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位上了年紀的旅客,坐在風馳電掣的客車靠北窗戶的位子上,面對着兩個空位子,身旁也沒人坐,他不是别人,正是鐵莫菲?普甯教授。
他頭秃得挺象個樣兒,皮膚曬得黧黑,臉蛋也刮得蠻幹淨,首先給人比較深刻印象的是他那個褐色的大腦袋,那副(遮住初期眉毛脫落的)玳瑁邊眼鏡,猿猴那樣厚實的上嘴唇,滾粗的脖頸和那穿着繃得挺緊的花呢上衣的、結實的身子骨兒,但是臨了叫人多少有點失望的是他那(眼下穿着法蘭絨褲子、交叉着的)兩條腿卻挺瘦,腳也顯得纖弱無比,幾乎跟娘兒們的腳一模一樣。
他那雙邋裡邋遢的羊毛襪子是猩紅色的,帶有淡紫色的菱形圖案;那雙保守的淺口黑便鞋讓他花費的錢,幾乎跟他用在(包括那條花裡胡哨的領帶在内)全身裝束其他方面的錢一般多。
四十年代以前,他在歐洲那段生活穩定的時期,一向愛穿長襯褲,褲腳塞進顔色素淨、旁邊繡花的幹淨絲襪裡,用襪帶吊在穿着棉布褲的腿肚子上。
那當兒,對普甯來說,把褲腿提得過高而讓人瞥見了裡面的白襯褲,就如同讓太太小姐們看到他沒戴硬領和沒打領帶一樣粗鄙;就 連巴黎第十六區那座肮髒的公寓——普甯逃出列甯化了的俄國,在布拉格受完高等教育之後,在那裡面住過十五個年頭——那位看門的盧老太婆上樓來收房租,正巧碰上古闆的普甯沒戴fauxcol①,他也馬上會用一隻高雅的手遮住脖子前面的領扣。
這一切在這個新世界随随便便的氣氛裡都有了些改變。
如今,他已經五十二歲,反倒熱中于日光浴,穿短袖襯衫和松松垮垮的長褲子了,兩條腿一搭起來,就存心老臉厚皮地露出好大一片光腿。
眼下,他就可能對一位同路的旅客如法炮制,可是這節車廂裡除了還有一名士兵在一頭呼呼酣睡,另一頭有兩位女士在專心照應一個嬰孩之外,隻有普甯,别無他人了。
這兒要透露個秘密,那就是普甯教授坐錯了車。
他本人并不知道,列車員也不摸頭,後者這時已經穿過幾節車廂來到普甯乘坐的一節。
說真的,普甯這當兒倒覺得揚揚得意咧。
克萊蒙納婦女俱樂部副主任裘迪絲?克萊德小姐請他星期五晚上到克萊蒙納做一次學術報告——這個城鎮在普甯一九四五年起就栖身執教的溫代爾西邊大約兩百俄裡——她告訴我們這位朋友說乘下午一點五十二分駛離溫代爾那班火車最合适,四點十七分就抵達克萊蒙納了,但是普甯跟許多俄國佬一樣,過分喜好時間表、地圖、目錄這類玩意兒,盡量把它們收得齊全,然後帶着無事瞎忙的興奮勁兒,随心所欲地利用它們,一旦給自己推敲出一些時間表就①法語:襯衫上的活硬領。
沾沾自喜,因此他經過一番研究之後,發現有一班更方便的車次(下午兩點十九分離溫代爾,四點三十二分抵克萊蒙納),旁邊還有個不大顯眼的參照符号,标明每周星期五,隻有星期五,這班兩點十九分的火車開往遠方一個同樣冠有一個悅耳動聽的意大利名字的比較大的城市,中途在克萊蒙納有一站。
可是對普甯來說,不幸的是他那份火車時間表是五年前印的,其中有一部分早已不管用了。
他在溫代爾學院教俄語,這是一家多少帶點地方性的學府,特點是美化了的校園正中開了個人工湖,爬滿長春藤的走廊把各座大樓連接了起來,幾幅壁畫展現該校一些易于辨認的教員正在把知識火炬從亞裡士多德、莎士比亞和巴斯德①手裡傳給許多傻大肥粗的農場小夥子和姑娘,此外還有一個活躍而興旺的龐大的德語系,系主任哈根博士得意揚揚地稱它是“學府裡的學府”(說的時候把每個音節都念得非常清楚)。
