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帕洛馬爾在城裡 第三章 在動物園裡
關燈
小
中
大
先觀看了小鬣蜥,它們十來個擠成一堆,你壓着我,我壓着你,并不停地活動腿腳,變換相互位置或伸直自己的身軀。
現在他站在大鬣蜥的玻璃籠子前,這個大鬣蜥的綠色皮膚亮光閃閃,腮邊有個紅銅色的斑點,臉邊長着冠狀的胡須,眼睛睜着,眼珠呈黑色。
之後他又看了熱帶草原巨蜥,它伏身于與它皮膚同色的細沙之中;還有樹栖蜥,它的皮膚黑中透黃,宛如大鳄魚;還有非洲巨蜥,它身上猶如野獸長毛、樹木長葉那樣,長了厚厚一層灰色尖鱗片。
非洲巨蜥首尾相接蜷縮成一團,仿佛它要集中注意力于自身,不理睬外部世界。
還有一隻烏龜,它的背甲綠中泛灰,腹部呈白色,潛伏在透明水槽内。
看上去它的身軀很柔軟,好像很肥;它那尖腦袋伸在背甲外面,仿佛身上穿着一件高領衫。
人們能夠想像到的奇形怪狀,爬蟲館内可謂應有盡有。
在這裡,動物、植物和岩石仿佛在互通有無,用它們的鱗、刺和甲殼進行交換。
在數不勝數的奇異結合之中,僅有少數(也許是最難以令人置信的)幾種結合抵禦了各種毀滅、混雜和重新組合的沖擊,最後固定下來。
這些數量有限的組合,相互隔絕,自成一個世界,正如動物園内分裝它們的玻璃籠子一樣。
它們都有自己的怪異之處、優美之處和生存方式,但又共同構成了一個目,為人們承認的統一的目。
巴黎植物園蜥蜴館的玻璃籠子都有燈光照明,蜥蜴們懶洋洋地栖息在從它們原産地森林或沙漠中運來的樹木、岩石與沙石之間。
這種做法雖然是人類意識的反光,是自然之謎及其秘密法則的外部表現,但它還是體現了自然界存在着的這個目。
難道說,那暗中吸引帕洛馬爾先生的是這種外部環境而不是爬行動物本身?這裡的空氣像一塊海綿,柔軟而潮濕;一股刺鼻的惡臭令人屏息;這裡的光線明暗兼有,明的地方如白晝,暗的地方如黑夜。
誰要探頭望望人類之外的世界,難道就該得到這些感受嗎?玻璃籠子之中有人類出現之前的世界,亦有人類出現之後的世界,表明人類世界既非永恒的世界,亦非惟一的世界。
帕洛馬爾先生參觀這些關着蟒蛇、王蛇、竹林響尾蛇和百慕大的樹蛇等爬行動物的籠子,就是為了親自體驗一下這個道理嗎? 人類之外尚有許多世界。
這裡每個玻璃籠子都是一種世界的縮影,一種也許根本沒有存在過的自然界的一部分,一個幾立方米的空間,靠人工的方法維持着那裡的溫度與濕度。
這就是說,這裡每件遠古動物的樣品都是靠人工的方法維持着生命,仿佛它們是我們頭腦虛構的動物,是我們想像的産物,是我們語言的構造,是一篇荒謬的推斷,企圖證實隻有我們這個世界才是惟一真實的世界…… 帕洛馬爾先生突然感到必須從爬蟲館裡走出去,仿佛這裡的氣味現在變得難以令人忍受。
若要出去,他得首先穿過鳄魚館。
鳄魚館裡建有一排相互隔開的池子,池内幹燥的地方躺着一條條或一對對鳄魚。
它們的皮膚灰暗、粗糙,趴在那裡還令人望而生畏。
它們那殘酷的臉、冰涼的腹和寬大的尾都緊緊貼在地面上,好像都在睡覺,就連那些睜着眼睛的也仿佛在睡覺;也許是它們被驚擾得不能人睡,就連那些閉着眼睛的也不能人睡。
這些鳄魚之中時不時總有一隻慢慢晃動一下身子,微微擡起短足,爬到池子邊,平平躍入水中,掀起一陣波浪,然後浮在水中間,和剛剛在岸上一樣仍然一動不動。
它們這樣不愛活動,是無限耐心呢?還是無限失望?它們正等待什麼呢?還是不再等待什麼了?它們怎麼看待時間呢?它們不計較個人壽命長短,隻考慮它們那個種屬的生存時間嗎?它們隻考慮大陸漂移、地殼冷卻所需用的時間即地質學上的代呢?還是考慮太陽的光線慢慢減弱所需的時間?這種超越我們經驗的關于時間的思考,我們是無法進行的。
