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起跳舞呢。
” 恭介抽着煙,漸漸地興奮起來,話也多了。
四下裡到處閃爍着顆粒般的燈光,有些地方的燈光逐漸高起來,有些地方的燈光連成一條窄窄的光帶。
從海面上吹來帶着海潮氣息的風,涼飕飕的,讓人感到陣陣寒意。
“您将來也打算走古家先生的路子嗎?”中野邊抽煙邊問道。
外國煙的香味不住地向他飄來。
“也許吧。
但那是将來的事了。
我還年輕,眼下先專心緻志地拍攝新聞照片。
” 聽到恭介這番底氣十足的話,中野黑暗中點了點頭。
紅色的警示燈照不到他們所站的位置,周圍一片漆黑,即便有人從下往上看,也不必擔心被發現。
“那麼,您拍攝新聞照片時也不使用變焦鏡頭嗎?” 中野換了個話題。
“是的。
至少要帶三台相機出去,分别裝着長焦鏡頭、标準鏡頭和廣角鏡頭。
根據具體情況有時還要現場更換鏡頭。
忙得很。
” “原來如此。
那麼,你拍攝《沖撞》時,又是怎麼樣的呢?”中野若無其事地問道。
然而,恭介的感覺卻像是被人捅到了心髒似的。
他心想,我剛才還考慮怎麼提問呢,我還沒想好,對方就已經單刀直入了。
好吧,這倒也不錯。
我不如來個順水推舟,借他的話頭來達到我想要的目的。
“啊,您是說那會兒嗎?當時我用的是裝有85毫米鏡頭和裝有35毫米鏡頭的兩台照相機,是交替使用的。
” “換鏡頭了嗎?” “這個麼……對了,我記得曾把85毫米的鏡頭換成了105毫米的。
” “您原本是打算那兒拍攝沼津方向的夜景的,是吧?我記得您報上的獲獎感想中有這樣的話。
” “不錯,就是這樣的。
” “若是拍攝遠眺風景的話,用視角大的鏡頭來拍攝,效果比較好吧?因此,85毫米的鏡頭應該比105毫米鏡頭更合适吧?” “85毫米也好,105毫米也罷,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當然了,用85毫米的鏡頭視角更寬一些,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吧。
” “您獲獎感想中還說到,原打算東名高速公路上方山崖上的那塊高坡上拍攝沼津方向的夜景,可是找不到滿意的構圖,所以您從山崖上東側的高坡下到村路上,尋找合适的拍攝地點,是這樣的吧?” “是的。
” “下到村路上後,位置自然也比高坡低得多了,恐怕就無法遠眺了吧?” 恭介聽得出,中野是了解那一帶地形的。
而之所以了解,肯定是他發生了連環車禍後特意去那裡查看過。
看來,中野的行動越來越符合自己的推測了。
恭介心想,這可不能随便回答哦。
他從容地吸了一口七星牌香煙,反問道:“中野先生了解那一帶的情況嗎?” “嗯。
一年半之前吧,靜岡縣發生了一起建築工程受賄案。
由于有縣廳支所的官員住那一帶,我曾去采訪過。
就那片新建的住宅區裡。
” 中野的回答基本和想象的一樣。
所謂訪問縣廳官員,無疑是個借口。
“哦,這樣的話,您可能也知道,住宅區是低窪地裡,可從那兒往東,還有一個山丘。
我以為爬到那上面去的話,會離沼津方面更近一些,而且也不會有什麼東西遮擋視線了,所以那兒溜達了一會兒。
我的原話上報後,被删掉了一些,所以有些地方或許叫人摸不着頭腦。
” “是這樣啊。
這就說得通了。
” 眼前明明是一片漆黑,可恭介卻覺得中野那張長帽檐下的胡子臉上露出了微笑。
“就那時,您聽到了東名高速公路方向傳來了一聲巨響,對吧?” “是的,所以我就急忙跑了回去。
” “不過,您可真是出手不凡啊。
” “此話怎講?” “刊登報紙上的那幅《沖撞》,一點也沒有抖動的痕迹啊。
” “……” “由于山坡很陡,聽見響聲後光是跑上高速公路上方的山坡,就讓人上氣不接下氣了。
那段距離可不近啊。
而跑到山坡上一看,又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連環車禍,眼前翻倒了好幾輛汽車,烈焰升騰。
因為是夜間,所以火焰通紅,估計火光的映照下連煙都是紅的吧?那該是一派多麼慘烈的景象啊!我想如果是新手的話,不,即便不是新手,而是專業的攝影
