅的日本人,祈求冥福吧。
不行嗎?——當然受阿媽港甚内的囑托,辦這樣的事是不能不慎重的。
不過,不管活人死人,請您千萬别告訴别人。
您胸上挂得有十字架,我還是要請您遵守這一條。
不,——請原諒(笑)。
我是一個強盜,懷疑一位神甫,實在太狂妄了。
可是,要是不遵守這一條約定(突然認真的),即使不被地獄火燒死,也會得到現世的懲罰。
是兩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刮大風的半夜裡,我化裝成一個行腳和尚,在京城街頭溜達。
我這樣溜達,并不是這晚上開始的,前後五夜,每夜過了初更,我便避開人目,窺探人家的門戶。
我的目的當然不用說了。
特别那時我正想出洋到摩利迦去,需要一筆錢花。
街頭當然早已沒有行人,天上隻有星星,風一息不停地呼呼狂叫。
我在陰暗的屋檐下穿過,走到小川町,正到十字路拐彎地方,見了一所很大的宅子,那就是京師有名的北條屋彌三右衛門的本宅。
北條屋雖跟角倉一樣是做海上買賣的,但到底還比不上角倉,不過究竟也有一二條走暹羅、呂宋的沙船,算得上一家富商。
我不是專門來找這人家的,但既然碰上了,便打算幹一趟買賣。
前面說過,這晚正刮大風——這對我們這行買賣正合适。
我便在路邊蓄水缸裡,藏好了箬笠和行杖,一蹦蹦上了高牆。
世上大家都說阿媽港甚内會隐身術——這您當然不會像俗人一樣相信這種話。
我不會隐身術,也沒魔鬼附在我身上,隻是在阿媽港時,拜過一位葡萄牙船醫的老師,學過一些高明的本領,實地應用時,可以扭斷大鐵鎖,撥開重門闩,都沒什麼困難(笑笑)。
這種過去沒有的竊盜本領——在日本這個未開化的國家,跟洋槍、十字架一樣,也是西洋傳進來的。
花不了多少時間,我已進了北條屋的内院,走過一條黑暗的走廊,想不到時已深夜,屋子裡還透出燈光,而且還有談話的聲音,看樣子那裡是茶間。
“大風夜的茶話”,我不覺苦笑了一下,便輕輕走過去。
我倒不擔心人聲妨礙我的活動,而是對在這樣風雅的屋子裡,這家主人和客人的夜半清談發生了興趣。
走到隔扇外面,耳朵裡果然聽到茶炊沸水的聲音,和這聲音同時,卻出乎意外地聽到邊說邊哭泣的聲音。
誰在哭呢——一聽是女人的哭聲。
在這種富有人家的茶間裡,半夜裡有女人哭泣可不是一件尋常事,我憋住呼吸,從隔扇縫裡透出的亮光中,向茶間悄悄張望。
燈光中,看見古色古香的闆間中挂著書畫,供着菊花的盆景——果然是一間幽靜風趣的房間,闆間前面——正在我望過去的正面,坐着一位老人,大概就是主人彌三右衛門吧,穿着細花紋羽綢外套,兩手抱着胸脯,一眼望去,和茶炊的沸聲同樣清楚。
他的下首,坐着一位端莊的梳高發髻的老太太,隻見一個側臉,正在不斷地拭眼淚。
“盡管生活富裕,大概也遇到什麼難題了。
”我這樣想着,自然露出了微笑。
微笑——倒并非對這對夫婦存什麼惡意。
像我這種已經背了四十年惡名聲的人,對别人——特别是别人的不幸,是會幸災樂禍的(表情殘酷)。
那時我好似看歌舞伎的場面,很高興地望着老夫婦在悲歎(
姓麼,……嗳嗳,很早以來,大家都叫我阿媽港甚内。
阿媽港甚内——您聽說過這個名字麼?不,請不要慌,我就是您知道的那個有名的大盜。
不過,今晚上這兒來,不是來打劫的,請放心。
我是知道您的。
您在日本神甫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也許您現在同一個強盜一起,連一會兒也覺得不愉快吧。
不過,我也不是專門當強盜的。
有個時期曾受聚樂公召喚的呂宋助左衛門部下的一個小官,也确實叫甚内。
還有給利休居士送來一隻叫做“紅頭”的寶貴的水勺的那位連歌師①,本名也叫甚内。
還有幾年前,寫過一本叫《阿媽港日記》的書,在大村那邊當露天通事②的,不是也叫甚内嗎?此外,在三條河原鬧事那回,救了船長瑪爾特奈特的那個和尚,在埋地方妙國寺門前賣南蠻草藥的那個商人……他們的名字,也都叫甚内。
