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印度兵暴動
關燈
小
中
大
暴動部隊卻有不下十二萬人,而且勒克瑙有七八十萬居民。
雙方的戰鬥從三月六号開始。
在以後的幾場連續作戰中,英軍方面的威廉-皮爾上尉和霍德森少校紛紛戰死,到十六日這天,英軍已經占領了古姆提河流域的大片土地。
盡管如此,貝戈姆和她的兒子仍死守在勒克瑙城西北端的穆薩-巴格宮,而暴動的穆斯林頭子木爾維也潛伏在城中心拒不投降。
十九日,烏特朗再度進攻,二十一日,英軍大捷,從而完全摧毀了這個印度兵暴動的重要據點。
①印度對王妃和公主的稱呼。
四月,暴動進入末期。
英國部隊開始遠征聚集着大量印度逃兵的羅伊爾坎德。
王國的首都巴雷利自然成為皇家軍隊的指揮官們首選的進攻目标。
起初,英軍接連失利。
在于傑斯布爾大敗。
阿德利安-霍普旅長也死在戰場。
但到了月末,坎貝爾的大軍及時趕來,一舉奪下斯哈-亞罕布爾,五月五日,他向巴雷利大舉進攻,強攻之下占領了城市,但暴亂分子卻乘機成了漏網之魚。
與此同時,烏格-奧茲将軍也在印度中部作戰。
在一人五八年一月初,他率軍穿過波帕爾王國,并在二月三日那天平息了當地的印度兵暴動,而後向索恩高爾進軍,十天後占領了居拉科塔的堡壘,經溫迪亞山谷來到曼丹布爾山口,又通過貝特瓦抵達詹西城下,詹西女王親自率一萬一千名暴動兵守護着這座城市,三月二十二日這天,酷熱難當,将軍包圍了詹西,而後又從圍城的隊伍中怞出兩千士兵去阻擊由唐提阿-托皮率領的從瓜廖爾趕來的兩萬大軍,将軍的部隊大獲全勝,擊敗了這位聲名顯赫的暴動軍頭目。
四月二日進攻開始,英軍攻破了城牆并奪取了城堡,但女王已經棄城而逃,接着又進攻女王和唐提阿-托皮決以死戰的卡爾皮堡,經過一番苦戰之後,于五月二十二日攻下,把女王及其同夥逼到了瓜廖爾,六月十六日,将軍的兩個旅與納皮爾旅長的部隊會合,摧毀了莫拉爾的全部暴動兵,十八日又整裝待發,以勝利者的姿态回到孟買。
女王正是死在瓜廖爾的戰場上。
這位可怕的女王,對大頭人忠心耿耿,是他在整場暴動中最為忠貞不渝的同伴。
愛德華-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她。
在坎普爾,那納-薩伊布屠殺了莫羅夫人,在瓜廖爾,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女王。
兩個男人分别就是暴動和鎮壓的化身,如着能相遇,兩個敵人之間的深仇大恨必将釀成可怕的惡果! 到這時,我們可以認為除了烏德王國内的幾個地方外,整場暴動基本上已經被平息了。
坎貝爾于十一月二日重新殺回戰場,奪取了暴動分子最後的幾個據點,又強迫一些暴動軍的大頭目俯首稱臣。
但其中一個叫伯尼-馬德奧的人卻逃走了。
十二月份,聽說此人躲在尼泊爾邊境的某個地方。
還得知他和那納-薩伊布、巴勞-洛以及烏德王國的貝戈姆呆在一起。
到年末的時候,又有傳聞說他們逃到尼泊爾和烏德王國邊境的拉普提。
在坎貝爾的緊緊追逼下,他們越過了邊境線。
直到一八五九年一月初,一個旅的英軍才在尼泊爾境内追上了他們。
其中就有莫羅上校指揮的軍團。
伯尼-馬德奧被殺死,烏德貝戈姆和她的兒子被俘并被允許留在尼泊爾的首都。
至于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人們一直都認為他倆已經死了。
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不管怎樣,轟轟烈烈的暴動大勢已去。
唐提阿-托皮被他的中尉曼-辛格出賣給英軍,成了死刑犯,并于四月十五日在西普利被處死。
