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農民
關燈
小
中
大
刷的聲響。
我們返回山洞,隐修士用柏樹上的青苔給阿達拉鋪了個地鋪。
姑娘的眼神和舉動都顯得十分沉郁,她看着歐勃裡神父,似乎有什麼隐衷要向他透露,又好像被什麼阻礙了,或因有我在場,或因有幾分羞愧,再不然就是講了也無濟于事。
半夜時分,我聽見她起來,去找隐修士。
可是,隐修士将床鋪讓給了阿達拉,自己到山頂去欣賞夜空的美色并祈禱上帝了。
次日他對我說,這是他的老習慣了,即使到冬天,他也喜歡觀賞落了葉的樹林寒枝搖曳,天空的雲彩飄飛;喜歡聆聽山風呼嘯,澗溪轟鳴。
因此,我妹妹隻好重又躺下,進入夢鄉。
唉!我倒是滿懷希望,覺得阿達拉委靡不振,隻是一時勞頓的表現。
洞外長滿金合歡和月桂,栖息着紅雀和嘲鸫。
次日清晨,我就被鳥雀的歌聲叫醒。
我出去摘了一朵晨淚打濕的玉蘭,插到仍在酣睡的阿達拉頭上。
我按照家鄉的宗教,真希望一個死嬰的亡魂鑽進露珠落在這朵花上,并且着附美夢進入我未婚妻的腹中。
然後,我去找洞主,隻見他将袍襟塞進兩個口袋裡,手上拿着念珠,坐在一棵橫卧的古松枝上等我。
他提議趁阿達拉還在歇息,要我随他一道去傳教會;我接受他的建議,我們立即上路了。
下山時,我發現一些橡樹上仿佛由神靈繪了奇特的文字。
隐修士告訴我,那是他本人刻寫的,寫的是一位名叫荷馬的古詩人的詩句,另外一些則是更古的詩人所羅門的警句。
這種世世代代的智慧、這些被青苔齧噬的詩句、這位刻寫詩文的老隐修士,以及這些為他充當書籍的古橡樹,這之間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和諧。
老人的姓名、年齡、他傳教的日期,卻标示在這些樹下的一根蘆葦上。
最後這個紀念碑如此纖弱,我不免詫異。
老人回答我說: “它要比我活得久長,總比我做的那點善事更有價值。
” 我們又來到一個山口,我看見一個奇妙的建築:一座天然的石橋,類似你也許聽說過的弗吉尼亞橋。
我的孩子,人們,尤其是你故鄉那裡的人,經常模仿大自然,但仿制品總要小得多。
大自然則不同,也好像模仿人類的工程,其實是向人類提供楷模。
大自然就是這樣,在兩個山峰之間架橋,在雲彩裡淩空鋪路,密布江河示範運河,雕刻峰石示範圓柱,開鑿海洋示範池塘。
我們從單孔拱橋下面穿過,又見到另一個奇迹,那是傳教會印第安人公墓,或者稱作“亡魂小樹林”。
歐勃裡神父準許這些新教徒按土法埋葬,并保留他們墳墓的蠻姓,他僅僅立起一個十字架,将這墓地聖化了①。
墓地像公地一樣,按各家各戶劃分成小塊。
每一小塊墳地自成一片小樹林,種植的樹木随主人的愛好而不同。
一條曲曲彎彎的小溪,從樹林之間悄悄流過,叫作“甯溪”。
這片亡魂的樂土東面截止的地方,正是我剛才從下面穿過的拱橋,南面和北面靠着兩個山丘,惟有西面暢通,長了一大片杉木林。
綠色花紋的暗紅色樹幹筆直到頂,沒有枝權,極像高高的圓柱,成為這座詞堂的廊柱。
一種宗教的聲響在這裡回蕩,宛若管風琴在教堂的拱頂下嗡鳴;然而一深入這殿堂,就隻聽見鳥雀的頌歌:它們舉行永恒的祭祀悼念死者—— ①歐勃裡神父的做法類似到中國傳教的耶稣教土:他們準許中國人按照舊俗将父母葬在自己的陵園——作者原注。
我們走出這片樹林,就在鮮花盛開的草原上發現坐落在湖畔的傳教會村。
一條玉蘭和綠橡的林蔭路直通村子;有一條通往佛羅裡達和肯塔基分水嶺的古道,兩側也長着玉蘭和綠橡。
印第安人一見到他們的牧師來到平原,便丢下手中的活兒,紛紛跑去迎他,有的吻他的袍襟,還有的攙扶他走路,母親則舉起自己的嬰兒,好讓孩子望見灑淚的耶稣基督的使徒。
他邊走邊打聽村子的情況,一會兒給這個人出個主意,一會兒輕聲責備那個人,他談到要收獲的莊稼,要教育的孩子,要安慰的痛苦;他講的話句句體現上帝的意志。
我們就是這樣由村民簇擁着,走到立在路上的一個高大的十字架前。
上帝的這個仆人通常就是在那裡,舉行他的宗教的神秘儀式。
他轉身對衆人說: “我親愛的教徒們,一個兄弟和一個妹妹來到你們這裡;而且,更為幸運的是,我看到上帝昨天保住了你們的收成:這是感謝上帝的兩條重大原因。
