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盜
關燈
小
中
大
而是男人的臉,我還看到了更多,我惘然覺得,那似乎也不是男人的臉。
那臉上仿佛有女性的内容,尤其在某一瞬,我發現,那張臉既不屬于男人,也不屬于兒童,既無滄桑也無稚子之态,仿佛已有千年之久,是永恒的,打着其他時代的烙印。
動物們或許有這種面容,甚至樹木星辰——我懵懵懂懂,當時的感受也不像成年後描述的這樣清晰,但那股感覺是類似的。
或許他長得很美,我可能喜歡他,也可能讨厭他,很難說清。
我隻覺得,他和我們不同,他像一種動物,或一個幽靈,或一幅畫,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什麼,但他是不同的,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方式與我們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我對他的回憶就沒有更多了,或許因為後來的印象太過強烈,這些都被擠出了記憶。
等到我長了好幾歲後,才和他有了進一步的接觸。
德米安并沒有依照習俗和同齡人一起在教堂受堅信禮,此事很快也激起了一些傳言。
學生們說他其實是猶太人,或是異教徒,還有人說,他和母親都不屬于任何一個宗教,其實是某某神秘邪教的信徒。
此外,我還聽過一種謠言,說他和母親的關系仿佛是情侶。
如果他在沒有宗教信仰的背景下長大,對未來或許會産生一些消極影響。
後來,他的母親還是讓他受了堅信禮,比同齡人晚了兩年。
所以,在好幾個月中,他一直和我一同上堅信禮課程。
有段時間,我一直躲着他,不想和他來往,他身上的流言和秘密太多,更何況,自從克羅默的事件之後,我一直被一種歉疚感所困擾。
當時我自己的秘密已經夠多。
堅信禮課程恰好和我的性啟蒙時代撞到了一起,所以盡管一心求好,我的虔誠修習還是受到了一些消極影響。
在我看來,神職人員教授的經義似乎來自一個幽靜聖潔的遠方幻境,美則美矣,貴則貴矣,卻沒有任何現實意義,不夠刺激,而我的另一個念頭卻恰好相反。
我對課程的興趣越淡漠,對馬克斯·德米安就越注意。
我們之間有種默契。
我得好好追溯這一默契的由來。
回憶中,那是在一次早課上,小教室中還點着燭火。
神職老師剛講到了該隐和亞伯的故事。
我根本沒有仔細聽,正在迷迷糊糊地犯困。
此時,神父以一種莊嚴的聲調懇切地講到了該隐的印記。
這一刻,我忽然心中一動,擡起頭來,看見德米安坐在前排長凳上,正回頭看我,他的眼睛明亮,若有深意,既嘲谑又嚴肅。
他隻短短望了我一眼,我立即開始緊張地聽神父的講述,聽他講該隐和印記,一種新的認知從心底深處浮上:教說并不一定等同于事實,我們能以另一種目光看待這個故事,甚至進行批判。
這一刻後,德米安和我之間重新建起了一種默契。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種心靈深處的歸屬感一旦産生,竟立刻奇妙地被播入了空間中。
不知道是他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偶然——我當時很信偶然——幾天之後,德米安忽然調換了自己宗教課的座位,坐到了我前面(我依然記得,清晨時分,人頭攢動的小教室裡彌漫着難聞的酸臭味,我當時很喜歡聞德米安後頸的皂香)。
又幾天後,他再次換了座位,徑直坐到我身邊,接下來的整整一個冬天和春天,他都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
此後的早課完全變了樣,不再使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我總是很期待早課的到來。
有時,我們也會專心聽神父講課,那時,隻需身邊德米安的一個眼神,我就會注意到一個古怪的故事,或一段奇特的格言。
此時他若是再投來一種意味深長的眼神,便能立刻提醒我在心中去批判和質疑。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是好學生,上課三心二意。
德米安在老師和同學面前的行為都很彬彬有禮,我從未見他做過同齡人常犯的傻事,他從不大笑或大聲閑談,老師也從來不責備他。
然而他會悄悄地,有時通過耳語,更多時候則是手勢和眨眼,讓我加入到他自己的思想活動中。
這些思想有時非常古怪。
譬如,他會告訴我他對哪些學生感興趣,會以何種方式研究他們。
其中的某些人他已非常了解。
上課之前他告訴我,“如果我用拇指對你做一個手勢,某甲和某乙就會轉頭看我們,某丙則會搔搔脖子”,等等。
上課時,常常在我毫無準備時,馬克斯會突然轉身,用拇指朝我做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手勢,每到此時,我立刻去看那幾個他提到的學生,果然,每次他們都像牽線木偶一樣做出了上述動作。
我唆使馬克斯在老師身上試試這種把戲,他卻不願意。
然而某一天,我上課時告訴德米安自己沒有預習功課,擔心神父會提問我,德米安卻幫了我。
那堂課上,神父想讓學生背一段教義,他那四處搜尋的目光落到了驚惶不安的我身上。
慢慢地,神父走過來,伸出一根手指指着我,口中剛要念出我的名字,他的目光忽然渙散了,或突然緊張起來,推了推領結,轉而走向了德米安,因為德米安緊緊盯着他,似乎有問題待要出口,然而
