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占的宅子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喜歡這宅子,不單單因為它是老宅(如今,把老宅的材料拆了賣,能賺大錢),寬敞,也因為這裡還記載着曾祖父母、祖父、父母和兒時的所有往事。
我和伊雷内習慣了兩個人住,也執意就兩個人住。
做法是有些荒唐,這宅子住八個人也不擠。
我們七點起床,上午打掃衛生。
十一點左右,伊雷内清掃最後幾間屋子,我去廚房做飯。
中午,我們準點開飯。
除了幾個髒盤子要洗,沒别的事了。
宅子又大又靜,完全靠我們倆把它收拾得幹幹淨淨。
想到這些,午飯便吃得格外香甜。
有時,我們甚至覺得之所以沒結婚,完全因為這宅子。
伊雷内随随便便地回絕了兩個追求者,而我和瑪利亞·艾斯特還沒訂婚,她就撒手人寰,舍我而去。
年過四旬,我們心中都有一個隐忍不發的想法:曾祖父母在老宅裡開始的傳宗接代該由我們簡單無聲的兄妹通婚宣告結束。
總有一天,我們會死在這裡,遊手好閑、不易親近的堂表兄妹們會接手這宅子,将它推倒,靠地皮和磚頭發大财。
要不,幹脆我們自己早點下手,堂堂正正地掀倒它了事。
伊雷内天生不煩人。
除了做早上那些工作以外,她整天坐在房間沙發上織毛衣。
搞不懂她怎麼有那麼多可織的。
女人織毛衣,在我看來,不過是無事找事做的借口。
伊雷内不是這樣,她織的東西總能用得着:冬天穿的毛衣、我的長筒毛襪、她的披肩和坎肩。
有時,她織完一件坎肩,哪兒不如意,又一下子全拆掉。
毛線球不甘心幾小時就沒了原來的形狀,不安分地在毛線筐裡跳來跳去,看了着實有趣。
每周六,我去市中心替伊雷内買毛線。
她相信我的眼光,我挑的顔色她都喜歡,從來不用拿回去退。
我總是趁買毛線的工夫順便去書店轉一圈,問問有沒有進法國文學的新書。
問了也白問,打一九三九年起,阿根廷再也沒進過好東西。
不過,我想談的是宅子,談宅子,談伊雷内,因為我自己無足輕重。
我問自己:如果不織毛衣,伊雷内會做什麼?書可以一讀再讀,可圓領毛衣要是一織再織,不可能不遭非議。
一天,我發現五鬥櫥最下面的抽屜裡放滿了三角披肩,白色的、綠色的、淡紫色的,一塊塊像針織店裡那樣疊得整整齊齊,旁邊還放了樟腦丸。
我不敢問伊雷内織這麼多三角披肩幹什麼。
我們不需要掙錢糊口,鄉下每個月都送錢來,錢越攢越多。
伊雷内隻愛織毛衣,她技術高超,手法娴熟,滿手銀針活像兩隻白色的刺猬,銀針上下舞動,地上放着一兩隻毛線筐,毛線球在筐裡跳個不停。
我一看幾個鐘頭,那畫面美極了。
我怎麼會不記得宅子的布局呢!飯廳、挂着格布林式壁毯的客廳、圖書室和三間大卧室在後面,正對着羅德裡格斯·佩尼亞街。
一條走廊外加一扇厚實的栎樹門将後面和前面隔開。
衛生間、廚房、我們的卧室和主廳在前面,卧室門和走廊都沖着主廳。
一進大門,是彩陶裝飾的玄關,玻璃門後才是主廳。
因此,要先入玄關,推開玻璃門,才能進入主廳;主廳兩側分别是我和伊雷内的卧室門,前方是通往後面的走廊;沿走廊直走,穿過栎樹門,進入宅子那半邊;要麼,在栎樹門跟前左轉,一條略窄的走廊直通廚房和衛生間。
如果栎樹門開着,宅子顯得很大。
如果它關上了,感覺也就是現在造的公寓樓,勉強轉開身的那種。
我和伊雷内一直住在宅子這半邊,除了打掃衛生,幾乎從不去栎樹門後的那半邊。
家具積灰速度之快,簡直難以置信。
布宜諾斯艾利斯應該算是一座幹淨的城市,說到幹淨,沒别的,全是市民的功勞。
空氣中灰塵彌漫,稍微刮點風,大理石桌面上和流蘇桌布的菱形花紋間立馬一層灰。
想用雞毛撣處理幹淨可費工夫了:灰塵揚起來,浮在空中,過一會兒又落在家具和鋼琴上。
這件事我記得一清二楚,事情很簡單,沒有不相幹的細節。
晚上八點,伊雷内在自己房裡織毛衣。
突然,我想點火燒水,沏壺馬黛茶。
我沿着走廊,走到半掩的栎樹門前,朝廚房方向拐去,聽見飯廳或圖書室裡有動靜。
聲音很輕,聽不太清,好像椅子倒在地毯上,或是有人竊竊私語。
