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節
關燈
小
中
大
要的,這項宗教計劃将給一顆不安的心帶去多少慰藉,因為這顆心仍在為自己因卡斯莫斯企業的金錢誘惑,而同意出賣“雷克爾協會”的事内疚不已。
他動心了,可隻是一會兒。
他無心去為一派胡言亂語做宣傳。
盡管他被種種困難困擾着,但他也絕不會為像《聖經》這樣無關痛癢的書,即便是新的《聖經》去廣為宣傳。
“對不起,萬達,”他對着話筒說道,“不過,我實在找不出一個明晨見惠勒的有說服力的理由。
你最好打電話向他解釋。
” “我可以給您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老闆,”萬達打斷了他的話。
“一個真正有說服力的理由。
就是我給您的第二個電話留言。
剛剛接完惠勒的電話,我又接到了另一個電話。
是卡斯莫斯企業的奧格登-托爾裡打來的。
” “噢?” “托爾裡先生想告訴您喬治-L-惠勒是他的一個密友,而且他,托爾裡,以他個人的名義把我們公司推薦給惠勒。
托爾裡讓我把這個立即轉達給您。
他感到此次任務,即宣傳布道團出版社的新聖經,正是他希望您承接下來的那種有為之舉,就像是幫了他一個大忙。
聽起來托爾裡先生很認真,老闆,好像這件事對他也很重要似的。
”萬達稍作停頓。
“這是明天上午您去見惠勒的充分理由吧?” “這僅是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蘭德爾慢條斯理地說,“好吧,我想這已别無選擇。
你給喬治-L-惠勒打個電話,告訴他明天上午11點在他的辦公室會面。
” 挂斷電話後,這時蘭德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恨自己。
在這兩天之内,這已是第二次聽任托爾裡的擺布了。
也許這樣做值得,忍受這點小屈辱,付出這點敲詐勒索的費用,挽回他将來的自由。
他離開電話間,努力去想下一步該怎麼做。
巴巴拉和朱迪要離開了,他要告訴他的律師做好應付離婚的一些準備,不能讓那個叫伯克的家夥奪走他的女兒,他要盡力制止這一切。
今天剩餘的時間,他要去陪他的母親、克萊爾和赫爾曼舅舅。
之後,他們将去醫院看望他的父親,再次讓奧本海默醫生檢查一下,如果他感到結果滿意,那麼他就今晚上乘坐從芝加哥起飛的夜班飛機,飛回去。
惠勒說什麼來?噢,“第二次複活”。
他思索着布道團出版社将要告訴他的那個所謂的秘密計劃,他想起了惠勒的提示。
是的,“快去告訴他的門徒,說他從死裡複活了。
” 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沒關系。
卡斯莫斯企業的頭兒都說這很重要,那它就很重要了。
再說,他的好奇心第一次被勾了起來。
他對一切都感興趣,對任何事情,包括那個“第二次複活”。
史蒂夫-蘭德爾坐在布道團出版社第三層會議廳中央的大栎木桌旁,發現自己無法集中思想來談眼前的這樁生意。
他通過桌對面那扇臨街的大窗戶,傾聽着下面遠處紐約城公園大道上嘈雜的車輛聲,眼睛停在一面牆上挂着的一隻美國老掉牙的鐘上。
現在已是上午11點45分了,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談了——更準确地說,他已經聽了——半個多小時了。
在這段時間裡,他沒有聽到一件讓他興奮的事。
蘭德爾一面假裝認真地聽着,一面卻悄悄地觀察着這間會議廳。
這間會議廳的布置并不像是一個辦公樓的中心,倒像一個家庭的客廳。
牆上的裝飾很有品位,地毯是深褐色的,很高雅。
沿着一邊牆擺了一溜半牆高的書架,上面整齊地擺放着昂貴的《聖經》精裝本和一些宗教書卷,就蘭德爾所知,其中大部分都是該出版社出版的。
在廳的一角,放了一隻玻璃櫃,内中陳列着各種各樣的十字架,大獎章以及一些宗教物品。
在它的不遠處,有一張桌子,上面放着咖啡壺,咖啡壺正坐在加熱盤上。
蘭德爾是一個人來的。
喬治-L-惠勒,作為主人和布道團出版社的社長,卻帶來了5個雇員。
坐在蘭德爾對面的是惠勒的一個年紀較大的女秘書,她的在場使得整個氣氛就跟在教堂裡或救世軍來了一樣,讓人覺得自己有罪似的。
秘書在忙着記錄,很少擡起頭。
在秘書的旁邊坐着另外一個女人,很年輕,很有趣。
