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關燈
小
中
大
車輛太多。
普盧默覺得這種做法極有詩意。
巴爾紮克曾把無數的流氓無賴吸引到他的筆下,而現在他又吸引了這位可能是曆史上最大的僞造者。
普盧默買了一張公墓的導遊圖,沒費多少力就找到巴爾紮克墓了,在那裡他見到了僞造者。
” 弗魯米停下來,喝幹了杯中的白蘭地,看了看他和蘭德爾的空酒杯。
“蘭德爾先生,再來一杯?” “除了你的故事以外,什麼都不要了。
後來怎麼樣?” “和以往一樣,普盧默在會面以後做了大量筆記,這些筆記我都讀過了。
這位自稱為僞造者的人叫羅伯特-萊布朗。
普盧默發現他是一位老人——82歲高齡——但并無一點老态龍鐘的樣子,而是很機警,頭腦清晰。
頭發染成棕色,長着灰色眼睛,一隻眼有白内障,戴一副金屬架眼鏡。
尖鼻子,長下巴,一口假牙,臉上皺紋縱橫。
中等個,腰有些彎,走起路來有些跛。
因為他被截過肢,左腿裝着假腿,他很不高興談論裝假腿的事,他那背景讓人聽起來還真煞有介事呢。
” “他是哪裡人?” “巴黎。
在蒙帕爾納斯出生并在那裡長大。
他沒對普盧默講太多關于他的身世。
他說年輕時,他曾做過雕刻學徒,拿不到工資但又想為自己、為他母親和兄弟姐妹賺點錢,所以他嘗試以僞造賺錢,他發現他有僞造的天賦。
他開始時僞造護照,慢慢地僞造小面額貨币,逐漸地僞造起曆史信件、稀有文稿,這是由于受到小寫體書寫的中世紀《聖經》碎片的啟發。
後來他因僞造一份政府文件而真相敗露,新帳舊帳一起算,所以将他送到了法國的圭亞那的監獄裡去改造。
但監獄裡從沒對他認真改造過,隻是體罰。
有一段時間,他幾乎絕望,曾想自殺過。
後來有一位法國天主教的傳教士在監獄傳教時發現他是個人才,并且想把他引到宗教的路上來。
但這位傳教士得答應幫助他出獄,條件是他必須幫這位傳教士一個忙,後來他發現自已被傳教士騙了。
普盧默無法獲知這個過程的細節,但不管細節如何,萊布朗後來更加憤世嫉俗,反社會,尤其仇視宗教。
” 蘭德爾被搞糊塗了。
“我還沒有聽懂你說的話。
”他說。
“原諒我沒有講清楚關鍵的一點。
實際上,我知道的也很少。
萊布朗所透露的全部内容是他所信賴的那位傳教士從法國政府那裡給他帶來一些建議。
如果萊布朗願意自願做某種危險性的冒險或實驗,并能幸存下來,他就會被赦免,被釋放。
萊布朗不願意,但在傳教士的慫恿下還是做了。
他經曆了冒險,活了下來,卻失去了一條腿。
為獲得自由即使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也值得。
但自由并未降臨到他的頭上,那位傳教士代表法國政府向萊布朗所許諾的自由并沒有給他。
萊布朗又被扔回熱帶魔窟。
自從他被騙的那天起,萊布朗發誓要複仇。
是反政府嗎?不是,而是反傳教的人,向整個宗教複仇——因為他是在宗教的手中被騙的——他發誓要報仇雪恨。
就這樣,在他那憤怒的頭腦和心裡,他醞釀着他的計劃,他要給每個教派的教士以及整個宗教施以緻命的打擊。
” “僞造一本新的福音書?”蘭德爾喃喃自語。
“僞造,并給異教徒在耶稣受審這個問題上提供資料,因為他憎惡基督。
他要把餘生全部用在準備這場騙局,獲公衆的相信,最後大曝光,從而來證明宗教信仰的虛假以及愚蠢的信徒是多麼容易上當受騙。
1918年他被投入圭亞那島的監獄,1953年法國廢除了這個臭名昭著的監禁地。
在這段時間内,羅伯特-萊布朗幾乎都在為複仇做準備。