在一九五○年秋季一學期裡,注冊念俄語的學生不多,有一個過渡班的學生,爽直而認真的貝蒂?勃裡斯,一個僅露了名字的高年級學生(選了學分而從沒上過課的伊萬?德勃),和另外三名欣欣向榮的初級班學生:約瑟芬?馬爾甘,爺爺奶奶都生在明斯克②;查爾斯?麥克白斯,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已經處理了十種語言,準備再埋葬十種;無精打采的愛琳?蘭,有人對她說一旦掌握了俄文字母就差不①巴斯德(1822-1895):法國化學家和生物學家。
②明斯克:現為蘇聯白俄羅斯共和國首都。
多能閱讀《安娜?卡拉馬佐夫》①原文版啦。
普甯作為一名教員,根本沒法跟那些分布在美國學術界各處的了不起的俄國太太小姐們競争,她們盡管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卻不知怎地隻憑直覺、巧嘴靈舌和一種母性活力,竟然在那種伏爾加母親河歌謠、紅魚子醬和茶炊的氛圍裡,把她們那艱難而美麗的語言的神妙知識一一灌輸給一群懵懵懂懂的學生了;普甯作為一名教員,也從來沒設想進入近代科學語言學的祟高殿堂——苦行僧般研究音素的學術界,一些認真的小夥子在那殿堂裡面學的不是語言本身,而隻給教會了一套方法來教别人也用那種方法來教學罷了;那套方法猶如瀑布一般,水花從這塊岩石潑濺到那塊岩石,不再是一種合理導航的媒介,然而在難以想象的将來也許會有助于發展深奧的方言土語——基本的巴斯克語②什麼的——隻有某些精制的機器玩意兒才能說得上來。
普甯對他這份工作無疑采取一種逍遙自在的業餘态度;他确實隻靠一家比溫代爾學院大得多的學府的斯拉夫語文系主任主編的一本文法書來教課,那位主任是個年高德劭的騙子,俄語蹩腳得簡直是個笑話,可他卻寬宏大量地讓别人匿名苦幹出來的産品借用他的大名出版。
普甯盡管有許多缺點,卻具備一種老派的魅力,令人敵意盡釋,他那位忠實的保護人哈根博士在一些脾氣别扭的校董面前力稱那種魅力是一種精巧的進口①這裡把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兩書的名字弄混了,說明那人對俄羅斯文學的無知。
②巴斯克語:歐洲比利牛斯山西部地區的古老居民說的一種語言。
貨,值得用本國現金支付。
普甯一九二五年左右在布拉格大學榮獲的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到了本世紀中葉已經變成沒多大用途的銜頭,可他作為一名俄語教員倒也不能說完全不稱職。
他招人喜歡,并非由于什麼主要才能,而是由于他那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插科打诨,他一離題東拉西扯就會摘下眼鏡,一邊眉飛色舞地追憶往事,一邊按摩他那副現實的鏡片。
用蹩腳的英語扯懷鄉話題啦,自傳性質的奇聞轶事啦。
普甯怎樣來到Soedinyonn?eShtat?(合衆國)啦。
“登岸前在船上接受海關檢查,好好!‘沒什麼東西要報關嗎?’‘沒有。
’好好!然後是些政治問題。
他問道:‘你是無政府主義者嗎?’我就回答”——這位開講人由于打心眼裡湧現一陣暗自得意的歡樂而暫停一會兒——“‘首先,我們對“無政府主義”該怎麼理解呢?是實際的呢,形而上學的呢,理論的呢,
