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述
關燈
小
中
大
(1925年)
戰後的頭幾年,我曾嘗試過兩次,用一種童話的、半諧谑的形式,向當時認為我變得有點不對勁的朋友們綜述一番我的生平。
其中,我個人比較屬意的那篇《魔術師的童年》已經成了孤稿,另一篇,我大膽模仿讓·保羅把未來預估進去的&ldquo推斷式傳記&rdquo,則登在柏林的《新觀察報》上,收進本書時曾作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修訂。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曾經計劃過把這兩篇傳記融合到一起,卻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途徑來調和這兩篇在筆調和風格上都各異其趣的作品。
我出生在近世紀的末期,中世紀重臨之前的幾年,我的星宿是人馬座,又恰逢木星的友善照射。
我出生的時間是7月裡一個炎炎夏日的傍晚,那一刻的氣溫是我一生中有意無意間摯愛和追求的,隻要不是這個溫度,我就會嗒然若失。
我在寒冷的地方從來就無法生活,所以我畢生所有出于自願的旅行都是往南方去的。
我的父母親都是虔誠的教徒,我愛他們很深,要不是人們早早就把十誡中的第四誡教給了我,我或許會愛得更深。
可惜戒律和我始終是格格不入,哪怕它們說得再有道理或者用心再好不過&mdash&mdash其實我的生性溫順不下于綿羊,好指使宛如肥皂泡,卻偏偏,尤其是在我的少年時代,對任何内容的戒律都不稍遷就,隻要一聽到&ldquo你應該&rdquo打頭的話,我就全身不舒服,一股倔強的勁兒就會油然而生。
可想而知,這項特性對我的學校生活影響至巨而且讓我很吃了些苦頭。
雖然在那門挺有趣的課&mdash&mdash他們把它稱做&ldquo世界史&rdquo&mdash&mdash上,教師們老教導我們說,世界是由那樣的人們所統治、所支配、所改變的,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法律,不惜與沿襲下來的法律決裂,我們還被教導說,這些人是值得人頂禮膜拜的。
可是這些話和這整門課同樣是一派謊言,因為,要是我們之中有任何人,不管他是出于好意或惡意,膽敢對任何一條戒律質疑,或哪怕對任何一項無聊的習俗或規矩表示抗議,那麼他不僅不會受到尊敬或被推薦為我們的榜樣,反倒會受到懲罰和奚落,被卑屈的教師們壓服。
幸運的是,我早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學會了許多對生活來說最重要和最可珍貴的東西:我生性機警、溫和而又敏感,憑這些我就能得到很多樂趣,即使後來我對玄學大為着迷,以緻有時故意壓制或棄絕我的感性,我也從未失去那種敏銳和細膩的氣韻,特别是在辨音識容方面,這一點深深羼入到我的思想之中,即使在那些看起來很抽象的部分裡。
也就是說,早在入學之前,我對于生活就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我對我們的城市了如指掌,無論在養雞場、森林、果園還是工匠師傅們的作坊裡,我都老到在行,我會認各種樹木、鳥類和蝴蝶,會唱不少的歌,會咬起牙吹口哨,還會許許多多生活上大大用得着的事。
學校裡的各門功課我也學得一點不費勁而又津津有味,特别是拉丁文,學起來更是其樂無窮,我會用拉丁文寫詩,幾乎和用德文一樣早。
拜一位教師和一位助理教師之賜,我在二年級就學會了說謊和使用外交辭令的藝術,此前我曾經因為童稚的率直和輕信吃了不少苦頭。
這兩位先生使我幡然大悟,誠實和愛好真理這兩樣品質完全不是他們要在學生身上找的東西。
有一回,他們認定我在班上幹了件壞事,那是件小得很的事,而且根本就不是我幹的,可是他們見我死不承認,就把一件芝麻小事宣揚得沸沸騰騰,他們給了我一頓好揍,不惜使出各種逼供的手段,結果雖然沒有逼出我的招認,倒是把我一向把教師們看做正人君子的笃信趕了個精光。
雖然在以後的日子裡,感謝上帝,我還是認識了好些值得敬佩的好老師,可是災難已經造成,打那以後,不僅對于老師們,對于一切權威,我與他們的關系都變得别别扭扭,戒心十足。
大體說來,直到初二、初三,我算得上是個好學生,至少我的成績在班上總是頭幾名。
等到那些大大小小的、每個想造就自己的人都避免不了的戰鬥一開始,我和學校的沖突才愈演愈烈起來。
二十年後,我才慢慢懂得了這些戰鬥的意義,當時卻不甚了了,隻知道它們像一場災難似的,團團把我圍住,我就是無力免脫。
事情是這樣的:從十三歲開始,我就打定了此生非作家不為的主意。
這一決心雖然昭如日月,可是随着認識的日益增加,困擾也就接踵而來。
一個人可以選教師、牧師、醫生、工匠、商人或郵局職員,又可以選音樂家、畫家或建築師作為職業,對任何一門行業,都有一條引向它的路,都有專門的學校或者培訓班。
惟獨對于作家這一行,卻是一應皆無!當作家當然可以,而且還被視為一種榮譽,但這是就有成就和出了名的作家而言,大多數的作家則在達到這步田地之前早就一命嗚呼了。
至于當未來的作家,則大出情理之外,而一個心眼兒地要當未來的作家,就更是純粹兒戲。
很快地我就看清楚了這一點。
