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關燈
小
中
大
袋擱在胳膊肘上度過的,有時腦袋直接擱在施托爾茨硬要他看的那本書上。
奧勃洛莫夫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求學生涯。
他最後一次聽課的日子也就成了他求學的終點。
校長在他的畢業證書上簽了名,就像以前教師在他書上用指甲劃的印一樣,被我們的主人公看作是一種标志,即學習到此為止,不認為需要再學習什麼了。
他的腦袋是存放各種僵死事件、人物、時代、數字、宗教以及與任何事物都毫無關系的政治經濟學、數學等其他真理、問題、原理的複雜的檔案庫。
這就像是一個按不同知識部分分卷分冊拼湊而成的圖書館。
學問對伊裡亞·伊裡奇的影響是奇怪的:在他看來,學問與生活之間有一條他從不試圖跨越的深淵。
對他來說,生活是生活,學問是學問。
他學過所有現行的和早已不通行的法律,也聽過實用訴訟法的課。
但是有一次家裡失竊,需要給警察局寫一份報告,他拿來紙、筆,想呀想呀,最後還是請人找來文書代寫。
他田莊的賬目由村長打理。
&ldquo學問在這裡有啥用呀?&rdquo他困惑不解地想道。
于是他擺脫了知識的重負,重新過他幽居的生活。
其實這些知識本來是可以給他頭腦中那自由閑散和無聊昏睡的思想指出一個方向的。
他都幹了什麼呢?他還是繼續在描繪他的個人生活的藍圖。
他發現,在這個藍圖裡就有取之不盡的智慧和詩情,用不着書本和學問的幫忙。
而這并不是毫無根據的。
他摒棄了公務和社交界,開始用另一種方式解決生存任務。
他仔細地考慮了自己的使命,終于發現,他生活和活動的領域就在他本身。
他明白了,家庭幸福和管理田莊是他命中注定的事。
但直到現在他還不太懂自己的事務,有時是施托爾茨幫他料理。
自己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他都不知道,他從來就沒算過什麼賬。
奧勃洛莫夫的父親把遺産傳給兒子,就像當年祖父傳給父親一樣。
老奧勃洛莫夫雖然在鄉下住了一輩子,但他沒有去玩什麼自作聰明的花樣,沒有像現在的人那樣,絞盡腦汁地發明什麼提高土地産量的新辦法或推廣和強化老辦法,而是祖輩在地裡種什麼和怎麼種、如何銷售農産品等,他都完全照辦。
不過老頭子碰到好收成,或者由于糧價上漲給他帶來比往年更多的收入時,也十分高興,他把這稱作是上帝賜福,隻是他不喜歡想方設法勉強地多掙錢。
在回答某些在他看來是有害的建議時,他就說:&ldquo我們的父輩和祖輩不比我們傻&mdash&mdash他們幸福地過了一輩子,我們也過得去:上帝賜福,我們就能吃飽。
&rdquo 他不玩任何狡詐手段就能從田莊獲得所需的收入,供全家和各種客人每天的吃喝。
他感謝上帝,并認為還想獲得更多,就是罪過了。
如果管事交給他兩千,而把三分之一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裡,還流着眼淚推說,莊稼遭了雹災、旱災而歉收,那麼老奧勃洛莫夫也會一面流着淚一面畫着十字說: &ldquo這是上帝的意旨,不能同上帝争辯!能收到這些,就該感謝上帝了。
&rdquo 父母親死後,田莊的經營管理不僅沒有改善,從村長的來信看,變得更糟了。
顯然伊裡亞·伊裡奇本該自己到田莊去一趟,去找一找收益每況愈下的原因。
他也打算這樣做,但又老拖着,部分原因是,下去一趟對他來說就像是舍己忘身的建功立業。
而且這種業績又是新的,他幾乎一無所知。
他一生中隻有一次旅行&mdash&mdash坐的是不換馬的長途旅行車,周圍墊着羽絨褥子,帶着各種小匣子、皮箱、火腿、炖肉、小白面包、各種烤的和腌的家畜和家禽,還随身帶着幾個仆役。
這就是他從自己的田莊到莫斯科的唯一的一次旅行,他把這一次旅行當作一切旅行的标準。
但他聽說,現在的旅行已不是這個樣子了,馬車玩命地跑得很快。
伊裡亞·伊裡奇拖延下鄉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想好他這些事情該怎麼辦。
他已不同于父輩也不同于祖父輩。
他讀過書,見過世面。
這一切就使他産生了與祖輩父輩不同的各種想法。
他明白,掙錢不僅不是罪過,而且是每一個公民用誠實的勞動去維持公共福利的義務。
因此,他在自己獨居時所描繪的那份生活藍圖,大部分是新式的、合乎時代要求的安排田莊和管理農民的計劃。
