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們的“避暑療養站”

關燈
為是山系的最高峰;之後的幾次重新測量使它不得不讓位于堪坦丹嘎峰,而後者的桂冠現在似乎又被埃維雷斯特峰奪去了,迄今為止,埃維雷斯特峰雄踞群巅之首。

    可是,按照中國人的說法,昆侖山——的确,歐洲幾何學家們的精确方法還沒有應用于測量此山的高度,——要比埃維雷斯特峰高出一點兒,果真如此的話,就不能期望在喜馬拉雅山區找到地球的制高點了。

    但事實上,這些測量都不能被視為準确無誤,除非有一天能嚴密地直接測定出山峰的氣壓高度。

    可是如果不把氣壓計帶上這些幾乎難以達到的山巅,又如何測得氣壓高度呢?目前人類還無法辦到這一點。

    ” “會做到的,”奧德上尉接口道,“就像赴南極和北極的探險遲早也會成真一樣。

    ” “顯然如此!” “還有到海底最深處的獵奇!” “毋庸置疑!” “到地心的旅行!” “太棒了,奧德!” “沒有辦不到的事!”我又補上一句。

     “甚至到太陽系的各個行星上去參觀一趟也不無可能!”奧德上尉口若懸河。

     “不,上尉,”我反駁說。

    “人類隻是地球上平凡的居民,必無法跨越其邊界!但盡管被束縛于地表,他卻能識破地貌的一切秘密。

    ” “他能做到也應該做到!”邦克斯附和說。

    “凡事隻要有可能,就應該去做,最後肯定會成功。

    最後,當人類對他居住的星球已經無所不知的時候……” “他就和已無秘密可言的自轉橢球體一起消失了!”奧德上尉插嘴道。

     “不是!”邦克斯辯白說。

    “他便成為地球的主人,并且會更好地開發利用它。

    不過,奧德,既然眼下我們正置身喜馬拉雅地區,我要告訴你試着去找一件稀奇的東西,肯定會讓你感興趣。

    ” “是什麼,邦克斯?” “于克傳教士曾在他的遊記中談及一種奇特的樹木,在西藏人們把它稱為‘萬畫樹’,根據印度傳說,佛教的改革者通-卡巴被變成大樹,而在他幾千年前同樣的遭遇也曾落到菲雷蒙、博西斯、達弗内身上,他們變成了神話植物志中同名的奇怪植物。

    通-卡巴的頭發化作聖樹的綠葉,就在這些葉面上,于克傳教士肯定他确實看見了,——親眼看見了,——一些西藏文字,由葉脈的紋路組成,清晰可辨。

    ” “葉子印滿文字的樹!”我失聲喊道。

     “寫得還都是寓意最為質樸的箴言。

    ”工程師接着說。

     “值得驗證一下。

    ”我笑道。

     “那就考證吧,朋友們,”邦克斯回答說。

    “如果西藏南部分布有這種樹,那喜馬拉雅山南坡的上部地帶也應該有。

    你們外出狩獵的時候,也順便找找這種……怎麼說呢?……這種‘格言樹’吧……” “我可不幹!”奧德上尉打斷他說。

    “我來這裡是為了打獵,并不是要在爬山的行當中取勝。

    ” “喂,奧德老弟!”邦克斯又說。

    “像你這麼一位勇敢的登山家肯定會爬一次山吧?” “絕不!”上尉大喊。

     “為什麼?” “我已經戒掉了登山的習慣。

    ” “什麼時候?……” “就是那天:在經曆了無數次生命危險之後,我終于攀上不丹王國境内的維爾日爾山頂。

    此前聽人傳言還從未有誰踏上過這座山峰!我于是抱着幾分自豪!最後,克服萬般困難,終于爬到山頂時,我看到了什麼?——一塊岩石上刻着這樣的字:‘杜朗,牙醫,巴黎科馬爾丹大街14号!’從此,我再也不爬山了!” 率直的上尉!給我們描述這番沮喪的同時,奧德又扮了一個鬼臉,必須承認,這怪相實在滑稽,想不開懷大笑簡直不可能。

     我已幾次談到半島上的“避暑療養站”。

    這些站址都在山裡,夏季時常有印度的高官、大批發商、高利貸者們光顧,因為平原上伏天的酷熱使他們難以忍受。

     第一流的療養地要數西姆拉,它地處北緯31度與東經75度偏西的交彙處。

    此處的激流、溪澗以及位于海平面上2000米高處、雅緻地掩映在松林之中的山區小木屋,一并構成了瑞士風景如畫的一隅。

     西姆拉之後是道爾吉蘭,此站白色的構架,背靠堪坦丹嘎山、地處加爾各答北部約500公裡處,海拔2300米,靠近東經86度與北緯27度的交點——世界上最美的國家中一處令人陶醉的所在。

     其他療養站也都建在喜馬拉雅山上。

     而今,在這些清爽衛生、印度炎熱的氣候已使之不可或缺的療養避暑勝地之外,還應該加上我們的“蒸汽屋”。

    但它隻屬于我們。

    “蒸汽屋”能提供半島上最豪華府邸中的全套舒适設備。

    而且,除了滿足現代生活的種種苛求,它還讓我們于一處宜人的地方找到了一份甯靜,而這份甯靜在英裔印度人雲集的西姆拉和道爾吉蘭是無法尋覓到的。

     我們選擇的紮營地點很合理。

    通往山下的大路在此分叉,向西向東各自聯接上幾個零星散布的小鎮。

    最近的村莊距“蒸汽屋”五英裡遠,住着一群好客的山裡人,他們伺養山羊與綿羊,耕種肥沃的大、小麥田。

     由于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