現實告訴我:作家是已經成了作家的人當的,卻不是想當的人可以當的。
此外:對文學作品的
其中,我個人比較屬意的那篇《魔術師的童年》已經成了孤稿,另一篇,我大膽模仿讓·保羅把未來預估進去的&ldquo推斷式傳記&rdquo,則登在柏林的《新觀察報》上,收進本書時曾作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修訂。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曾經計劃過把這兩篇傳記融合到一起,卻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途徑來調和這兩篇在筆調和風格上都各異其趣的作品。
我出生在近世紀的末期,中世紀重臨之前的幾年,我的星宿是人馬座,又恰逢木星的友善照射。
我出生的時間是7月裡一個炎炎夏日的傍晚,那一刻的氣溫是我一生中有意無意間摯愛和追求的,隻要不是這個溫度,我就會嗒然若失。
我在寒冷的地方從來就無法生活,所以我畢生所有出于自願的旅行都是往南方去的。
我的父母親都是虔誠的教徒,我愛他們很深,要不是人們早早就把十誡中的第四誡教給了我,我或許會愛得更深。
可惜戒律和我始終是格格不入,哪怕它們說得再有道理或者用心再好不過&mdash&mdash其實我的生性溫順不下于綿羊,好指使宛如肥皂泡,卻偏偏,尤其是在我的少年時代,對任何内容的戒律都不稍遷就,隻要一聽到&ldquo你應該&rdquo打頭的話,我就全身不舒服,一股倔強的勁兒就會油然而生。
可想而知,這項特性對我的學校生活影響至巨而且讓我很吃了些苦頭。
雖然在那門挺有趣的課&mdash&mdash他們把它稱做&ldquo世界史&rdquo&mdash&mdash上,教師們老教導我們說,世界是由那樣的人們所統治、所支配、所改變的,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法律,不惜與沿襲下來的法律決裂,我們還被教導說,這些人是值得人頂禮膜拜的。
可是這些話和這整門課同樣是一派謊言,因為,要是我們之中有任何人,不管他是出于好意或惡意,膽敢對任何一條戒律質疑,或哪怕對任何一項無聊的習俗或規矩表示抗議,那麼他不僅不會受到尊敬或被推薦為我們的榜樣,反倒會受到懲罰和奚落,被卑屈的教師們壓服。
幸運的是,我早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學會了許多對生活來說最重要和最可珍貴的東西:我生性機警、溫和而又敏感,憑這些我就能得到很多樂趣,即使後來我對玄學大為着迷,以緻有時故意壓制或棄絕我的感性,我也從未失去那種敏銳和細膩的氣韻,特别是在辨音識容方面,這一點深深羼入到我的思想之中,即使在那些看起來很抽象的部分裡。
也就是說,早在入學之前,我對于生活就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我對我們的城市了如指掌,無論在養雞場、森林、果園還是工匠師傅們的作坊裡,我都老到在行,我會認各種樹木、鳥類和蝴蝶,會唱不少的歌,會咬起牙吹口哨,還會許許多多生活上大大用得着的事。
學校裡的各門功課我也學得一點不費勁而又津津有味,特别是拉丁文,學起來更是其樂無窮,我會用拉丁文寫詩,幾乎和用德文一樣早。
拜一位教師和一位助理教師之賜,我在二年級就學會了說謊和使用外交辭令的藝術,此前我曾經因為童稚的率直和輕信吃了不少苦頭。
這兩位先生使我幡然大悟,誠實和愛好真理這兩樣品質完全不是他們要在學生身上找的東西。
有一回,他們認定我在班上幹了件壞事,那是件小得很的事,而且根本就不是我幹的,可是他們見我死不承認,就把一件芝麻小事宣揚得沸沸騰騰,他們給了我一頓好揍,不惜使出各種逼供的手段,結果雖然沒有逼出我的招認,倒是把我一向把教師們看做正人君子的笃信趕了個精光。
雖然在以後的日子裡,感謝上帝,我還是認識了好些值得敬佩的好老師,可是災難已經造成,打那以後,不僅對于老師們,對于一切權威,我與他們的關系都變得别别扭扭,戒心十足。
大體說來,直到初二、初三,我算得上是個好學生,至少我的成績在班上總是頭幾名。
等到那些大大小小的、每個想造就自己的人都避免不了的戰鬥一開始,我和學校的沖突才愈演愈烈起來。
二十年後,我才慢慢懂得了這些戰鬥的意義,當時卻不甚了了,隻知道它們像一場災難似的,團團把我圍住,我就是無力免脫。
事情是這樣的:從十三歲開始,我就打定了此生非作家不為的主意。
這一決心雖然昭如日月,可是随着認識的日益增加,困擾也就接踵而來。
一個人可以選教師、牧師、醫生、工匠、商人或郵局職員,又可以選音樂家、畫家或建築師作為職業,對任何一門行業,都有一條引向它的路,都有專門的學校或者培訓班。
惟獨對于作家這一行,卻是一應皆無!當作家當然可以,而且還被視為一種榮譽,但這是就有成就和出了名的作家而言,大多數的作家則在達到這步田地之前早就一命嗚呼了。
至于當未來的作家,則大出情理之外,而一個心眼兒地要當未來的作家,就更是純粹兒戲。
很快地我就看清楚了這一點。
現實告訴我:作家是已經成了作家的人當的,卻不是想當的人可以當的。
此外:對文學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