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革命必将産生緻命的後果,西班牙革命的目标不是由工人來掌握權力,而是在于實現資産階級民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為什麼“自由派”資本家也持有這種觀點。

    外國資本在西班牙有着大量的投資。

    例如,巴塞羅那公共運輸公司就有上千萬的英國資本,而工會卻控制了加泰羅尼亞的所有交通。

    如果革命繼續推進的話,将不會給予外國資本以任何補償,即使給予,也少得可憐;如果資産階級共和派占上風,則将能夠保證外國投資的安全。

    因為如果革命被粉碎,就會使事情大大簡單化,如同什麼革命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這樣,每個事件的真實意義就可以被掩藏起來,權力從工會向中央政府的每次轉移都可能意味着那是軍事改組的必要步驟。

    最後産生的結果非常奇特。

    在西班牙境外,幾乎沒有人知道那裡發生了革命,而在西班牙境内,則沒有人懷疑那裡發生了革命。

    即使處在共産黨人控制之下的、或多或少地執行反對革命的政策的加聯社黨的報紙,也都在談論“我們的光榮革命”。

    與此同時,一些外國共産黨人的新聞媒體則在高喊任何地方都沒有出現革命的迹象,并沒有發生奪取工廠、建立工人委員會之類的事件,或者,換言之,即使發生了,也“不具有任何政治上的意義”。

    用《每日工人報》(1936年8月6日)的話來說,隻有那些徹頭徹尾颠倒黑白的人才輝說西班牙人正在進行社會革命,或者說正在進行資産階級革命以外的任何革命。

    相反,胡安?洛佩茲,一位巴倫西亞政府的成員,在1937年2月宣稱,“西班牙人正在抛頭顱灑熱血,不是為了民主共和國和憲法文本,而是為了……革命。

    ”如此看來,那些所謂徹頭徹尾颠倒黑白的人也包括政府官員,而我們正是為政府而戰的。

    一些外國反法西斯報紙甚至附和這類可憐巴巴的謊言,佯稱教堂隻是在被法西斯占為堡壘時才會受到攻擊。

    事實上,各類的教堂遭受破壞乃是勢在必然,因為這很容易被理解,西班牙教堂是資本家社交頻繁的場所之一。

    在西班牙的六個月中,我隻見到過兩座未受破壞的教堂,除了馬德裡的一兩座新教教堂外,其他教堂直到1937年7月才被允許重新開放和舉行儀式。

     但是,這比隻是革命的開始而非終結。

    工人,自然是加泰羅尼亞的工人,可能還有其他地方的工人,即使有能力這樣做,他們也沒有去推翻或完全取代政府。

    他們顯然不能這樣做,因為佛朗哥尚在門前叫戰,相當一部分中間階層還依附在他們那邊。

    國家處于轉型狀态,要麼向社會主義方向發展,要麼回到往常的資本主義共和國時期。

    農民占據了絕大部分土地,他們想保住這些土地,不讓佛朗哥獲勝,所有的大讴歌能夠業都已經被集體化了。

    然而是繼續實行集體化,還是重新引入資本主義,最終要看哪一方掌權。

    起初,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都可以明确聲稱字代表工人階級。

    中央政府由左翼社會主義者卡巴列羅領導,包括代表勞工總會(社會主義工人聯合會)和全國勞工聯盟(無政府主義者控制的工團主義聯盟)的部長。

    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主要由工會代表組成,實際上一度被反法西斯防務委員會[1]取代。

    後來,防務委員會解散,自治政府重組,以便代表工會和各種左翼政黨。

    但随後政府的每次改組都是向右翼方向發展。

    首先是馬統工黨被清除出自治政府,六個月後卡巴列羅被右翼社會主義者羅格林取代,不久全國勞工聯盟被擠出政府,然後是勞工總會,接着是全國勞工聯盟被自治政府推出門外,最後,即戰争和革命爆發一年以後,政府完全由右翼社會主義者、自由派人士和共産黨人組成。

     ———————————————————— [1]ComitéCentraldeMiliciasAntifascistas.代表按比例從各組織成員中選出,九名代表代表工會,三名代表加泰羅尼亞自由黨,兩名代表各種馬克思主義政黨(馬統工黨、西班牙共産黨人,等等)。

     ———————————————————— 全面右轉開始于1936年10到11月,這時蘇聯開始向西班牙政府提供武器,權力從無政府主義者手中轉到共産黨人手中。

    除了蘇聯和墨西哥,其他國家都沒有以行之有效的方式來挽救共和國政府。

    墨西哥顯然不能大量提供武器,蘇聯相應地處于支配地位。

    人們對下述說法沒有絲毫懷疑:“防止革命,否則你就得不到武器。

    ”反對革命的第一步是将馬統工黨從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中驅逐出去,這是在蘇聯的命令下采取的行動。

