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的弟弟漢斯
關燈
小
中
大
目标走去。
我得繞過小弟弟漢斯和那張擺着他的禮物的小矮桌子,走過的時候,我瞄了一眼他的禮物,其中最醒目最漂亮的是一套小茶具,那可愛的小人國用的小盤、小杯、小壺放在一起,那麼小、那麼漂亮,看去好玩而動人。
我的小弟弟站在小桌旁,頭向前伸,全神貫注看着這小茶具。
走過的時候,我看見了他童稚的臉,就一秒鐘的時間&mdash&mdash他比我小五歲&mdash&mdash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在記憶裡曾幾次重見這張臉,那一秒鐘顯示給我的這張臉:一張暗自欣喜的、粲然微笑的臉,因着幸福和快樂而完完全全着迷的童稚的臉。
這就是全部的經曆。
當我下一步走到我的禮物旁邊的時候,我的注意力被禮物吸引,這瞬間的經曆也就過去了。
現在我一點也想不起自己得到的是什麼禮物,而漢斯的小陶茶具則精确無比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直至今天這景象仍保留在我心中,當時,在見到弟弟歡樂的面容後,我的心立刻被觸動、被震撼,感情相當複雜。
最先升起的是一股對小漢斯的濃濃的柔情,不過其中摻雜着優越感和距離感,因為我覺得,雖然這種粲然的幸福很美麗很悅人,可是對着這麼點幾毛錢就能買到的小陶制品就如此愉快幸福,那也未免幼稚了。
接着,其實是與此同時,心中一動,我又感到,蔑視這些小陶杯小陶罐,意味着侮辱,實在可恥而卑鄙。
更可恥的是我覺得自己比小弟弟高超、聰明,但小弟弟還能夠歡喜得入神,聖誕節、小杯小盤以及這一切對他來說還具有完全的魔力,還是神聖的,而我也一度擁有過這樣的能力。
這就是這次經曆的核心意義,令我驚醒,令我恐慌:我有了&ldquo一度&rdquo的概念!漢斯還是個孩子,而我突然間明白,我已不是孩子了,永遠再也不會是了!漢斯面對他的禮物桌像進入樂園,而我不但已經沒有這種體驗,還驕傲地覺得超過他了,一方面是驕傲,一方面也有點妒忌。
我從遠處,從高處帶着批判的眼光朝弟弟看去,同時又感到羞愧,羞愧于自己竟然這樣看待弟弟和他的陶杯陶盤,以這樣的蔑視和同情,以這樣的高傲和妒忌看待他。
一瞬間就造出這距離,就撕開這麼深一條縫,突然間我明白我不再是孩子了,我比漢斯大,比漢斯聰明,也比他壞,比他冷漠。
在那個聖誕夜發生的,其實就是一小段成長在我内心擠壓着我,使我不舒服,在我成為我的過程中有上千個圓圈要連接,這時其中的一個正在連接,但它不像其他圓圈那樣在暗中進行,我有個瞬間醒過來了,意識到這一活動,我雖然并不知道一切成長都伴随着死亡,但是,從我的抗争中,我清楚地感覺到這一點。
在那一刻,一片葉子從樹上掉落了,我身上的一片鱗凋萎了。
我們生命中每一小時都有這樣的事發生,成長和凋萎的活動輪替不息,隻是我們難得蘇醒,難得注意到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心中的事。
見到弟弟那張歡暢的臉之後,我對自己和對生命有了許多了解,那是我進入這彌漫着節日氣氛的房間時、唱着聖誕歌時所不知的。
這一次經曆我後來想起過許多回,每一回我都驚訝于記憶中兩種相反感覺的均衡。
對應膨脹的自負感有模糊的負罪感、對應成長的感覺有變為貧乏的感覺、對應自己的優越感有良心的不安、對應心中對小弟弟的距離和嘲笑有請求原諒的願望并承認童稚的價值。
這一切聽起來一點也不質樸天真,聽起來很複雜,可是,在我們蘇醒的那一刻,我們一點也不質樸天真,當我們赤裸裸面對真理的時候,我們總是不能心安理得,總是不能無條件地信任自己。
在成長的那一刻,一個人可能自殺,但他絕不會殺别人。
在蘇醒的那一刻,人總是處于危險中,因為他是敞開的,必須讓真理進入他的内裡,必須學會愛真理、将真理作為生命的元素去感受,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許多努力,因為人是創造物,對真理總是抱敵對态度。
而且,真理從不像人們希望的或選擇的那樣美好,并且永遠是鐵面無情的。
就這樣,在蘇醒的一刻,我也見到了真理。
我們可以立刻試圖把真理忘記,可以事後把它粉飾得溫和一點,我們也都這麼做了,每次都這麼做,然而每次蘇醒之後總會留下一次閃光,在生命光滑的表面留下一道裂隙,留下驚恐和警告。
我們後來記得的不是我們對于蘇醒的思考和粉飾,我們知道那是粉飾,而是經曆本身:那雷電、那驚恐。
我在差不多仍是孩子的時候忽然看見了從我身上枯萎掉落的幼年時代,在小弟弟的臉上看見的,此後幾小時、幾天内,我的思考所得僅是剝落的外殼,一切都在經曆本身之中。
我的經曆其實很美麗、很友善,我所見到的、開啟我眼的是一幅溫柔可愛的圖像,然而,這經曆仍如閃電雷鳴,令我驚恐,因為每一次蘇醒的内容都相同,真理隻有一個,雖然它有千百種面孔。
我看到的是,小漢斯擁有一些非常美麗非常寶貴的東西,而我
