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新英格蘭①有好幾個美好的州,其中風景最優美的一州有一座樹木茂密的山,八百英尺高,名叫埃特裡克峰,山上有個幾乎很少使用的了望塔——過去人們管它叫“展望台”——從這座塔的平台上,那些喜歡在暑期搜奇探幽的遊客(栅欄上還模模糊糊留着他們用鉛筆寫下的名字,什麼米蘭達或瑪麗啦,湯姆或傑姆啦)可以看到茫茫一片蔥郁的林海,主要是楓樹、毛榉、白楊和松杉。
西邊約莫五英裡之處,露出一座白色教堂修長的尖頂,标志着昂克維多小鎮的所在地,它的清泉一度聞名于世。
北邊三英裡之處,在一座草丘腳下,河邊那塊空地上,人們可以辨認出一所華麗的房子的尖角閣樓頂(這所宅邸名稱繁多,或叫庫克家,或叫庫克大院,或叫庫克城堡,或叫松邸——這是它最初的稱号)。
沿着埃特裡克峰南邊有一條穿過昂克維多鎮繼續朝東延伸下去的公路。
遠方是一塊三角地帶,許多條泥路和腳踩出來的羊腸小道在那邊的林地裡盤纏交錯;另有一條多少有點①新英格蘭:美國東北部,為緬因、佛蒙特、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羅得艾蘭和康涅狄格六州的總稱。
斜裡歪扭的、鋪石子的農村小道把這一帶圈起來,它從昂克維多鎮起,朝東北方向迂回伸展,一直到達松邸,到達方才提到的那條長長的公路,到達一條短短蜿蜒的小河那裡,而在那條河上,靠近埃特裡克峰之處架着一座鐵橋,靠近庫克家架着一座木橋。
一九五四年一個悶熱的夏天,瑪麗或阿爾米拉,或者乃至于沃爾夫岡?馮?歌德①,他的名字是一位老派的愛開玩笑的家夥刻在平台栅欄上的,可以看到從公路遠遠駛來一輛汽車,臨近大橋之前,在迷宮似的道路上東探西試。
它小心翼翼而又不大有把握地向前摸索行進,一改變主意便放慢速度,于是車尾就象一隻後腿踢土的狗那樣揚起一陣塵土。
有時,對一個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旁觀者那樣富于同情心的人來說,這輛鬧不清用過多少年、半新不舊、蛋形的淡藍色雙門小轎車仿佛是由一個白癡在駕駛。
其實,開車人是溫代爾學院的鐵莫菲?普甯教授。
那年年初,普甯就在溫代爾駕駛學校開始學習了,可是按他自己所說“真正開竅”還是在兩個月之後,那當兒他因為背疼不得不卧床休息,沒事可幹,就懷着濃厚的興趣鑽研那本由州長和另一位專家編寫的四十頁的《司機手冊》,以及《美國大百科全書》裡有關“汽車”那一章,其中附有變速器、汽化器和制動器的圖片,還有一名格裡頓旅遊團的團員在一九○五年左右開車陷在一條周圍景色荒涼的鄉村泥道①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1832):德國大詩人。
11 12裡的照片。
他躺在病床上,扭動腳趾頭,扳動幻想中的車檔,這時,也就在這時,他才超越初步領略的似懂非懂的階段,終于豁然開朗。
而在實際上課的時候,那位粗暴的教練員束縛了他的才能,哇喇哇喇吼叫一些技術行話,做出一些不必要的指導,轉彎時老想從他手中把方向盤奪過去,沒完沒了地說些庸俗的下流話叫人分神,而惹得一個穩重聰明的學員惱火,因此普甯簡直沒法把他腦子裡駕駛的車子同他路上駕駛的車子在感性上完全統一起來。
現在這兩方面終于融合在一起。
如果說他第一次駕駛員考試失敗,那主要是因為他跟監考員進行了一場不合時宜的辯論:他堅決認為車前車後,四周圍一個人影兒也沒有,卻要求人養成一種基本的條件反射,一遇紅燈就馬上刹住車,人間再也沒有什麼比這種做法更叫一個有理性的大活人感到羞辱的了。
第二次他比較謹慎小心,便通過了。
一位選修他的俄語課程的畢業班學生瑪麗安?霍姆,叫他沒法推卻,硬把她那輛很差的舊汽車以一百元的低價轉讓給他了,因為她就要嫁給一位擁有一輛更奢華的汽車的主人。
從溫代爾到昂克維多途中,還在一家客店裡住了一宵,走得慢騰騰,挺費勁兒,不過總算沒出事故。
