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冒名記者
關燈
小
中
大
隻有去那兒,才能找到亞森-羅平!”
這個響亮的名字一出口,随後是一陣沉默。
亞森-羅平,這個江洋大盜,大冒險家,他會是敗走的敵人?他并沒有抛頭露面呀。
難道幾天來,苦苦尋找的就是他? 對預審法官來說,抓到亞森-羅平,的确是個升官發财、享受富貴的好機會!賈尼麻卻沒反應。
勃脫萊轉身對他說道: “您是否贊成我的看法,檢察長先生?” “是的!” “您從沒想過他就是本案的主謀?” “從沒想過,證據就是這樣!亞森-羅平的作法跟别人不一樣,就好像每個人的長相都不一樣。
不仔細觀察,是不會察覺的。
” “可信嗎……可信嗎……”費葉爾先生念叨着。
“可信,絕對可信!”年輕人說道,“别的先放一邊。
别看小東西不起眼,這可是他們聯絡用的字母。
A.L.N,A是羅平名宇的起首字母,L.N.是羅平的首尾兩個字母。
” “呵,好眼力,”賈尼麻說道,“小夥子了不起,我賈尼麻算服了。
” 說得勃脫萊臉刷地一下子紅了,他握緊檢察長伸過來的手。
三人一起走上平台,向修道院的廢墟走去。
費葉爾先生唠叨着: “這麼說,他沒逃掉。
” “沒有。
”勃脫萊說道,語調顯得很低,“他從跌倒的第一分鐘開始,就沒離開那兒。
照邏輯推理和實際情況講,他想跑,一定會被蕾夢蒂小姐和另外兩個傭人發現。
” “你的根據呢?” “根據,送信的同夥就是根據。
那天晚上,那個假扮司機的人,送你到這兒的。
” “把物證鴨舌帽取走?” “是的。
而且,他還要了解現場情況,弄清頭頭的狀況。
” “他弄清了?” “我認為弄清了。
他熟悉那裡的藏身地,弄清了頭頭的處境危險,因此非常緊張,貿然寫下了威脅我們的話:‘主人一旦死去,小姐必定遭殃。
’” “他的同夥不打算救他出去嗎?” “幾時出去?您的部下從來沒離開過廢墟。
何況該把他往哪兒送呢?頂多送出幾百公尺,一個将死的人如何經得起長途跋涉呢……不然,早讓你抓住了。
因此我可以說,他沒逃走。
他的同夥,是不會把他從最安全的地方帶走的。
就在警察趕去滅火時,他們把醫生帶來了。
” “可是,他靠什麼活着呢,沒有食物,沒有水,活不了幾天。
” “我不知道……也不好說……但是,我向你保證,他就在那兒。
他不會不在那兒。
對此,我堅信不疑,就像我看見他、摸到他那樣,他肯定在那兒!” 他舉起一個手指,沖着廢墟,在空中劃着圓圈,越劃越小,最後指向一點。
身後的兩個人,順着他的手指,仰首觀望,眼睛裡流露出熾熱的光芒,不禁全身顫動。
他們去尋找那個點,被他的信心所打動,對他的話堅信不疑。
可以肯定,亞森-羅平就在那裡。
無論是道理還是事實,都很明确,兩人沒什麼可懷疑的。
這位名聞天下的江洋大盜,孤立無援,正精力枯竭地躺在那個黑暗的洞穴裡,令人感到震驚和悲涼。
“假如他死了?”費葉爾先生悄聲說。
“假如他死了,”渤脫萊說道,“假如他的手下确認他真死了,可能會引起恐怖行動。
啊,法官先生,您應該馬上去關注蕾夢蒂小姐的人身安全。
” 勃脫萊一天休假結束了,幾分鐘之後,他将動身回迪厄埔。
雖經費葉爾先生不斷懇求,他還是不得不把這位很有能力的幫手放走。
五點鐘,勃脫萊回到巴黎。
八點,他跟同學們一起走進上松中學。
在安蔔呂美西的廢墟上,賈尼麻經過仔細尋查,終因一無所獲而罷手。
當天晚上,他倆坐上特快列車離開這裡。
賈尼麻先生剛踏進家門,就看到一封信: 檢察長先生: 晚上得空,我又整理了點兒材料,希望您喜歡。
一年來,亞森-羅平一直住在巴黎,化名為弗德列科思。
人們在閱讀報紙的社交欄目或體育專欄時,常會讀到他的化名。
他四處遊蕩,很少在家。
有時去孟加拉捕獵老虎,有時去西伯利亞捕捉北極狐。
有人講他在幹事業,可又沒法确定他到底幹的是什麼事業。
目前他的地址是:馬耳博夫路36号。
注意,馬耳博夫路就在45号郵局附近。
4月23日,星期四,就是安蔔呂美西修道院出事的前一天,從那時起,弗德列科思便渺無音信了。
檢察長先生,謝謝您對我一片真情,向您緻以最崇高的敬禮。
勃脫萊 又及:以上向您提供的材料,我沒費很多時間。