我得繞過小弟弟漢斯和那張擺着他的禮物的小矮桌子,走過的時候,我瞄了一眼他的禮物,其中最醒目最漂亮的是一套小茶具,那可愛的小人國用的小盤、小杯、小壺放在一起,那麼小、那麼漂亮,看去好玩而動人。
我的小弟弟站在小桌旁,頭向前伸,全神貫注看着這小茶具。
走過的時候,我看見了他童稚的臉,就一秒鐘的時間&mdash&mdash他比我小五歲&mdash&mdash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在記憶裡曾幾次重見這張臉,那一秒鐘顯示給我的這張臉:一張暗自欣喜的、粲然微笑的臉,因着幸福和快樂而完完全全着迷的童稚的臉。
這就是全部的經曆。
當我下一步走到我的禮物旁邊的時候,我的注意力被禮物吸引,這瞬間的經曆也就過去了。
現在我一點也想不起自己得到的是什麼禮物,而漢斯的小陶茶具則精确無比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直至今天這景象仍保留在我心中,當時,在見到弟弟歡樂的面容後,我的心立刻被觸動、被震撼,感情相當複雜。
最先升起的是一股對小漢斯的濃濃的柔情,不過其中摻雜着優越感和距離感,因為我覺得,雖然這種粲然的幸福很美麗很悅人,可是對着這麼點幾毛錢就能買到的小陶制品就如此愉快幸福,那也未免幼稚了。
接着,其實是與此同時,心中一動,我又感到,蔑視這些小陶杯小陶罐,意味着侮辱,實在可恥而卑鄙。
更可恥的是我覺得自己比小弟弟高超、聰明,但小弟弟還能夠歡喜得入神,聖誕節、小杯小盤以及這一切對他來說還具有完全的魔力,還是神聖的,而我也一度擁有過這樣的能力。
這就是這次經曆的核心意義,令我驚醒,令我恐慌:我有了&ldquo一度&rdquo的概念!漢斯還是個孩子,而我突然間明白,我已不是孩子了,永遠再也不會是了!漢斯面對他的禮物桌像進入樂園,而我不但已經沒有這種體驗,還驕傲地覺得超過他了,一方面是驕傲,一方面也有點妒忌。
我從遠處,從高處帶着批判的眼光朝弟弟看去,同時又感到羞愧,羞愧于自己竟然這樣看待弟弟和他的陶杯陶盤,以這樣的蔑視和同情,以這樣的高傲和妒忌看待他。
一瞬間就造出這距離,就撕開這麼深一條縫,突然間我明白我不再是孩子了,我比漢斯大,比漢斯聰明,也比他壞,比他冷漠。
在那個聖誕夜發生的,其實就是一小段成長在我内心擠壓着我,使我不舒服,在我成為我的過程中有上千個圓圈要連接,這時其中的一個正在連接,但它不像其他圓圈那樣在暗中進行,我有個瞬間醒過來了,意識到這一活動,我雖然并不知道一切成長都伴随着死亡,但是,從我的抗争中,我清楚地感覺到這一點。
在那一刻,一片葉子從樹上掉落了,我身上的一片鱗凋萎了。
我們生命中每一小時都有這樣的事發生,成長和凋萎的活動輪替不息,隻是我們難得蘇醒,難得注意到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心中的事。
見到弟弟那張歡暢的臉之後,我對自己和對生命有了許多了解,那是我進入這彌漫着節日氣氛的房間時、唱着聖誕歌時所不知的。
這一次經曆我後來想起過許多回,每一回我都驚訝于記憶中兩種相反感覺的均衡。
對應膨脹的自負感有模糊的負罪感、對應成長的感覺有變為貧乏的感覺、對應自己的優越感有良心的不安、對應心中對小弟弟的距離和嘲笑有請求原諒的願望并承認童稚的價值。
這一切聽起來一點也不質樸天真,聽起來很複雜,可是,在我們蘇醒的那一刻,我們一點也不質樸天真,當我們赤裸裸面對真理的時候,我們總是不能心安理得,總是不能無條件地信任自己。
在成長的那一刻,一個人可能自殺,但他絕不會殺别人。
在蘇醒的那一刻,人總是處于危險中,因為他是敞開的,必須讓真理進入他的内裡,必須學會愛真理、将真理作為生命的元素去感受,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許多努力,因為人是創造物,對真理總是抱敵對态度。
而且,真理從不像人們希望的或選擇的那樣美好,并且永遠是鐵面無情的。
就這樣,在蘇醒的一刻,我也見到了真理。
我們可以立刻試圖把真理忘記,可以事後把它粉飾得溫和一點,我們也都這麼做了,每次都這麼做,然而每次蘇醒之後總會留下一次閃光,在生命光滑的表面留下一道裂隙,留下驚恐和警告。
我們後來記得的不是我們對于蘇醒的思考和粉飾,我們知道那是粉飾,而是經曆本身:那雷電、那驚恐。
我在差不多仍是孩子的時候忽然看見了從我身上枯萎掉落的幼年時代,在小弟弟的臉上看見的,此後幾小時、幾天内,我的思考所得僅是剝落的外殼,一切都在經曆本身之中。
我的經曆其實很美麗、很友善,我所見到的、開啟我眼的是一幅溫柔可愛的圖像,然而,這經曆仍如閃電雷鳴,令我驚恐,因為每一次蘇醒的内容都相同,真理隻有一個,雖然它有千百種面孔。
我看到的是,小漢斯擁有一些非常美麗非常寶貴的東西,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