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埃羅拉的石窟深處
關燈
小
中
大
印度土邦主的王子當杜-龐特是普納王公巴基-洛的養子,也就是那納-薩伊布——可能是此時唯一幸存的原印度兵暴動首領——離開了尼泊爾那個人迹罕至的營地。
勇敢、膽大,善于随機應變地擺脫追捕并且讓人摸不着行蹤,而且極為足智多謀,總能化險為夷的那納,懷着對英國人一貫的仇恨,這股恨因英國人對一八五七年暴動的瘋狂報複而與日俱增,他冒險來到了德克坎地區。
是啊!那納對印度占有者的恨是刻骨銘心的。
當巴基-洛于一八五一年出世時,他是王公的繼承人。
但東印度公司拒絕繼續付給他八十萬盧比①的年金。
這就是仇恨的起源,隻不過以後的事使仇恨越來越深,變得無法再彌合。
①相當于兩百萬法朗。
但那纨-薩伊布又想如何呢?八年來,印度兵暴動被徹底平息下去。
英國政府正在逐步取代東印度公司,以比商人協會更為強有力的政權形式把整個半島納入自己的麾下。
暴動已完全成為曆史,甚至在本地部隊,也因遭到徹底地重新整編而再也尋不到它的痕迹。
難道這位那納想在印度半島的下層人中發動一場民族運動嗎?他的計劃很快就會暴露。
不管怎樣,他不會再不知道自己在奧蘭加巴德已被告發,印度總督已經将此事通知了加爾各答的地方長官而且自己正在被懸賞捉拿。
毫無疑問,他本該立刻逃走,必須再躲到一個非常隐蔽的地方才能逃脫英印警方的四處搜捕。
在三月六日至七日這天晚上,時間對那納來說非常緊迫。
鑒于對這個地區的充分了解,他決定到離奧蘭加巴德有二十五英裡遠的埃羅拉,去見自己的一位同謀。
夜色深沉。
僞裝的僧丐在确信自己沒被跟蹤之後,朝建在城邊的伊斯蘭教徒沙-蘇菲的陵墓走去,據說,這位聖徒的聖骨可以用來治病。
此刻的陵墓格外寂靜,阿訇和朝聖者都還在沉睡之中,那納不用擔心會有多事的人盤問他。
借着濃濃的夜色,他仍看見了聳立在北面平原上那高達兩百四十尺的牢不可破的達烏呂達巴德堡,一個巨大的花崗岩建築物。
望着它,那納想起自己的一位先輩,即德克坎以前的國王,曾想以這個城堡為中心修築一座大城市來作為首都。
那确實是個攻不可破的位置,很可能會成為印度這個地區的暴動中心。
但那納轉過頭,眼光裡隻充滿着對這座已被敵人所占有的城堡的恨。
穿過平原之後,地勢變得高低不平。
臨近山地的地勢總是有些起伏。
正值壯年的那納即使在爬陡坡的時候,腳步也未見放慢。
他打算這一夜要趕二十五英裡路,也就是從奧蘭加巴德到埃羅拉的距離。
隻有在那裡,他才能平安無事地歇下腳來。
因而不管在路上遇到多少供長途旅行隊休息的庭院還是破舊的平房,他都不肯停下來睡一兩個小時,雖然他早已走進了深山密林之中。
日出時,僧丐已繞過拉烏紮村,極其簡陋的蒙古國大皇帝奧朗-澤布的陵墓就坐落在那裡。
最後,他終于來到那片著名的埃羅拉洞袕區,埃羅拉是附近一個小村莊的名字。
三十多處石窟挖築在一座新月形的山丘上。
四處廟宇,二十四個佛院還有一些相對次要的洞袕便是這裡的主要建築。
玄武岩曾被大量地運用于印度的建築。
但在人類的第一個世紀,印度建築師們開采這些石頭卻并非是為了在半島上四處修建宏偉的殿堂。
不是!人們開采這些石頭隻是為了在山上鑿出空地來修寺廟。
最為不同凡響的一座廟算是卡伊拉斯廟。
此廟高一百二十尺,方圓六百尺,氣勢雄偉。
建造者們把它修在一個庭院裡,從而把它與整座山相隔離。
這座庭院長三百六十尺,寬一百八十六尺,用玄武岩砌成。
而後,建築師又如同雕刻家把玩一塊象牙一樣對它精雕細琢。
廟外,人們挖鑿了岩柱,修築了精緻的小方尖塔和穹頂,還利用邊緣的岩石雕塑了幾頭比真象還大的象,它們仿佛支撐着整座寺廟;廟裡是寬敞的殿堂,周圍布滿了小祭台,整個屋頂由幾根柱子支撐着。
總之,這座廟宇是由一塊巨石變來的,而絕非是人類修築的結果,但卻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堪與印度任何最奇妙的建築相媲美而且絕不