出事那天上午,費葉爾先生同幾位名人談論看法時,我打算看看逃犯留下的鴨舌帽,當時,假司機還沒把它換走。
我記住了帽商的名字,按照這個線索,弄清了帽子的買主和他的地址。
第二天一早,賈尼麻找到馬耳博夫路36号。
他問了問門房,然後走進公寓一層右邊的房間。
他檢查了壁爐,裡面有些灰碳,别無它物。
因為四天前,房主的兩個朋友來過這裡,把與他們有關的字。
據都燒毀了。
賈尼麻剛想走,正好遇上郵差,他為弗德列科思先生送來一封信。
下午,檢察院索取了這封信。
信用英文寫的,上面蓋着美國郵戳。
先生: 我向您的代理人作出明确答複。
一旦把日斯菲爾先生的四幅油畫弄到手,請馬上按約定辦法運出,如果可能,也請把其它東西也一同捎上。
但是我無法預料您是否辦得到。
我遇到點意外情況,不得不外出。
我會和這封信一起抵達那裡。
請到大旅社面唔。
哈靈敦 當日,賈尼麻迅速發出逮捕證,把美國公民哈靈敦先生關進了拘留所,指控他犯有窩藏罪和同謀罪。
就這樣,24小時之内,在一個17歲孩子的驚人點撥下,迷團被解開了,大家的思想明朗了,一個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很容易地解決了。
24小時之内,犯罪團夥解救頭頭的企圖,頃刻之間化為泡影。
這些人亂成一團,受傷将死的亞森-羅平,即将被捕歸案。
大家掌握了他的化名和在巴黎的地址,第一次把他精心編織的把戲識破了,不等把戲演完,它就流産了。
這件事成了頭号新聞,引起社會轟動,引起公衆的興趣和對年輕人的欽佩。
那位同行的《裡昂日報》記者,第一個發表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年輕的文法班學生答記者問。
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他那溫文爾雅的風度、天生的魅力和堅韌不拔的信念。
賈尼麻和費葉爾先生,丢掉了傲慢的職業作風,沉浸在極度興奮之中,無意中把情況透露出來。
這樣,公衆對勃脫萊在全部案情中
亞森-羅平,這個江洋大盜,大冒險家,他會是敗走的敵人?他并沒有抛頭露面呀。
難道幾天來,苦苦尋找的就是他? 對預審法官來說,抓到亞森-羅平,的确是個升官發财、享受富貴的好機會!賈尼麻卻沒反應。
勃脫萊轉身對他說道: “您是否贊成我的看法,檢察長先生?” “是的!” “您從沒想過他就是本案的主謀?” “從沒想過,證據就是這樣!亞森-羅平的作法跟别人不一樣,就好像每個人的長相都不一樣。
不仔細觀察,是不會察覺的。
” “可信嗎……可信嗎……”費葉爾先生念叨着。
“可信,絕對可信!”年輕人說道,“别的先放一邊。
别看小東西不起眼,這可是他們聯絡用的字母。
A.L.N,A是羅平名宇的起首字母,L.N.是羅平的首尾兩個字母。
” “呵,好眼力,”賈尼麻說道,“小夥子了不起,我賈尼麻算服了。
” 說得勃脫萊臉刷地一下子紅了,他握緊檢察長伸過來的手。
三人一起走上平台,向修道院的廢墟走去。
費葉爾先生唠叨着: “這麼說,他沒逃掉。
” “沒有。
”勃脫萊說道,語調顯得很低,“他從跌倒的第一分鐘開始,就沒離開那兒。
照邏輯推理和實際情況講,他想跑,一定會被蕾夢蒂小姐和另外兩個傭人發現。
” “你的根據呢?” “根據,送信的同夥就是根據。
那天晚上,那個假扮司機的人,送你到這兒的。
” “把物證鴨舌帽取走?” “是的。
而且,他還要了解現場情況,弄清頭頭的狀況。
” “他弄清了?” “我認為弄清了。
他熟悉那裡的藏身地,弄清了頭頭的處境危險,因此非常緊張,貿然寫下了威脅我們的話:‘主人一旦死去,小姐必定遭殃。
’” “他的同夥不打算救他出去嗎?” “幾時出去?您的部下從來沒離開過廢墟。
何況該把他往哪兒送呢?頂多送出幾百公尺,一個将死的人如何經得起長途跋涉呢……不然,早讓你抓住了。
因此我可以說,他沒逃走。
他的同夥,是不會把他從最安全的地方帶走的。
就在警察趕去滅火時,他們把醫生帶來了。
” “可是,他靠什麼活着呢,沒有食物,沒有水,活不了幾天。