蘭德爾記得她的名字。
她是内奧米-鄧恩小姐,是惠勒的行政助理。
她的棕色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很柔順地抛在腦後,淺黃色的眼睛,細小的鼻子,輪廓分明的小嘴。
她的眼神銳利而帶有傲氣,仿佛因為你不是從事牧師或者布道者這樣神聖而有用的職業而瞧不起你似的,讓你覺得自己隻是個平常自然的百姓而頗感自卑。
她戴着一副大大的寬邊眼鏡,虔誠地聆聽着惠勒的每一個字眼,就好像他在傳達聖旨,她還從未擡頭看過蘭德爾。
圍繞着桌子坐的另外三個布道團出版社的雇員都是年輕的小夥子:一個是編輯,一個是書本設計師,還有一個是商業書的銷售經理。
他們長相都差不多,難以區分,一樣理着保守的發型,胡子都刮得幹幹淨淨,臉上表情都很嚴肅木然。
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在适當的時候露出禮貌的笑容。
在惠勒高談闊論的時候,他們誰也沒有說過一句話。
在蘭德爾旁邊坐着胖胖的喬治-L-惠勒,他還在不停地說着話。
這就是很有實力的托爾裡的密友,美國《聖經》出版界的巨頭,到現在蘭德爾才非常仔細地打量着他。
惠勒很有特征,約有兩百英磅重,頭發明顯脫落了,秃了一片,退到頭頂的頭發發梢已經發白,他的臉圓圓的,臉色紅潤,在這個圓臉上,有兩個對稱的圓是他戴着的金絲邊大眼鏡的鏡片,他那大大的鼻子在他說話的時候不停地吸着氣。
另外,他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到處搔抓個不停,抓頭、抓耳朵後面、鼻子旁邊、腋窩下,就好像蘭德爾在說話時習慣時不時地将濃密的頭發推向腦後一樣,不管頭發是否遮住了眼睛。
惠勒身着昂貴的淡色調的西服,隻有他的領帶顯示出他是一個推銷商,一個商人。
這種領帶閃着金屬光澤,是那些上門服務的商販們經常戴的那種。
蘭德爾這時已經聽不進去他說的話了,不僅僅是因為這位出版商的話沒能提起他的興趣,而且還因為他說話的态度以及大嗓門的一言堂令人厭倦。
他說話就好像不習慣與人交流,而隻是對别人訓話感興趣。
他的聲音令人疲憊,像什麼來着?——對了,他的聲音就好像一隻駱駝在不停地發出粗啞的叫聲——
他動心了,可隻是一會兒。
他無心去為一派胡言亂語做宣傳。
盡管他被種種困難困擾着,但他也絕不會為像《聖經》這樣無關痛癢的書,即便是新的《聖經》去廣為宣傳。
“對不起,萬達,”他對着話筒說道,“不過,我實在找不出一個明晨見惠勒的有說服力的理由。
你最好打電話向他解釋。
” “我可以給您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老闆,”萬達打斷了他的話。
“一個真正有說服力的理由。
就是我給您的第二個電話留言。
剛剛接完惠勒的電話,我又接到了另一個電話。
是卡斯莫斯企業的奧格登-托爾裡打來的。
” “噢?” “托爾裡先生想告訴您喬治-L-惠勒是他的一個密友,而且他,托爾裡,以他個人的名義把我們公司推薦給惠勒。
托爾裡讓我把這個立即轉達給您。
他感到此次任務,即宣傳布道團出版社的新聖經,正是他希望您承接下來的那種有為之舉,就像是幫了他一個大忙。
聽起來托爾裡先生很認真,老闆,好像這件事對他也很重要似的。
”萬達稍作停頓。
“這是明天上午您去見惠勒的充分理由吧?” “這僅是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蘭德爾慢條斯理地說,“好吧,我想這已别無選擇。
你給喬治-L-惠勒打個電話,告訴他明天上午11點在他的辦公室會面。
” 挂斷電話後,這時蘭德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恨自己。
在這兩天之内,這已是第二次聽任托爾裡的擺布了。
也許這樣做值得,忍受這點小屈辱,付出這點敲詐勒索的費用,挽回他将來的自由。
他離開電話間,努力去想下一步該怎麼做。
巴巴拉和朱迪要離開了,他要告訴他的律師做好應付離婚的一些準備,不能讓那個叫伯克的家夥奪走他的女兒,他要盡力制止這一切。
今天剩餘的時間,他要去陪他的母親、克萊爾和赫爾曼舅舅。
之後,他們将去醫院看望他的父親,再次讓奧本海默醫生檢查一下,如果他感到結果滿意,那麼他就今晚上乘坐從芝加哥起飛的夜班飛機,飛回去。