他頭秃得挺象個樣兒,皮膚曬得黧黑,臉蛋也刮得蠻幹淨,首先給人比較深刻印象的是他那個褐色的大腦袋,那副(遮住初期眉毛脫落的)玳瑁邊眼鏡,猿猴那樣厚實的上嘴唇,滾粗的脖頸和那穿着繃得挺緊的花呢上衣的、結實的身子骨兒,但是臨了叫人多少有點失望的是他那(眼下穿着法蘭絨褲子、交叉着的)兩條腿卻挺瘦,腳也顯得纖弱無比,幾乎跟娘兒們的腳一模一樣。
他那雙邋裡邋遢的羊毛襪子是猩紅色的,帶有淡紫色的菱形圖案;那雙保守的淺口黑便鞋讓他花費的錢,幾乎跟他用在(包括那條花裡胡哨的領帶在内)全身裝束其他方面的錢一般多。
四十年代以前,他在歐洲那段生活穩定的時期,一向愛穿長襯褲,褲腳塞進顔色素淨、旁邊繡花的幹淨絲襪裡,用襪帶吊在穿着棉布褲的腿肚子上。
那當兒,對普甯來說,把褲腿提得過高而讓人瞥見了裡面的白襯褲,就如同讓太太小姐們看到他沒戴硬領和沒打領帶一樣粗鄙;就 連巴黎第十六區那座肮髒的公寓——普甯逃出列甯化了的俄國,在布拉格受完高等教育之後,在那裡面住過十五個年頭——那位看門的盧老太婆上樓來收房租,正巧碰上古闆的普甯沒戴fauxcol①,他也馬上會用一隻高雅的手遮住脖子前面的領扣。
這一切在這個新世界随随便便的氣氛裡都有了些改變。
如今,他已經五十二歲,反倒熱中于日光浴,穿短袖襯衫和松松垮垮的長褲子了,兩條腿一搭起來,就存心老臉厚皮地露出好大一片光腿。
眼下,他就可能對一位同路的旅客如法炮制,可是這節車廂裡除了還有一名士兵在一頭呼呼酣睡,另一頭有兩位女士在專心照應一個嬰孩之外,隻有普甯,别無他人了。
這兒要透露個秘密,那就是普甯教授坐錯了車。
他本人并不知道,列車員也不摸頭,後者這時已經穿過幾節車廂來到普甯乘坐的一節。
說真的,普甯這當兒倒覺得揚揚得意咧。
克萊蒙納婦女俱樂部副主任裘迪絲?克萊德小姐請他星期五晚上到克萊蒙納做一次學術報告——這個城鎮在普甯一九四五年起就栖身執教的溫代爾西邊大約兩百俄裡——她告訴我們這位朋友說乘下午一點五十二分駛離溫代爾那班火車最合适,四點十七分就抵達克萊蒙納了,但是普甯跟許多俄國佬一樣,過分喜好時間表、地圖、目錄這類玩意兒,盡量把它們收得齊全,然後帶着無事瞎忙的興奮勁兒,随心所欲地利用它們,一旦給自己推敲出一些時間表就①法語:襯衫上的活硬領。
沾沾自喜,因此他經過一番研究之後,發現有一班更方便的車次(下午兩點十九分離溫代爾,四點三十二分抵克萊蒙納),旁邊還有個不大顯眼的參照符号,标明每周星期五,隻有星期五,這班兩點十九分的火車開往遠方一個同樣冠有一個悅耳動聽的意大利名字的比較大的城市,中途在克萊蒙納有一站。
可是對普甯來說,不幸的是他那份火車時間表是五年前印的,其中有一部分早已不管用了。
他在溫代爾學院教俄語,這是一家多少帶點地方性的學府,特點是美化了的校園正中開了個人工湖,爬滿長春藤的走廊把各座大樓連接了起來,幾幅壁畫展現該校一些易于辨認的教員正在把知識火炬從亞裡士多德、莎士比亞和巴斯德①手裡傳給許多傻大肥粗的農場小夥子和姑娘,此外還有一個活躍而興旺的龐大的德語系,系主任哈根博士得意揚揚地稱它是“學府裡的學府”(說的時候把每個音節都念得非常清楚)。
