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緬甸人頭戴一碼寬的棕榈葉帽子,趕着水牛趟過齊膝深的水,開始耕犁稻田,女人和孩子則随後栽上青青的秧苗,用三叉小耙子将一棵棵秧苗輕拍進泥裡。
整個七八兩月,雨幾乎就沒有停歇過。
随後的某一天夜裡,你會聽到高空中傳來粗厲的鳥叫聲,卻看不到鳥兒。
原來是來自中亞的鹬向南方飛過來了。
這時的雨量開始減少,到十月份停止。
田地幹涸,稻谷成熟,緬甸孩子開始用貢因果的種子玩跳房,在涼風中放風筝。
短暫的冬季來臨了,此時的北緬好像被英國的魂魄附了體。
野花遍地盛開,跟英國的野花不盡相同,卻十分的相像——密林中的忍冬,氣味如同落地梨子的野薔薇,甚至還有樹叢暗處的紫羅蘭。
太陽在低空中盤旋,夜間和清早都冷得凍人。
從山谷中湧動而出的白色薄霧就像巨大的水壺沸騰出的蒸汽。
人們出來捕獵鴨和鹬。
鹬多得數也數不清,還有成群的大雁從淺灘上飛起,叫聲仿似拉貨的列車駛過鐵橋。
正在成熟的稻谷有齊胸高,黃澄澄的好像麥浪。
裹着頭巾的緬甸人趕去幹活兒,他們環抱雙臂、臉色蠟黃,凍得直縮脖子。
清晨,你穿過薄霧籠罩、紛繁雜亂的荒野,空曠地面上的草濕淋淋的,很像英國國内的草叢,樹木光秃秃的,上方的枝幹上蹲着等待陽光出現的猴子。
夜裡,當你穿過小路返回營地的時候,會碰見牧童趕着一群群水牛回家,水牛那巨大的犄角像月牙一般在薄霧中若隐若現。
床上鋪着三條毯子,還有野味餡餅,而非一成不變的雞肉。
飯後,營火熊熊燃燒,你坐在近旁的原木上,一邊喝着啤酒,一邊聊着打獵的事兒。
火焰像紅冬青一樣舞動,投射出一圈火光,傭人和苦力蹲坐在光影的邊際,不好意思打擾自己的白人主子,隻是像狗兒一樣慢慢地向火焰靠攏。
當你躺在床上的時候,可以聽見露珠從樹上滴落的聲音,好似柔和的大雨聲。
倘若你還很年輕,無需考慮未來或是過去,這的确是很惬意的生活。
弗洛裡二十四歲了,也該回家探親了,此時大戰爆發。
他設法逃避了服兵役,這在當時并不難辦,而且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在緬甸的文職官員們有一個安慰人心的理論,即“維持自己的工作”(絕妙的語言,英語!“維持”——跟“堅持”多麼不同啊)就是最真實的愛國,人們甚至對那些丢下工作去參軍的人有一種暗暗的敵意。
實際上,弗洛裡逃兵役是因為東方已經将他腐化了,他才不願意把自己的威士忌、傭人以及緬甸女孩兒換成枯燥的閱兵場和緊張殘酷的行軍呢。
大戰正在進行,就像天際之外的暴風雨。
而這個又熱又髒的國家卻遠離危險,自有一種孤寂而隔絕的感覺。
弗洛裡貪婪地沉浸于閱讀之中,并且學會在無聊的時候靠書來打發時日。
他逐漸成年,厭倦了那些孩子氣的喜好,學會獨立思考了,盡管頗有些不情願。
他是在醫院裡過的二十五歲生日,從頭至腳全是可怕的瘡,雖說叫泥瘡,其實很可能是由于威士忌和飲食不良而引起的。
他的皮膚上留下了小疤痕,整整兩年了還沒有消失。
突然間,他開始顯老,也确實覺得老了。
他的青春就此結束,八年的東方生活,熱病、孤獨,再加上斷斷續續的喝醉酒,都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記。
自此以後,每一年都愈加的孤獨和凄慘。
如今,他所有念頭的核心,也是毒害一切的想法,就是對自己生活于其中的帝國主義氣氛感到愈來愈深的仇恨。
随着思想的成熟,他逐漸看透了英國人以及大英帝國的真實面目——你總不能阻止自己的思想成熟吧,尤其對于那些受過半拉子教育的人而言,可說是一大悲劇,因為他們成熟得較慢,等到明白的時候,早已走上了人生的歧途。
印度帝國是個專制政府——雖說非常仁慈,這毫無疑問,但仍然是個專制政府,以偷竊為其最終目标。
至于在東方的英國人,也就是那些白人老爺,由于要跟他們交往,弗洛裡實在恨之入骨,以緻無法對之公正相待。
可不管怎麼說,這些倒黴的家夥也不比别人可惡到哪兒去。
他們過的日子可不敢讓人稱羨,在異國他鄉收入可憐地過上三十年,然後頂着個嚴重損壞的肝髒和成天坐藤椅坐出來的菠蘿後背回國,在某個二流俱樂部讨人厭煩、了此一生,這樣的買賣可真是劃不來。
另一方面,也不該将白人老爺理想化。