與此同時,或一秒鐘後,我聽見走廊盡頭也有聲音,走廊串聯那些房間,延伸至栎樹門。
我趕緊向門沖去,用身體把它撞上。
幸好,門鑰匙插在我們這半邊,保險起見,
我和伊雷内習慣了兩個人住,也執意就兩個人住。
做法是有些荒唐,這宅子住八個人也不擠。
我們七點起床,上午打掃衛生。
十一點左右,伊雷内清掃最後幾間屋子,我去廚房做飯。
中午,我們準點開飯。
除了幾個髒盤子要洗,沒别的事了。
宅子又大又靜,完全靠我們倆把它收拾得幹幹淨淨。
想到這些,午飯便吃得格外香甜。
有時,我們甚至覺得之所以沒結婚,完全因為這宅子。
伊雷内随随便便地回絕了兩個追求者,而我和瑪利亞·艾斯特還沒訂婚,她就撒手人寰,舍我而去。
年過四旬,我們心中都有一個隐忍不發的想法:曾祖父母在老宅裡開始的傳宗接代該由我們簡單無聲的兄妹通婚宣告結束。
總有一天,我們會死在這裡,遊手好閑、不易親近的堂表兄妹們會接手這宅子,将它推倒,靠地皮和磚頭發大财。
要不,幹脆我們自己早點下手,堂堂正正地掀倒它了事。
伊雷内天生不煩人。
除了做早上那些工作以外,她整天坐在房間沙發上織毛衣。
搞不懂她怎麼有那麼多可織的。
女人織毛衣,在我看來,不過是無事找事做的借口。
伊雷内不是這樣,她織的東西總能用得着:冬天穿的毛衣、我的長筒毛襪、她的披肩和坎肩。
有時,她織完一件坎肩,哪兒不如意,又一下子全拆掉。
毛線球不甘心幾小時就沒了原來的形狀,不安分地在毛線筐裡跳來跳去,看了着實有趣。
每周六,我去市中心替伊雷内買毛線。
她相信我的眼光,我挑的顔色她都喜歡,從來不用拿回去退。
我總是趁買毛線的工夫順便去書店轉一圈,問問有沒有進法國文學的新書。
問了也白問,打一九三九年起,阿根廷再也沒進過好東西。
不過,我想談的是宅子,談宅子,談伊雷内,因為我自己無足輕重。
我問自己:如果不織毛衣,伊雷内會做什麼?書可以一讀再讀,可圓領毛衣要是一織再織,不可能不遭非議。
一天,我發現五鬥櫥最下面的抽屜裡放滿了三角披肩,白色的、綠色的、淡紫色的,一塊塊像針織店裡那樣疊得整整齊齊,旁邊還放了樟腦丸。
我不敢問伊雷内織這麼多三角披肩幹什麼。
我們不需要掙錢糊口,鄉下每個月都送錢來,錢越攢越多。
伊雷内隻愛織毛衣,她技術高超,手法娴熟,滿手銀針活像兩隻白色的刺猬,銀針上下舞動,地上放着一兩隻毛線筐,毛線球在筐裡跳個不停。
我一看幾個鐘頭,那畫面美極了。
我怎麼會不記得宅子的布局呢!飯廳、挂着格布林式壁毯的客廳、圖書室和三間大卧室在後面,正對着羅德裡格斯·佩尼亞街。
一條走廊外加一扇厚實的栎樹門将後面和前面隔開。
衛生間、廚房、我們的卧室和主廳在前面,卧室門和走廊都沖着主廳。
一進大門,是彩陶裝飾的玄關,玻璃門後才是主廳。
因此,要先入玄關,推開玻璃門,才能進入主廳;主廳兩側分别是我和伊雷内的卧室門,前方是通往後面的走廊;沿走廊直走,穿過栎樹門,進入宅子那半邊;要麼,在栎樹門跟前左轉,一條略窄的走廊直通廚房和衛生間。
如果栎樹門開着,宅子顯得很大。
如果它關上了,感覺也就是現在造的公寓樓,勉強轉開身的那種。
我和伊雷内一直住在宅子這半邊,除了打掃衛生,幾乎從不去栎樹門後的那半邊。
家具積灰速度之快,簡直難以置信。
布宜諾斯艾利斯應該算是一座幹淨的城市,說到幹淨,沒别的,全是市民的功勞。
空氣中灰塵彌漫,稍微刮點風,大理石桌面上和流蘇桌布的菱形花紋間立馬一層灰。
想用雞毛撣處理幹淨可費工夫了:灰塵揚起來,浮在空中,過一會兒又落在家具和鋼琴上。
這件事我記得一清二楚,事情很簡單,沒有不相幹的細節。
晚上八點,伊雷内在自己房裡織毛衣。
突然,我想點火燒水,沏壺馬黛茶。
我沿着走廊,走到半掩的栎樹門前,朝廚房方向拐去,聽見飯廳或圖書室裡有動靜。
聲音很輕,聽不太清,好像椅子倒在地毯上,或是有人竊竊私語。
與此同時,或一秒鐘後,我聽見走廊盡頭也有聲音,走廊串聯那些房間,延伸至栎樹門。
我趕緊向門沖去,用身體把它撞上。
幸好,門鑰匙插在我們這半邊,保險起見,