那臉上仿佛有女性的内容,尤其在某一瞬,我發現,那張臉既不屬于男人,也不屬于兒童,既無滄桑也無稚子之态,仿佛已有千年之久,是永恒的,打着其他時代的烙印。
動物們或許有這種面容,甚至樹木星辰——我懵懵懂懂,當時的感受也不像成年後描述的這樣清晰,但那股感覺是類似的。
或許他長得很美,我可能喜歡他,也可能讨厭他,很難說清。
我隻覺得,他和我們不同,他像一種動物,或一個幽靈,或一幅畫,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什麼,但他是不同的,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方式與我們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我對他的回憶就沒有更多了,或許因為後來的印象太過強烈,這些都被擠出了記憶。
等到我長了好幾歲後,才和他有了進一步的接觸。
德米安并沒有依照習俗和同齡人一起在教堂受堅信禮,此事很快也激起了一些傳言。
學生們說他其實是猶太人,或是異教徒,還有人說,他和母親都不屬于任何一個宗教,其實是某某神秘邪教的信徒。
此外,我還聽過一種謠言,說他和母親的關系仿佛是情侶。
如果他在沒有宗教信仰的背景下長大,對未來或許會産生一些消極影響。
後來,他的母親還是讓他受了堅信禮,比同齡人晚了兩年。
所以,在好幾個月中,他一直和我一同上堅信禮課程。
有段時間,我一直躲着他,不想和他來往,他身上的流言和秘密太多,更何況,自從克羅默的事件之後,我一直被一種歉疚感所困擾。
當時我自己的秘密已經夠多。
堅信禮課程恰好和我的性啟蒙時代撞到了一起,所以盡管一心求好,我的虔誠修習還是受到了一些消極影響。
在我看來,神職人員教授的經義似乎來自一個幽靜聖潔的遠方幻境,美則美矣,貴則貴矣,卻沒有任何現實意義,不夠刺激,而我的另一個念頭卻恰好相反。
我對課程的興趣越淡漠,對馬克斯·德米安就越注意。
我們之間有種默契。
我得好好追溯這一默契的由來。
回憶中,那是在一次早課上,小教室中還點着燭火。
神職老師剛講到了該隐和亞伯的故事。
我根本沒有仔細聽,正在迷迷糊糊地犯困。
此時,神父以一種莊嚴的聲調懇切地講到了該隐的印記。
這一刻,我忽然心中一動,擡起頭來,看見德米安坐在前排長凳上,正回頭看我,他的眼睛明亮,若有深意,既嘲谑又嚴肅。
他隻短短望了我一眼,我立即開始緊張地聽神父的講述,聽他講該隐和印記,一種新的認知從心底深處浮上:教說并不一定等同于事實,我們能以另一種目光看待這個故事,甚至進行批判。
這一刻後,德米安和我之間重新建起了一種默契。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種心靈深處的歸屬感一旦産生,竟立刻奇妙地被播入了空間中。
不知道是他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偶然——我當時很信偶然——幾天之後,德米安忽然調換了自己宗教課的座位,坐到了我前面(我依然記得,清晨時分,人頭攢動的小教室裡彌漫着難聞的酸臭味,我當時很喜歡聞德米安後頸的皂香)。
又幾天後,他再次換了座位,徑直坐到我身邊,接下來的整整一個冬天和春天,他都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
此後的早課完全變了樣,不再使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我總是很期待早課的到來。
有時,我們也會專心聽神父講課,那時,隻需身邊德米安的一個眼神,我就會注意到一個古怪的故事,或一段奇特的格言。
此時他若是再投來一種意味深長的眼神,便能立刻提醒我在心中去批判和質疑。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是好學生,上課三心二意。
德米安在老師和同學面前的行為都很彬彬有禮,我從未見他做過同齡人常犯的傻事,他從不大笑或大聲閑談,老師也從來不責備他。
然而他會悄悄地,有時通過耳語,更多時候則是手勢和眨眼,讓我加入到他自己的思想活動中。
這些思想有時非常古怪。
譬如,他會告訴我他對哪些學生感興趣,會以何種方式研究他們。
其中的某些人他已非常了解。
上課之前他告訴我,“如果我用拇指對你做一個手勢,某甲和某乙就會轉頭看我們,某丙則會搔搔脖子”,等等。
上課時,常常在我毫無準備時,馬克斯會突然轉身,用拇指朝我做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手勢,每到此時,我立刻去看那幾個他提到的學生,果然,每次他們都像牽線木偶一樣做出了上述動作。
我唆使馬克斯在老師身上試試這種把戲,他卻不願意。
然而某一天,我上課時告訴德米安自己沒有預習功課,擔心神父會提問我,德米安卻幫了我。
那堂課上,神父想讓學生背一段教義,他那四處搜尋的目光落到了驚惶不安的我身上。
慢慢地,神父走過來,伸出一根手指指着我,口中剛要念出我的名字,他的目光忽然渙散了,或突然緊張起來,推了推領結,轉而走向了德米安,因為德米安緊緊盯着他,似乎有問題待要出口,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