計劃的基本思想,各方面的配置,以及其中的主要部分&mdas
奧勃洛莫夫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求學生涯。
他最後一次聽課的日子也就成了他求學的終點。
校長在他的畢業證書上簽了名,就像以前教師在他書上用指甲劃的印一樣,被我們的主人公看作是一種标志,即學習到此為止,不認為需要再學習什麼了。
他的腦袋是存放各種僵死事件、人物、時代、數字、宗教以及與任何事物都毫無關系的政治經濟學、數學等其他真理、問題、原理的複雜的檔案庫。
這就像是一個按不同知識部分分卷分冊拼湊而成的圖書館。
學問對伊裡亞·伊裡奇的影響是奇怪的:在他看來,學問與生活之間有一條他從不試圖跨越的深淵。
對他來說,生活是生活,學問是學問。
他學過所有現行的和早已不通行的法律,也聽過實用訴訟法的課。
但是有一次家裡失竊,需要給警察局寫一份報告,他拿來紙、筆,想呀想呀,最後還是請人找來文書代寫。
他田莊的賬目由村長打理。
&ldquo學問在這裡有啥用呀?&rdquo他困惑不解地想道。
于是他擺脫了知識的重負,重新過他幽居的生活。
其實這些知識本來是可以給他頭腦中那自由閑散和無聊昏睡的思想指出一個方向的。
他都幹了什麼呢?他還是繼續在描繪他的個人生活的藍圖。
他發現,在這個藍圖裡就有取之不盡的智慧和詩情,用不着書本和學問的幫忙。
而這并不是毫無根據的。
他摒棄了公務和社交界,開始用另一種方式解決生存任務。
他仔細地考慮了自己的使命,終于發現,他生活和活動的領域就在他本身。
他明白了,家庭幸福和管理田莊是他命中注定的事。
但直到現在他還不太懂自己的事務,有時是施托爾茨幫他料理。
自己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他都不知道,他從來就沒算過什麼賬。
奧勃洛莫夫的父親把遺産傳給兒子,就像當年祖父傳給父親一樣。
老奧勃洛莫夫雖然在鄉下住了一輩子,但他沒有去玩什麼自作聰明的花樣,沒有像現在的人那樣,絞盡腦汁地發明什麼提高土地産量的新辦法或推廣和強化老辦法,而是祖輩在地裡種什麼和怎麼種、如何銷售農産品等,他都完全照辦。
不過老頭子碰到好收成,或者由于糧價上漲給他帶來比往年更多的收入時,也十分高興,他把這稱作是上帝賜福,隻是他不喜歡想方設法勉強地多掙錢。
在回答某些在他看來是有害的建議時,他就說:&ldquo我們的父輩和祖輩不比我們傻&mdash&mdash他們幸福地過了一輩子,我們也過得去:上帝賜福,我們就能吃飽。
&rdquo 他不玩任何狡詐手段就能從田莊獲得所需的收入,供全家和各種客人每天的吃喝。
他感謝上帝,并認為還想獲得更多,就是罪過了。
如果管事交給他兩千,而把三分之一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裡,還流着眼淚推說,莊稼遭了雹災、旱災而歉收,那麼老奧勃洛莫夫也會一面流着淚一面畫着十字說: &ldquo這是上帝的意旨,不能同上帝争辯!能收到這些,就該感謝上帝了。
&rdquo 父母親死後,田莊的經營管理不僅沒有改善,從村長的來信看,變得更糟了。
顯然伊裡亞·伊裡奇本該自己到田莊去一趟,去找一找收益每況愈下的原因。
他也打算這樣做,但又老拖着,部分原因是,下去一趟對他來說就像是舍己忘身的建功立業。
而且這種業績又是新的,他幾乎一無所知。
他一生中隻有一次旅行&mdash&mdash坐的是不換馬的長途旅行車,周圍墊着羽絨褥子,帶着各種小匣子、皮箱、火腿、炖肉、小白面包、各種烤的和腌的家畜和家禽,還随身帶着幾個仆役。
這就是他從自己的田莊到莫斯科的唯一的一次旅行,他把這一次旅行當作一切旅行的标準。
但他聽說,現在的旅行已不是這個樣子了,馬車玩命地跑得很快。
伊裡亞·伊裡奇拖延下鄉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想好他這些事情該怎麼辦。
他已不同于父輩也不同于祖父輩。
他讀過書,見過世面。
這一切就使他産生了與祖輩父輩不同的各種想法。
他明白,掙錢不僅不是罪過,而且是每一個公民用誠實的勞動去維持公共福利的義務。
因此,他在自己獨居時所描繪的那份生活藍圖,大部分是新式的、合乎時代要求的安排田莊和管理農民的計劃。
計劃的基本思想,各方面的配置,以及其中的主要部分&m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