不,頂重要的,是去年在聖法朗士教堂捐獻裝有聖瑪利亞指甲的黃金舍利塔的,也就是名叫甚内的教徒。
①連歌是日本和歌的一種,由二人互相聯作,連歌師是專作連歌的作者。
②露天通事,專替外國人作口頭翻譯的人。
不過今晚我很遺憾,沒工夫細說他的經曆,隻是請您相信,阿媽港甚内,同世上普通人也沒有太特别的地方。
是麼,那麼,我就盡量簡單地談談我的來意,我是來請您替一位亡靈做彌撒的。
不,這人不是我的親族,也不是在我刀上留下血迹的人。
名字麼,名字……嗳,我不知道說出來好不好。
為了那人的靈魂——那就說是為一位名叫保羅的日本人,祈求冥福吧。
不行嗎?——當然受阿媽港甚内的囑托,辦這樣的事是不能不慎重的。
不過,不管活人死人,請您千萬别告訴别人。
您胸上挂得有十字架,我還是要請您遵守這一條。
不,——請原諒(笑)。
我是一個強盜,懷疑一位神甫,實在太狂妄了。
可是,要是不遵守這一條約定(突然認真的),即使不被地獄火燒死,也會得到現世的懲罰。
是兩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刮大風的半夜裡,我化裝成一個行腳和尚,在京城街頭溜達。
我這樣溜達,并不是這晚上開始的,前後五夜,每夜過了初更,我便避開人目,窺探人家的門戶。
我的目的當然不用說了。
特别那時我正想出洋到摩利迦去,需要一筆錢花。
街頭當然早已沒有行人,天上隻有星星,風一息不停地呼呼狂叫。
我在陰暗的屋檐下穿過,走到小川町,正到十字路拐彎地方,見了一所很大的宅子,那就是京師有名的北條屋彌三右衛門的本宅。
北條屋雖跟角倉一樣是做海上買賣的,但到底還比不上角倉,不過究竟也有一二條走暹羅、呂宋的沙船,算得上一家富商。
我不是專門來找這人家的,但既然碰上了,便打算幹一趟買賣。
前面說過,這晚正刮大風——這對我們這行買賣正合适。
我便在路邊蓄水缸裡,藏好了箬笠和行杖,一蹦蹦上了高牆。
世上大家都說阿媽港甚内會隐身術——這您當然不會像俗人一樣相信這種話。
我不會隐身術,也沒魔鬼附在我身上,隻是在阿媽港時,拜過一位葡萄牙船醫的老師,學過一些高明的本領,實地應用時,可以扭斷大鐵鎖,撥開重門闩,都沒什麼困難(笑笑)。
這種過去沒有的竊盜本領——在日本這個未開化的國家,跟洋槍、十字架一樣,也是西洋傳進來的。
花不了多少時間,我已進了北條屋的内院,走過一條黑暗的走廊,想不到時已深夜,屋子裡還透出燈光,而且還有談話的聲音,看樣子那裡是茶間。
“大風夜的茶話”,我不覺苦笑了一下,便輕輕走過去。
我倒不擔心人聲妨礙我的活動,而是對在這樣風雅的屋子裡,這家主人和客人的夜半清談發生了興趣。
走到隔扇外面,耳朵裡果然聽到茶炊沸水的聲音,和這聲音同時,卻出乎意外地聽到邊說邊哭泣的聲音。
誰在哭呢——一聽是女人的哭聲。
在這種富有人家的茶間裡,半夜裡有女人哭泣可不是一件尋常事,我憋住呼吸,從隔扇縫裡透出的亮光中,向茶間悄悄張望。
燈光中,看見古色古香的闆間中挂著書畫,供着菊花的盆景——果然是一間幽靜風趣的房間,闆間前面——正在我望過去的正面,坐着一位老人,大概就是主人彌三右衛門吧,穿着細花紋羽綢外套,兩手抱着胸脯,一眼望去,和茶炊的沸聲同樣清楚。
他的下首,坐着一位端莊的梳高發髻的老太太,隻見一個側臉,正在不斷地拭眼淚。
“盡管生活富裕,大概也遇到什麼難題了。
”我這樣想着,自然露出了微笑。
微笑——倒并非對這對夫婦存什麼惡意。
像我這種已經背了四十年惡名聲的人,對别人——特别是别人的不幸,是會幸災樂禍的(表情殘酷)。
那時我好似看歌舞伎的場面,很高興地望着老夫婦在悲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