有一種觀點很盛行,是說這些處在“帝國前哨”的人至少有才能、肯苦幹,這
整個七八兩月,雨幾乎就沒有停歇過。
随後的某一天夜裡,你會聽到高空中傳來粗厲的鳥叫聲,卻看不到鳥兒。
原來是來自中亞的鹬向南方飛過來了。
這時的雨量開始減少,到十月份停止。
田地幹涸,稻谷成熟,緬甸孩子開始用貢因果的種子玩跳房,在涼風中放風筝。
短暫的冬季來臨了,此時的北緬好像被英國的魂魄附了體。
野花遍地盛開,跟英國的野花不盡相同,卻十分的相像——密林中的忍冬,氣味如同落地梨子的野薔薇,甚至還有樹叢暗處的紫羅蘭。
太陽在低空中盤旋,夜間和清早都冷得凍人。
從山谷中湧動而出的白色薄霧就像巨大的水壺沸騰出的蒸汽。
人們出來捕獵鴨和鹬。
鹬多得數也數不清,還有成群的大雁從淺灘上飛起,叫聲仿似拉貨的列車駛過鐵橋。
正在成熟的稻谷有齊胸高,黃澄澄的好像麥浪。
裹着頭巾的緬甸人趕去幹活兒,他們環抱雙臂、臉色蠟黃,凍得直縮脖子。
清晨,你穿過薄霧籠罩、紛繁雜亂的荒野,空曠地面上的草濕淋淋的,很像英國國内的草叢,樹木光秃秃的,上方的枝幹上蹲着等待陽光出現的猴子。
夜裡,當你穿過小路返回營地的時候,會碰見牧童趕着一群群水牛回家,水牛那巨大的犄角像月牙一般在薄霧中若隐若現。
床上鋪着三條毯子,還有野味餡餅,而非一成不變的雞肉。
飯後,營火熊熊燃燒,你坐在近旁的原木上,一邊喝着啤酒,一邊聊着打獵的事兒。
火焰像紅冬青一樣舞動,投射出一圈火光,傭人和苦力蹲坐在光影的邊際,不好意思打擾自己的白人主子,隻是像狗兒一樣慢慢地向火焰靠攏。
當你躺在床上的時候,可以聽見露珠從樹上滴落的聲音,好似柔和的大雨聲。
倘若你還很年輕,無需考慮未來或是過去,這的确是很惬意的生活。
弗洛裡二十四歲了,也該回家探親了,此時大戰爆發。
他設法逃避了服兵役,這在當時并不難辦,而且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在緬甸的文職官員們有一個安慰人心的理論,即“維持自己的工作”(絕妙的語言,英語!“維持”——跟“堅持”多麼不同啊)就是最真實的愛國,人們甚至對那些丢下工作去參軍的人有一種暗暗的敵意。
實際上,弗洛裡逃兵役是因為東方已經将他腐化了,他才不願意把自己的威士忌、傭人以及緬甸女孩兒換成枯燥的閱兵場和緊張殘酷的行軍呢。
大戰正在進行,就像天際之外的暴風雨。
而這個又熱又髒的國家卻遠離危險,自有一種孤寂而隔絕的感覺。
弗洛裡貪婪地沉浸于閱讀之中,并且學會在無聊的時候靠書來打發時日。
他逐漸成年,厭倦了那些孩子氣的喜好,學會獨立思考了,盡管頗有些不情願。
他是在醫院裡過的二十五歲生日,從頭至腳全是可怕的瘡,雖說叫泥瘡,其實很可能是由于威士忌和飲食不良而引起的。
他的皮膚上留下了小疤痕,整整兩年了還沒有消失。
突然間,他開始顯老,也确實覺得老了。
他的青春就此結束,八年的東方生活,熱病、孤獨,再加上斷斷續續的喝醉酒,都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記。
自此以後,每一年都愈加的孤獨和凄慘。
如今,他所有念頭的核心,也是毒害一切的想法,就是對自己生活于其中的帝國主義氣氛感到愈來愈深的仇恨。
随着思想的成熟,他逐漸看透了英國人以及大英帝國的真實面目——你總不能阻止自己的思想成熟吧,尤其對于那些受過半拉子教育的人而言,可說是一大悲劇,因為他們成熟得較慢,等到明白的時候,早已走上了人生的歧途。
印度帝國是個專制政府——雖說非常仁慈,這毫無疑問,但仍然是個專制政府,以偷竊為其最終目标。
至于在東方的英國人,也就是那些白人老爺,由于要跟他們交往,弗洛裡實在恨之入骨,以緻無法對之公正相待。
可不管怎麼說,這些倒黴的家夥也不比别人可惡到哪兒去。
他們過的日子可不敢讓人稱羨,在異國他鄉收入可憐地過上三十年,然後頂着個嚴重損壞的肝髒和成天坐藤椅坐出來的菠蘿後背回國,在某個二流俱樂部讨人厭煩、了此一生,這樣的買賣可真是劃不來。
另一方面,也不該将白人老爺理想化。
有一種觀點很盛行,是說這些處在“帝國前哨”的人至少有才能、肯苦幹,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