在一九五○年秋季一學期裡,注冊念俄語的學生不多,有一個過渡班的學生,爽直而認真的貝蒂?勃裡斯,一個僅露了名字的高年級學生(選了學分而從沒上過課的伊萬?德勃),和另外三名欣欣向榮的初級班學生:約瑟芬?馬爾甘,爺爺奶奶都生在明斯克②;查爾斯?麥克白斯,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已經處理了十種語言,準備再埋葬十種;無精打采的愛琳?蘭,有人對她說一旦掌握了俄文字母就差不①巴斯德(1822-1895):法國化學家和生物學家。
②明斯克:現為蘇聯白俄羅斯共和國首都。
多能閱讀《安娜?卡拉馬佐夫》①原文版啦。
普甯作為一名教員,根本沒法跟那些分布在美國學術界各處的了不起的俄國太太小姐們競争,她們盡管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卻不知怎地隻憑直覺、巧嘴靈舌和一種母性活力,竟然在那種伏爾加母親河歌謠、紅魚子醬和茶炊的氛圍裡,把她們那艱難而美麗的語言的神妙知識一一灌輸給一群懵懵懂懂的學生了;普甯作為一名教員,也從來沒設想進入近代科學語言學的祟高殿堂——苦行僧般研究音素的學術界,一些認真的小夥子在那殿堂裡面學的不是語言本身,而隻給教會了一套方法來教别人也用那種方法來教學罷了;那套方法猶如瀑布一般,水花從這塊岩石潑濺到那塊岩石,不再是一種合理導航的媒介,然而在難以想象的将來也許會有助于發展深奧的方言土語——基本的巴斯克語②什麼的——隻有某些精制的機器玩意兒才能說得上來。
普甯對他這份工作無疑采取一種逍遙自在的業餘态度;他确實隻靠一家比溫代爾學院大得多的學府的斯拉夫語文系主任主編的一本文法書來教課,那位主任是個年高德劭的騙子,俄語蹩腳得簡直是個笑話,可他卻寬宏大量地讓别人匿名苦幹出來的産品借用他的大名出版。
普甯盡管有許多缺點,卻具備一種老派的魅力,令人敵意盡釋,他那位忠實的保護人哈根博士在一些脾氣别扭的校董面前力稱那種魅力是一種精巧的進口①這裡把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兩書的名字弄混了,說明那人對俄羅斯文學的無知。
②巴斯克語:歐洲比利牛斯山西部地區的古老居民說的一種語言。
貨,值得用本國現金支付。
普甯一九二五年左右在布拉格大學榮獲的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到了本世紀中葉已經變成沒多大用途的銜頭,可他作為一名俄語教員倒也不能說完全不稱職。
他招人喜歡,并非由于什麼主要才能,而是由于他那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插科打诨,他一離題東拉西扯就會摘下眼鏡,一邊眉飛色舞地追憶往事,一邊按摩他那副現實的鏡片。
用蹩腳的英語扯懷鄉話題啦,自傳性質的奇聞轶事啦。
普甯怎樣來到Soedinyonn?eShtat?(合衆國)啦。
“登岸前在船上接受海關檢查,好好!‘沒什麼東西要報關嗎?’‘沒有。
’好好!然後是些政治問題。
他問道:‘你是無政府主義者嗎?’我就回答”——這位開講人由于打心眼裡湧現一陣暗自得意的歡樂而暫停一會兒——“‘首先,我們對“無政府主義”該怎麼理解呢?是實際的呢,形而上學的呢,理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