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關燈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和散文家。

    他出生在巴黎,十歲時父母雙亡,由他的叔叔接回英國撫養,在寄宿學校裡長大,少年時的生活非常陰郁和凄苦。

    他先在坎特伯雷讀書,後來又到德國海德堡求學。

    一八九二年他進倫敦托馬斯醫院學習,兩年後參加實習,但是從未開業。

    一八九七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從此便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先在法國紅十字會服務,後來在英國情報部門工作。

    一九三○年以後,他定居法國南部的海濱勝地裡維埃拉。

    在這段時間裡,毛姆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作。

    一九四八年後他開始撰寫回憶錄及評論文章。

    鑒于他在文學創作中取得的成功,五十年代牛津大學曾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英國女王也授予他&ldquo騎士&rdquo稱号。

    毛姆于一九六五年病逝,終年九十一歲。

     毛姆在十九世紀末葉開始寫作,但是他的主要創作活動時期是在二十世紀的開頭四十多年。

    他先寫小說,但是早期作品并沒有引起熱烈的反響,于是轉而創作戲劇,從一九○三年到一九三三年,他一共寫了近三十個劇本。

    一時間成為當時英國最受歡迎的劇作家之一。

    他的劇作大都情節緊湊,對話生動,可是内容和深度均不及他的小說創作。

    毛姆一生創作了《塵網》、《月亮與六便士》、《尋歡作樂》、《刀鋒》四部主要長篇小說及一百多篇短篇小說。

    雖然他不無自嘲地認為他隻是個&ldquo較為出色的二流作家&rdquo,但他卻是二十世紀英國文學界為數不多的一個雅俗共賞的作家。

    在他一生的經曆中,法國文化、海外遊曆和學醫生涯這三件事對他的文學創作産生了特别重要的影響。

    他推崇法國文化,師從法國自然主義作家特别是莫泊桑的寫作技巧,總是冷靜地通過情節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并且對他們作出含蓄而又深刻的褒貶。

    廣泛的海外遊曆又大大豐富了他的寫作素材,而為時不久的學醫生涯又教會了他以臨床解剖的方式超然地剖析人生和社會。

    毛姆對于文學的社會批判職能并不大感興趣。

    他認為作家在小說和戲劇中不應該灌輸自己的思想。

    藝術的目的在于娛樂,文學如果不能為人提供娛樂,便不是真正的藝術。

    因此毛姆寫作時所關心的不是内容的深化,而是情節的沖突。

    他聲稱他的基本題材是&ldquo人與人關系中的個人戲劇&rdquo,這種戲劇性在他看來是文學為讀者提供娛樂所必需的。

    另一方面,毛姆強調作家應寫自己的親身感受,他從不試圖去寫他自己所不熟悉的人物和事件。

    他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ldquo每個有理智的作家都寫自己的生活環境,除此以外他還能寫些什麼而不失其權威性呢?&rdquo他主張故事要有完整性、連貫性和一緻性,而且要求自己的作品在語言上必須以明晰、樸素與和諧為目标。

    因而毛姆的小說都有故事曲折生動、文字明淨流暢的特點,這使毛姆不僅在英語世界裡,而且通過翻譯在其他語言世界裡都長期擁有大批熱情的讀者。

     《尋歡作樂》又名《家醜》,寫于一九三○年,是毛姆個人最為喜愛的作品。

    &ldquo尋歡作樂&rdquo(cakesandale)一語,出自莎士比亞所作《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三場托比的一句台詞:&ldquo你以為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尋歡作樂了嗎?&rdquo小說四個主要人物中的三個都是職業作家。

    其中德裡菲爾德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已在不久前離開人世;阿爾羅伊·基爾是當時的一位流行作家;故事的叙述者阿申登則是一位比較嚴肅的作家。

    小說的全部情節主要以回憶的方式由阿申登娓娓道來。

    阿爾羅伊·基爾受到德裡菲爾德遺孀的委托,準備為故世的老作家撰寫傳記,于是他便向自幼結識德裡菲爾德的阿申登收集材料。

    阿申登陸陸續續地向讀者介紹了德裡菲爾德與他前妻早年的種種逸聞瑣事。

    原來德裡菲爾德的頭一個妻子羅西年輕的時候身份低微,當過酒店的女招待;後來她擺脫了這種處境,嫁給了熱情真摯的德裡菲爾德,但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她早年的情人喬治。

    數年後,盡管德裡菲爾德已漸漸蜚聲文壇,可是他們夫妻間卻始終貌合神離,以緻羅西後來終于和喬治一同私奔前往美國。

    德裡菲爾德其後雖然再度結婚,但始終舊情難忘,常去酒店借酒澆愁,最後抑郁以終。

    故事的叙述者阿申登把這一段往事講得有聲有色,十分精彩。

     毛姆從不諱言他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從現實生活中取材的,隻是都經過他的藝術加工。

    在《尋歡作樂》中,故事的叙述者阿申登的原型實際上就是毛姆自己。

    毛姆曾經在白馬廄(書中改作黑馬廄)小鎮上度過他的少年時光,他的叔叔亨利當時就是鎮上的牧師,那時他結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