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隐
關燈
小
中
大
而‘人們’總是傾向于讓自己心安理得的說法。
他們害怕該隐的孩子們,他們有某種‘印記’。
因此他們沒有如實把這一印記解釋成一種勳章,反而诋毀他們。
人們說,有這一印記的人很可怕,這話倒不假。
英勇而有個性的人在常人看來總是很可怕。
而這樣一個英勇無畏的厲害人物四處行走時,人們很不高興,于是他們改了他的名字,将他寫進了寓言,為了報複他,為了勉強補償自己表露出的恐懼——你明白嗎?” “嗯——也就是說——該隐根本就不是壞人?《聖經》裡的這個故事根本就不真實?” “是,也不是。
這樣古老的故事總是真實的,可是人們講述和解釋它們的方式卻并不一定真實。
簡單說,我覺得該隐是一個很出色的人,可人們因為恐懼他,才為他編造了這樣的故事。
這個故事隻是一個謠言,就像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一樣,隻有一點是完全真實的,那就是該隐和他的孩子都背負着某種‘印記’,和大多數人不同。
” 我震驚莫名。
“也就是說,你認為弑兄的部分是假的?”我激動地問。
“哦,是真的!當然是真的。
強者打死了一個弱者。
至于這個弱者是不是他的兄弟,那就很值得懷疑了。
這個并不重要,畢竟四海之内皆兄弟嘛。
也就是說,強者打死了一個弱者而已。
或許是一段英雄事迹,不過也不一定。
不管怎樣,其他的弱者很害怕,他們怨氣沖天,如果别人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把他打死呢?’他們卻不會回答‘因為我們是懦夫’。
而是說,‘不能打他。
他有一個印記。
是上帝賜的!’謊言大概就是這樣誕生的。
哦,我耽誤你回家了。
再見了!” 他轉身拐進阿爾特小巷,留下我一人,驚異得無以複加。
他人一離開,剛才的那番話立即顯得荒誕不經!該隐是一個高貴的人,而亞伯卻是懦夫!該隐的印記是一種勳章!這種想法太荒唐了,是對上帝的不敬,是有罪的。
否則,親愛的上帝在哪裡?難道上帝不是接受了亞伯的獻祭,青睐亞伯嗎?——不,傻瓜!我猜想德米安是想和我開玩笑,誘我走上邪路。
真是個可惡的聰明家夥,而且很有口才,可是——不—— 我從未對《聖經》故事或任何一個故事作過這麼複雜的思考。
何況長期以來,我一直沒有真正将弗朗茨·克羅默抛至腦後,哪怕隻是一個小時,一個傍晚。
回家後我重讀了一遍《聖經》中的該隐故事,情節簡潔明了,隻有瘋子才會在其中尋找一種奇特而隐秘的意義。
如此說來,任何殺人犯都能自稱為上帝的寵民!胡說八道!我惟獨能接受的是德米安述說這些想法的方式,舉重若輕,漂漂亮亮,仿佛那是理所當然的事實,再加上他的那雙眼睛! 我自己的情況當然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很糟糕。
我一度生活在一個光輝清淨的世界中,我自己便是亞伯,而現在我已徹底淪為“另一人”,深陷其中不能脫身,而我竟束手無策!現在該怎麼辦?此時,一段回憶倏地浮現在腦中,一時竟令我呼吸艱難——在那個厄運降臨的黑色傍晚,父親在家中,曾有一刻,我竟然看穿了父親及其光輝的世界和智慧,心懷鄙意!是啊,我想,我就是該隐,帶着一個印記,還妄想那印記并非恥辱,而是一種榮耀,惡毒和不幸令我僭越了父親,僭越了正道和虔誠。
昔日經曆那些事時,我的思想固然沒有這樣清晰,但這些念頭當時已蟄伏在其中,那是無數情感和奇特騷動的燃炙,令我心裡生疼,但也不乏驕傲。
常常想起,德米安對勇者和懦夫的看法多麼獨特!他對該隐之印的闡釋多麼古怪!他的眼睛,那心智成熟之人的眼睛,煥發着多麼奇異的光芒!我的腦中掠過一個模糊的念頭:德米安自己不就是該隐嗎?如果不是感同身受,他怎會如此為該隐辯護?他的目光中又何來那種力量?他談起那些膽小的“其他人”時為何如此譏諷?而那些人其實才是虔衆,是上帝樂見的人啊! 我久思不得其解。
宛如一枚石子墜入了井中,而那口井便是我少年的心靈。
在之後極長一段時日,該隐的故事、他的弑兄罪和那枚印記一直是我追尋知識、疑惑和批判的路徑。
我發覺其他學生也很注意德米安。
我沒有将關于該隐的那個故事告訴别人,但其他人似乎也對他頗感興趣。
關于這個“新來的學生”,學校裡還出現了很多流言。
如果每個流言我都聽說過,那麼每一種都應會點亮他的一個側面,每一種都應有所深意。
我隻聽說,最早的流言是德米安的母親非常有錢。
他們還說,這位女士和兒子從不上教堂。
有一人宣稱,這兩人是猶太人,興許是隐瞞身份的穆斯林。
還有傳言是關于馬克斯·德米安的強悍的,傳說他班上最強壯的男生曾找他打架,遭他拒絕後罵他是懦夫,結果被他打得灰頭土臉。
據在場觀戰的人稱,德米安隻用一隻手揪住了那男孩的後頸,緊緊捏了一下,那孩子立
