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路經白圖瓦
關燈
小
中
大
“是啊,”邦克斯接着說,“你好像不知道那納-薩伊布已經死了。
” “‘頭人’死了?”卡拉加尼喊了起來。
“确鑿無疑,”邦克斯答道,“是政府宣布了他在什麼情況下被殺掉的。
” “被打死了?”卡拉加尼搖着腦袋喃喃道。
“那納-薩伊布會在哪兒被打死呢?” “在索特布拉山區的唐第村。
” “什麼時候?……” “四個月前,五月二十五日。
”工程師回答。
卡拉加尼把兩臂叉在胸前,站在那兒一言不發,這一刻我覺得他的眼神很是特别。
我于是問他: “你有什麼根據可以不相信‘頭人’的死訊嗎?” “沒有,先生們,我相信你們所說的一切。
”卡拉加尼僅以此作答。
過了一會兒,隻剩下邦克斯和我兩個人時,工程師不無道理地總結說: “所有的印度人都這樣!印度兵的叛亂首領成了傳奇人物了。
隻要未曾親眼見到他被絞死,信徒們就不會相信‘頭人’已經身亡。
” “他就是其中一個,”我接下去說,“就像那些帝國時代近衛隊裡的老兵,即使在拿破侖死了二十年以後還堅持說他仍然活着哩!” 自十五天前“蒸汽屋”越過恒河上遊以後,肥沃的原野和寬闊的大路便呈現在“鋼鐵巨獸”面前。
這就是多阿布,處于恒河與朱姆那河會聚在阿拉哈巴德附近之前形成的三角洲上。
公元前二十世紀就已由婆羅門開墾的沖積平原,農民們采用的依舊十分原始的耕作方法,英國工程師設計的大規模疏浚工程,這一帶生長得格外繁茂的棉田,村莊旁轉動着的軋棉機吱嘎的響聲以及躁作工人的歌聲……這些便是多阿布,——原始宗教的發祥地,留給我的印象。
旅途十分順利。
可以說一路的景緻是随着我們的興趣而變化。
“住宅”為了取悅主人們的雙眼而不知疲倦地移動。
這不正像邦克斯宣稱的那樣,是運輸藝術進步的終極嗎?無論牛車、馬車、騾車還是火車車廂,與我們的“流動房間”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九月十九日,“蒸汽屋”到達紮納河的左岸。
這條大河在半島中部将拉加人①的聚居地,即“拉加斯坦”,從印度人聚居的“印度斯坦”中劃分出來。
①拉加人即印度的貴族。
紮納河剛進入第一次汛期。
水流更為湍急,但也隻會給渡河帶來一點小麻煩,卻不能阻止我們通行。
邦克斯已做過一些準備工作,但還要找一個較為合适的登陸處。
最後終于找到。
于是,半個小時後“蒸汽屋”登上了大河對面的堤岸。
對鋪設鐵軌的列車來講,過河要建耗資巨大的橋梁,瑟蘭伽耳要塞以及德裡附近便有一座圓管橋橫跨紮納河。
對我們的“鋼鐵巨獸”,對它牽引着的兩輛挂車來說,河流則與半島上最平坦的碎石鋪路一樣易行。
過了紮納河,拉加斯坦國的領土上便有了一些工程師原定路線上要避開的城市。
左邊是瓜黎約通城,位于薩文裡卡河濱,建在玄武巨岩上,有精美絕輪的穆恩吉清真寺、帕勒王宮、奇特的象門、著名的要塞以及佛教建築——寺院;這是座老城,建在兩公裡以外的新城布拉什卡正與它激烈競争。
就是在這兒,——印度的“直布羅陀海峽”①深處,詹西女王拉妮——那納-撒伊布的忠實伴侶英勇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我們知道,就是在這兒,在與英國皇家第八輕騎兵團的兩支騎兵連的遭遇中,她被莫羅上校親手殺死,當時上校率團裡的一個營參加了戰鬥。
我們也知道,從這一天起,那納-撒伊布便醞釀起他無法平息的仇恨。
①“直布羅陀海峽”位于西班牙,扼地中海出入口。