他研究了《聖經》和一些與《聖經》有關的知識,還研究了一世紀的基督教的曆史。
最後,38年後,他的監獄生涯随着法國政府取消圭亞那監禁地而結束。
萊布朗回到了法國,成了一個自由人,但是這個昔日的罪犯充滿了對宗教的仇恨。
” “然後他就着手進行他的僞造?” “沒有馬上進行,”弗魯米說,“其一,他需要錢,因而他又重操舊業搞僞造。
他成立了一個地下工廠。
他還繼續進行他對基督教《聖經》、對耶稣、對基督教早期曆史以及對阿拉米語的研究。
很顯然,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非常出色的學者。
最後他攢夠了購買他所需要的古代資料的錢。
帶着這些資料、他的知識和仇恨,他離開法國定居在羅馬,秘密地制造紙草紙文稿和羊皮紙文稿,他希望這些能成為曆史上最為成功的僞品,12年前,他非常滿意地完成了僞造。
” 蘭德爾完全着迷了,這故事大吸引人了。
他不再有任何懷疑,“蒙蒂呢?”蘭德爾問道,“蒙蒂教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與這件事發生聯系的?這位萊布朗認識羅馬的蒙蒂嗎?” “不,最初,萊布朗本人并不認識蒙蒂教授。
但是,當然了,在對《聖經》考古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萊布朗知道了蒙蒂這個名字。
然後有一天,在他完成僞造之後,在哪裡及如何埋掉并挖掘僞造的問題上費盡心思之時,他讀到了蒙蒂給一家考古雜志寫的一篇激進的論文。
” 蘭德爾點了點頭。
“是的,蒙蒂教授寫過一篇有争議的論文,他在其中闡述了遺失的文件在意大利而不是在巴勒斯坦或埃及找到的可能性。
”——
普盧默覺得這種做法極有詩意。
巴爾紮克曾把無數的流氓無賴吸引到他的筆下,而現在他又吸引了這位可能是曆史上最大的僞造者。
普盧默買了一張公墓的導遊圖,沒費多少力就找到巴爾紮克墓了,在那裡他見到了僞造者。
” 弗魯米停下來,喝幹了杯中的白蘭地,看了看他和蘭德爾的空酒杯。
“蘭德爾先生,再來一杯?” “除了你的故事以外,什麼都不要了。
後來怎麼樣?” “和以往一樣,普盧默在會面以後做了大量筆記,這些筆記我都讀過了。
這位自稱為僞造者的人叫羅伯特-萊布朗。
普盧默發現他是一位老人——82歲高齡——但并無一點老态龍鐘的樣子,而是很機警,頭腦清晰。
頭發染成棕色,長着灰色眼睛,一隻眼有白内障,戴一副金屬架眼鏡。
尖鼻子,長下巴,一口假牙,臉上皺紋縱橫。
中等個,腰有些彎,走起路來有些跛。
因為他被截過肢,左腿裝着假腿,他很不高興談論裝假腿的事,他那背景讓人聽起來還真煞有介事呢。
” “他是哪裡人?” “巴黎。
在蒙帕爾納斯出生并在那裡長大。
他沒對普盧默講太多關于他的身世。
他說年輕時,他曾做過雕刻學徒,拿不到工資但又想為自己、為他母親和兄弟姐妹賺點錢,所以他嘗試以僞造賺錢,他發現他有僞造的天賦。
他開始時僞造護照,慢慢地僞造小面額貨币,逐漸地僞造起曆史信件、稀有文稿,這是由于受到小寫體書寫的中世紀《聖經》碎片的啟發。
後來他因僞造一份政府文件而真相敗露,新帳舊帳一起算,所以将他送到了法國的圭亞那的監獄裡去改造。
但監獄裡從沒對他認真改造過,隻是體罰。
有一段時間,他幾乎絕望,曾想自殺過。
後來有一位法國天主教的傳教士在監獄傳教時發現他是個人才,并且想把他引到宗教的路上來。
