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了。

    到時候那些土著會求着咱們留下來的,咱們就說,‘不行,給過你們機會了,是你們自己不把握的。

    現在好了,我們走,你們自己治理自己吧。

    ’這樣的話,得給他們多大的教訓!” “都是那些法律法規的把咱們給毀了,”韋斯特菲爾德郁悶地說。

    正是因為過于守法才導緻印度帝國的覆亡,這是韋斯特菲爾德經常挂在嘴邊的話題。

    照他看來,能夠拯救帝國免于毀滅的,唯有來上一次大規模的叛亂,随後施行軍事管制。

    “淨是些公報文件的,如今政府裡的印度人才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

    咱們的氣數已盡了,能做的事情無非就是關掉商店,讓他們自作自受。

    ” “我可不同意,絕對不同意,”埃利斯說。

    “隻要我們想的話,完全可以在一個月内扭轉局面,僅僅需要一點點膽量而已。

    就說阿姆利則阿姆利則,印度西北部城市,英軍曾于1919年在此大肆屠殺印度民族主義分子。

    ——譯者注吧,瞧他們後來服服帖帖那樣兒。

    戴爾雷吉納德&#8226戴爾,率領英軍在阿姆利則屠殺印度人的将領,被人稱為”阿姆利則的屠戶“。

    ——譯者注明白該怎麼對付他們。

    可憐的老戴爾!他幹的可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兒。

    英國國内的那些膽小鬼應該對此負責的。

    ” 其他人一片歎息,跟羅馬天主教集會上一提到瑪麗一世的時候所發出的歎息一模一樣。

    即使是對屠殺和戒嚴十分憎惡的麥克格雷格先生,聽到戴爾也直搖頭。

     “唉,可憐人啊!純屬佩吉特議員們的犧牲品,或許他們會發現自己的錯誤,但為時已晚了。

    ” “我的老長官曾經講過這麼個故事,”韋斯特菲爾德說,“印度團裡有個上了年紀的陸軍士官長——有人問他假如英國人離開印度會怎麼樣。

    那個老夥計說——” 弗洛裡把椅子推到後面,起身站了起來,這種言辭絕對不能——對,也決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他必須趁自己一時性起開始砸家具或者往畫上扔瓶子之前,馬上離開這個房間。

    這些枯燥無味、嗜酒如命、不明事理的肥豬!他們是不是想要模仿《布萊克伍德》雜志上的那些劣等故事,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一字不差地重複同一套惡毒的胡話?難道他們裡面就沒人想點新的東西可說?唉,這是什麼地方、什麼人哪!我們的文明——這種建築在威士忌、《布萊克伍德》雜志、“波讓”繪畫上的邪惡文明,是多麼糟糕啊!上帝可憐可憐我們吧,畢竟我們都屬于這種文明啊。

     弗洛裡可沒這麼說出來,而是極力地避免形之于色。

    他站在椅子旁邊,略微向衆人傾了傾身子,臉上說笑不笑的,一幅拿不準别人喜不喜歡自己的樣子。

     “恐怕我得走了,”他說,“很不湊巧,我在早飯前還有事情要料理。

    ” “留下再喝點兒吧,老兄,”韋斯特菲爾德說道,“上午的時間還早呢。

    來杯杜松子酒,給你開開胃。

    ” “不了,謝謝,我真得走了。

    來吧,弗勞。

    再見,萊克斯蒂恩太太。

    再見,各位。

    ” “布克&#8226華盛頓布克&#8226華盛頓,美國黑人教育領袖。

    ——譯者注退場了,這個黑鬼的朋友,”等弗洛裡沒影兒後,埃利斯說道。

    不管是誰,埃利斯總是喜歡待别人離開房間後說人家點壞話。

    “估計又去找維拉斯瓦米了。

    要不就是為了不交酒錢溜走。

    ” “哦,這夥計還不賴。

    ”韋斯特菲爾德說,“就是時不時來點兒布爾什維克的言論。

    不過你可别以為他是當真的。

    ” “噢,的确是個很好的夥計。

    ”麥克格雷格先生說。

    在印度的每個歐洲人都很注意職務和膚色,也都是好夥計,除非有時候做了非常惱人的事兒。

    這可算是個榮譽稱呼。

     “就我看來,他也有點太布爾什維克了。

    我可受不了誰成天價跟土著混在一起。

    假如他本人就有黑人血統,我也不會感到驚訝的,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他臉上有塊黑斑的原因。

