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關燈
德爾站起來,“感謝這一切,喬利奧。

    四點三刻見。

    ” “可是,先生,你的檸檬果汁?” “都是你的,是我贈給你的!今天的甜點心我早已吃過了。

    ” 他在錦花旅館五層的套房裡度過了焦慮不安的5個鐘頭。

     他試圖不去想前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把衣箱放在床上,打開,取出自己的通信記錄。

    在靠近房間唯一的窗子邊的一張玻璃面的桌子上,他試圖把自己的思緒集中在這些信件上。

     他寫了一封作為兒子的例行公事般的信給在奧克城的父母,其中提及了他的妹妹克萊爾和舅父赫爾曼。

    又寫了一封短信給自己在舊金山的女兒朱迪,信中的關于遊覽的篇幅遠遠多于關于父親對女兒慈愛的篇幅。

    他又着手寫一封給“萬象暴光社”的麥克洛克林的信,信中解釋說由于某種無法控制的情況——蘭德爾集團公司不能接受他那項業務了,但信沒寫完他就将它撕掉,扔進了廢紙簍。

     由于他再次疏忽了與他的律師寫信,所以他考慮給紐約的薩德-克勞福德打個電話。

    盡管一點也不餓,但還是叫來服務員訂了一份清淡的午餐。

    但是端上來的卻是蘑菇炖雞加番茄醬、胡椒。

    這些東西由于自己不斷增長的焦慮連一半也沒吃完。

     他本想讓安傑拉知道自己仍在羅馬,最後還是決定不打電話,因為如果那樣,他就會不得不再撒謊,不然會使她内心充滿憂慮的。

    他也考慮過給在阿姆斯特丹的喬治-L-惠勒打個電話解釋自己缺席的原因,因為《國際新約》發行宣布日6天後就要來到,但他打定主意推遲這個電話——惠勒難免要發火——直到他碰到羅伯特-萊布朗。

     盡管他努力不去想萊布朗,但發現無濟于事。

    他在旅館房間裡踱着步直到他弄清楚腳下的波斯地毯每個花樣的每個細節、大理石面寫字台上的每條裂縫以及自己面容上每一條皺紋——因為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梳妝台上橢圓形鏡子裡看見自己映出的臉部。

     兩個多星期以前,他到阿姆斯特丹的“第二次複活”的總部去幹一件至關重要的事,為的是領教信仰的意義。

    然而,他已化了自己一半的時間,是要把自己可能相信的事物徹底摧毀。

     就這樣,這一切都是從博加德斯的那個所謂的緻命的錯誤引起的。

    或許正如安傑拉和其他與自己接近的人所指出的那樣,這種錯誤的生長完全是自己的多疑導緻的。

     所以,最終一切都落在了羅伯特-萊布朗這個人身上。

    不管怎樣,他一定得在萊布朗身上找到最後的答案。

     上面是蘭德爾在樓上自己房間裡的思索。

    他現在仍在想着這些東西。

    當他又一次煩惱而又焦灼地坐在多尼咖啡廳的一張桌子邊時,他甚至不再知道自己是否想讓萊布朗出現。

    他隻是确信自己希望這些令人難以忍受的遭遇盡快結束。

     蘭德爾在過去的一刻鐘裡至少看了10次手表盤上那些慢慢、慢慢移動的指針。

    5點過6分了。

    他又呷了一口杜松子酒,當他舉杯時,他從眼角瞟見班頭喬利奧向他溜過來。

     喬利奧壓低聲音說,“蘭德爾先生,他來了。

    ” “在哪兒?” “我身後,這一排,我身後第三張桌子邊。

    你會認出他的。

    ” 喬利奧走到一邊,蘭德爾轉過頭來看。

     他就在那裡,正像弗魯米所描述的那樣,但要更甚一點。

    他看來更矮,比蘭德爾想象的背更駝。

    頭發梳得幹淨利索,肯定染過。

    枯槁的面容,滿臉溝溝坎坎,戴着一副鐵架、淺色鏡片的眼鏡。

    他穿着一件舊華達呢大衣,絨毛已磨光,大衣松散地披在他的雙肩,兩隻空空的袖子自由地懸着,就像時髦的意大利人和胸懷抱負的年輕演員一般。

    他看起來雖然老邁,但并不虛弱。

    他面前桌面上的畢叽桌布上僅放了杯飲料,他正聚精會神地看報紙。

     接着,蘭德爾離開了自己的桌子。

     到達目的地以後,他搬過一張空椅子,故意放在萊布朗對面坐了下來。

     “羅伯特-萊布朗先生,”他說,“我希望你能讓我有幸敬您一杯并做一個自我介紹。

    ” 萊布朗滿是皺紋的臉從報紙上面露了出來,他深陷的灰眼睛充滿了警惕。

    他濕潤的嘴唇由于假牙裝得不合适,涎水外流而濕濕的。

    “你是誰?”他咕噜着說。

     “我叫史蒂夫-蘭德爾。

    我是搞宣傳的,是從紐約來的一個作家。

    我一直在這裡等着與您見面。

    ” “你想要什麼?蘭德爾——你這麼叫我,你是從哪裡聽到的這個名字?” 這個法國人的神情非常冷淡而傲慢,蘭德爾知道自己得趁熱打鐵。

    “我了解你是奧古斯圖-蒙蒂教授的一位朋友,你們是一項考古發現中的搭檔。

    ” “蒙蒂?你知道關于蒙蒂的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