大西洋之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直到死也念念不忘複仇!對!最好不要讓愛德華-莫羅閣下再到瓜黎約通城門下重溫回憶了! 過了瓜黎約通以後,我們新路線的西面有安特利城及其廣闊的平原,平原上散布着許多山峰,好像是連成群島的一組小島。
還有杜提亞城,建城曆史還不到五百年,以其雅緻的房屋、中央要塞、尖頂變化萬端的廟宇、柏辛-迪奧宮殿的廢墟以及托普-卡那的軍火庫而聞名——所有這些構成了王國的首都杜提亞,在本代爾肯德轄區的北部一隅格外突出,現已處于英國控制之下。
與瓜黎約通城一樣,安特利與杜提亞也都在一八五七年的反叛運動中遭受了重創。
最後是詹西城,九月二十二日這天我們就在距它不到四十公裡處經過。
這個城市是本代爾肯德地區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城裡底層賤民中的反抗情緒總是十分高漲。
這個比較現代化的城市主要經營土産細紋布與藍色棉布的貿易。
城中沒有任何古迹先于它十六世紀的建城時間。
然而,參觀那座英兵的彈雨未能摧毀其外牆的大本營城堡,瞻仰風景十分秀麗的印度貴族大公墓卻是很有趣的。
這裡是起義的印度兵在中印度最主要的堡壘。
在這兒,勇猛頑強的拉妮揭竿而起,并使起義迅速擴展到整個本代爾肯德地區。
在這兒,修日-羅斯爵士發動了一次持續六天的,損失掉百分之十五的部下。
也是在這兒,盡管頑強,盡管有一萬二千名土錫兵做後盾、二萬名士兵支援,唐夏-托比、那納,薩伊布的哥哥巴勞-洛,最後是拉妮,還是被迫向英軍的先進武器屈服!還是在這兒,像馬克-雷爾給我們講述的那樣,莫羅上校把自己僅剩的一滴水讓給手下的中士,從而救了他一命。
是啊!較之任何一個與這些不幸回憶有瓜葛的城市,詹西最應該從這條上校的摯友們選定的路線上被删除。
第二天,即九月二十三日,一次相遇耽擱了我們幾小時,也證實了卡拉加尼此前所做出的一個判斷
” “‘頭人’死了?”卡拉加尼喊了起來。
“确鑿無疑,”邦克斯答道,“是政府宣布了他在什麼情況下被殺掉的。
” “被打死了?”卡拉加尼搖着腦袋喃喃道。
“那納-薩伊布會在哪兒被打死呢?” “在索特布拉山區的唐第村。
” “什麼時候?……” “四個月前,五月二十五日。
”工程師回答。
卡拉加尼把兩臂叉在胸前,站在那兒一言不發,這一刻我覺得他的眼神很是特别。
我于是問他: “你有什麼根據可以不相信‘頭人’的死訊嗎?” “沒有,先生們,我相信你們所說的一切。
”卡拉加尼僅以此作答。
過了一會兒,隻剩下邦克斯和我兩個人時,工程師不無道理地總結說: “所有的印度人都這樣!印度兵的叛亂首領成了傳奇人物了。
隻要未曾親眼見到他被絞死,信徒們就不會相信‘頭人’已經身亡。
” “他就是其中一個,”我接下去說,“就像那些帝國時代近衛隊裡的老兵,即使在拿破侖死了二十年以後還堅持說他仍然活着哩!” 自十五天前“蒸汽屋”越過恒河上遊以後,肥沃的原野和寬闊的大路便呈現在“鋼鐵巨獸”面前。
這就是多阿布,處于恒河與朱姆那河會聚在阿拉哈巴德附近之前形成的三角洲上。
公元前二十世紀就已由婆羅門開墾的沖積平原,農民們采用的依舊十分原始的耕作方法,英國工程師設計的大規模疏浚工程,這一帶生長得格外繁茂的棉田,村莊旁轉動着的軋棉機吱嘎的響聲以及躁作工人的歌聲……這些便是多阿布,——原始宗教的發祥地,留給我的印象。
旅途十分順利。
可以說一路的景緻是随着我們的興趣而變化。
“住宅”為了取悅主人們的雙眼而不知疲倦地移動。
這不正像邦克斯宣稱的那樣,是運輸藝術進步的終極嗎?無論牛車、馬車、騾車還是火車車廂,與我們的“流動房間”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九月十九日,“蒸汽屋”到達紮納河的左岸。
