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帕洛馬爾沉思 第二章 處世待人

關燈
、扭傷或擠傷,并且要認為這些傷害都是暫時的、微不足道的現象。

    但是,隻要他一刻不把眼睛盯着理想模式王國裡的這個和諧的幾何圖形,人類生活的景象便會躍入他的眼簾,各種畸形與混亂便躍然紙上,模式圖上的線條也仿佛變樣了、歪斜了。

     這就需要細心地進行調整:逐步修改模式圖樣,使之漸漸符合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同時逐漸改變現實,使之接近模式。

    然而,人類的适應性是有限的,并不像他原來想像的那樣;值得慶幸的倒是,任何嚴格的模式都可能表現出某種意想不到的靈活性。

    簡而言之,如果模式不能改變現實,現實則應當改變模式。

     帕洛馬爾先生的行為準則漸漸改變了。

    現在他需要許多模式,需要許多可以按照組合方法加以變換的模式,以便從中挑選更符合某一生活現實的模式。

    而每一個生活現實都是由許許多多時間、地點各不相同的現實合成的。

     帕洛馬爾先生的全部工作并非自己制訂各種模式,亦非盡力應用現存的各種模式,他隻不過是想出一種正确使用正确模式的辦法,以填補他在現實與原理之間發現的日益加深的鴻溝。

    總而言之,各種模式的運行與管理方法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他亦不可能對它們進行修訂。

    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同他有很大區别,他們遵循的是另一套準則。

    他們首先是按照模式的功能來判斷模式,而不是按照一般原理或模式運用于一般人的生活後所産生的效果來判斷模式。

    這是十分自然的,因為各種模式要塑造的東西構成了模式的功能體系。

    這種功能體系的效驗是看它能否廣泛應用和長久運用,這就等于要模式成為這樣一個城堡,等于要求這個城堡用自己那厚厚的牆壁去保衛城堡外邊的東西。

    帕洛馬爾先生對功能這個詞從來不抱什麼希望,他深信不管功能不功能,最重要的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諸如人類社會的各種形态,不論是慢慢地、不聲不響地産生的形态,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形态,不論是生活習慣中的形态,還是思想方法中的形态,也不論是行為方式中的形态,還是價值觀念中的形态。

    如果問題就是這樣,那麼帕洛馬爾先生極力稱贊的模式之模式就應該有助于獲得一種透明的、能見的、細微的、像蜘蛛網那樣的模式,它能吸收别的模式卻不會被别的模式所吸收。

     想到這裡,帕洛馬爾先生便把自己頭腦裡的各種模式和各種模式的模式統統一抹而盡。

    完成這項工作後,他便面對面地望着這個既不便控制也難以均一化的生活現實,逐個地形成自己的看法:“對,”“不對,”“嗯。

    ”為此,最好能騰空自己的頭腦,把支離破碎的生活經曆和默認的且無法證明的公理也清掃幹淨。

    這樣一種行為方式雖不能使帕洛馬爾先生感到特别滿意,卻是他現在可以付諸行動的惟一方式。

     當問題涉及的隻是社會的弊病或某些人的不法行為時,他的表态毫不遲疑(隻是他擔心說多了正确的東西也會變得重複哕嗦、平淡無味)。

    要是對那些靈丹妙藥發表意見,他就有些為難了,因為他首先要核查這些靈丹妙藥是否會引起更嚴重的社會弊病或不法行為,并且要核查由這些開明的改革者明智地提出來的這些措施能否被他們的後繼者所采納。

    因為他們的後繼者可能不像他們這樣開明與明智,可能是些庸庸碌碌的人,或者是些濫用職權的人,或者是既平庸又濫用職權的人。

     這些天才的思想就待他系統地闡述了,但是下面這種謹慎心情卻阻止他闡述出來:如果講出來變成模式怎麼辦呢?因此,他甯可使自己的信念保留着沒有具體形狀的流體狀态,使之成為指導自己日常行為但未明确表述的準則,遇到具體事情再給它賦形:采取行動還是等待觀望,接受還是拒絕,講話還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