德-瓦爾貝森先生曾評論,“他在壯烈的印度兵暴動中委實是一個出色的人物,有勇有謀,并具備充分的政治天才。
”這位暴動分子最後英勇地死在斷頭台下。
但如若這場印度兵暴動覆蓋了整個半島,尤其如若它是全民性的,那麼這場暴動可能會使英國人就此失去印度。
而暴動的結束事實上也宣告了東印度公司的崩潰。
早在一八五七年末,帕爾蒙斯頓執政官先生就向宮廷陳辭帝國面臨衰落。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一日,一個被印成二十種文字的聲明宣告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貝阿特裡克斯目前正在掌握印度的統治權,幾年後,她将被加冕為印度女皇。
這都是斯坦雷執政官的得意之作。
最高統治者的職位被換稱為總督。
此外還有一個國務秘書、十五名中央政府成員和從各部中獨立出來的印度議會成員,馬德拉斯和孟買兩轄區的地方長官由女王任命,印度各部的成員及部長由國務秘書任命,這就是新政府的主要構成。
至于軍事力量,現在的皇家軍隊比印度兵暴動前增加了一萬七千名士兵,共擁有五十二個步兵團,九個射手兵團還有一個陣容宏大的炮兵部隊,另外每個騎兵團擁有五百把騎兵馬刀,每個步兵團擁有七百把刺刀。
本地部隊由一百三十六個步兵團和四十個騎兵團組成,但炮兵無一例外都是歐洲人。
這就是半島目前的行政和軍事狀況,也是守護着四十萬平方米土地的全部人員力量。
格朗迪蒂耶先生曾說:“英國人很幸運地在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國度上遇到了一個溫和、靈巧、文明而且對任何束縛都逆來順受的民族。
但他們應該當心,溫和是有限度的,束縛也不是無限的,總有一天這個民族會擡起頭顱将它打碎。
”
雙方的戰鬥從三月六号開始。
在以後的幾場連續作戰中,英軍方面的威廉-皮爾上尉和霍德森少校紛紛戰死,到十六日這天,英軍已經占領了古姆提河流域的大片土地。
盡管如此,貝戈姆和她的兒子仍死守在勒克瑙城西北端的穆薩-巴格宮,而暴動的穆斯林頭子木爾維也潛伏在城中心拒不投降。
十九日,烏特朗再度進攻,二十一日,英軍大捷,從而完全摧毀了這個印度兵暴動的重要據點。
①印度對王妃和公主的稱呼。
四月,暴動進入末期。
英國部隊開始遠征聚集着大量印度逃兵的羅伊爾坎德。
王國的首都巴雷利自然成為皇家軍隊的指揮官們首選的進攻目标。
起初,英軍接連失利。
在于傑斯布爾大敗。
阿德利安-霍普旅長也死在戰場。
但到了月末,坎貝爾的大軍及時趕來,一舉奪下斯哈-亞罕布爾,五月五日,他向巴雷利大舉進攻,強攻之下占領了城市,但暴亂分子卻乘機成了漏網之魚。
與此同時,烏格-奧茲将軍也在印度中部作戰。
在一人五八年一月初,他率軍穿過波帕爾王國,并在二月三日那天平息了當地的印度兵暴動,而後向索恩高爾進軍,十天後占領了居拉科塔的堡壘,經溫迪亞山谷來到曼丹布爾山口,又通過貝特瓦抵達詹西城下,詹西女王親自率一萬一千名暴動兵守護着這座城市,三月二十二日這天,酷熱難當,将軍包圍了詹西,而後又從圍城的隊伍中怞出兩千士兵去阻擊由唐提阿-托皮率領的從瓜廖爾趕來的兩萬大軍,将軍的部隊大獲全勝,擊敗了這位聲名顯赫的暴動軍頭目。
四月二日進攻開始,英軍攻破了城牆并奪取了城堡,但女王已經棄城而逃,接着又進攻女王和唐提阿-托皮決以死戰的卡爾皮堡,經過一番苦戰之後,于五月二十二日攻下,把女王及其同夥逼到了瓜廖爾,六月十六日,将軍的兩個旅與納皮爾旅長的部隊會合,摧毀了莫拉爾的全部暴動兵,十八日又整裝待發,以勝利者的姿态回到孟買。