在進昂克維多鎮之前,他先在一家加油站前面停下來,下車吸一口鄉間的新鮮空氣。
隻見一片苜蓿地,天空白得叫人不可思議,從一個窩棚旁邊的柴火堆傳來一隻雄雞炫耀而間斷的啼鳴——一位花花公子的歌聲。
這隻喉嚨稍嫌沙啞的家禽偶爾發出的聲調,再加上那股撲撲吹在普甯身上尋求賞識和注意什麼的暖風,驟然叫他想起過 去的一個朦胧的消逝了的日子,那時他還是個彼得格勒大學一年級學生,來到波羅的海夏季療養地的一個小加油站前,嘈雜聲啊、難聞的氣味啊、哀愁啊——“天有點悶熱,”那位胳臂上汗毛挺重的加油員,一邊開始擦擋風玻璃,一邊說。
普甯從皮夾子裡掏出一封信,打開附在信裡那一小張油印的草圖,向加油員打聽從這兒到那個教堂有多遠,因為從教堂向左拐就可以到達庫克家了,那人長得跟普甯的溫代爾學院同事哈根博士甭提多象了——純屬巧合,就跟一個蹩腳的雙關語一樣乏味。
“哦,到那兒去嘛,倒是有一條近道,”假哈根說。
“那條大道讓卡車搞得一塌糊塗,況且彎來彎去,您也受不了。
您現在就往前開,穿過小鎮,出昂克維多五英裡,靠左過了那條通往埃特裡克峰的小道,臨近大橋之前,見第一個彎就往左拐,那邊有一條好石子路。
” 他輕快地繞過車頭,又從另一端用抹布猛擦擋風玻璃。
“您往北拐,然後見路口就往北拐——那些樹林裡有不少伐木的小路,您隻消朝北走,準保十二分鐘之内就到達庫克家。
沒錯兒。
” 普甯現在已經在樹林的迷魂陣裡轉悠了一個鐘頭,而且得出結論:“朝北走”,那個“北”字本身對他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他也沒法解釋,他,一個有理智的人,幹嗎要聽一個偶然碰上的、愛管閑事的家夥的話,而不堅持照他的朋友亞曆山大?彼得羅維奇?庫克尼科夫(當地人管他叫亞爾?1 12庫克)邀他到他那所舒适的鄉村大别墅避暑時給他寄來的學究氣十足的明确指示走。
我們這位倒楣的汽車駕駛員現在已經徹底迷了路,再也甭想回到公路上去了;他在那兩邊有溝渠而且甚至有深谷的、車轍甚多的窄道上駕駛經驗不多,因此躊躇不決,摸索前進,了望塔上的觀望者也許會用憐憫的目光追随這種奇特的景象;可是在那凄涼而冷落的高處連一個人影兒也沒有,僅有一個自顧不暇的螞蟻,經過幾小時愚蠢而堅韌不拔的堅持努力,總算爬到平台和栅欄(它的autostrada①)那裡,跟下面那輛正在行駛的荒唐的玩具汽車幾乎一樣進退兩難、走投無路。
風住了。
蒼白的天空下面,那片茫茫似海的樹篷好象沒有遮蔽什麼有生命的東西。
可是,沒多久突然傳來砰地一聲槍響,一根樹枝崩上了天。
那邊的一片樹林本來很安靜,這當兒茂密的樹梢開始搖曳,又是抖動又是顫栗,棵棵樹木依次有節奏地晃動,過後一切又複歸平靜。
沒多大一會兒工夫,一切同時發生了:螞蟻找到一根通往塔頂的垂直柱子,又開始鼓起新的熱情向上攀登;太陽冒出來了;普甯在那頂頂絕望的時刻,發現自己居然來到一條石子路上,路旁有個指給過路人看的、生鏽而還閃亮的路标:“通往松邸”。
亞爾?庫克是舊教信徒的後裔,父親是白手起家的莫①意大利語:供汽車高速行駛的公路幹線。
斯科富商彼奧特?庫克尼科夫,文學事業的贊助者,慈善家——這位著名的庫克尼科夫在末代沙皇統治時期曾因資助一些社會-革命集團(主要是恐怖分子)而兩次被監禁在一所還算舒适的城堡裡,可是後來在列甯時期又被控為“帝國主義間諜”而在一個蘇維埃監獄裡關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後被處死。
他的家屬在一九二五年左右取道哈爾濱到達美國。
年輕的庫克靠埋頭努力,聰明實幹,再加上科學訓練,逐漸在一家大化工企業裡升到可靠的高職。
他身體粗壯,慈祥安靜,一張大臉毫無表情,正中間架一副小巧玲珑的夾鼻眼鏡,一眼就能讓人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一位商業經理,一名共濟會會員,一個高爾夫球愛好者,一位既有成就而又謹小慎微的人。