但這位傳教士得答應幫助他出獄,條件是他必須幫這位傳教士一個忙,後來他發現自已被傳教士騙了。
普盧默無法獲知這個過程的細節,但不管細節如何,萊布朗後來更加憤世嫉俗,反社會,尤其仇視宗教。
” 蘭德爾被搞糊塗了。
“我還沒有聽懂你說的話。
”他說。
“原諒我沒有講清楚關鍵的一點。
實際上,我知道的也很少。
萊布朗所透露的全部内容是他所信賴的那位傳教士從法國政府那裡給他帶來一些建議。
如果萊布朗願意自願做某種危險性的冒險或實驗,并能幸存下來,他就會被赦免,被釋放。
萊布朗不願意,但在傳教士的慫恿下還是做了。
他經曆了冒險,活了下來,卻失去了一條腿。
為獲得自由即使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也值得。
但自由并未降臨到他的頭上,那位傳教士代表法國政府向萊布朗所許諾的自由并沒有給他。
萊布朗又被扔回熱帶魔窟。
自從他被騙的那天起,萊布朗發誓要複仇。
是反政府嗎?不是,而是反傳教的人,向整個宗教複仇——因為他是在宗教的手中被騙的——他發誓要報仇雪恨。
就這樣,在他那憤怒的頭腦和心裡,他醞釀着他的計劃,他要給每個教派的教士以及整個宗教施以緻命的打擊。
” “僞造一本新的福音書?”蘭德爾喃喃自語。
“僞造,并給異教徒在耶稣受審這個問題上提供資料,因為他憎惡基督。
他要把餘生全部用在準備這場騙局,獲公衆的相信,最後大曝光,從而來證明宗教信仰的虛假以及愚蠢的信徒是多麼容易上當受騙。
1918年他被投入圭亞那島的監獄,1953年法國廢除了這個臭名昭著的監禁地。
在這段時間内,羅伯特-萊布朗幾乎都在為複仇做準備。
他研究了《聖經》和一些與《聖經》有關的知識,還研究了一世紀的基督教的曆史。
最後,38年後,他的監獄生涯随着法國政府取消圭亞那監禁地而結束。
萊布朗回到了法國,成了一個自由人,但是這個昔日的罪犯充滿了對宗教的仇恨。
” “然後他就着手進行他的僞造?” “沒有馬上進行,”弗魯米說,“其一,他需要錢,因而他又重操舊業搞僞造。
他成立了一個地下工廠。
他還繼續進行他對基督教《聖經》、對耶稣、對基督教早期曆史以及對阿拉米語的研究。
很顯然,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非常出色的學者。
最後他攢夠了購買他所需要的古代資料的錢。
帶着這些資料、他的知識和仇恨,他離開法國定居在羅馬,秘密地制造紙草紙文稿和羊皮紙文稿,他希望這些能成為曆史上最為成功的僞品,12年前,他非常滿意地完成了僞造。
” 蘭德爾完全着迷了,這故事大吸引人了。
他不再有任何懷疑,“蒙蒂呢?”蘭德爾問道,“蒙蒂教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與這件事發生聯系的?這位萊布朗認識羅馬的蒙蒂嗎?” “不,最初,萊布朗本人并不認識蒙蒂教授。
但是,當然了,在對《聖經》考古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萊布朗知道了蒙蒂這個名字。
然後有一天,在他完成僞造之後,在哪裡及如何埋掉并挖掘僞造的問題上費盡心思之時,他讀到了蒙蒂給一家考古雜志寫的一篇激進的論文。
” 蘭德爾點了點頭。
“是的,蒙蒂教授寫過一篇有争議的論文,他在其中闡述了遺失的文件在意大利而不是在巴勒斯坦或埃及找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