他們害怕該隐的孩子們,他們有某種‘印記’。
因此他們沒有如實把這一印記解釋成一種勳章,反而诋毀他們。
人們說,有這一印記的人很可怕,這話倒不假。
英勇而有個性的人在常人看來總是很可怕。
而這樣一個英勇無畏的厲害人物四處行走時,人們很不高興,于是他們改了他的名字,将他寫進了寓言,為了報複他,為了勉強補償自己表露出的恐懼——你明白嗎?” “嗯——也就是說——該隐根本就不是壞人?《聖經》裡的這個故事根本就不真實?” “是,也不是。
這樣古老的故事總是真實的,可是人們講述和解釋它們的方式卻并不一定真實。
簡單說,我覺得該隐是一個很出色的人,可人們因為恐懼他,才為他編造了這樣的故事。
這個故事隻是一個謠言,就像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一樣,隻有一點是完全真實的,那就是該隐和他的孩子都背負着某種‘印記’,和大多數人不同。
” 我震驚莫名。
“也就是說,你認為弑兄的部分是假的?”我激動地問。
“哦,是真的!當然是真的。
強者打死了一個弱者。
至于這個弱者是不是他的兄弟,那就很值得懷疑了。
這個并不重要,畢竟四海之内皆兄弟嘛。
也就是說,強者打死了一個弱者而已。
或許是一段英雄事迹,不過也不一定。
不管怎樣,其他的弱者很害怕,他們怨氣沖天,如果别人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把他打死呢?’他們卻不會回答‘因為我們是懦夫’。
而是說,‘不能打他。
他有一個印記。
是上帝賜的!’謊言大概就是這樣誕生的。
哦,我耽誤你回家了。
再見了!” 他轉身拐進阿爾特小巷,留下我一人,驚異得無以複加。
他人一離開,剛才的那番話立即顯得荒誕不經!該隐是一個高貴的人,而亞伯卻是懦夫!該隐的印記是一種勳章!這種想法太荒唐了,是對上帝的不敬,是有罪的。
否則,親愛的上帝在哪裡?難道上帝不是接受了亞伯的獻祭,青睐亞伯嗎?——不,傻瓜!我猜想德米安是想和我開玩笑,誘我走上邪路。
真是個可惡的聰明家夥,而且很有口才,可是——不—— 我從未對《聖經》故事或任何一個故事作過這麼複雜的思考。
何況長期以來,我一直沒有真正将弗朗茨·克羅默抛至腦後,哪怕隻是一個小時,一個傍晚。
回家後我重讀了一遍《聖經》中的該隐故事,情節簡潔明了,隻有瘋子才會在其中尋找一種奇特而隐秘的意義。
如此說來,任何殺人犯都能自稱為上帝的寵民!胡說八道!我惟獨能接受的是德米安述說這些想法的方式,舉重若輕,漂漂亮亮,仿佛那是理所當然的事實,再加上他的那雙眼睛! 我自己的情況當然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很糟糕。
我一度生活在一個光輝清淨的世界中,我自己便是亞伯,而現在我已徹底淪為“另一人”,深陷其中不能脫身,而我竟束手無策!現在該怎麼辦?此時,一段回憶倏地浮現在腦中,一時竟令我呼吸艱難——在那個厄運降臨的黑色傍晚,父親在家中,曾有一刻,我竟然看穿了父親及其光輝的世界和智慧,心懷鄙意!是啊,我想,我就是該隐,帶着一個印記,還妄想那印記并非恥辱,而是一種榮耀,惡毒和不幸令我僭越了父親,僭越了正道和虔誠。
昔日經曆那些事時,我的思想固然沒有這樣清晰,但這些念頭當時已蟄伏在其中,那是無數情感和奇特騷動的燃炙,令我心裡生疼,但也不乏驕傲。
常常想起,德米安對勇者和懦夫的看法多麼獨特!他對該隐之印的闡釋多麼古怪!他的眼睛,那心智成熟之人的眼睛,煥發着多麼奇異的光芒!我的腦中掠過一個模糊的念頭:德米安自己不就是該隐嗎?如果不是感同身受,他怎會如此為該隐辯護?他的目光中又何來那種力量?他談起那些膽小的“其他人”時為何如此譏諷?而那些人其實才是虔衆,是上帝樂見的人啊! 我久思不得其解。
宛如一枚石子墜入了井中,而那口井便是我少年的心靈。
在之後極長一段時日,該隐的故事、他的弑兄罪和那枚印記一直是我追尋知識、疑惑和批判的路徑。
我發覺其他學生也很注意德米安。
我沒有将關于該隐的那個故事告訴别人,但其他人似乎也對他頗感興趣。
關于這個“新來的學生”,學校裡還出現了很多流言。
如果每個流言我都聽說過,那麼每一種都應會點亮他的一個側面,每一種都應有所深意。
我隻聽說,最早的流言是德米安的母親非常有錢。
他們還說,這位女士和兒子從不上教堂。
有一人宣稱,這兩人是猶太人,興許是隐瞞身份的穆斯林。
還有傳言是關于馬克斯·德米安的強悍的,傳說他班上最強壯的男生曾找他打架,遭他拒絕後罵他是懦夫,結果被他打得灰頭土臉。
據在場觀戰的人稱,德米安隻用一隻手揪住了那男孩的後頸,緊緊捏了一下,那孩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