他講一口漂亮而準确、不矯揉造作的英語,隻稍微帶點斯拉夫口音;他是一位熱情的主人,話不太多,目光閃亮,一手端着一杯冰鎮威士忌蘇打敬客;隻在哪位交情深厚的俄國老朋友在他家做客到深夜時,亞曆山大?彼得羅維奇才會突然讨論起上帝啦、萊蒙托夫啦、自由啦,發
西邊約莫五英裡之處,露出一座白色教堂修長的尖頂,标志着昂克維多小鎮的所在地,它的清泉一度聞名于世。
北邊三英裡之處,在一座草丘腳下,河邊那塊空地上,人們可以辨認出一所華麗的房子的尖角閣樓頂(這所宅邸名稱繁多,或叫庫克家,或叫庫克大院,或叫庫克城堡,或叫松邸——這是它最初的稱号)。
沿着埃特裡克峰南邊有一條穿過昂克維多鎮繼續朝東延伸下去的公路。
遠方是一塊三角地帶,許多條泥路和腳踩出來的羊腸小道在那邊的林地裡盤纏交錯;另有一條多少有點①新英格蘭:美國東北部,為緬因、佛蒙特、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羅得艾蘭和康涅狄格六州的總稱。
斜裡歪扭的、鋪石子的農村小道把這一帶圈起來,它從昂克維多鎮起,朝東北方向迂回伸展,一直到達松邸,到達方才提到的那條長長的公路,到達一條短短蜿蜒的小河那裡,而在那條河上,靠近埃特裡克峰之處架着一座鐵橋,靠近庫克家架着一座木橋。
一九五四年一個悶熱的夏天,瑪麗或阿爾米拉,或者乃至于沃爾夫岡?馮?歌德①,他的名字是一位老派的愛開玩笑的家夥刻在平台栅欄上的,可以看到從公路遠遠駛來一輛汽車,臨近大橋之前,在迷宮似的道路上東探西試。
它小心翼翼而又不大有把握地向前摸索行進,一改變主意便放慢速度,于是車尾就象一隻後腿踢土的狗那樣揚起一陣塵土。
有時,對一個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旁觀者那樣富于同情心的人來說,這輛鬧不清用過多少年、半新不舊、蛋形的淡藍色雙門小轎車仿佛是由一個白癡在駕駛。
其實,開車人是溫代爾學院的鐵莫菲?普甯教授。
那年年初,普甯就在溫代爾駕駛學校開始學習了,可是按他自己所說“真正開竅”還是在兩個月之後,那當兒他因為背疼不得不卧床休息,沒事可幹,就懷着濃厚的興趣鑽研那本由州長和另一位專家編寫的四十頁的《司機手冊》,以及《美國大百科全書》裡有關“汽車”那一章,其中附有變速器、汽化器和制動器的圖片,還有一名格裡頓旅遊團的團員在一九○五年左右開車陷在一條周圍景色荒涼的鄉村泥道①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1832):德國大詩人。
11 12裡的照片。
他躺在病床上,扭動腳趾頭,扳動幻想中的車檔,這時,也就在這時,他才超越初步領略的似懂非懂的階段,終于豁然開朗。
而在實際上課的時候,那位粗暴的教練員束縛了他的才能,哇喇哇喇吼叫一些技術行話,做出一些不必要的指導,轉彎時老想從他手中把方向盤奪過去,沒完沒了地說些庸俗的下流話叫人分神,而惹得一個穩重聰明的學員惱火,因此普甯簡直沒法把他腦子裡駕駛的車子同他路上駕駛的車子在感性上完全統一起來。
現在這兩方面終于融合在一起。
如果說他第一次駕駛員考試失敗,那主要是因為他跟監考員進行了一場不合時宜的辯論:他堅決認為車前車後,四周圍一個人影兒也沒有,卻要求人養成一種基本的條件反射,一遇紅燈就馬上刹住車,人間再也沒有什麼比這種做法更叫一個有理性的大活人感到羞辱的了。
第二次他比較謹慎小心,便通過了。
一位選修他的俄語課程的畢業班學生瑪麗安?霍姆,叫他沒法推卻,硬把她那輛很差的舊汽車以一百元的低價轉讓給他了,因為她就要嫁給一位擁有一輛更奢華的汽車的主人。
從溫代爾到昂克維多途中,還在一家客店裡住了一宵,走得慢騰騰,挺費勁兒,不過總算沒出事故。
在進昂克維多鎮之前,他先在一家加油站前面停下來,下車吸一口鄉間的新鮮空氣。
隻見一片苜蓿地,天空白得叫人不可思議,從一個窩棚旁邊的柴火堆傳來一隻雄雞炫耀而間斷的啼鳴——一位花花公子的歌聲。
