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堂蒂小村

關燈
現在,我們必須暫時抛開莫羅上校及他的同伴,工程師邦克斯、奧德上尉和法國人莫克雷,在以下的幾頁裡也将不再繼續談我們的這次旅行,從加爾各答到印度與中國邊境的第一期旅行線路在我們到達西藏高原的底部時已經宣告結束了。

     記得當蒸汽屋路過安拉阿巴德時,曾經有這樣一件事。

    莫羅上校從當地五月二十五日那天的報紙上得知了那納-薩伊布的死訊。

    但這條已流傳甚廣而且也最具權威性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呢?愛德華-莫羅先生在知道了這麼多的詳細情況之後,難道仍然不肯相信嗎?他難道不應該放棄向一八五七年的暴動分子讨公道的固執想法嗎? 真相終會大白于天下。

     下面正是在五月七日到八日這天夜裡,那納-薩伊布和自己的哥哥巴勞-洛帶着對他們最為忠實的一支武裝隊伍以及印度人卡拉加尼離開阿德洪塔的山洞之後發生的事情。

     當那納橫穿過流向印度半島西海岸,在蘇拉特附近注入大海的塔皮河後,六十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他們來到索特普拉山脈的狹谷地帶。

    這個距離阿德洪塔有一百英裡遠的地方十分荒涼偏僻,卻是他此刻的安身之處。

     那納-薩伊布沒有選錯地方。

     索特普拉山脈地勢平緩,南臨内比達盆地,該盆地的北部邊界正是溫迪亞山脈。

    這兩座山脈幾乎成平行之勢,它們縱橫交錯的分支為這個多事的地區提供了許多極其隐蔽的藏身之處。

    坐落在北緯23°上的溫迪亞山脈幾乎橫貫印度東西,形成印度半島大三角形的一邊。

    但索特普拉山脈卻沒有這樣的恢宏氣概,它在還不到東經75°的地方就彙入了卡利貢格山脈。

     此時,那納正潛伏在古恩德人的居住區。

    他們沿襲于一個古老的野蠻部落,并沒有完全歸順英國的統治,所以那納準備發動他們參加起義。

     兩百平方英裡的土地上生活着三百多萬被盧斯萊先生稱作當地人的居民,這就是古德瓦納地區。

    在這裡,暴動之火一點即燃。

    而英國的統治在印度半島這一大片土地上隻徒有虛名。

    從孟買通往安拉阿巴德的鐵路按西南到東北的方向穿過這個地區,甚至還在此地分出一條支線直達那格浦爾的中心城市,但這裡的部落仍然保持着原始而野蠻的本色,抵制任何文明的侵襲以及歐洲人的統治。

    總之,要想制服這些頑固不化的山民,實在是難而又難——那納-薩伊布對這些情況都一清二楚。

     所以他才決定首先到這裡來避避風頭,逃過英印警方的追捕,同時等待良機準備再次發動起義。

     如果大頭人的計劃沒有落空,所有的古恩德人都唯他馬首是瞻的話,暴動立刻就會聲勢浩大起來。

     事實上,在古德瓦納的北面就是布德爾肯德,它包括夾在溫迪亞山脈和亞穆納大河之間的那一大片山區。

    那裡覆蓋着,确切地說是聳立着印度半島上最美麗的原始森林,生活着狡猾而殘忍的布恩代拉人,幾乎所有的罪犯,不管是政治犯還是别的什麼犯都願意到他們居住的地方來,而且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藏身之處;在那片二萬八千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着兩百五十萬居民,他們仍處于原始社會狀态:而且至今還殘存着一些在蒂波-薩伊布統治時期曾抗擊過侵略者的遊擊隊員;那裡也是著名的勒人專家薩格人的老窩,恐怖之處正在于這些迷信而兇殘的兇手殺再多的人也從不見流一滴血;那裡的潘達裡人曾制造過令人發指的大屠殺,但卻沒受任何懲罰,逍遙法外;那裡的達誇特人和薩格人一樣兇殘可怕,隻用毒藥殺人;最後,那納-薩伊布一一擺脫掉英國軍隊在占領詹西王國之後對他的乘勝追擊以及英印警方的大肆搜捕,也來到這個地方,在印度與中國的邊境上找到一個根本無人能覺察的地方隐居起來。

     在古德瓦納的東面是孔迪斯坦,那裡的庫恩茲人是地神塔多-佩諾爾和戰神莫恩克-索羅的教徒,他們和生長在波利尼西亞群島上的最原始的部落一樣野蠻而殘忍。

    這些經常用活人來祭祀神靈的血腥教徒讓英國人叫苦不疊。

    從一八四○年到一八五四年,總參謀長的約翰-坎貝爾和馬克費松、馬克維卡斯、弗利三位上尉進行了漫長而艱苦的奮戰——但這些狂熱的信徒一經被人打着宗教的幌子煽動起來,便會無所不為而且無所不敢為。

     在古德瓦納的西面,居住着一百五十萬到二百萬的比爾人,他們曾經在馬爾瓦和拉普蒂納地區強盛一時,而今分裂成一個個的小部落散居在溫迪亞山區的各個角落。

    比爾人雖然嗜酒如命,幾乎總是喝得醉醺醺的,但他們正直、勇敢、強壯而且機敏靈活,對戰争和搶劫的信号始終保持着高度的警覺。

     這樣看來,那納-薩伊布确實選中了一個好地方。

    這次,在處于半島中心位置的這個地方,他希望能策動一次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