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對于巴塞羅那戰鬥,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非常準确、毫無偏見的描述。

    因為缺少保留下來的必要記錄。

    除了一大堆指控和政黨的宣傳材料外,後來的曆史學家不會獲得任何别的東西。

    而我,除了自己的親眼所見,以及從我認為可靠的見證者那裡聽到的以外,也同樣幾乎沒有什麼資料。

    然而,我能駁斥一些極為可恥的謊言,幫助人們從某種視角來理解這一事件。

     首先,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整個加泰羅尼亞的局勢都很緊張。

    在這本書的前幾章裡,我已經描述了共産黨和無政府主義者之間的鬥争。

    事态發展到1937年5月,暴力似乎已經無法避免。

    造成摩擦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命令上繳所有的武器,并決定以此建立一支“非政治的”武裝警察部隊,但不允許工會會員加入。

    這樣做的意圖很清楚。

    同時很明顯,下一步行動就是接管由全國勞工聯盟控制的那些關鍵性的工業部門。

    此外,由于日益加劇的貧富差距,以及對革命的模糊和普遍的受挫感,工人階級中間也産生了相當的怨恨情緒。

    這樣,由于5月1日沒有發生騷亂,許多人感到又驚又喜。

    5月3日,政府決定接管電話局,自戰争爆發以來,這裡一直主要由全國勞工聯盟的工人管理。

    據稱,電話局管理得很糟糕,連官方的電話都被竊頂了。

    警察局長薩拉斯(不清楚他是否越權執行了命令)派了三卡車的武裝國民自衛隊,占領了電話大樓,而攜帶武器的便衣警察則封鎖了大樓附近的街道。

    大約在同一時間,國民自衛隊還占領和控制了市内其他具有戰略意義的各種建築物。

    無論這些行動的真實動機是什麼,人們普遍相信,這是國民自衛隊和加聯社黨(共産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向全國勞工聯盟發起總攻的信号。

    工人們的建築物遭到了襲擊,武裝的無政府主義者出現在大街上,人們不再工作,戰鬥很快就會打響,諸如此類的謠言傳遍全城。

    當晚以及第二天早上,全城到處建起了街壘,但直到5月6日造成才發生戰鬥。

    然而,雙方進行的主要是防禦性的戰鬥。

    建築物雖然遭到包圍,但據我所知,并沒有受到猛烈的進攻,雙方也都沒有使用大炮。

    大體說來,全國勞工聯盟——F.A.I.——馬統工黨的誤字控制了工人階級聚居的城市郊區,武裝的警察和加聯社黨則占據了城市中心地帶和各政府機關。

    5月6日,雙方曾有短暫的休戰,但可能由于國民自衛隊過于急切地想要解除全國勞工聯盟工人的武裝,沖突很快重新爆發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早上,人們開始主動撤離街壘。

    5月5日晚間前後,全國勞工聯盟曾取得勝利,大批國民自衛隊的士兵投降。

    但他們沒有公認的領袖,也沒有固定和完整的計劃。

    事實上,人們也能看得出來除了抵抗國民自衛隊的模糊決定,根本就沒有任何計劃。

    全國勞工聯盟的官方領導人與勞工總會的領導人一起,懇求每個人都回到工作崗位上,畢竟,這是食物日益短缺的時期。

    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繼續戰鬥,誰也不知道究竟将會發生什麼。

    5月7日下午,局勢基本恢複正常。

    那天傍晚,6000名來自巴倫西亞的突擊衛隊隊員由海路抵達巴塞羅那,控制了整個城市。

    政府發布命令,要求除了正規軍所持有的武器外,其他所有人的武器都必須上繳。

    在随後的幾天裡,政府收繳了大量的武器。

    官方公布了戰鬥中的傷亡人數,死亡400人,約1000人受傷。

    死了400人,這個數字可能有些誇大,但由于沒有任何其他方式可以證明這一點,所以我們隻能将其視為準确的統計數字。

     其次,這場戰鬥的後果是什麼?非常顯然,誰也不可能得出确切的結論。

    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會對戰争進程有什麼直接的影響,雖然如果持續更長一段時間,肯定會有。

    這場戰鬥為巴倫西亞當局直接控制加泰羅尼亞提供了借口,為瓦解民兵提供了借口,為鎮壓馬統工黨提供了借口,并且無疑也為卡巴列羅政府的垮台出了一份力。

    但我們也能肯定,上述這些事情放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

    真正重要的問題是,走上街頭的全國勞工聯盟的工人通過這場戰鬥,是否得到了或失去了些什麼。

    我認為,當然純粹是猜測,他們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

    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巴塞羅那電話大樓被占領隻是其中的一個事件。

    自去年起,企業聯合會已經逐漸失去了直接的權力,總行動也脫離了工人階級的控制而漸為領導層所左右。

    這些頭頭們正在把人們引向國家資本主義,或者可能是重新引入私人資本主義。

    人們的抗拒可能使這進程放緩。

    戰争爆發一年後,加泰羅尼亞的工人失去了大部分的權力,但他們的處境仍相對有利。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挑釁,他們都不會停止鬥争,如果他們明确地流露出這樣的想法,情況可能就不是這樣了。

    有時候,拿起武器但被打敗了,可那總比完全放棄鬥争要好得多。

     第三,隐藏在這場戰鬥背後的目的,如果有的話,究竟是什麼呢?是軍事政變還是企圖進行革命?是确實意在推翻政府嗎?完全是有預謀的嗎? 我認為,僅僅在每個人都期待這場戰鬥發生的意義上,它才是有預謀的。