這條大河在半島中部将拉加人①的聚居地,即“拉加斯坦”,從印度人聚居的“印度斯坦”中劃分出來。
①拉加人即印度的貴族。
紮納河剛進入第一次汛期。
水流更為湍急,但也隻會給渡河帶來一點小麻煩,卻不能阻止我們通行。
邦克斯已做過一些準備工作,但還要找一個較為合适的登陸處。
最後終于找到。
于是,半個小時後“蒸汽屋”登上了大河對面的堤岸。
對鋪設鐵軌的列車來講,過河要建耗資巨大的橋梁,瑟蘭伽耳要塞以及德裡附近便有一座圓管橋橫跨紮納河。
對我們的“鋼鐵巨獸”,對它牽引着的兩輛挂車來說,河流則與半島上最平坦的碎石鋪路一樣易行。
過了紮納河,拉加斯坦國的領土上便有了一些工程師原定路線上要避開的城市。
左邊是瓜黎約通城,位于薩文裡卡河濱,建在玄武巨岩上,有精美絕輪的穆恩吉清真寺、帕勒王宮、奇特的象門、著名的要塞以及佛教建築——寺院;這是座老城,建在兩公裡以外的新城布拉什卡正與它激烈競争。
就是在這兒,——印度的“直布羅陀海峽”①深處,詹西女王拉妮——那納-撒伊布的忠實伴侶英勇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我們知道,就是在這兒,在與英國皇家第八輕騎兵團的兩支騎兵連的遭遇中,她被莫羅上校親手殺死,當時上校率團裡的一個營參加了戰鬥。
我們也知道,從這一天起,那納-撒伊布便醞釀起他無法平息的仇恨。
①“直布羅陀海峽”位于西班牙,扼地中海出入口。
大西洋之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直到死也念念不忘複仇!對!最好不要讓愛德華-莫羅閣下再到瓜黎約通城門下重溫回憶了! 過了瓜黎約通以後,我們新路線的西面有安特利城及其廣闊的平原,平原上散布着許多山峰,好像是連成群島的一組小島。
還有杜提亞城,建城曆史還不到五百年,以其雅緻的房屋、中央要塞、尖頂變化萬端的廟宇、柏辛-迪奧宮殿的廢墟以及托普-卡那的軍火庫而聞名——所有這些構成了王國的首都杜提亞,在本代爾肯德轄區的北部一隅格外突出,現已處于英國控制之下。
與瓜黎約通城一樣,安特利與杜提亞也都在一八五七年的反叛運動中遭受了重創。
最後是詹西城,九月二十二日這天我們就在距它不到四十公裡處經過。
這個城市是本代爾肯德地區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城裡底層賤民中的反抗情緒總是十分高漲。
這個比較現代化的城市主要經營土産細紋布與藍色棉布的貿易。
城中沒有任何古迹先于它十六世紀的建城時間。
然而,參觀那座英兵的彈雨未能摧毀其外牆的大本營城堡,瞻仰風景十分秀麗的印度貴族大公墓卻是很有趣的。
這裡是起義的印度兵在中印度最主要的堡壘。
在這兒,勇猛頑強的拉妮揭竿而起,并使起義迅速擴展到整個本代爾肯德地區。
在這兒,修日-羅斯爵士發動了一次持續六天的,損失掉百分之十五的部下。
也是在這兒,盡管頑強,盡管有一萬二千名土錫兵做後盾、二萬名士兵支援,唐夏-托比、那納,薩伊布的哥哥巴勞-洛,最後是拉妮,還是被迫向英軍的先進武器屈服!還是在這兒,像馬克-雷爾給我們講述的那樣,莫羅上校把自己僅剩的一滴水讓給手下的中士,從而救了他一命。
是啊!較之任何一個與這些不幸回憶有瓜葛的城市,詹西最應該從這條上校的摯友們選定的路線上被删除。
第二天,即九月二十三日,一次相遇耽擱了我們幾小時,也證實了卡拉加尼此前所做出的一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