” 恭介抽着煙,漸漸地興奮起來,話也多了。
四下裡到處閃爍着顆粒般的燈光,有些地方的燈光逐漸高起來,有些地方的燈光連成一條窄窄的光帶。
從海面上吹來帶着海潮氣息的風,涼飕飕的,讓人感到陣陣寒意。
“您将來也打算走古家先生的路子嗎?”中野邊抽煙邊問道。
外國煙的香味不住地向他飄來。
“也許吧。
但那是将來的事了。
我還年輕,眼下先專心緻志地拍攝新聞照片。
” 聽到恭介這番底氣十足的話,中野黑暗中點了點頭。
紅色的警示燈照不到他們所站的位置,周圍一片漆黑,即便有人從下往上看,也不必擔心被發現。
“那麼,您拍攝新聞照片時也不使用變焦鏡頭嗎?” 中野換了個話題。
“是的。
至少要帶三台相機出去,分别裝着長焦鏡頭、标準鏡頭和廣角鏡頭。
根據具體情況有時還要現場更換鏡頭。
忙得很。
” “原來如此。
那麼,你拍攝《沖撞》時,又是怎麼樣的呢?”中野若無其事地問道。
然而,恭介的感覺卻像是被人捅到了心髒似的。
他心想,我剛才還考慮怎麼提問呢,我還沒想好,對方就已經單刀直入了。
好吧,這倒也不錯。
我不如來個順水推舟,借他的話頭來達到我想要的目的。
“啊,您是說那會兒嗎?當時我用的是裝有85毫米鏡頭和裝有35毫米鏡頭的兩台照相機,是交替使用的。
” “換鏡頭了嗎?” “這個麼……對了,我記得曾把85毫米的鏡頭換成了105毫米的。
” “您原本是打算那兒拍攝沼津方向的夜景的,是吧?我記得您報上的獲獎感想中有這樣的話。
” “不錯,就是這樣的。
” “若是拍攝遠眺風景的話,用視角大的鏡頭來拍攝,效果比較好吧?因此,85毫米的鏡頭應該比105毫米鏡頭更合适吧?” “85毫米也好,105毫米也罷,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當然了,用85毫米的鏡頭視角更寬一些,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吧。
” “您獲獎感想中還說到,原打算東名高速公路上方山崖上的那塊高坡上拍攝沼津方向的夜景,可是找不到滿意的構圖,所以您從山崖上東側的高坡下到村路上,尋找合适的拍攝地點,是這樣的吧?” “是的。
” “下到村路上後,位置自然也比高坡低得多了,恐怕就無法遠眺了吧?” 恭介聽得出,中野是了解那一帶地形的。
而之所以了解,肯定是他發生了連環車禍後特意去那裡查看過。
看來,中野的行動越來越符合自己的推測了。
恭介心想,這可不能随便回答哦。
他從容地吸了一口七星牌香煙,反問道:“中野先生了解那一帶的情況嗎?” “嗯。
一年半之前吧,靜岡縣發生了一起建築工程受賄案。
由于有縣廳支所的官員住那一帶,我曾去采訪過。
就那片新建的住宅區裡。
” 中野的回答基本和想象的一樣。
所謂訪問縣廳官員,無疑是個借口。
“哦,這樣的話,您可能也知道,住宅區是低窪地裡,可從那兒往東,還有一個山丘。
我以為爬到那上面去的話,會離沼津方面更近一些,而且也不會有什麼東西遮擋視線了,所以那兒溜達了一會兒。
我的原話上報後,被删掉了一些,所以有些地方或許叫人摸不着頭腦。
” “是這樣啊。
這就說得通了。
” 眼前明明是一片漆黑,可恭介卻覺得中野那張長帽檐下的胡子臉上露出了微笑。
“就那時,您聽到了東名高速公路方向傳來了一聲巨響,對吧?” “是的,所以我就急忙跑了回去。
” “不過,您可真是出手不凡啊。
” “此話怎講?” “刊登報紙上的那幅《沖撞》,一點也沒有抖動的痕迹啊。
” “……” “由于山坡很陡,聽見響聲後光是跑上高速公路上方的山坡,就讓人上氣不接下氣了。
那段距離可不近啊。
而跑到山坡上一看,又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連環車禍,眼前翻倒了好幾輛汽車,烈焰升騰。
因為是夜間,所以火焰通紅,估計火光的映照下連煙都是紅的吧?那該是一派多麼慘烈的景象啊!我想如果是新手的話,不,即便不是新手,而是專業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