    花斑一塊。

    而且瞧他那黑色的頭發、檸檬色的皮膚,看起來就像個歐亞混血。

    ” 他們斷斷續續又講了些弗洛裡的謠言,但并不太多,因為麥克格雷格先生很不喜歡謠言。

    這些歐洲人在俱樂部裡繼續呆到喝完又一輪酒。

    麥克格雷格先生講起他在卑謬的逸聞趣事,這類故事可以換成任何背景。

    而後,談話又轉回到那個讓人永不生厭的老話題上——土著人的傲慢無禮,政府的消極倦怠,還有那個大英統治稱得上是大英統治、給那些家夥十五鞭子的美好時代。

    這個話題從來不會被擱下太久,部分上是因為埃利斯樂此不疲。

    而且,對于這些歐洲人的很多怨恨,你也會原諒的,跟東方人一起生活和工作,哪怕對聖人的脾氣也是一種考驗。

    而他們所有人,尤其是官員,都深知其中的折磨與淩辱。

    幾乎每天,當韋斯特菲爾德,或者麥克格雷格先生,甚至是麥克斯韋上街的時候,那些中學生,長着年輕的黃色臉龐——像金币般光滑的臉龐,滿是黃種人臉上常有的那種令人氣惱的鄙視——就會沖着走過來的他們冷笑,有時候在他們身後用土狼般的惡笑起哄。

    駐印英國人的生活也不全是一團糟,在不舒服的營地,在悶熱難當的辦公室,在充滿灰塵和瀝青味兒的陰暗平房裡,他們或許有權脾氣暴躁一點。

     到十點鐘了,天氣熱得實在無法忍受。

    每個人的臉上都堆着又扁又亮的汗珠,男士們的前臂上亦是如此。

    麥克格雷格先生那間絲綢外衣的後背上,汗迹越來越大。

    外面那耀眼的強光,不知怎地穿過挂着綠色竹簾的窗戶射了進來,照得人眼睛疼痛、頭腦昏沉。

    大家想到自己那難以下咽的早飯,還有後面那漫長而枯燥的時間,都覺得心煩意亂。

    麥克格雷格先生歎着氣起身,扶了扶從出汗的鼻子上滑下來的眼鏡。

     “唉,如此歡樂的相聚居然要結束了,”他說道,“我得回家吃早飯了。

    帝國的憂慮。

    你們誰跟我同路?我的司機在車那兒等着呢。

    ” “噢,謝謝您,”萊克斯蒂恩太太說,“請帶上我跟湯姆吧。

    這種熱天兒不用走路可真讓人松一口氣。

    ” 其他人也都站起身來。

    韋斯特菲爾德伸着懶腰,從鼻子裡打着呵欠。

    “我覺得最好馬上就動起來。

    假如在這兒多坐一會兒,我就會睡着的。

    想想一整天都要憋在那間辦公室裡!成筐的文件。

    上帝呀。

    ” “大家别忘了今晚上的網球啊,”埃利斯說,“麥克斯韋,你這個懶鬼,你可别再躲起來了。

    四點三十整,你給我拿着拍子過來。

    ” “您先走,女士,”麥克格雷格先生在門口殷勤地說。

     “快帶路吧,麥克德夫,”韋斯特菲爾德說道。

     他們出門來到耀眼而熾熱的日光下,地表散出的熱量就好像火爐的氣息一樣。

    絢爛奪目的花兒在驕陽的炙烤下,沒有一片花瓣在動。

    刺眼的日光将疲倦滲入你的骨髓。

    這實在有些可怕——在緬甸和印度,一直到暹羅、柬埔寨、中國,炫目而湛藍的天空上全都萬裡無雲,想到這兒實在讓人害怕。

    等待麥克格雷格先生的汽車,金屬闆燙得不能觸摸。

    一天當中的可怕時段開始了,也就是緬甸人所說的“腳步無聲”的時段。

    幾乎沒有什麼活物在動,隻有人除外,還有一隊隊受到高溫刺激的黑螞蟻,呈帶狀穿過小徑,再就是順着氣流展翅翺翔的無尾秃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