帕洛馬爾先生急匆匆走出爬蟲館。
這裡隻能每隔一定時間來一次,而且隻能走馬觀花匆匆而過。
現在他站在大鬣蜥的玻璃籠子前,這個大鬣蜥的綠色皮膚亮光閃閃,腮邊有個紅銅色的斑點,臉邊長着冠狀的胡須,眼睛睜着,眼珠呈黑色。
之後他又看了熱帶草原巨蜥,它伏身于與它皮膚同色的細沙之中;還有樹栖蜥,它的皮膚黑中透黃,宛如大鳄魚;還有非洲巨蜥,它身上猶如野獸長毛、樹木長葉那樣,長了厚厚一層灰色尖鱗片。
非洲巨蜥首尾相接蜷縮成一團,仿佛它要集中注意力于自身,不理睬外部世界。
還有一隻烏龜,它的背甲綠中泛灰,腹部呈白色,潛伏在透明水槽内。
看上去它的身軀很柔軟,好像很肥;它那尖腦袋伸在背甲外面,仿佛身上穿着一件高領衫。
人們能夠想像到的奇形怪狀,爬蟲館内可謂應有盡有。
在這裡,動物、植物和岩石仿佛在互通有無,用它們的鱗、刺和甲殼進行交換。
在數不勝數的奇異結合之中,僅有少數(也許是最難以令人置信的)幾種結合抵禦了各種毀滅、混雜和重新組合的沖擊,最後固定下來。
這些數量有限的組合,相互隔絕,自成一個世界,正如動物園内分裝它們的玻璃籠子一樣。
它們都有自己的怪異之處、優美之處和生存方式,但又共同構成了一個目,為人們承認的統一的目。
巴黎植物園蜥蜴館的玻璃籠子都有燈光照明,蜥蜴們懶洋洋地栖息在從它們原産地森林或沙漠中運來的樹木、岩石與沙石之間。
這種做法雖然是人類意識的反光,是自然之謎及其秘密法則的外部表現,但它還是體現了自然界存在着的這個目。
難道說,那暗中吸引帕洛馬爾先生的是這種外部環境而不是爬行動物本身?這裡的空氣像一塊海綿,柔軟而潮濕;一股刺鼻的惡臭令人屏息;這裡的光線明暗兼有,明的地方如白晝,暗的地方如黑夜。
誰要探頭望望人類之外的世界,難道就該得到這些感受嗎?玻璃籠子之中有人類出現之前的世界,亦有人類出現之後的世界,表明人類世界既非永恒的世界,亦非惟一的世界。
帕洛馬爾先生參觀這些關着蟒蛇、王蛇、竹林響尾蛇和百慕大的樹蛇等爬行動物的籠子,就是為了親自體驗一下這個道理嗎? 人類之外尚有許多世界。
這裡每個玻璃籠子都是一種世界的縮影,一種也許根本沒有存在過的自然界的一部分,一個幾立方米的空間,靠人工的方法維持着那裡的溫度與濕度。
這就是說,這裡每件遠古動物的樣品都是靠人工的方法維持着生命,仿佛它們是我們頭腦虛構的動物,是我們想像的産物,是我們語言的構造,是一篇荒謬的推斷,企圖證實隻有我們這個世界才是惟一真實的世界…… 帕洛馬爾先生突然感到必須從爬蟲館裡走出去,仿佛這裡的氣味現在變得難以令人忍受。
若要出去,他得首先穿過鳄魚館。
鳄魚館裡建有一排相互隔開的池子,池内幹燥的地方躺着一條條或一對對鳄魚。
它們的皮膚灰暗、粗糙,趴在那裡還令人望而生畏。
它們那殘酷的臉、冰涼的腹和寬大的尾都緊緊貼在地面上,好像都在睡覺,就連那些睜着眼睛的也仿佛在睡覺;也許是它們被驚擾得不能人睡,就連那些閉着眼睛的也不能人睡。
這些鳄魚之中時不時總有一隻慢慢晃動一下身子,微微擡起短足,爬到池子邊,平平躍入水中,掀起一陣波浪,然後浮在水中間,和剛剛在岸上一樣仍然一動不動。
它們這樣不愛活動,是無限耐心呢?還是無限失望?它們正等待什麼呢?還是不再等待什麼了?它們怎麼看待時間呢?它們不計較個人壽命長短,隻考慮它們那個種屬的生存時間嗎?它們隻考慮大陸漂移、地殼冷卻所需用的時間即地質學上的代呢?還是考慮太陽的光線慢慢減弱所需的時間?這種超越我們經驗的關于時間的思考,我們是無法進行的。
帕洛馬爾先生急匆匆走出爬蟲館。
這裡隻能每隔一定時間來一次,而且隻能走馬觀花匆匆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