    沒有任何迹象表明,雙方曾經有過明确的計劃。

    在無政府主義者一方,他們的行動幾乎是自發性的,因為這個事件的參與者主要是普通民衆。

    當人們走上街頭以後,他們的政治領袖才極不情願地跟了上去,或者根本就沒有卷入其中。

    在緊張的革命氣氛中,唯一仍敢發出聲音的是杜魯提之友*(theFriendsofDurruti,F.A.I.内的一個極端派)和馬統工黨。

    但和以往一樣,他們隻是跟随者而不是領導者。

    杜魯提之友也許确實散發了某種革命性的傳單,但傳單直到5月5日才出現在街頭,談不上吹響了戰鬥的号角,因為戰鬥早在兩天前就已自發開始了。

    全國勞工聯盟的官方領導人從一開始就否認整個事件。

    這有許多方面的理由。

    首先,全國勞工聯盟仍在政府中有自己的位置,自治政府能夠促使它的領導人比一般黨員更保守。

    其次,全國勞工聯盟領導人的主要目标,是與勞工總會結成聯盟,而沖突隻會加劇全國勞工聯盟和勞工總會之間的裂痕,至少當時是這樣的。

    第三,雖然這一點當時不為人所知,無政府主義的領導人擔心事态的發展如果越過了某個界限,工人占領整個巴塞羅那,正如他們在5月5日所做的那樣,那就有可能引發外國的幹涉。

    英國的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已經逼近巴塞羅那港口,毫無疑問,不遠處一定還有更多的戰艦。

    英國的報紙宣稱,這些艦船正在駛向巴塞羅那,“以保護英國的利益”。

    但實際上,它們還沒有這樣做,也就是說,沒有派遣軍隊登陸,也沒有接受難民。

    我們并不能确知這一點,但至少在本質上,英國政府雖然在西班牙落入佛朗哥手中時沒有動一下手指頭,但卻有可能迅速幹預這場戰鬥,使政權不至于落入工人階級的手中。

     馬統工黨的領導人沒有否認這個事件。

    實際上,他們鼓勵追随者留在街壘邊,甚至還在5月6日的《戰鬥》報上聲明,贊同杜魯提之友印發的極端主義傳單。

    (關于這份傳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現在似乎沒有人能提供一份複印件。

    )在一些外國報紙中,傳單被描述為一份“煽動性的海報”,張貼于全城的每個角落。

    當然,并沒有這樣的海報。

    我對比了各種報道,應當說,這份傳單呼籲:建立革命委員會;槍斃那些對襲擊電話大樓負有責任的人;解除國民自衛隊的武裝。

    我們也不能很确切地知道,《戰鬥》在多大程度上贊成傳單上的内容。

    我沒有親眼看到這份傳單,也沒有看那天的《戰鬥》。

    我在這場沖突中看到的唯一傳單,就是5月4日成員人數最少的托洛茨基主義者(布爾什維克—列甯主義者)印發的傳單。

    傳單上僅僅寫着:“每個人都應走上街頭——除了軍工企業外,所有行業的工人發動總罷工。

    ”(換句話說,它僅僅要求人們做已經做了的事情。

    )但實際上,馬統工黨的領導人的态度仍然搖擺不定。

    他們也許要一直等到打敗了佛朗哥,才會贊成舉行暴動。

    另一方面,工人走上了街頭,而馬統工黨的領導人執行的卻是相當教條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即當工人在街頭時革命黨的責任隻能是與他們站在一起。

    因此,盡管黨的革命标語宣稱“重新喚醒7月19日的精神”等等,實際上卻竭盡全力限制工人采取過激的行動。

    例如,他們從未下令進攻任何建築物;他們僅僅要求追随者保持警惕,并且正如我在上一章中提到的,如果能夠避免,就千萬不要開火。

    [1]我應當說,人們也能估計到,馬統工黨的意圖就是力勸每一個人留在和躲在街壘後,或者盡可能說服一定數量的人更長時間地留在那兒,而不是做别的事情。

    那些與馬統工黨的領導人有私人接觸的人(我自己沒有)曾經告訴我,他們對整個事件實際上很驚慌,卻又感到必須與之聯系在一起。

    當然後來,如一貫的情形,他們由此獲得了政治資本。

    馬統工黨的一位領導人戈爾金後來甚至還提到了“五月的光榮日子”。

    從宣傳的觀點看,這也許是正确的路線。

    當然,馬統工黨在被鎮壓之前,也确有大量黨員短暫地參加了戰鬥。

    在策略上,支持杜魯提之友的傳單可能是犯了一個錯誤。

    因為這個派别是一個非常小的組織,通常敵視馬統工黨。

    考慮到人們普遍的激動情緒和雙方之間流傳的各種事情,這個傳單的積極之處隻是要人們“堅守在街壘邊”。

    但當無政府主義者的報紙SolidaridadObrera(《工人的團結》)批駁它時,馬統工黨的領導人卻似乎在支持它,就使得共産黨的媒體事後能很容易地稱,這場戰鬥是一次完全由馬統工黨策劃指揮的暴動。

    然而,我們也許可以确定,無論發生過什麼,共産黨的媒體都會這樣說,與事前和事後在沒有太多證據情況下的各種指責相比較,這也算不上什麼。

    全國勞工聯盟的領導人并沒有從更謹慎的态度中得到太多好處,他們的忠誠受到稱贊,但轉機一旦出現,政府和财政部就将他們踢出門外了。

     ———————————————————— [1]近期,Inprecor的多次報道稱事實正與此相反,是《戰鬥》命令馬統工黨軍隊離開戰鬥前線的!通過查閱指定日期的《戰鬥》,這一點都能很容易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