女王正是死在瓜廖爾的戰場上。
這位可怕的女王,對大頭人忠心耿耿,是他在整場暴動中最為忠貞不渝的同伴。
愛德華-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她。
在坎普爾,那納-薩伊布屠殺了莫羅夫人,在瓜廖爾,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女王。
兩個男人分别就是暴動和鎮壓的化身,如着能相遇,兩個敵人之間的深仇大恨必将釀成可怕的惡果! 到這時,我們可以認為除了烏德王國内的幾個地方外,整場暴動基本上已經被平息了。
坎貝爾于十一月二日重新殺回戰場,奪取了暴動分子最後的幾個據點,又強迫一些暴動軍的大頭目俯首稱臣。
但其中一個叫伯尼-馬德奧的人卻逃走了。
十二月份,聽說此人躲在尼泊爾邊境的某個地方。
還得知他和那納-薩伊布、巴勞-洛以及烏德王國的貝戈姆呆在一起。
到年末的時候,又有傳聞說他們逃到尼泊爾和烏德王國邊境的拉普提。
在坎貝爾的緊緊追逼下,他們越過了邊境線。
直到一八五九年一月初,一個旅的英軍才在尼泊爾境内追上了他們。
其中就有莫羅上校指揮的軍團。
伯尼-馬德奧被殺死,烏德貝戈姆和她的兒子被俘并被允許留在尼泊爾的首都。
至于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人們一直都認為他倆已經死了。
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不管怎樣,轟轟烈烈的暴動大勢已去。
唐提阿-托皮被他的中尉曼-辛格出賣給英軍,成了死刑犯,并于四月十五日在西普利被處死。
德-瓦爾貝森先生曾評論,“他在壯烈的印度兵暴動中委實是一個出色的人物,有勇有謀,并具備充分的政治天才。
”這位暴動分子最後英勇地死在斷頭台下。
但如若這場印度兵暴動覆蓋了整個半島,尤其如若它是全民性的,那麼這場暴動可能會使英國人就此失去印度。
而暴動的結束事實上也宣告了東印度公司的崩潰。
早在一八五七年末,帕爾蒙斯頓執政官先生就向宮廷陳辭帝國面臨衰落。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一日,一個被印成二十種文字的聲明宣告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貝阿特裡克斯目前正在掌握印度的統治權,幾年後,她将被加冕為印度女皇。
這都是斯坦雷執政官的得意之作。
最高統治者的職位被換稱為總督。
此外還有一個國務秘書、十五名中央政府成員和從各部中獨立出來的印度議會成員,馬德拉斯和孟買兩轄區的地方長官由女王任命,印度各部的成員及部長由國務秘書任命,這就是新政府的主要構成。
至于軍事力量,現在的皇家軍隊比印度兵暴動前增加了一萬七千名士兵,共擁有五十二個步兵團,九個射手兵團還有一個陣容宏大的炮兵部隊,另外每個騎兵團擁有五百把騎兵馬刀,每個步兵團擁有七百把刺刀。
本地部隊由一百三十六個步兵團和四十個騎兵團組成,但炮兵無一例外都是歐洲人。
這就是半島目前的行政和軍事狀況,也是守護着四十萬平方米土地的全部人員力量。
格朗迪蒂耶先生曾說:“英國人很幸運地在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國度上遇到了一個溫和、靈巧、文明而且對任何束縛都逆來順受的民族。
但他們應該當心,溫和是有限度的,束縛也不是無限的,總有一天這個民族會擡起頭顱将它打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