勇敢、膽大,善于随機應變地擺脫追捕并且讓人摸不着行蹤,而且極為足智多謀,總能化險為夷的那納,懷着對英國人一貫的仇恨,這股恨因英國人對一八五七年暴動的瘋狂報複而與日俱增,他冒險來到了德克坎地區。
是啊!那納對印度占有者的恨是刻骨銘心的。
當巴基-洛于一八五一年出世時,他是王公的繼承人。
但東印度公司拒絕繼續付給他八十萬盧比①的年金。
這就是仇恨的起源,隻不過以後的事使仇恨越來越深,變得無法再彌合。
①相當于兩百萬法朗。
但那纨-薩伊布又想如何呢?八年來,印度兵暴動被徹底平息下去。
英國政府正在逐步取代東印度公司,以比商人協會更為強有力的政權形式把整個半島納入自己的麾下。
暴動已完全成為曆史,甚至在本地部隊,也因遭到徹底地重新整編而再也尋不到它的痕迹。
難道這位那納想在印度半島的下層人中發動一場民族運動嗎?他的計劃很快就會暴露。
不管怎樣,他不會再不知道自己在奧蘭加巴德已被告發,印度總督已經将此事通知了加爾各答的地方長官而且自己正在被懸賞捉拿。
毫無疑問,他本該立刻逃走,必須再躲到一個非常隐蔽的地方才能逃脫英印警方的四處搜捕。
在三月六日至七日這天晚上,時間對那納來說非常緊迫。
鑒于對這個地區的充分了解,他決定到離奧蘭加巴德有二十五英裡遠的埃羅拉,去見自己的一位同謀。
夜色深沉。
僞裝的僧丐在确信自己沒被跟蹤之後,朝建在城邊的伊斯蘭教徒沙-蘇菲的陵墓走去,據說,這位聖徒的聖骨可以用來治病。
此刻的陵墓格外寂靜,阿訇和朝聖者都還在沉睡之中,那納不用擔心會有多事的人盤問他。
借着濃濃的夜色,他仍看見了聳立在北面平原上那高達兩百四十尺的牢不可破的達烏呂達巴德堡,一個巨大的花崗岩建築物。
望着它,那納想起自己的一位先輩,即德克坎以前的國王,曾想以這個城堡為中心修築一座大城市來作為首都。
那确實是個攻不可破的位置,很可能會成為印度這個地區的暴動中心。
但那納轉過頭,眼光裡隻充滿着對這座已被敵人所占有的城堡的恨。
穿過平原之後,地勢變得高低不平。
臨近山地的地勢總是有些起伏。
正值壯年的那納即使在爬陡坡的時候,腳步也未見放慢。
他打算這一夜要趕二十五英裡路,也就是從奧蘭加巴德到埃羅拉的距離。
隻有在那裡,他才能平安無事地歇下腳來。
因而不管在路上遇到多少供長途旅行隊休息的庭院還是破舊的平房,他都不肯停下來睡一兩個小時,雖然他早已走進了深山密林之中。
日出時,僧丐已繞過拉烏紮村,極其簡陋的蒙古國大皇帝奧朗-澤布的陵墓就坐落在那裡。
最後,他終于來到那片著名的埃羅拉洞袕區,埃羅拉是附近一個小村莊的名字。
三十多處石窟挖築在一座新月形的山丘上。
四處廟宇,二十四個佛院還有一些相對次要的洞袕便是這裡的主要建築。
玄武岩曾被大量地運用于印度的建築。
但在人類的第一個世紀,印度建築師們開采這些石頭卻并非是為了在半島上四處修建宏偉的殿堂。
不是!人們開采這些石頭隻是為了在山上鑿出空地來修寺廟。
最為不同凡響的一座廟算是卡伊拉斯廟。
此廟高一百二十尺,方圓六百尺,氣勢雄偉。
建造者們把它修在一個庭院裡,從而把它與整座山相隔離。
這座庭院長三百六十尺,寬一百八十六尺,用玄武岩砌成。
而後,建築師又如同雕刻家把玩一塊象牙一樣對它精雕細琢。
廟外,人們挖鑿了岩柱,修築了精緻的小方尖塔和穹頂,還利用邊緣的岩石雕塑了幾頭比真象還大的象,它們仿佛支撐着整座寺廟;廟裡是寬敞的殿堂,周圍布滿了小祭台,整個屋頂由幾根柱子支撐着。
總之,這座廟宇是由一塊巨石變來的,而絕非是人類修築的結果,但卻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堪與印度任何最奇妙的建築相媲美而且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