讓我們獻祭吧,每個
我們返回山洞,隐修士用柏樹上的青苔給阿達拉鋪了個地鋪。
姑娘的眼神和舉動都顯得十分沉郁,她看着歐勃裡神父,似乎有什麼隐衷要向他透露,又好像被什麼阻礙了,或因有我在場,或因有幾分羞愧,再不然就是講了也無濟于事。
半夜時分,我聽見她起來,去找隐修士。
可是,隐修士将床鋪讓給了阿達拉,自己到山頂去欣賞夜空的美色并祈禱上帝了。
次日他對我說,這是他的老習慣了,即使到冬天,他也喜歡觀賞落了葉的樹林寒枝搖曳,天空的雲彩飄飛;喜歡聆聽山風呼嘯,澗溪轟鳴。
因此,我妹妹隻好重又躺下,進入夢鄉。
唉!我倒是滿懷希望,覺得阿達拉委靡不振,隻是一時勞頓的表現。
洞外長滿金合歡和月桂,栖息着紅雀和嘲鸫。
次日清晨,我就被鳥雀的歌聲叫醒。
我出去摘了一朵晨淚打濕的玉蘭,插到仍在酣睡的阿達拉頭上。
我按照家鄉的宗教,真希望一個死嬰的亡魂鑽進露珠落在這朵花上,并且着附美夢進入我未婚妻的腹中。
然後,我去找洞主,隻見他将袍襟塞進兩個口袋裡,手上拿着念珠,坐在一棵橫卧的古松枝上等我。
他提議趁阿達拉還在歇息,要我随他一道去傳教會;我接受他的建議,我們立即上路了。
下山時,我發現一些橡樹上仿佛由神靈繪了奇特的文字。
隐修士告訴我,那是他本人刻寫的,寫的是一位名叫荷馬的古詩人的詩句,另外一些則是更古的詩人所羅門的警句。
這種世世代代的智慧、這些被青苔齧噬的詩句、這位刻寫詩文的老隐修士,以及這些為他充當書籍的古橡樹,這之間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和諧。
老人的姓名、年齡、他傳教的日期,卻标示在這些樹下的一根蘆葦上。
最後這個紀念碑如此纖弱,我不免詫異。
老人回答我說: “它要比我活得久長,總比我做的那點善事更有價值。
” 我們又來到一個山口,我看見一個奇妙的建築:一座天然的石橋,類似你也許聽說過的弗吉尼亞橋。
我的孩子,人們,尤其是你故鄉那裡的人,經常模仿大自然,但仿制品總要小得多。
大自然則不同,也好像模仿人類的工程,其實是向人類提供楷模。
大自然就是這樣,在兩個山峰之間架橋,在雲彩裡淩空鋪路,密布江河示範運河,雕刻峰石示範圓柱,開鑿海洋示範池塘。
我們從單孔拱橋下面穿過,又見到另一個奇迹,那是傳教會印第安人公墓,或者稱作“亡魂小樹林”。
歐勃裡神父準許這些新教徒按土法埋葬,并保留他們墳墓的蠻姓,他僅僅立起一個十字架,将這墓地聖化了①。
墓地像公地一樣,按各家各戶劃分成小塊。
每一小塊墳地自成一片小樹林,種植的樹木随主人的愛好而不同。
一條曲曲彎彎的小溪,從樹林之間悄悄流過,叫作“甯溪”。
這片亡魂的樂土東面截止的地方,正是我剛才從下面穿過的拱橋,南面和北面靠着兩個山丘,惟有西面暢通,長了一大片杉木林。
綠色花紋的暗紅色樹幹筆直到頂,沒有枝權,極像高高的圓柱,成為這座詞堂的廊柱。
一種宗教的聲響在這裡回蕩,宛若管風琴在教堂的拱頂下嗡鳴;然而一深入這殿堂,就隻聽見鳥雀的頌歌:它們舉行永恒的祭祀悼念死者—— ①歐勃裡神父的做法類似到中國傳教的耶稣教土:他們準許中國人按照舊俗将父母葬在自己的陵園——作者原注。
我們走出這片樹林,就在鮮花盛開的草原上發現坐落在湖畔的傳教會村。
一條玉蘭和綠橡的林蔭路直通村子;有一條通往佛羅裡達和肯塔基分水嶺的古道,兩側也長着玉蘭和綠橡。
印第安人一見到他們的牧師來到平原,便丢下手中的活兒,紛紛跑去迎他,有的吻他的袍襟,還有的攙扶他走路,母親則舉起自己的嬰兒,好讓孩子望見灑淚的耶稣基督的使徒。
他邊走邊打聽村子的情況,一會兒給這個人出個主意,一會兒輕聲責備那個人,他談到要收獲的莊稼,要教育的孩子,要安慰的痛苦;他講的話句句體現上帝的意志。
我們就是這樣由村民簇擁着,走到立在路上的一個高大的十字架前。
上帝的這個仆人通常就是在那裡,舉行他的宗教的神秘儀式。
他轉身對衆人說: “我親愛的教徒們,一個兄弟和一個妹妹來到你們這裡;而且,更為幸運的是,我看到上帝昨天保住了你們的收成:這是感謝上帝的兩條重大原因。
讓我們獻祭吧,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