惠勒說什麼來?噢,“第二次複活”。
他思索着布道團出版社将要告訴他的那個所謂的秘密計劃,他想起了惠勒的提示。
是的,“快去告訴他的門徒,說他從死裡複活了。
” 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沒關系。
卡斯莫斯企業的頭兒都說這很重要,那它就很重要了。
再說,他的好奇心第一次被勾了起來。
他對一切都感興趣,對任何事情,包括那個“第二次複活”。
史蒂夫-蘭德爾坐在布道團出版社第三層會議廳中央的大栎木桌旁,發現自己無法集中思想來談眼前的這樁生意。
他通過桌對面那扇臨街的大窗戶,傾聽着下面遠處紐約城公園大道上嘈雜的車輛聲,眼睛停在一面牆上挂着的一隻美國老掉牙的鐘上。
現在已是上午11點45分了,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談了——更準确地說,他已經聽了——半個多小時了。
在這段時間裡,他沒有聽到一件讓他興奮的事。
蘭德爾一面假裝認真地聽着,一面卻悄悄地觀察着這間會議廳。
這間會議廳的布置并不像是一個辦公樓的中心,倒像一個家庭的客廳。
牆上的裝飾很有品位,地毯是深褐色的,很高雅。
沿着一邊牆擺了一溜半牆高的書架,上面整齊地擺放着昂貴的《聖經》精裝本和一些宗教書卷,就蘭德爾所知,其中大部分都是該出版社出版的。
在廳的一角,放了一隻玻璃櫃,内中陳列着各種各樣的十字架,大獎章以及一些宗教物品。
在它的不遠處,有一張桌子,上面放着咖啡壺,咖啡壺正坐在加熱盤上。
蘭德爾是一個人來的。
喬治-L-惠勒,作為主人和布道團出版社的社長,卻帶來了5個雇員。
坐在蘭德爾對面的是惠勒的一個年紀較大的女秘書,她的在場使得整個氣氛就跟在教堂裡或救世軍來了一樣,讓人覺得自己有罪似的。
秘書在忙着記錄,很少擡起頭。
在秘書的旁邊坐着另外一個女人,很年輕,很有趣。
蘭德爾記得她的名字。
她是内奧米-鄧恩小姐,是惠勒的行政助理。
她的棕色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很柔順地抛在腦後,淺黃色的眼睛,細小的鼻子,輪廓分明的小嘴。
她的眼神銳利而帶有傲氣,仿佛因為你不是從事牧師或者布道者這樣神聖而有用的職業而瞧不起你似的,讓你覺得自己隻是個平常自然的百姓而頗感自卑。
她戴着一副大大的寬邊眼鏡,虔誠地聆聽着惠勒的每一個字眼,就好像他在傳達聖旨,她還從未擡頭看過蘭德爾。
圍繞着桌子坐的另外三個布道團出版社的雇員都是年輕的小夥子:一個是編輯,一個是書本設計師,還有一個是商業書的銷售經理。
他們長相都差不多,難以區分,一樣理着保守的發型,胡子都刮得幹幹淨淨,臉上表情都很嚴肅木然。
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在适當的時候露出禮貌的笑容。
在惠勒高談闊論的時候,他們誰也沒有說過一句話。
在蘭德爾旁邊坐着胖胖的喬治-L-惠勒,他還在不停地說着話。
這就是很有實力的托爾裡的密友,美國《聖經》出版界的巨頭,到現在蘭德爾才非常仔細地打量着他。
惠勒很有特征,約有兩百英磅重,頭發明顯脫落了,秃了一片,退到頭頂的頭發發梢已經發白,他的臉圓圓的,臉色紅潤,在這個圓臉上,有兩個對稱的圓是他戴着的金絲邊大眼鏡的鏡片,他那大大的鼻子在他說話的時候不停地吸着氣。
另外,他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到處搔抓個不停,抓頭、抓耳朵後面、鼻子旁邊、腋窩下,就好像蘭德爾在說話時習慣時不時地将濃密的頭發推向腦後一樣,不管頭發是否遮住了眼睛。
惠勒身着昂貴的淡色調的西服,隻有他的領帶顯示出他是一個推銷商,一個商人。
這種領帶閃着金屬光澤,是那些上門服務的商販們經常戴的那種。
蘭德爾這時已經聽不進去他說的話了,不僅僅是因為這位出版商的話沒能提起他的興趣,而且還因為他說話的态度以及大嗓門的一言堂令人厭倦。
他說話就好像不習慣與人交流,而隻是對别人訓話感興趣。
他的聲音令人疲憊,像什麼來着?——對了,他的聲音就好像一隻駱駝在不停地發出粗啞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