    盡管有人否認蘇聯政府直接施加了壓力,但這無關宏旨,因為可以說當時各國共産黨都必須聽蘇聯的。

    無可否認的是,西班牙共産黨是主要的推動者,先是反對馬統工黨,後來反對無政府主義者和卡巴列羅派的社會主義者,直至全面推行反對革命的政策。

    一旦蘇聯進行幹預,共産黨人的勝利就有了保證。

    其一,他們對蘇聯提供武器感激不盡,而且共産黨事實上看起來能夠赢得戰争勝利,特别是在國際縱隊到達之後該呢感是如此,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共産黨的聲望。

    其二,蘇聯提供的武器源源而至,共産黨及其盟黨卻甚少将其交給他們的政治對手。

    [1]其三,共産黨人所宣稱的非革命政策,能夠吸引所有那些深受極端主義者恐吓的人。

    例如,可以輕易地團結富裕農民反對無政府主義者的集體化政策。

    其黨員人數迅速增長,主要是店主、官員、軍官、富裕農民等中産階層中快速發展。

    戰争基本上是一場三角鬥争。

    與佛朗哥的戰鬥仍在繼續,但政府的另一個目标卻是奪回工會手中掌握的權力。

    這主要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細微的,但從總體上來看卻又很精明的行動來完成的,也就是像某些人所說的令人聽起來刺耳的政策。

    直到1937年5月都沒有出現明顯的、全面的反革命活動,幾乎不需要使用武力。

    在一種無須過多解釋的觀點影響之下,工人總是被迫就範:“如果你不這樣做或那樣做,我們将輸掉戰争。

    ”毫無疑問,無論如何,凡是需要采取軍事行動的事情,工人早在1936年就已經完成了。

    當然這一觀點不言自明,因為革命派政黨最不希望見到的就是戰争的失敗:如果戰争失敗,那麼所謂民主和革命、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都将變成毫無意義的詞語。

    無政府主義者是唯一舉足輕重的革命派别,卻被迫一步一步地後退。

    集體化進程受到壓制,地方委員會被廢除,工人巡邏隊被禁止活動,戰前的警察隊伍被恢複并被迅速擴充、添加裝備,工會控制的各種主要工業部門被政府接管(占領巴塞羅那電話局,并由此引發五月戰鬥,就是其間發生的事情)。

    最後,具有重要意義的是,工會佳麗的工人民兵漸漸被解散,并被改編到新建的人民軍中去,成為半資産階級陣線一支“非政治化”的軍隊,這支軍隊有不同的工資級别、不同的軍階等。

    在特定的情況下,這實際上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步驟。

    不過這在加泰羅尼亞要比其他地方發生得晚,因為那裡的革命團體最為強大。

    顯然,工人想要确保他們的勝利,唯一的辦法是保持自己控制的武裝力量。

    通常,解散民兵是以提高軍事效率的名義來進行的,因為任何人都無法否認需要進行全面的軍事改組。

    其實,民兵組織完全可以在工會的直接控制之下進行改編,并提高他們的效率。

    實行這種變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不讓無政府主義者繼續擁有自己的軍隊。

    況且,民兵組織中的民主精神極易使之成為革命思想的溫床。

    共産黨人非常清楚這一點,猛烈抨擊和堅決反對馬統工黨和無政府主義者堅持的所有人同等待遇的原則。

    當時出現的全面“資産階級化”的運動,就是為了故意破壞革命初期的平均主義精神。

    這一切發生得如此迅速,以至于在幾個月内多次到過西班牙的人,都說他們所到的幾乎不像是同一個國家。

    它已從一個至少在外表上顯而易見的工人國家,變成了一個貧富差别鮮明的資産階級共和國。

    1937年秋,“社會主義者”羅格林公開宣稱“我們尊重私有财産”。

    戰争初期被認為是同情法西斯而逃到國外的議員門現在又重新回到了西班牙。

     ———————————————————— [1]這就是為什麼在阿拉貢前線幾乎沒有蘇聯武器的原因,那裡的部隊主要是無政府主義者。

    直到1937年4月,我所見到的唯一的蘇聯武器是一挺機關槍,有些飛機可能是蘇聯生産的,也可能不是。

     ———————————————————— 如果聯想到這個過程始于法西斯主義以某種形式對資産階級和工人施加影響從而使他們暫時聯合的話,整個過程就很容易理解了。

    這種聯合被稱作“人民陣線”,基本上是敵對派别之間的聯合,它似乎總是以一方吃掉另一方而告結束。

    在政府的各個派别之中,共産黨人不代表極左派,而是代表極右派,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