” “我不知道……也不好說……但是,我向你保證,他就在那兒。
他不會不在那兒。
對此,我堅信不疑,就像我看見他、摸到他那樣,他肯定在那兒!” 他舉起一個手指,沖着廢墟,在空中劃着圓圈,越劃越小,最後指向一點。
身後的兩個人,順着他的手指,仰首觀望,眼睛裡流露出熾熱的光芒,不禁全身顫動。
他們去尋找那個點,被他的信心所打動,對他的話堅信不疑。
可以肯定,亞森-羅平就在那裡。
無論是道理還是事實,都很明确,兩人沒什麼可懷疑的。
這位名聞天下的江洋大盜,孤立無援,正精力枯竭地躺在那個黑暗的洞穴裡,令人感到震驚和悲涼。
“假如他死了?”費葉爾先生悄聲說。
“假如他死了,”渤脫萊說道,“假如他的手下确認他真死了,可能會引起恐怖行動。
啊,法官先生,您應該馬上去關注蕾夢蒂小姐的人身安全。
” 勃脫萊一天休假結束了,幾分鐘之後,他将動身回迪厄埔。
雖經費葉爾先生不斷懇求,他還是不得不把這位很有能力的幫手放走。
五點鐘,勃脫萊回到巴黎。
八點,他跟同學們一起走進上松中學。
在安蔔呂美西的廢墟上,賈尼麻經過仔細尋查,終因一無所獲而罷手。
當天晚上,他倆坐上特快列車離開這裡。
賈尼麻先生剛踏進家門,就看到一封信: 檢察長先生: 晚上得空,我又整理了點兒材料,希望您喜歡。
一年來,亞森-羅平一直住在巴黎,化名為弗德列科思。
人們在閱讀報紙的社交欄目或體育專欄時,常會讀到他的化名。
他四處遊蕩,很少在家。
有時去孟加拉捕獵老虎,有時去西伯利亞捕捉北極狐。
有人講他在幹事業,可又沒法确定他到底幹的是什麼事業。
目前他的地址是:馬耳博夫路36号。
注意,馬耳博夫路就在45号郵局附近。
4月23日,星期四,就是安蔔呂美西修道院出事的前一天,從那時起,弗德列科思便渺無音信了。
檢察長先生,謝謝您對我一片真情,向您緻以最崇高的敬禮。
勃脫萊 又及:以上向您提供的材料,我沒費很多時間。
出事那天上午,費葉爾先生同幾位名人談論看法時,我打算看看逃犯留下的鴨舌帽,當時,假司機還沒把它換走。
我記住了帽商的名字,按照這個線索,弄清了帽子的買主和他的地址。
第二天一早,賈尼麻找到馬耳博夫路36号。
他問了問門房,然後走進公寓一層右邊的房間。
他檢查了壁爐,裡面有些灰碳,别無它物。
因為四天前,房主的兩個朋友來過這裡,把與他們有關的字。
據都燒毀了。
賈尼麻剛想走,正好遇上郵差,他為弗德列科思先生送來一封信。
下午,檢察院索取了這封信。
信用英文寫的,上面蓋着美國郵戳。
先生: 我向您的代理人作出明确答複。
一旦把日斯菲爾先生的四幅油畫弄到手,請馬上按約定辦法運出,如果可能,也請把其它東西也一同捎上。
但是我無法預料您是否辦得到。
我遇到點意外情況,不得不外出。
我會和這封信一起抵達那裡。
請到大旅社面唔。
哈靈敦 當日,賈尼麻迅速發出逮捕證,把美國公民哈靈敦先生關進了拘留所,指控他犯有窩藏罪和同謀罪。
就這樣,24小時之内,在一個17歲孩子的驚人點撥下,迷團被解開了,大家的思想明朗了,一個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很容易地解決了。
24小時之内,犯罪團夥解救頭頭的企圖,頃刻之間化為泡影。
這些人亂成一團,受傷将死的亞森-羅平,即将被捕歸案。
大家掌握了他的化名和在巴黎的地址,第一次把他精心編織的把戲識破了,不等把戲演完,它就流産了。
這件事成了頭号新聞,引起社會轟動,引起公衆的興趣和對年輕人的欽佩。
那位同行的《裡昂日報》記者,第一個發表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年輕的文法班學生答記者問。
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他那溫文爾雅的風度、天生的魅力和堅韌不拔的信念。
賈尼麻和費葉爾先生,丢掉了傲慢的職業作風,沉浸在極度興奮之中,無意中把情況透露出來。
這樣,公衆對勃脫萊在全部案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