這隻喉嚨稍嫌沙啞的家禽偶爾發出的聲調,再加上那股撲撲吹在普甯身上尋求賞識和注意什麼的暖風,驟然叫他想起過 去的一個朦胧的消逝了的日子,那時他還是個彼得格勒大學一年級學生,來到波羅的海夏季療養地的一個小加油站前,嘈雜聲啊、難聞的氣味啊、哀愁啊——“天有點悶熱,”那位胳臂上汗毛挺重的加油員,一邊開始擦擋風玻璃,一邊說。
普甯從皮夾子裡掏出一封信,打開附在信裡那一小張油印的草圖,向加油員打聽從這兒到那個教堂有多遠,因為從教堂向左拐就可以到達庫克家了,那人長得跟普甯的溫代爾學院同事哈根博士甭提多象了——純屬巧合,就跟一個蹩腳的雙關語一樣乏味。
“哦,到那兒去嘛,倒是有一條近道,”假哈根說。
“那條大道讓卡車搞得一塌糊塗,況且彎來彎去,您也受不了。
您現在就往前開,穿過小鎮,出昂克維多五英裡,靠左過了那條通往埃特裡克峰的小道,臨近大橋之前,見第一個彎就往左拐,那邊有一條好石子路。
” 他輕快地繞過車頭,又從另一端用抹布猛擦擋風玻璃。
“您往北拐,然後見路口就往北拐——那些樹林裡有不少伐木的小路,您隻消朝北走,準保十二分鐘之内就到達庫克家。
沒錯兒。
” 普甯現在已經在樹林的迷魂陣裡轉悠了一個鐘頭,而且得出結論:“朝北走”,那個“北”字本身對他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他也沒法解釋,他,一個有理智的人,幹嗎要聽一個偶然碰上的、愛管閑事的家夥的話,而不堅持照他的朋友亞曆山大?彼得羅維奇?庫克尼科夫(當地人管他叫亞爾?1 12庫克)邀他到他那所舒适的鄉村大别墅避暑時給他寄來的學究氣十足的明确指示走。
我們這位倒楣的汽車駕駛員現在已經徹底迷了路,再也甭想回到公路上去了;他在那兩邊有溝渠而且甚至有深谷的、車轍甚多的窄道上駕駛經驗不多,因此躊躇不決,摸索前進,了望塔上的觀望者也許會用憐憫的目光追随這種奇特的景象;可是在那凄涼而冷落的高處連一個人影兒也沒有,僅有一個自顧不暇的螞蟻,經過幾小時愚蠢而堅韌不拔的堅持努力,總算爬到平台和栅欄(它的autostrada①)那裡,跟下面那輛正在行駛的荒唐的玩具汽車幾乎一樣進退兩難、走投無路。
風住了。
蒼白的天空下面,那片茫茫似海的樹篷好象沒有遮蔽什麼有生命的東西。
可是,沒多久突然傳來砰地一聲槍響,一根樹枝崩上了天。
那邊的一片樹林本來很安靜,這當兒茂密的樹梢開始搖曳,又是抖動又是顫栗,棵棵樹木依次有節奏地晃動,過後一切又複歸平靜。
沒多大一會兒工夫,一切同時發生了:螞蟻找到一根通往塔頂的垂直柱子,又開始鼓起新的熱情向上攀登;太陽冒出來了;普甯在那頂頂絕望的時刻,發現自己居然來到一條石子路上,路旁有個指給過路人看的、生鏽而還閃亮的路标:“通往松邸”。
亞爾?庫克是舊教信徒的後裔,父親是白手起家的莫①意大利語:供汽車高速行駛的公路幹線。
斯科富商彼奧特?庫克尼科夫,文學事業的贊助者,慈善家——這位著名的庫克尼科夫在末代沙皇統治時期曾因資助一些社會-革命集團(主要是恐怖分子)而兩次被監禁在一所還算舒适的城堡裡,可是後來在列甯時期又被控為“帝國主義間諜”而在一個蘇維埃監獄裡關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後被處死。
他的家屬在一九二五年左右取道哈爾濱到達美國。
年輕的庫克靠埋頭努力,聰明實幹,再加上科學訓練,逐漸在一家大化工企業裡升到可靠的高職。
他身體粗壯,慈祥安靜,一張大臉毫無表情,正中間架一副小巧玲珑的夾鼻眼鏡,一眼就能讓人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一位商業經理,一名共濟會會員,一個高爾夫球愛好者,一位既有成就而又謹小慎微的人。
他講一口漂亮而準确、不矯揉造作的英語,隻稍微帶點斯拉夫口音;他是一位熱情的主人,話不太多,目光閃亮,一手端着一杯冰鎮威士忌蘇打敬客;隻在哪位交情深厚的俄國老朋友在他家做客到深夜時,亞曆山大?彼得羅維奇才會突然讨論起上帝啦、萊蒙托夫啦、自由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